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婉容 陳麗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脛腓骨骨折患者術后患肢腫脹康復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20年 8月期間收治的84例脛腓骨骨折手術患者,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觀察組,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另一組為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分析兩組患者術前1 d 及術后7 d 腫脹程度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術前1 d 兩組腫脹程度無差異(P>0.05),術后7 d 觀察組腫脹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脛腓骨骨折術后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能明顯改減輕肢的腫脹程度,加快恢復速度,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脛腓骨;骨折術后;肢體腫脹程度;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5249(2022)01-0121-03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swelling of affected limb in patients with tibia and fibula fracture
HUANG Wan-rong, CHEN Li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Surgery, Dongguan Qishi Hospital, Dongguan Guangdong 523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limb swelling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tibia and fibula fracture. Methods:84 cases of tibiofibula fracture surger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August 2020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One group w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other group was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The swelling degre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1 day before operation and 7 day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swell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 day before operation (P>0.05), and the degree of swell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7 th day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satisfaction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pplied to patients with tibiofibulafracture after oper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welling degree and recovery speed of the affected limb,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ibiofibula; Fracture after operation; Limb swelling degre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脛腓骨是骨折發(fā)生率最高的部位,約占全身骨折的15%[1-2]。主要是由車禍、高空墜落傷、或重物砸傷引起的,臨床上治療脛腓骨骨折的主要手段是切開復位內固定術,但術后容易出現(xiàn)患肢腫脹[3-4],隨著腫脹的加重,容易繼發(fā)發(fā)傷口壞死、感染,嚴重時導致骨筋膜室綜合征、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嚴重影響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復。如何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當代護理最重要的一項工作。研究表明,采用護理干預,可有效減輕患者腫脹及疼痛程度[5]。為了進一步探討綜合護理措施對接受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脛腓骨骨折患者腫脹恢復的臨床效果,為深入探討綜合護理措施對脛腓骨骨折患者術后腫脹恢復的影響,筆者對近期內在我院行手術的84例脛腓骨骨折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 2017年3月至2020年8月期間在我院行脛腓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8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入院順序依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男28例、女14例;年齡15~85歲,平均年齡(42.6±15.9)歲;車禍傷24例、高處墜落傷12例、重物砸傷4例、摔傷2例。