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地域文化影響角度試論陸維釗的書法淵源

    2022-04-21 09:32:14許建一
    中華書畫家 2022年4期
    關(guān)鍵詞:葉恭綽書法

    □ 許建一

    陸維釗(1899-1980)作為我國著名的書法家、教育家,中國高等書法教育的奠基人,其學習和工作時間主要集中在江蘇、上海和浙江三地,即長三角一帶。他一生跌宕起伏,其命運也隨著地域的不同不斷地發(fā)生轉(zhuǎn)化。本文主要通過書法這條主線,分別以江蘇、上海和浙江三地的人文環(huán)境、學術(shù)氛圍、書法教育沿革等方面來闡述地域文化對陸維釗的人格品性、知識學養(yǎng)的影響。

    一、江蘇

    江蘇是陸維釗求學和工作過的地方,陸維釗于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師范(以下簡稱“南高師”)文史地部就讀,師從柳詒徵、吳梅、竺可楨。他本想攻讀地理學,希望日后成為一名地質(zhì)學家,后因雙腿患了“流火”病,不宜在野外活動,只得轉(zhuǎn)讀文史。

    關(guān)于陸維釗在南京高等師范學習書法的史料較少,但此地可以說是陸維釗對書法由興趣上升至專業(yè)道路的啟蒙之地。在邢秀華、鮑士杰夫婦所著的《藝術(shù)人生——走近大師陸維釗》中曾提到:“(他)沒有忘記祖父的教誨‘要堅持習字養(yǎng)性,鍥而不舍’,每天夜里看完書,無論多晚,他都要寫三張字才就寢?!雹匐m是泛泛之言,至少可見其學習書法之勤奮。在校期間他常向柳詒徵老師請教書法,柳詒徵是文史專家,于書法亦研究頗深,尤其專注于金文、漢隸、北碑的研習。陸維釗早年習書以碑派為主,除了受晚清以來碑學環(huán)境大趨勢的影響,其書法方面的素養(yǎng)應該也和柳詒徵的交往有一定關(guān)系。陸維釗為人做事態(tài)度嚴謹,對書法的理解也能誠實地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他曾同柳詒徵探討兩江師范學堂監(jiān)督李梅庵的北魏體書法,柳詒徵深佩李梅庵的書法,而陸維釗卻直面提出其書法故作顫抖云云②。此事在鄭逸梅《柳翼老妙語諷世》中也提到,可見陸維釗對書法并不盲從,有自己的見解。除了書法的學習,陸維釗還向南高師的外聘老師丁二仲學習篆刻(在此之前陸維釗已經(jīng)學過篆刻)、向王國維學習《說文》(南高師曾邀請王國維來校講學,并每周授《說文》一小時)。

    南京高等師范畢業(yè)照,前排左二為陸維釗

    1950年,國立浙江大學中文系歡送畢業(yè)生,前排左三為陸維釗

    1973年,在西泠印社接見日本朋友時合影,前排左一為陸維釗

    1979年,全國首屆書法專業(yè)研究生在浙江美術(shù)學院招生,閱卷者從左始:陸維釗、沙孟海、諸樂三、劉江

    當時南高師名師薈萃,有大批知名教授:陶行知、陳鶴琴、鄭曉滄、茅以升、楊杏佛、吳梅、柳詒徵、竺可楨等,且校方經(jīng)常邀請當時著名學者來講學,如胡適、梁啟超、王國維等都來作過學術(shù)報告,讓陸維釗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開闊了眼界,并與同學徐震堮、王煥鑣、胡士瑩相互學習、共同促進,可以說南高師的學術(shù)氛圍對陸維釗的人格塑造、文史研究以及書法藝術(shù)專業(yè)化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陸維釗1925年從南高師畢業(yè),受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王國維助教,后因祖父病重南下重回故里。1926年9月,任浙江省立杭州女子中學國文老師,1927年2月任嘉興秀州中學國文老師,同年9月始受聘于江蘇省立松江女子中學國文教師,與同是國文老師施蜇存、徐震堮,歷史老師薛夫游,美術(shù)老師豐子愷等交往甚密。

