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學焱 王春艷
為了探索在內(nèi)源性褪黑素水平升高的情況下(比如臨睡前)進食是否會導致血糖控制紊亂,研究人員設置了一項研究。
研究對象被分為兩組,較早晚餐組在常規(guī)睡眠時間前4小時吃晚餐,較晚晚餐組在常規(guī)睡眠時間前1小時吃晚餐。
最終,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晚餐推遲,會導致胰島素水平降低,血糖水平升高。簡單來說,就是晚餐時間越晚,胰島素水平越低,血糖水平越高。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關聯(lián)具備合理性,因為胰島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水平。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在睡前4小時內(nèi)禁食是明智的選擇。也就是說,如果在23時入睡,那就最好在19時左右吃晚餐。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晚餐吃不對,不但影響血糖,還會增加肥胖、心臟病、消化不良等多種疾病風險。
如何吃晚餐對血糖、腸道等都比較友好?這里總結(jié)兩個關鍵點。
晚餐時間:最好不晚于20時
結(jié)合現(xiàn)代人的作息習慣,17—19時是晚餐的最佳時段,吃過飽、吃太晚都不利于消化和血糖控制。
最好能在19時之前吃完晚餐,最晚別超過20時。如果你的時間不允許,也不要太接近睡眠時間吃晚飯。
禁食時間:睡前3~4小時
晚餐時間距離睡覺時間最好不少于3小時,需要給胃腸留夠時間去吸收。
如果晚上睡得晚,有饑餓感,21—22時之間可以喝杯豆?jié){或牛奶,不夠的話還可以加點水果。這些食品飽腹感都比較強,又容易消化,對睡眠和血糖的影響較小。
控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飲食,包括進食時間、飲食結(jié)構(gòu)、食物多少等。
8:30前吃早飯
一項報告指出,早上8:30前用餐的人血糖水平和胰島素抵抗水平低,這有助于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調(diào)整早餐結(jié)構(gòu)
早餐一定要有肉、蛋、奶、豆、堅果、蔬菜、水果中的兩種以上,不宜只吃油條、包子等主食。
改變進餐順序
吃飯時,有的人先吃饅頭、米飯,再吃菜,結(jié)果主食吃得多,菜相對吃得少。
對絕大多數(shù)人而言,“纖維類—蛋白質(zhì)/脂肪類—碳水類”這個吃飯順序?qū)ρ歉押?。通俗地講,就是先吃素菜,再吃葷菜,最后吃主食。
選粗加工的食物
食物越精細、煮得越軟爛,升糖越快;而那些不夠軟爛、需細細咀嚼的食物,更有助餐后血糖穩(wěn)定。
降低吃飯速度
吃飯過快,會讓人不自覺地比平時多吃,不利于總熱量的控制;另外,食物迅速進入胃腸道,既不利于充分吸收,還會引起血糖快速上升。
吃得越慢,越容易有飽腹感,升糖越慢。早餐最好不少于15分鐘,中餐和晚餐可以控制在半小時左右。
通過組合中和升糖指數(shù)
米飯的升糖指數(shù)為83,芹菜炒豬肉的升糖指數(shù)≤15,如果米飯搭配上芹菜炒豬肉,其整體的升糖指數(shù)就被中和了。
少食多餐
少食多餐既可以避免因每餐進食過多而出現(xiàn)的血糖過高,又可以避免因進食間隔時間過長而出現(xiàn)的餐前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是必須做到的,最理想的是上午、下午各加一餐,當然熱量要從正餐中刨去。
主食中增加粗糧
碳水化合物總量越大,升糖潛力越大,盡量不要吃過多的甜食和主食。
糖尿病人和超重人群,主食量可適當減少到食物總量的30%~50%,其中粗糧占主食的一半。減下來的主食用蔬菜、堅果、肉、蛋、奶代替。
盡量自己在家做飯
外出就餐,其菜肴往往高油、高糖、高鹽,不利于保持血糖平穩(wěn)。
如果一定要出去吃飯,進餐過程中可以多吃蔬菜,特別是綠色蔬菜,而紅燒肉、油燜大蝦、獅子頭等高脂肪、高熱量的菜“淺嘗輒止”就好。
對于各種主食,特別是各種油酥點心,更要小心,絕不能貪吃。點湯的時候,不要選淀粉多的稠湯,以免增加糖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