對照組:男30例、女12例;年齡19~82歲,平均年齡(40.0±14.3)歲;車禍傷23例、高處墜落傷13例、重物砸傷3、摔傷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根據(jù)自身特點采取綜合護理措施,具體護理方法如下:①飲食及環(huán)境護理:保持清潔干爽、通風良好、舒適安靜、寬敞明亮的病房環(huán)境,獨立床簾保證一定程度的私密性;囑其進食低脂肪、低鹽、低糖、高蛋白、高纖維飲食?;颊哂捎谔弁从绊?,圍手術期多數(shù)情況胃口不佳,告知其營養(yǎng)對康復的重要性,囑其少量多餐,可多喝高鈣奶制品,務必保證足夠的營養(yǎng)。②健康教育與心理輔導:人對一件事物不了解,容易產生恐懼,首先要向患者講解該骨折將一定會出現(xiàn)的一些常見的臨床癥狀(如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 ),還要重點關注一些可能出現(xiàn)不好的癥狀(如患肢劇烈疼痛、極度腫脹、麻木、蒼白、冰冷等),如果發(fā)現(xiàn)了要及時向醫(yī)生或護士報告??山Y合圖片說明,或給予宣傳小冊子,讓患者及其家屬加深對該病的認識,提高治愈的信心,降低恐懼感,增加治療依從性。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和情緒變化,讓其盡量保持開朗的心情,假如患者出現(xiàn)一些負面情緒(如焦慮不安、煩躁、失眠等),要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進行適當?shù)氖鑼?。③患肢護理:適當?shù)奶Ц呋贾?,讓膝關節(jié)屈曲約15°,使小腿保持在舒適的位置,腳趾向上,并不定期進行調整,必要時需持續(xù)對下肢進行皮牽引或骨牽引。密切觀察患肢的腫脹程度,定期觀察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術前持續(xù)冰敷患肢,定期松開夾板、石膏或皮牽引并從新固定,如果發(fā)現(xiàn)張力性水泡,用注射器將水泡里的水抽掉,盡量不要弄破水泡,并進行消毒。術后密切注意患肢腫脹及傷口情況,術后持續(xù)冰敷3 d,盡量避免弄濕傷口敷料,如敷料被血或水濕透,應及時換藥。如醫(yī)生忘記使用消腫藥物,提醒其開醫(yī)囑。若傷口紅腫滲出,使用紅外線治療儀照射。若疼痛難忍,遵醫(yī)囑使用止痛藥物。④指導功能鍛煉:入院即告知患者功能鍛煉的重要性,術前進行足趾屈伸運動。術后麻藥效果消退前讓患者家屬進行患肢足趾被動屈伸活動,并按摩大腿。麻藥效果消退后馬上進行患肢足趾、踝關節(jié)主動屈伸活動。第2 d 進行抬腿、屈伸膝關節(jié)等鍛煉,可使用下肢功能鍛煉儀協(xié)助,每天至少鍛煉三次,20~30 min/次。告知患者,平時看到一些熟悉的人,曾經受了類似的傷,做了手術后出現(xiàn)瘸腿的情況,大多數(shù)原因不是手術沒做好,而是康復訓練沒做好,要對患者多鼓勵,可讓科內一些恢復良好的患者作出適當?shù)氖痉杜c講解,有利于減少患者的恐懼,增加康復治療的信心。對照組患者采取骨科手術后常規(guī)護理,包括測量生命體征,觀察足背動脈搏動情況,正常宣教、日常飲食指導、按照醫(yī)囑給予藥物治療或物理治療等。
1.3護理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術前1 d 及術后7 d 的肢體腫脹程度、護理滿意度評分。①肢體腫脹程度分級及評分標準[6]:0度:患肢無腫脹,記0分;Ⅰ度:患肢輕微腫脹,并且可看見皮紋,記1分;Ⅱ度:患肢呈現(xiàn)中度腫脹狀態(tài),皮膚緊繃且無皮紋,無張力性水泡,記2 分;Ⅲ度:患肢呈重度腫脹,并可見張力性水泡,皮膚溫度升高,記3分。②制定護理滿意度調查評分表,滿分100分,≥75分為滿意,60~75分為一般,<6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7]
1.4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 SPSS21.0軟件,計量資料以x ±s 表示,用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 表示,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腫脹分級對比兩組患者術前1 d 及術后第7 d 腫脹情況,術前1 d,兩組患者患肢腫脹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第7 d,觀察組患者患肢腫脹情況分級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滿意度92.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8%,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fā)展,車輛越來越多,建筑業(yè)及工業(yè)越來越發(fā)達,導致交通意外、工傷事故出現(xiàn)頻率越來越高,導致脛腓骨骨折患者數(shù)量不斷增加;對于不穩(wěn)定型骨折,外科手術進行內固定是最為主要及有效的治療方法[3]。但術后并發(fā)癥較多,早期出現(xiàn)的如患肢腫脹、疼痛、傷口感染、壞死、深靜脈血栓、骨筋膜室綜合癥等[8]。晚期的并發(fā)癥有骨折不愈合或延遲愈合,關節(jié)炎,關節(jié)僵硬,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等。而腫脹是最先出現(xiàn)的,其原因是骨折處出血、傷口出血、軟組織局部損傷、腫脹,壓迫血管神,導致靜脈回流受阻導致了腫脹加重;手術當中進行骨折復位內固定,又加重了軟組織的損傷;而術后為了避免傷口出血過多、傷口感染等對傷口進行了加壓包扎,導致了腫脹的不斷加重。隨著腫脹加重,進一步加重疼痛,患者由于疼痛不敢活動,導致回流受阻加重,血供不足,容易出現(xiàn)傷口皮膚壞死感染;血流緩慢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骨筋膜室綜合癥出現(xiàn)風險增大,嚴重時導致患肢壞死危急生命。每個骨折術后患者均會發(fā)生腫脹,且逐漸加重,在72 h 后達到高峰,然后逐漸消退。我們無法阻止腫脹的發(fā)生,但可以降低腫脹峰值,加快消腫的速度,從而減少早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骨折治療原則[9]有三點,分別是復位、固定、康復治療。手術的過程已包括了復位與固定,所以護理的重點應放在患肢的傷口護理及康復治療方面。以往我們關注的重點是疾病本身,認為只要骨折復位良好,傷口愈合良好就行了,而忽略了患者的感受及功能恢復情況,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醫(yī)療服務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如何改善患者的住院體驗以及恢復肢體功能也變得很重要。