    陸維釗在課余時間曾一度潛心研究《說文》,并對清人段玉裁、桂馥、王筠、錢坫、錢大昕等關(guān)于《說文》的著述進行梳理研究,同時參看王國維的《金文著錄表》。他在教授國文課之余,結(jié)合自己的研究心得,開設《說文解字》課程。陸維釗在松江女中雖不是正式的書法老師,但他對書法的愛好和研習從未停歇,在其擔任班主任時,學生畢業(yè)臨行,他根據(jù)各個學生的特點和具體情況,將臨別贈言以書法對聯(lián)形式分贈給他們進行鼓勵③。他的書法在當時深受大家喜愛(當時校牌“江蘇省立松江女子中學”及1938年所建教學大樓“樹人院”牌匾都是陸維釗所寫),另為豐子愷母親題寫墓碑,書寫《旌表貞孝錢孝女淑貞墓碣》等,其書法水平為人稱道。

    陸維釗一生關(guān)于書法研究的著述很少,所出版的唯一著作即是其在松江女中所作,實際上這最初只是一份書法講稿,后經(jīng)修改整理,于1948年出版,時稱《中國書法》(后浙江古籍出版社在1986年改名為《書法述要》重印、2021年修訂本再次更名為《中國書法》重新出版)。全書分書法概論、書法練習的有關(guān)條件和四種書體三章,文字不多,但言簡意賅,涉及書學理論、書法史、書法技巧,以及書法實踐等問題,評斷精嚴,發(fā)論新識。比如他對書體的演變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至唐代,書法用筆結(jié)構(gòu),已集以前之大成,窮以后之諸變,如同唐詩一樣,已至極盛。文中提到:“竊以為:書則至唐已由極盛而盡其變,元、明迄清,因無有出其藩籬者,此清末尊北碑,崇篆隸之所由來,蓋已無路可走,不得不另尋途徑耳。”④他又特舉了草書中的狂草至唐已經(jīng)走盡,所以入宋以后書家多以行書知名:“智永尚紹章草之遺意,孫過庭、張旭、懷素、楊凝式則變二王而參以變化,狂草一途,路已走盡,故后世為狂草者已無可再生新意。于是入宋而后,又多以行書知名,不復在草書上另開境界?!雹葸@些見解,也為他日后創(chuàng)立“陸氏扁篆體”提供了部分理論基礎(chǔ)。

    在《中國書法》中,他還以中醫(yī)知識的角度提出影響書法學習的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屬于心靈的,關(guān)于想象力方面;一是屬于內(nèi)肌的,關(guān)于神經(jīng)靈敏方面⑥。在想象力方面:他認為,面對一塊模糊剝泐碑版,想象力強的能觸類旁通,能窺測其用筆、結(jié)體之妙處,反之想象力弱的,念茲在茲,誤置其中,不能生發(fā)。在內(nèi)肌方面:他認為心里有所思,要靠手指敏捷地、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來,手指神經(jīng)遲鈍,心之所思困于筆端,不能得之于心而應之于手。他把心性和神經(jīng)作為學習書法的要素拿出來探討,這與他具有淵博的中醫(yī)知識有關(guān),這種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對于書法理論研究者很有啟發(fā)?!吨袊鴷ā冯m篇幅也不長,但信息量極大,是陸維釗對書法整體思考的結(jié)晶,有著極高的學術(shù)價值。

    陸維釗在松江女中任教14年(其中除去日寇入侵,離校逃難的一段時間),在這14年期間雖不是正式的書法老師,但他在課余時間教授《說文解字》課程,并著有他一生中唯一出版的書法研究作品——《中國書法》。

    陸維釗在南高師學的是文史,在松江女中教的是國文,在上海期間又開始編纂《清人詞鈔》,具有極強的文辭功底。他在書、畫、印上都有研究,1959年所作的山水畫《寶石山全景圖》是他在詩書畫印方面能力的綜合展示。從另一個角度說,1960年潘天壽極力邀請陸維釗來浙江美術(shù)學院任教,看重的就是他的綜合能力,初衷是想讓他教授中國畫系的詩詞題跋。當時所考慮的是把詩、書、畫、印在中國畫系的教學體系中作為一個整體來考量,這就要求找到一個在詩、書、畫、印領(lǐng)域都有研究的人來擔當,陸維釗正是最合適的人選,文辭和書法是他的強項,所有這些秉賦和才學,與其在江蘇的學習、教學經(jīng)歷分不開。

