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金金 許婉婷
(西安市第四醫(yī)院血液透析中心,陜西 西安 710004)
慢性腎臟病是臨床常見危重癥,主要是指腎臟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與臨床表現,對患者身體健康、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1]。血液透析是治療慢性腎臟病的主要方式,該治療方式可使患者血液內的內毒素與代謝物質盡快清除,以此保障機體電解質平衡與凈化血液,提升其生活質量。但在治療過程中,極易引起大量蛋白質、氨基酸丟失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預后恢復,故如何降低在患者血液透析過程中出現的并發(fā)癥一直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2]。對于實施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而言,在確保接受規(guī)律透析的同時,要對于飲食、液體的攝取等嚴格控制,具備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而實現生活質量的良好提升[3]。然而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目前并不理想,臨床對患者的自我管理特征未深入探討,本文采用潛在剖面分析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旨在為臨床制訂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參考,現報如告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齡40~68歲,平均(51.98±4.38)歲;血液透析次數1~3次/周,平均(2.25±0.13)次/周。納入標準: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可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自愿作為受試者對象,承諾完成全部研究;均符合《內科學》[4]中相關疾病診斷標準;依照《透析與腎移植實用手冊》[5]中血液透析操作標準;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且無相關禁忌癥。排除標準:哺乳期、妊娠婦女;合并臟器功能不全者;預計生存期<6個月;無法完成本次實驗,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調查,包括合并癥個數、個人平均月收入、透析頻率、血管通路、婚姻狀況、透析齡、年齡、原發(fā)病種類、文化程度、性別、醫(yī)療支付方式、工作狀況等。采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進行橫斷面調查[6]。
2.1不同潛在類別模型擬合指數表 本文共探索了5個潛在類別模型,見表1。AIC、BIC、SSABIC隨著分類數的增加而減小,當分為4個類別時Entropy值為0.82,LMR達到顯著水平,如圖1。類別4(自我管理一般型)共30例,在各維度得分處于中等水平;類別3(自我管理良好型)共11例,在各維度上表現較為優(yōu)秀,得分均高于其他類別;類別2(自我管理被動型)共13例,該類在伙伴關系和情緒處理方面得分較低,但自我管理能力尚處中等水平;類別1(自我管理低下型)共46例,該類總體得分均比其余類別低,僅在伙伴關系上得分比類別2高。
表1 不同潛在類別模型擬合指數表
圖1 我管理能力的潛在剖面圖
2.2不同類別患者自我管理各維度得分比較 自我管理良好型在各項評分上均比自我管理一般型、自我管理被動型、自我管理低下型高(P<0.05),自我管理低下型在各項評分上均比其余類型的患者低(P<0.05)。見表2。
表2 不同類別患者自我管理各維度得分比較分]
研究[7]表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飲食及液體攝入行為、身體活動、心理社會、治療方面的自我管理行為依從性均較低,從而導致血液透析過程中和透析問期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使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極大降低。
本文對研究對象進行潛在剖面分析,將患者分為自我管理良好型、自我管理一般型、自我管理被動型、自我管理低下型4種類型,采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進行橫斷面調查后發(fā)現,自我管理良好型在各項評分上均比自我管理一般型、自我管理被動型、自我管理低下型高(P<0.05),自我管理低下型在各項評分上均比其余類型的患者低(P<0.05)。自我管理良好型與醫(yī)務人員關系協調,能積極參與疾病管理和透析計劃的制定,具有較強的自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具有“能力強、期望高、要求高”的特點,對該類患者,醫(yī)務人員應給予支持和提醒,鼓勵患者提出透析治療問題,達到持續(xù)鞏固和提高管理能力的效果;此外,這些患者在同伴教育活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協助醫(yī)務人員進行健康管理。自我管理一般型通常善于情緒管理,積極尋求他人幫助,減少因透析引起的負面情緒,樂觀冷靜,但在日常疾病護理和自我監(jiān)控方面表現一般,患者可能有多年的治療經驗,熟悉疾病和病情,自我調節(jié)能力盲目自信,導致自律能力差,自我評價高[8],這些患者是健康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其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首先分析患者自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指導患者建立正確的疾病認知,通過對客觀指標的比較,指出主觀認知可能存在的偏差,定期評估患者自我管理的變化,必要時給予一對一指導。自我管理被動型可以專注于解決自己的疾病問題和完成日常的疾病護理,但不能與醫(yī)務人員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治療有些被動;同時,該類患者不善于表達和溝通,管理情緒的能力相對較低,醫(yī)務人員應主動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加強疾病知識教育,提高自身適應疾病的能力,從而增強自我管理意識;此外,要積極關注這些患者的心理狀況,引導他們釋放不良情緒。自我管理低下型與醫(yī)護人員互動少,不積極參與透析發(fā)展計劃,不積極參與自我護理,不跟蹤病情進展,但完成常規(guī)透析;醫(yī)護人員應重視這些病人,給予他們全面的照顧和支持,應耐心、細心、輕松地解釋自我管理的要點,例如使用食物模型告知他們食物預防措施,保持血管通路的顯示,觀看視頻,讓其知道常見并發(fā)癥的治療方法,與患者家屬建立有效溝通,傳授家庭護理技能,配合和協助患者自我管理,提高管理能力,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臨床應根據不同類型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制定相應的護理干預,以最大程度地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