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安
公孫弘雖然貴為漢武帝時的丞相,處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可謂位高權重、炙手可熱,但是年輕時卻家徒四壁,極度貧窮。他在那時養(yǎng)成了節(jié)儉的習慣,一直到他出人頭地、榮華富貴享之不盡時也不曾忘卻。他每天吃飯只要一個葷菜,晚上蓋的被子也是普通棉被,不像其他達官貴人那樣錦衣玉食,極盡奢華。時任都尉的汲黯卻十分看不慣他,為此還參了他一本,說他位列三公,明明俸祿不少不差錢,卻偽裝勤儉節(jié)約,還蓋著普通人家那樣的棉被、吃粗茶淡飯。其目的是嘩眾取寵、沽名釣譽,騙取儉樸清廉的美譽。
漢武帝看過汲黯的奏章之后問公孫弘:“汲黯所言是否屬實?”公孫弘回答道:“汲黯大人說得很對,滿朝文武就我倆關系最好,他也最了解我。今天他既然當著陛下的面指出來,自然是擊中了我的軟肋。我身為丞相,卻過著和普通百姓一樣的生活,的確是嘩眾取寵、沽名釣譽。要不是汲黯大人對陛下忠心耿耿,深知陛下是個圣明悅諫的君主,想必陛下也不會聽到這番批評?!睗h武帝聽了這番話,不但沒有覺得公孫弘嘩眾取寵、沽名釣譽,反而認為丞相為人低調謙讓,所以越來越尊敬他、信任他。
還有一次,公孫弘和大臣們在朝廷議事,可是上朝奏請皇帝定奪時,公孫弘?yún)s又有了更好的主意,于是臨時改變了想法。當時汲黯很生氣,當面斥責公孫弘,說他太奸詐了,剛跟大家商議時說的是一套,跟皇上稟奏時,說的又是另外一套。
后來漢武帝又問公孫弘:“事實證明你所陳述的事情是對的,可當大臣們詰難你的時候,你為什么不辯解、不澄清呢?”
公孫弘淡定地答道:“知臣者以臣為忠,不知臣者以臣為不忠?!毕嘈拍愕娜耍冀K相信你;不相信你的人,你說再多都無濟于事。
漢武帝聽了,連連點頭,對丞相更加敬重。
公孫弘的智慧就在于,一不解釋,二不分辯,大大方方地全部承認。這樣反而讓人覺得你豁達、坦蕩,不藏不掖,從而對你更加尊重和信任。此即以退為進。
(摘自《思維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