    陸維釗 臨《杜白作寶盨》 紙本

    陸維釗 《千字文》稿(局部) 紙本

    二、上海

    1938年8月,松江女中遷上海法租界福煦路(今延安中路銅仁路口)。1941年底,被迫停辦。1942年,陸維釗一時找不到經(jīng)濟來源,迫于生計,與同窗好友胡士瑩合作在上海鬻字賣畫。這個階段他常與馬公愚、樊少云、吳湖帆交往,切磋書畫,勉強維持生活。后在上海育英中學做了短暫的高三國文教師,暫時解除了面臨斷炊的威脅。同年他被上海圣約翰大學聘為中文系副教授,也正是在上海圣約翰大學的一個詞社中,認識了葉恭綽,也就有了后來協(xié)助葉恭綽編纂《全清詞鈔》之事。自1942年底,陸維釗就利用教學余暇協(xié)助葉恭綽編纂《全清詞鈔》,于1945年基本完成。是年夏初,葉恭綽全家移居香港,考慮到時局多變,臨行前,葉恭綽把十余箱書籍資料和平時來往之信函皆贈予陸維釗。后陸維釗考慮到《全清詞鈔》卷帙浩繁,在所留資料的基礎(chǔ)上編撰了《全清詞目》,為研究清詞查閱提供了方便,成為研究清詞的重要資料。

    《全清詞鈔》歷時二十余年,始于1929年,成于1952年,至1975年正式由中華書局香港分局出版,可惜當年主事者葉恭綽已經(jīng)作古。此書幾乎耗盡了葉恭綽后半生的全部精力,陸維釗是后期整理集大成者,且一直堅持到最后,為編撰工作費盡心力,故葉恭綽曾言及:“能終全其事者,唯陸維釗一人。”⑦1979年,香港《大公報》曾為《全清詞鈔》出版一事,派記者專程來杭,對陸維釗作專題采訪?!缎氯A月報》《人物》等雜志也都作了轉(zhuǎn)載。欣喜之余,陸維釗感慨良多:“《全清詞鈔》一書,乃朱古微丈為葉丈用力多年,余乃繼此而為之者。當時觀點之舊,論證之迂,亦未自知。解放以后,曾建議葉丈全盤改作,以卷帙浩繁,終未實現(xiàn),但得失寸心大有警惕?!彼麑Α度逶~鈔》尚有修正提高之心,又認為當時擇選正文過于嚴苛,以至于刪減掉大致四分之一的資料。只是到了想修正續(xù)補時,自己已是垂垂老矣,沒有精力對付了。當時傾力襄助于此書者共有55人之多,至書出版時,在世的僅有陸維釗、夏承燾、唐圭璋、黃君坦四人。

    當年葉恭綽所贈的十余箱詞書資料,陸維釗過世后,家屬根據(jù)其遺愿,將這批資料悉數(shù)捐給了國家。

    陸維釗寄居上海的時間不長,但正是有此契機,才有機會接觸到葉恭綽,也就有了后來的《全清詞鈔》,這對于陸維釗本人研究理解清詞裨益良多,也為填補中國古典文辭的完整性做出了貢獻??陀^而言,陸維釗在進入浙江美術(shù)學院任教之前,其主要的成就是詩詞,投入的精力也很多,其一生所創(chuàng)作的詩詞達1000余首。

    曾與陸維釗詩詞交往者有王國維、葉恭綽、柳詒徵、吳梅、夏承燾、王季思、王駕吾諸師友。這些人分別在不同的時間階段,與陸維釗形成交集。特別是在上海與葉恭綽的交往,成為其人生境遇中一個看似遇然的機緣,但最終成就了恢宏,這背后承載的是與時代、與地域不可分割的綿長聯(lián)系。

