吳永明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由來已久,它最初以茶器出名,作為茶的載體與茶文化相依相融,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紫砂工藝的完善,逐漸衍生出紫砂花盆、紫砂雕塑、紫砂茶寵等一系列文房用品,極大地豐富了紫砂材質(zhì)的使用度,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紫砂器具的影子,它們不僅可實用,其質(zhì)樸高雅的氣質(zhì)還增加了生活的情調(diào),渲染了家居氛圍,從各方面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zhì),也讓紫砂器具上升為一種新的文化藝術(shù)形式,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林綻放出獨一無二的光彩。
紫砂作品的藝術(shù)形式多種多樣,但無論是紫砂壺還是紫砂花盆等,其造型都離不開方、圓二字,“方匪一式、圓不一相”是紫砂造型的特點。紫砂作品“和氣四方”(見圖1)其身筒呈四方形,器身較高,器型方正有力、端莊挺拔、十分簡約,流暢而不失力度的線條勾勒出身筒,顯得塊面挺秀、簡潔凝練,符合文人所崇尚的清雅剛勁的氣質(zhì)。短頸設(shè)計提升氣質(zhì),瓶口收成圓形孔狀,方圓結(jié)合,符合中國“天圓地方”的思想理念,契合中國人的審美。此作品可作花插,也可置于書桌插上毛筆等,依人們的需要使用。作品器型簡潔、剛?cè)岵?、落落大方,本是紫泥制作而成,又在器身涂以一層青色飾料,平添了幾分清雅高貴之美,同時簡潔的器身上又飾以詩文和繪畫,詩文和繪畫均為陶刻之后飾以白色涂料,青與白的色澤搭配十分和諧,高貴雅致,器身詩文為“無事且從閑中樂,有書時向靜中觀”,“虛室向林生清趣,小享臨水得閑情”,前句表現(xiàn)享受清閑、讀書靜觀的狀態(tài),后句表現(xiàn)小屋向林、有山有水的幽居狀態(tài),都給人以悠閑、淡泊意境,讓人心生向往之情,同時繪畫配以茂盛的花樹,枝繁葉茂、花朵堆疊,一派盎然生機,與詩文的閑情逸致恰到好處地呼應(yīng)。作品詩文與繪畫結(jié)構(gòu)布局巧妙,主次分明、重點突出,與素面器身和諧搭配、簡繁得當,錦上添花又不喧賓奪主,增加了作品的人文意境。一般紫泥制作而成的器具會給人以內(nèi)斂渾厚的氣質(zhì),但此作的飾料搭配十分巧妙,剛?cè)岵钠餍洼o以色澤、刻繪,十分吸睛奪目,給人以高雅、清貴之感,又有幾分秀致嫵媚,刻繪刀法流暢、布局清奇,耐人尋味,給人帶來優(yōu)美的視覺享受,實在是難得的佳作。
圖1
“天圓地方”是中國人自古流傳的重要思想,它最開始僅代表人們對天地的認知,隨著時代的演進,人們將它運用于日常器具、建筑物等各種造型設(shè)計中,慢慢上升為一種文化、思想,象征著方圓并濟的做人哲學,代表做人在內(nèi)在原則不變的基礎(chǔ)上應(yīng)待人友善圓融,講和氣、懂變通。紫砂作品“和氣四方”以器名點明主旨,又以天圓地方的造型呼應(yīng)主旨,再配以器身的刻繪,呈現(xiàn)出一派正清氣和之象。曾國藩說:“不推平心謙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且養(yǎng)此和氣,可以消減病患。”和氣不僅指情緒平和、易近人,而且指人與人的團結(jié)合作,要創(chuàng)造出一個和諧的氛圍。和氣是要有一顆懂得他人、理解他人,為他人著想的真心,而不是事事都噓寒問暖的假關(guān)心。凡事都講因果。和氣待人才能得到別人和氣相待。俗語說“春風和氣”,和氣猶如一場貴如油的春雨,所到之處大地復蘇、春暖花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是博弈下棋,不可處處針鋒相對,只有和氣才能贏得雙方的合作共贏。和則興,不和則敗。為人處世以讓為本,待人寬一分是德,利人是利己的基石。對人對事和和氣氣,微笑待人、溫文爾雅,你會發(fā)現(xiàn)難事變易,人生路順暢起來;消減自己的脾氣,遇到事情先冷靜,三思而后行,待人有氣度,你會發(fā)現(xiàn)朋友多了,條條道路向你開放;大氣做人,胸懷像海一樣浩瀚無邊,忍一切不可忍,容一切不能容,能屈也能伸。處事平易添和氣,遇事不急磨脾氣,能屈能伸養(yǎng)大氣。要想走穩(wěn)人生路,和氣不可忘,脾氣不常有,大氣不能丟。
紫砂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無論是紫砂花瓶、紫砂壺還是紫砂雕塑,它們都一脈相承,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加以創(chuàng)新,紫砂花插“和氣四方”的創(chuàng)作可謂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此作將傳統(tǒng)和文化貫徹其中,器型高雅,但其中內(nèi)涵又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guān),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思考,讓人們在日常使用把玩的同時能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含義、人生況味,這種超越器型本身的文化價值最是生生不息,讓簡單的作品具備了無法言說的生命力。身為一名紫砂藝人,我們所要學習的不僅是制作工藝,更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讓自己的作品在文化的傳承中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