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排
在孩子成長的全部過程中,幾乎可以聽到每一位家長急促的喘息聲:“快起床,去幼兒園要遲到了!”“寶貝,你吃飯怎么這么慢!”“請洗臉刷牙速度再快一些!”“我已經(jīng)在樓下等你了!”……
“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線了?”成為家長共同的質(zhì)疑和焦慮。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或喜或悲的童年。童年對于大家來說,近在咫尺,卻又記憶模糊。中國臺灣作家龍應臺的散文作品《孩子你慢慢來》,無疑給恐慌中的家長一劑清醒的安定:不妨悠閑地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眼睛清亮的小孩子專心地做一件事;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語言是作品的翅膀,凝結著情感的力量,決定著作品的品位。讀完整本書,感覺有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感悄無聲息地在心頭涌動。所有的孩子晚上都不肯睡覺,媽媽會“氣得拿出一支雞毛撣子,做出很‘狠’的樣子,‘手伸出來’。我們就開始在房間逃,她怎么也打不到……心里的得意到今天還記得。”直到長大才發(fā)現(xiàn),哎呀,她哪里是真的打不到啊。讀這樣的文字,深深的母愛便在心頭氤氳,讓人禁不住潸然淚下。
第一次上學,寫滿媽媽的期待和不安。作品是這樣描述的:“媽媽的眼睛鎖在安安身上,看著他移動,新書包上各形各色的恐龍也跟著移。這孩子,還這么瘦,這么小,那臉上的表情,還留著那吃奶嬰兒的稚氣……安安和恐龍往前走,走著走著,就沒進了暗色的門里。媽媽的眼睛,還兀自盯著那扇看不出有多么深邃、說不出有多么遙遠的門,看著看著,看得眼睛都模糊了。”母親對孩子的關愛,躍然紙上。
書中有大段描述媽媽觀察孩子放學之后的情景。盡管只有十五分鐘、三個拐彎的路程,孩子卻需要漫長的時間,這引起了媽媽的好奇。跟蹤中,媽媽發(fā)現(xiàn)了真相:“放學了,孩子們像滿天麻雀似的沖出來,嘰嘰喳喳吵得像一鍋滾水。孩子往千百個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躍,坐在長凳上的媽媽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還有安安的死黨……經(jīng)過一截短墻,小男生一個接一個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再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經(jīng)過一個庭院深深的大鐵門,里頭傳出威武的狼狗叫聲。小男生躡手躡腳地走向大鐵門,狼狗撲過來,小男生尖叫著撤退,尖叫聲中混著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靜下來,小男生又開始躡手躡腳地摸向大鐵門……狂喜尖叫地撤退?!奔毠?jié)是作品的血肉,細節(jié)具體、生動,作品自然生動。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細心和敏感,挖掘到這些生活中容易忽略的本真和細節(jié),形成自己獨特的視角,達到了升華情感的效果。
靠溫暖的文字打動讀者,把文章寫得情深意濃,充滿人情味,而不堆砌華麗辭藻,不搬弄生僻詞語甚至掉書袋,這是作品的另一大特色。作家都是情感極為豐富的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枝一葉總關情”,是作文的一大要訣。作家觀察生活、描摹生活的高超技巧和寫作態(tài)度,用真心去感悟人、事、物,用真情扣住讀者的心扉,勾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孩提的記憶總是充滿美妙:“有一只棕色的馬把頭伸出來要吃飛飛手里的蘋果,飛飛不高興地罵著:‘嘿——這是我的蘋果,你吃你的,地上撿的’。安安擱下單車,有點膽怯地把一個蘋果遞過去,馬迫不及待地伸出舌頭,‘啪啦’一聲就將蘋果卷進嘴里。咀嚼時,蘋果汁不斷地從馬嘴涌流出來,散發(fā)出濃濃的酸味?!币欢挝柜R的文字,卻飽含著濃濃的情,暖暖的愛。
在放生蟈蟈一節(jié)中,作品這樣表達:“安安蹲在路邊,撒開竹籠,把蟈蟈倒出來,蟈蟈噗一聲摔進草叢,一動也不動。安安四腳著地,有點焦急地說:‘走啊!走啊蟈蟈!回家呀!不要再給人抓到了!’”
《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這樣的情節(jié)多不勝數(shù),救助蚯蚓的部分,同樣充滿溫度?!澳嗤林械尿球救@了出來,散步的人們發(fā)現(xiàn),小路上全是迷失了方向的蚯蚓:它們離開了泥,輾轉(zhuǎn)爬上了小路的柏油路面,大概由于不熟悉路面的堅硬,就忘了自己究竟來自哪里,要往哪里去。安安和飛飛手中各持細枝,彎下身來,用細枝小心地將蚯蚓軟軟的身體挑起,然后往路邊用力一抖,蚯蚓就掉到小路邊的草叢里去了?!?/p>
這樣的描述,接著“地氣”,冒著“熱氣”,突出對人物復雜情感的感同身受,使作品充滿了耐人尋味的魅力。一看就知道是建立在細膩的觀察基礎之上,是深深扎根實踐、潛心體味生活的結晶。
縱觀全書,極少有宏大的敘事,也缺少高大上的詞語,就像嫻熟的勾勒人物肖像一樣,簡簡單單的幾筆,就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種白描手法,簡捷明快,自然清新,刻畫的人物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真情四溢。
看電視,是孩子的重要玩樂項目,但孩子對玩的無底線追求,又是作為家長頭痛的事情。對此,作品這樣敘事:“……對這個她特別嚴格,一點不心軟。時間一到,媽媽就出現(xiàn)了。像個母雞一樣,把我們半摔倒半牽帶到浴室。‘刷牙’的儀式是這樣的:浴室有兩個洗手臺,她放一只矮腳凳在一個洗手臺前,那就是讓我踩上去的地方。她就靠在浴缸邊緣,看我們刷牙,洗臉,換上睡衣,哥哥轉(zhuǎn)身要走,她就大叫‘牙套——’哥哥矯正牙齒三年,我聽媽媽叫‘牙套——’也聽了三年?!?/p>
孩子對生理學的認識,完全來自澡缸?!八蝗欢⒅鴭寢尩淖笮?,‘媽媽,這是什么?’媽媽說:‘這,叫奶奶’。飛飛撲哧笑出聲來,伸手去摸媽媽右胸,說:‘那這,叫爺爺’!飛飛低著頭探索自己,自言自語地:‘飛飛也有奶奶和爺爺,嗯,比較小?!?/p>
破壞,是每一個孩童的天性。媽媽看見飛飛衣服上全是洞,從喉嚨里發(fā)出一種野獸呻吟的聲音,沖上樓去,猛力推開安安的房門。孩子:“本來,是想試試那把新剪刀有多利……后來,我也不知道哇,不知道怎么就剪了那么多洞……我氣他?!甭曇粜〉每炻牪灰娏?。這些大大小小的不足和插曲,構成了五彩斑斕的完美人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龍應臺這本薄薄的小書,處處洋溢著情感?;蚯山璋酌枋址?,把人物的點滴糅合在強烈的感情色彩里闡發(fā);或運用細膩的情節(jié),以精彩故事牢牢吸引讀者眼球;或以深邃的思想為支撐,借助情感的力量去溫暖人。以上種種,使作品增強了親和力,使讀者獲得了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