    若我們再回頭談談詩詞與書法到底有沒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答案是肯定的。詩詞與書畫本是同根,都基于性情、學養(yǎng)、胸襟,發(fā)之于聲音:吟詩填詞;寄之于形:寫字作畫。我們看陸維釗的書法,不管是所謂的“陸氏扁篆體”還是行草書都能體會到強烈的情感傾注其中,這與其詩意的胸懷不無關(guān)系?!白屪x者在明白字義的同時,于字義與筆畫形式結(jié)構(gòu)的結(jié)合中,體會其中的詩一般的意境和豐富的創(chuàng)造意識?!雹?/p>

    三、浙江

    陸維釗在浙江生活和學習大致可分為前后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年輕時。陸維釗出生在浙江嘉興平湖,考入南高師學習之前,一直生活在家鄉(xiāng)附近。陸維釗是遺腹子,由其祖父和母親撫養(yǎng)長大,其祖父是晚清廩生,中庸守道,文史、書畫皆能。陸維釗幼承庭訓,耳濡目染,祖父對其人格的塑造有很大的影響,1914年,16歲的陸維釗考入嘉興秀州書院(1914-1918),從國文老師朱蓬先習《說文》,潛心摹習,既而上溯鐘鼎文學習。1916年,陸維釗18歲的金文臨作《杜白作寶盨》,從時間上推斷,正是在嘉興秀州書院求學期間所作。

    第二部分是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應竺可楨校長之邀,陸維釗來到浙江大學,在龍泉分校任文學院副教授。1952年,浙江大學文學院與之江大學文理學院合并,成立浙江師范學院,陸維釗任浙江師范學院中文系副教授。1959年浙江師范大學改名杭州大學,陸維釗仍任中文系副教授。陸維釗在很長的時間內(nèi)主要講授中國古典文學,尤擅先秦和漢魏六朝文學,也兼教文字學和戲曲史,并在課余期間研究扁篆體,應該說陸維釗對書法的研究一直沒有停留。

    陸維釗因一幅山水畫而改變了命運:1959年他所創(chuàng)作的《寶石山全景圖》,國慶期間在三潭印月畫廊展出,被時任浙江美術(shù)學院院長潘天壽和中國系主任吳茀之所激賞。由于當時浙江中醫(yī)學院也想聘請他,陸維釗一時陷入了矛盾中。1960年在潘天壽院長的極力盛邀下,陸維釗從杭州大學調(diào)至浙江美術(shù)學院,其人生軌跡發(fā)生重大轉(zhuǎn)折。

    陸維釗在浙江美術(shù)學院的教學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60年9月應潘天壽之邀,由杭州大學正式調(diào)入浙江美術(shù)學院,任中國畫系副教授,主要教授古詩文和中國畫的詩詞題跋。

    第二階段,首次籌建書法科。1962年,在潘天壽的呼吁下,經(jīng)文化部批準,浙江美術(shù)學院試辦書法篆刻專業(yè),由中國系籌組書法篆刻科?;I備組由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陸維釗、劉江等人組成,陸維釗具體負責籌建,劉江協(xié)助。

    浙江美術(shù)學院能作為中國高等書法教育實踐的首創(chuàng)之地,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地域人文環(huán)境絲環(huán)相聯(lián)。陸維釗參與、推動、落實這一書法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創(chuàng)舉,既是個人綜合素養(yǎng)的使然,更是時代性和地域性的必然??陀^而言,在這個過程中潘天壽起到了關(guān)鍵性的推動作用,把書法藝術(shù)作為學科的形式設置于美術(shù)學院,這是全國首次,潘天壽功不可沒。在具體落實上,陸維釗所付出的努力更應該給予肯定。綜觀20世紀中國的高等藝術(shù)教育,書法的本科建制是最晚的,沒有任何經(jīng)驗可借鑒。書法要如何發(fā)展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正如《中國書法》提到的五體已經(jīng)完備定型,未來如何發(fā)展,是否還有空間可挖掘,應該都是陸維釗獨自要面對的問題。因此,如何去設定教學大綱、如何通過大學教育來發(fā)展書法變得極其重要,現(xiàn)在我們回頭看他當時親手擬定的《書法篆刻專業(yè)教學進度計劃表》,除了重視書法本體技法實踐,并擴至篆刻、中國畫相輔外,還強調(diào)書史、文字學、藝術(shù)概論、美術(shù)史觀,以及古典詩文、藝術(shù)修養(yǎng)等課時的支撐。書法不只是簡單的手上技藝,更有諸多學養(yǎng)基礎(chǔ)要求。這個原始藍本一直作為書法教育的主體框架沿用至今,具有提綱挈領(lǐng)的作用,這標志著中國書法教育開始由傳統(tǒng)的師徒傳授式向高等教育專業(yè)道路探索的真正意義上的轉(zhuǎn)型。陸維釗曾在學校的一次教學會議上說到:“中國的詩、書、畫、印,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升華,所以學書畫的人,一定要通中華民族文化,這一點相當重要?,F(xiàn)在許多人都忽略了這一點。許多人不好好學文,而光片面追求學字、學畫,這樣發(fā)展下去是不行的,也是不會有什么成績的。”⑨陸維釗把詩、書、畫、印,作為一個整體考量,與潘天壽初衷一致,把文史作為書法學習的基礎(chǔ),擴大了書法教育的外延,同時增加了書法內(nèi)涵的厚度。

