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興福
讀了《寫雜文圖個啥》(《雜文月刊》2022年2月上)一文,我認為楊孔柱老師說的是為什么要寫雜文這一根本間題,值得大家作長期深入地細致性探究。
于此,我想到了普利策一段名言:“假若一個國家是一條在大海上航行的船,記者就是船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云和淺灘暗礁,及時發(fā)出警報?!北M管雜文作者和記者的身份、任務等不盡相同,但在職責與擔當上卻是大同小異的。
竊以為,做一個雜文作者或雜文家,就是要做一個點亮火把、照亮真實的人。首先,雜文作者應該要良心正直,敢為生民立命、為人民群眾鼓與呼。一個優(yōu)秀的雜文作者,不能光靠整天躲在房間里苦思冥想,而要經常接觸社會、接觸群眾、接觸實際,了解經常變動的社會動向。雜文所涉及的人與物,大到世界經濟,小到人情冷暖,我們既要報喜也要報憂,尤其要敢于鞭撻腐敗行為和各種社會不正之風。寫好雜文,同樣要先做人后做事,除了要有良好的職業(yè)操守外,雜文作者應該是“雜家”和“百事通”,知識應廣博與厚實。雜文作者或雜文家,也要做到能想、能聽、能觀察、能寫,還要能奔走。雜文作者思考問題還要有律師一般的縝密,更要像哲學家一樣能透過現像看本質,能剖析問題、給人啟示,最好能指明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向。
回到寫雜文圖個啥的問題上,如果一味為了爭名露臉,或用網絡語說是“刷存在感”,那肯定是找錯的地方。這對初學寫雜文或造詣不高的人來說,更是如此。除非你窮盡一生、專業(yè)盡職盡責,并且能收獲巨豐、產生影響深遠,到達寫作的高峰。要說圖利,也是枉然。有所成就的雜文作者或雜文家,可以說沒有人是發(fā)財的。在20世紀八十年代,我有位要好的同事下海經商,后來發(fā)財了一家人也到海外去了。當時,他要我和他一同做生意,我沒同意,因為我的興趣在天天碼字上。雖然我至今仍是一介平民,身上沒有多少錢,但我從沒有后悔,何況我吃穿不愁。從根本上說,誠如楊老師所說,寫雜文圖個匹夫之責。就是要像記者一樣做國家航船的觀察員,能及時向他人、向社會發(fā)出種種“警報”“警告”。同時,也能圖個人靈魂的干凈。試想,如果你發(fā)文痛批貪污分子,那你平時會見到不義之財而能占為己有嗎?你若指責不合社會文明公德的丑惡現像,那你還會在公共場所隨意吐痰或亂闖紅燈、穿越人行橫道線嗎?此外,寫雜文也有利身心健康。像我這樣年近八旬的老人,之所以還是愛看雜文與小試牛刀,圖的就是保持頭腦清楚、不會患上老年癡呆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