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福
[摘 要] 課后服務是學校管理的重要補充,是一項緩解社會壓力的創(chuàng)新舉措。學校的課后服務有著更強的組織性、專業(yè)性和更貼心的服務品質。學校的管理者應當不斷優(yōu)化、創(chuàng)新管理機制,促進課后服務的轉型升級。課后服務的內容應當追求多樣化,課后服務的管理應當追求過程化,課后服務的主體應當追求多元化。課后服務不僅要著眼于學生的學科學習,還要著眼于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和提升。
[關鍵詞] 課后延時;課后服務;優(yōu)化機制
課后服務又稱為“延時服務”,是指放學后在學校完成學業(yè)輔導、培養(yǎng)學生興趣特長的一種管理活動。相較于社會層面的課后服務,學校課后服務有著更強的組織性、更強的專業(yè)性、更貼心的服務品質。為了進一步完善、提升這類特殊職能的服務品質,學校的管理者應當研究管理機制,不斷優(yōu)化管理,以便讓課后服務能更符合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學校課后服務包括服務的內容、服務的師資、服務的考核評價等方面。教育工作者通過優(yōu)化課后服務機制,給學生建構一種全方位、全過程、立體化的服務格局。
一、服務內容:應當追求多樣化
當下,中小學課后延時服務的內容存在著單一化、模式化的弊端。優(yōu)化課后服務的品質,首先要精準規(guī)劃課后服務的內容。據筆者觀察,很多學校的教師在課后服務時,往往充當著“甩手掌柜”的角色。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學校課后服務的教師與課后服務的內容不匹配。換言之,有些學校存在語文學科不是由語文教師在課后服務而是由體育教師、美術教師服務。其二是部分教師思想上不夠重視,他們認為課后服務的這一部分內容與自己的考核不掛鉤,因而在思想上松懈。
課后服務的內容是課后服務的載體,也是課后服務的重要依托。當下,小學階段的課后作業(yè)是彈性制的。按照相關文件規(guī)定,低年級學生不留家庭作業(yè),中年級學生的家庭作業(yè)不超過半小時,高年級學生的家庭作業(yè)不超過一小時。按照這樣的要求,課后服務的內容就不應當局限于學科課程內容,而應當向閱讀課程、活動課程等方面延伸、拓展。為此,學校管理者應當立足于學校的實際,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預設、安排不同的、豐富多彩的內容。優(yōu)化課后服務的內容應當基于學生立場,以生為本。開發(fā)課后服務課程,一般有兩種路徑:一種是“普惠性”的課程,包括各種社團活動、學校特色活動等;另一種是“個性化”的課程,主要針對部分學生的特長開展的課程,如小提琴課程、乒乓球課程、編程課等。通過豐富課后服務的內容,讓每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促進學生素養(yǎng)的提升。如此,課后服務就不再是單一的學科課程,而是融合了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特色課程的綜合性課程設置。
服務課程的多樣化,必然能激發(fā)學生的多樣化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后服務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挖掘學生課后服務活動的創(chuàng)造性。通過優(yōu)化課后服務內容,才能讓學生留得下、待得住、學得好。教師可借助多樣化的服務內容,有效輔導學生做作業(yè),發(fā)展學生的興趣特長,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二、服務管理:應當追求過程化
優(yōu)化課后服務機制,不僅要從內容上入手,還要從管理上下功夫。服務管理不僅要對目標管理,還要對過程進行管理。通過優(yōu)化服務管理,切實改變課后服務的樣態(tài)。課后服務的管理包括課后服務時空的管理、服務主體的管理、服務對象的管理、服務內容和形式的管理等。通過優(yōu)化課后服務管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在日常的課后服務過程中,筆者了解到,很多學校都制定了管理細則,如課后服務中的考勤制度、領導帶班值班制度、課后服務登記卡填寫制度等。但筆者認為,僅僅有這些制度還遠遠不夠。制度不能僅僅寫在文本上,更應當落實在課后服務的實踐中。具體而言,就是不僅要讓課后服務活動化,還要讓課后服務課程化。既然將課后服務納入課程,就要有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等,就必須有相關的備課(包括集體備課)及相關的檢測。