    第三階段,首次招收培養(yǎng)書法研究生。1978年10月美院收回陸維釗的退休證(其于1975年11月在因病退休),請其回學?;I備國內(nèi)首屆書法研究生的招生工作直至其去世。

    陸維釗 山水 紙本水墨 1978年

    陸維釗 毛澤東《和柳亞子》 紙本

    陸維釗 心畫 紙本

    書法研究生的培養(yǎng)當時在全國還是首次,1979年浙江美術(shù)學院研究生指導小組成立,由陸維釗、沙孟海、諸樂三、劉江、章祖安五人組成,陸維釗任組長。此時他已81歲高齡,從報名、初試、復試到錄取,嘔心瀝血,事必躬親,招生工作尚未結(jié)束,就病倒住院,但仍在病榻上閱卷、評分,并制定教學綱要,第一批書法篆刻專業(yè)研究生五人:朱關(guān)田、王冬齡、邱振中、祝遂之、陳振濂。從這個名單來看不知是否是巧合,與我們今天所談到的長三角地域大致相同,除了邱振中來自江西,朱關(guān)田來自浙江、王冬齡來自江蘇、祝遂之來自安徽、陳振濂來自上海。陸維釗雖然在研究生的教學崗位上時間很短(1980年1月30即病逝),但研究生教學的整體框架是他完成的。1979年暑期時陸維釗為首屆書法碩士研究生手訂的《教學綱要》(時為暫定名),極為珍貴。從第1條“書法的一般問題”至第60條“研究計劃問題”,全面系統(tǒng)地分成九塊闡述。陸維釗治學謹嚴,他一直認為教學綱要尚未成熟,有待進一步修改,隨著其病故,失去了修改的機會。此《教學綱要》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礎(chǔ)上,基于對中國書法的深刻理解和對當代書法教育準確把握的又一次思想提煉,至今仍是當代高等書法教育極具價值和前瞻性的文獻之一,使中國書法具有學科化、體系化的色彩。陸維釗是當代高等書法教育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者,他在浙江美術(shù)學院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陸維釗對五位研究生諄諄教誨,不遺余力,1980年(82歲)臨終前一周,仍堅持在病榻前給研究生講最后一課。在人生最后時刻,他囑托沙孟海“而今重累君能倚”,將書法研究生的教學重擔托付老友。許江曾以“一枝五葉”來形象闡述其有序發(fā)展支脈:“一枝”乃中國美術(shù)學院書法教育從陸維釗、沙孟海到劉江、章祖安諸先生的有序傳承;“五葉”指的是:朱關(guān)田、王冬齡、邱振中、祝遂之、陳振濂。至今,中國美術(shù)學院的書法教育已培養(yǎng)了一大批書法人才,他們作為當代書壇中堅力量在各自崗位上影響了當代書壇,中國美術(shù)學院書法專業(yè)也由此備受全國關(guān)注,浙江也由此成為全國書法大省。

