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幾乎遍布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包括人類在內,有超過690種生物被發(fā)現攝入了微塑料。更可怕的是,微塑料可能已經通過循環(huán)系統到達人體的各個器官,健康受到了嚴重威脅。
近日,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在人類血液中發(fā)現了微塑料。研究顯示,在參與實驗的22名健康志愿者中,有17人的血液中檢測到了可量化的微塑料,平均每毫升血液中有1.6微克。研究者表示,微塑料或通過循環(huán)系統到達全身各個器官。
此前,來自南京大學的研究團隊調查來自中國11個省市參與者的糞便樣本發(fā)現,常喝瓶裝水、吃外賣食品以及工作性質為粉塵暴露的參與者,其糞便中的微塑料更多,可能會加劇腸道炎癥。由此可見,塑料在“吃人”。
微塑料是從哪兒來的
微塑料與塑料雖然是同根生,但二者卻迥然不同。2004年,英國科學家首次提出“微塑料”概念,通常認為是粒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纖維、顆?;虮∧?,有些可達微米乃至納米級。
《2016年全球環(huán)境新興問題》報告指出,環(huán)境中的微塑料顆粒分布越來越廣,甚至在5000米深的海底沉積物里都檢測出了微塑料顆粒。2018年,中國南極科考隊在南極半島鮑威爾海盆中發(fā)現了直徑小于0.3毫米的微塑料,證實微塑料污染已遍布全球。
微塑料污染是多元化的,其來源大致可分為陸地來源和海洋來源。其中,陸地來源包括兩種:一種是“初生”微塑料。由于工業(yè)需要而制造,常見于生活中的化妝品或清潔用品,如牙膏和去角質膏中的摩擦劑等,這些微塑料通過廢水處理廠被排放到河流等水體中;另一種是“次生”微塑料。由大型塑料垃圾經過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而形成的塑料顆粒,可直接從海岸線或通過河流和污水管道進入海洋。
此外,由于現代人類經常使用塑料制品,還喜歡吃外賣、喝瓶裝水,塑料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因此,微塑料會進入人體也是在所難免的。
微塑料正悄悄傷害你
微塑料幾乎遍布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包括人類在內,有超過690種生物被發(fā)現攝入了微塑料,健康受到了嚴重威脅。
消化道損傷 微塑料會對生物的消化道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并影響某些生物的繁殖率和體內的酶活性。此外,環(huán)境中的微塑料還能影響生物群落組成和氮循環(huán)。
引起炎癥反應 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的艾麗絲·霍頓博士稱,研究發(fā)現,微塑料可以引起炎癥反應和造成細胞損傷。
破壞免疫系統 原則上,微塑料可以通過人類的腸胃系統轉移到淋巴循環(huán)系統,通過胎盤被未出生的嬰兒吸收,并且可以通過肺部被人體吸收,最終造成免疫系統反應,影響細胞健康。
導致癌癥等多種疾病 一項國際權威報告指出,塑料中所含的一些化學物質會擾亂人體內分泌系統,導致癌癥、糖尿病、生殖障礙等疾病,還會造成胎兒及兒童神經系統損傷。
怎樣才能少“吃”點兒塑料
除了我們平時用的塑料制品外,還有一些讓你意想不到的物品也含微塑料。
果蔬等農作物 一項中國和荷蘭的聯合研究發(fā)現,萵苣和小麥作物根部的裂縫可以吸收土壤和水中的微塑料,然后傳播到可食用部分。這意味著,微塑料可以通過食物鏈傳遞,存在于我們常吃的食物中,包括谷物、蔬果、貝類、牛羊肉、奶制品。
瓶裝水 據估計,人類每年攝入的微塑料顆粒高達3.9至5.2萬個。其中,愛喝瓶裝水的人每年可能會攝入21.1萬個微塑料顆粒。此外,外賣盒表面涂有一層聚乙烯,其中的微塑料可能進入人體。
茶包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科研人員發(fā)現,在加熱到95℃的水中浸泡一個茶包,可能會在杯子里釋放出大約116億個微塑料顆粒。
一次性濕巾 除塑料包裝外,濕巾本身也含有無法被生物降解的塑料纖維。當濕巾被扔進垃圾桶或被沖洗時,會將微塑料釋放到環(huán)境中。
衣服 衣服標簽上寫的“聚酯纖維”就是塑料。比如時下流行的搖粒絨,通常是由回收塑料制成的,其中含有大量的塑料微纖維。每當清洗聚酯、聚酰胺和氨綸等材料制成的衣物(比如戶外裝備、衛(wèi)衣和套衫)時,會掉落約70萬根塑料纖維。
洗滌劑 有清潔作用的洗滌劑、消毒水含有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會產生大量微塑料。
煙頭 一根煙頭會污染近3.8升水,其中部分污染來自用于制造香煙過濾嘴的塑料。
空氣 衣物因摩擦、烘干而脫落的微塑料,會散布在空氣中成為可吸入粉塵進入人體。
想要減少塑料對環(huán)境及身體健康的危害,要做到以下四點:一是合理使用塑料制品,包括吸管、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外賣盒等,用后不隨意丟棄。如果一定要使用,盡量選擇可降解的塑料制品;二是做好垃圾分類,使垃圾分類與塑料回收再利用相輔相成;三是購買衣物時選擇羊毛或棉質等天然材質;四是選擇個人護理品時注意查看成分表,盡量不選擇帶磨砂成分的。(《武漢晚報》)080E74EC-1A1B-4510-9581-E492F56D90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