積極消除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對改善患者的預后非常關鍵[10],因為術后肢體腫脹不僅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由此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還會對術后骨折的愈合及肢體功能的恢復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由于腫脹壓迫了血管,導致骨折處供血不足,無法滿足骨折愈合所需營養(yǎng),導致骨折不愈合或延遲愈合。因此腫脹也是導致后期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一個重要因素。患者的恐懼與焦慮多源于對疾病的不了解[11],患者骨折后由于疼痛,無法活動,對預后有擔憂,導致飲食睡眠差、血壓升高等表現(xiàn),從而影響手術的時機與效果;術后由于傷口或骨折處疼痛,或者擔心活動會導致骨折移位、鋼板松動斷裂等原因而不敢活動,甚至認為等到不痛時再活動,導致延誤了恢復時機,產生關節(jié)僵硬、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等并發(fā)癥。有研究表明[12],對骨折術后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腫脹程度。顧爽的研究認為[13]:對四肢骨折患者進行優(yōu)質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減輕其術后肢體腫脹程度,加快消腫時間,同時還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痛楚。原因是由于對患者進行了優(yōu)質護理干預,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了詳細的認識,從而心理負擔少,能積極配合治療及康復,導致腫脹的高峰下降,消退加速,并發(fā)癥少,恢復良好。本次研究,針對每個患者不同的特點,采用了個性化的綜合護理干預。通過一系列的針對性措施,使患者對于自身疾病有了深刻的認識,有較為放松的心情,更加愿意配合治療,并且能夠較為積極進行患肢功能康復鍛煉,從而獲得更好的效果。從本次研究結果可知,相對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患肢腫脹消退更快,滿意度明顯提高(P<0.05)。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脛腓骨骨折術后患者,能明顯改善患肢的腫脹程度與恢復速度,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方樂 , 周景玲 , 李強 , 等.探討脛腓骨骨折護理應用綜合護理方式的臨床效果[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 2017, 8(8):163-165.
[2]馬志燕 , 賴桂鳳 , 蘇榮錦.脛腓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yī)學 , 2015, 36(3):538-539.
[3]王景.集束化護理干預對脛腓骨骨折患者術后恢復及下肢 DVT 發(fā)生率的影響[J].河南醫(yī)學研究 , 2019, 28(1):187-188.
[4]黃少容 ,田菲.綜合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病人康復的影響[J].全科護理 , 2017, 15(14):1733-1734.
[5]王旭 , 陸娜 , 孔維涵.護理干預對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康復的影響[J].河南醫(yī)學研究 , 2017, 26(18):3432-3433.
[6] 李蘇萍.護理干預對骨折術后患者肢體腫脹康復的促進作用探討[J].基層醫(yī)學論壇 , 2019, 23(12):1733-1734.
[7] 李熠 , 高燕 , 王和強 , 等.護理評價會對脛腓骨骨折術后患者康復影響的臨床研究[J]. 中國當代醫(yī)藥 , 2018, 25(22):185-187, 196.
[8]陳勁 , 鐘華 , 馬肅霜.微創(chuàng)鋼板接骨技術下鎖定加壓接骨板與動力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的療效比較[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 , 2015, 33(3):304-306.
[9]陳孝平 , 汪建平.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3:637.
[10]黃智敏 , 張麗.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現(xiàn)代臨床護理 , 2010, 9(3):25-26.
[11]張穎 , 杜姍菱 , 王云.規(guī)范化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在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中應用的效果研究[J].重慶醫(yī)學 , 2017(24):145-147.
[12]芮炎 , 楊京春.綜合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 2018, 40(A01):770-771.
[13]顧爽.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減少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的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yī)學 , 2018, 26(22):91-92.
作者簡介:黃婉容(1982.10-),女,廣東東莞人,大學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外科護理學。
(收稿日期:2021-6-23 接受日期:202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