    四、結(jié)語

    陸維釗的一生主要從事教育工作,對中國古典文學、古代漢語,尤其對漢魏六朝文、清詞、中國書畫印都有很深的造詣,對歷史、地理、哲學、中醫(yī)亦有較深的研究,這些與其在江蘇、上海、浙江三地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過程中不斷沉淀融合不無關(guān)系,所有的這些,共同鑄成了這位學問淵博、才華橫溢的先賢。從近現(xiàn)代浙江書法家群體來看,書法家多以學者身份出現(xiàn),如古文字學家、金石考古學家、史學家、教育家、詩人等雙重或多重身份,這與浙江自古以來注重文脈傳承息息相關(guān)。沙孟海曾評論陸維釗:“綜合披覽,使人感到純乎學人手筆,饒有書卷清氣?!雹?/p>

    縱觀陸維釗的一生,出生于詩書之家,幼秉庭訓,后赴江蘇求學,他本想成為地質(zhì)學家,由于身患“流火病”,不得已轉(zhuǎn)到文史學習,畢業(yè)后從短暫清華停留到南下松江女中教學,再到上海遇到葉公綽,到浙江遇到潘天壽,一路走來,人生起伏轉(zhuǎn)變,直至走到高等書法教育之路,成為高等書法教育的奠基者。他的整個活動軌跡均在長三角一帶??梢哉f,長三角地區(qū)特有的歷史文化底蘊——歷來重視人文素養(yǎng),有一大批文人在相互交往中相互促進、共同烘托出了當時的文化背景,對陸維釗的成長、求學、事業(yè)都是一個巨大的不可脫離的底色與基礎(chǔ)。今天我們談論長三角、談文化的整合,可以從追憶先賢的角度出發(fā)看到一些啟示和借鑒意義。

    陸維釗 陳毅《贈人七絕》 紙本

    陸維釗 錄賈至《送李侍御赴常州》 紙本

    注釋:

    ①邢秀華、鮑士杰《藝術(shù)人生——走近大師陸維釗》,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第39-40頁,

    ②邢秀華、鮑士杰《藝術(shù)人生——走近大師陸維釗》,第40頁。

    ③邢秀華、鮑士杰《藝術(shù)人生——走近大師陸維釗》,第61頁。

    ④陸維釗《書法述要》(節(jié)選),祝遂之主編《高等書法教育四十年——中國美術(shù)學院書法專業(yè)史料集》,中國美術(shù)學院出版社,2003年,第117頁。

    ⑤陸維釗《書法述要》(節(jié)選),第120頁。

    ⑥陸維釗《陸維釗談藝錄》,上海書畫出版社,2016年,第22-23頁。

    ⑦邢秀華、鮑士杰《藝術(shù)人生——走近大師陸維釗》,第84頁。

    ⑧盧炘《書藝蘊詩性 書家本詩人——讀陸維釗先生詩詞書法有感》,《陸維釗研究》,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第203頁。

    ⑨陸昭徽、陸昭懷《書如其人——回憶父親陸維釗先生》,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第16頁。

    ⑩沙孟?!丁搓懢S釗書法選〉前言》,《陸維釗研究》,第3頁。

    猜你喜歡
    葉恭綽書法
    書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書法欣賞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衣被天下誰識恩
    ——葉恭綽的書畫·交游·鑒藏
    書法
    衣被天下誰識恩
    ——葉恭綽的書畫·交游·鑒藏
    中華書畫家(2022年1期)2022-01-22 06:16:50
    書法
    書法
    書法
    不役于物
    百姓生活(2019年12期)2019-12-13 01:32:39
    不役于物
    意林彩版(2019年1期)2019-09-10 07:22:44
    同江市| 子长县| SHOW| 顺义区| 博客| 本溪市| 连南| 仁化县| 南充市| 夏河县| 正定县| 沙河市| 洛隆县| 两当县| 昌吉市| 台东县| 连山| 金阳县| 南丹县| 遂溪县| 萍乡市| 天长市| 佳木斯市| 通辽市| 深州市| 台中市| 阿合奇县| 东兰县| 平遥县| 余庆县| 光泽县| 克什克腾旗| 吉安市| 阿拉善盟| 澄城县| 福州市| 丰原市| 上栗县| 西昌市| 乐都县| 松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