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宇 胡瑋 張媛霞
(1.西安市第五醫(yī)院耳鼻喉科,陜西 西安 710082;2.榆林市榆林第一醫(yī)院耳鼻喉科,陜西 榆林 718000)
鼻骨處于面部正中位置,并較面部突出,受到外力影響后極易造成骨折,從而增加鼻部畸形發(fā)生的風險[1]。而鼻骨骨折作為耳鼻喉科常見疾病,通常與外鼻畸形同時發(fā)生,并牽連受損位置的結構以及功能異常,臨床表現以鼻塞、出血、外骨畸形、外鼻周邊組織腫脹為主,若未能夠盡早實施合理有效的治療,可對鼻功能、面部美觀造成一定影響,甚至減低鼻腔通氣情況,提升呼吸困難的風險,甚至危及生命安全[2]。目前臨床針對疾病多選擇手術治療,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發(fā)展,臨床發(fā)現鼻中隔-鼻骨矯正術的效果更好,可對患者鼻部進行有效修復以及矯正,促進其功能恢復[3]。本文旨在探討鼻中隔-鼻骨矯正術運用于外傷性鼻骨骨折合并畸形中的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外傷性鼻骨骨折合并畸形患者120例,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齡32~54歲,平均(44.67±1.25)歲;閉合性骨折69例,開放性骨折51例;摔傷28例,毆打傷22例,鈍器擊傷31例,高空物體砸傷39例。納入標準[4]:符合疾病的臨床診斷標準,并經過影像學等檢查確診;患者與家屬簽訂知情書;符合手術治療的適應癥;病例資料完整。剔除標準:交流或者聽力障礙者;存在手術禁忌癥;合并哮喘、高血壓、精神類疾病、惡性腫瘤或者非外傷性鼻骨骨折。
1.2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鼻中隔-鼻骨矯正術,對其鼻中隔雙側鼻甲黏膜位置實施表面麻醉,另對鼻前庭皮膚黏膜實施浸潤麻醉,按照患者受損程度,以0°、30°鼻內鏡檢查鼻腔頂端的受損程度,選擇鼻骨復位鉗修復并復位鼻骨骨折位置,使其準確復位。另對鼻前體相交位置進行切口,直至鼻底,打開軟骨膜、黏膜、軟骨,注意保存完整的對側軟骨膜。利用鼻腔鏡直視,剝離手術切口側鼻中隔軟骨膜,上至犁骨以及篩骨垂直板,下至鼻中隔軟骨以及上頜骨鼻嵴端下方連接位置。剝開對側黏膜軟骨膜后,使鼻中隔軟骨下端暴露,鼻中隔軟骨、篩骨垂直板后位置,鼻中隔軟骨以及犁骨交匯處,顎骨與上頜骨鼻嵴端。手術期間,選擇咬骨鉗清除三條線形條骨,將垂直軟骨條軟骨側端2 mm作為作為A區(qū),鼻中隔軟骨、篩骨垂直板與前端垂直骨條作為B區(qū),顎骨鼻嵴、上頜骨、犁骨、基底軟骨條作為C區(qū)。最后將鼻中隔軟骨端相連,剝除兩面,對前、后、下位置進行游離,針對嚴重偏曲的篩骨板骨折,應從正中開始復位,并保證雙側軟骨膜對稱。手術結束后,選擇膨脹海綿填塞雙側鼻腔,術后72 h將其取出,并給予止血操作,提供針對性抗感染治療。
1.3觀察指標 術后6個月測評所有患者手術的總有效率[5],統(tǒng)計并發(fā)癥(血腫、再塌陷、無鼻隔膿腫等)的發(fā)生率,分別測定手術前后的鼻腔容積、鼻腔最小橫截面積、鼻總呼氣量,并對鼻通氣、鼻外形、嗅覺、生活質量(QOL)進行評分調查[6-7]。
2.1總有效率及并發(fā)癥 術后6個月對手術結果的總有效率進行評價,其中顯效有48例(40.00%),有效有63例(52.50%),無效有9例(7.50%),總有效率是92.50%(111/120)。隨訪期間,未發(fā)現患者出現嚴重并發(fā)癥。
2.2患者相關指標變化情況 術后所有患者的鼻腔容積、鼻腔最小橫截面積、鼻總呼氣量均高于術前(t=31.112、18.234、12.195,P<0.05)。見表1。
表1 所有患者相關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2.3患者鼻通氣、鼻外形、嗅覺評分 術后所有患者的鼻通氣、鼻外形、嗅覺評分均低于手術前(t=52.909、48.765、19.431,P<0.05)。見表2。
表2 所有患者鼻通氣、鼻外形、嗅覺評分變化比較分]
2.4患者QOL評分的變化 術后所有患者的睡眠、食欲、精神、日常生活評分均高于術前(t=32.203、32.815、29.043、37.113,P<0.05)。見表3。
表3 所有患者QOL評分變化比較分,n=120]
由于鼻骨上下位置窄厚寬薄,而鼻中隔、鼻腔較為薄弱,一旦受到外力影響發(fā)生骨折后,可能直接危及鼻骨下端,進而使鼻中隔骨折塌陷或者偏曲,最終引發(fā)畸形[8]。因此外傷性鼻骨骨折合并畸形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鼻功能障礙或者鼻中隔偏曲,直接影響日常生活。
目前,臨床多選擇手術進行治療,從而起到修復以及矯正的效果,并促進鼻腔能力恢復。以往手術治療方式以單純鼻骨骨折矯正術較常見,雖然取得過一定的應用價值,能夠減輕鼻中隔偏曲相關癥狀,但手術期間可能牽拉鼻骨折位置,甚至造成鼻中隔軟骨脫位,從而降低生活質量[9]。隨后經臨床不斷深入探究,發(fā)現鼻中隔—鼻骨矯正術的效果更好[10]。本文結果顯示,手術總有效率是92.50%;術后所有患者的鼻腔容積、鼻腔最小橫截面積、鼻總呼氣量均高于術前(P<0.05),鼻通氣、鼻外形、嗅覺評分均低于手術前(P<0.05);術后所有患者的生活質量(QOL)評分均高出手術前(P<0.05)。提示鼻中隔—鼻骨矯正術的效果好,可快速清除相關癥狀,并增強鼻通氣能力,促進鼻功能恢復,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由于鼻腔內存在下鼻甲,其是由鼻竇構成的海綿體,隨著患者生理改變,雙側下鼻甲可呈現充血現象,一旦受到外傷,可造成下鼻甲充血或者膨脹,直接阻礙通氣狀況。而鼻中隔—鼻骨矯正術中首先對患者鼻骨骨折位置進行復位,隨后再實施鼻中隔偏曲矯正術,可有效促進鼻骨結構恢復,進而改善通氣能力,增強鼻功能,值得推廣。
綜上所述,鼻中隔-鼻骨矯正術的效果更為顯著,可促進患者鼻通氣能力恢復,并改善嗅覺,提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