要將課后服務管理納入學校管理中,成為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管理中,要加強過程管理。具體而言,在服務管理中對相關的軟件資料(考勤單、備課、作業(yè)等)要不定期地進行階段性抽檢;在教師服務學生的時候要進行不定時的巡查。在實踐的過程中,不僅要將管理過程化,還要將相關的管理創(chuàng)新化。例如,我們在課后延時服務巡查的過程中,采用了一種“雙向評價制度”。具體而言,即每周由學校行政人員督查教師的課后服務;每月邀請部分家長對學生參與課后服務的活動情況進行一次評價。學校行政領導和家長共同參與雙向評價,能夠調動每一位教師參與課后服務活動的積極性,也為提高課后服務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課后服務管理的過程中,還可以邀請家長參與管理、參與服務,邀請家長觀摩課后服務,填寫反饋表等。針對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出臺相應的改進措施,努力促進學校課后服務的轉型升級。對于教師在課后服務中的表現,不僅要進行師評,還要進行生評、互評,甚至可以將家長的評價納入其中。此外,對于在課后服務過程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學校要給予獎勵。
三、服務主體:應當追求多元化
課后服務質量的優(yōu)劣,不僅取決于服務內容、服務過程,還取決于服務的主體——服務者。當下,在小學課后延時服務過程中,服務主體往往比較單一,僅是學校的教師。為了提升課后服務的質量,豐富課后服務主體,學??梢胍恍┥鐣缘牧α?。如可以將家長、社區(qū)的一些干部、專家、軍人、藝術工作者、能工巧匠等主體引入服務之中,這樣能豐富課后服務內容和課后服務形式,深化學生對課后服務的認知。
課后服務的主體是課后服務最重要、最鮮活的課程資源。課后服務主體不僅要多元化,還要異質化。也就是說,要讓不同領域的主體走進課后服務之中。例如,在以往的課后服務過程中,筆者學校曾經邀請了周圍熟悉的民間藝人、本土專家、公職人員等,利用課后延時服務時間到學校傳播技藝、科普知識,讓學生了解到地域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到社會生活中的知識。在這樣的課后服務中,學生所學到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各種技能。學校管理者要對社會性服務主體的服務進行系統(tǒng)安排、整體性謀劃,讓課后服務有秩序、有主題、有方向,豐富課后服務形式,打造相關的課后服務空間,如書畫室、實驗室、音樂室、人工智能創(chuàng)意作品展覽室等,讓這些地方成為培養(yǎng)學生品格、塑造學生人格的地方,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
服務主體是課后服務的主導者、促進者,課后服務主體的品質從某種意義上決定了課后服務的質量。課后服務作為學校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延伸和拓展,應當超越課堂教學內容,比課堂教學內容更豐富。服務主體隊伍的充實,必將使服務內容、服務形式更豐富,必將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教育工作者要在實踐中大膽地探索、創(chuàng)新,讓課后服務真正成為助推學生成長的利器。課后服務不僅要著眼于學生的學科學習,還要著眼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等。課后服務通過服務創(chuàng)新、管理創(chuàng)新,必將不斷地推動教育改革深化、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參考文獻
[1]唐科莉.歐洲國家“課后托管服務”面面觀[J].基礎教育參考,2014(21):71-75.
[2]陳杰.改課:成就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的南通實踐[N].江蘇教育報,2019-04-03.
[3]高含,徐福利.小學生課后托管問題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9(3):73-74+77.
[4]孫藝桐.小學生課后托管班教師專業(yè)能力存在的問題及提升策略——以錦州市小學生課后托管班教師為例[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4(5):159-160.
[5]王海燕,鮑雪晴,李國峰.城區(qū)小學生課后托管問題調查研究——以滁州市為例[J].時代報告,2019(14):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