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亞粧
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是完成學校教育教學任務的必要途徑之一。在學校教學管理過程中,家校溝通更多的是通過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來實現(xiàn)的。
一、家校溝通的重要意義
1.是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的需要
從廣義上說,教育是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教育的有機結合,但直接具體落實到孩子身上的主要是家庭和學校,而在家庭和學校直接對孩子實施教育影響的則是家長和班主任。班主任與家長有效交流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與家長共同教育好學生,可以使學校教育事半功倍,更好地完成各項教育任務。
2.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每個孩子都需要面臨的,它們決定著一個孩子的人格發(fā)展、未來發(fā)展,成功的教育需要的是兩者之間的合力激發(fā)出的針對性和連貫性。所以班主任和家長之間應該有一條良性的絲帶,一起指引著孩子向正確的方向前行。
3.是班主任工作的必修課程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班主任是連結、協(xié)調(diào)家校關系的紐帶,要保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必須是班主任和家長“兩個教育者”同心協(xié)力合作,以各種形式拓寬教育渠道,才能形成教育工作的合力,使教育的結果達到最優(yōu)。只有學校、家庭“兩條腿走路”,協(xié)同作戰(zhàn),班主任才能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管理好整個班級,培養(yǎng)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二、家校溝通的主要內(nèi)容
溝通是人們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過程。這種過程不僅包含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也包含形體語言、個人的習氣和方式、物質環(huán)境——賦予信息含義的任何東西。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任何現(xiàn)象,班主任都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在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認為溝通大體可以分為:日常性溝通、關鍵時點溝通和重要事件溝通。
1.保持經(jīng)常性的日常性溝通
日常性溝通包括禮節(jié)性溝通和日常學習溝通,禮節(jié)性溝通是指通過手機、微信等方式進行相互之間問候等禮節(jié)性的溝通,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與家長之間的感情;日常學習溝通是指家校之間對學生日常學習狀況和學習效果的溝通,目的是為了跟蹤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日常性溝通可以不分緩急,但是基礎性工作,也很有必要。
2.及時進行關鍵時點溝通
關鍵時點溝通是指在關鍵時間點與家長進行溝通,如放假通知、節(jié)假日安全教育等工作。這是班主任的任務,也是必須履行的工作職責。
3.迅速做好重要事件溝通
重要事件溝通是指學生發(fā)生重要事件家校之間進行的溝通,如學生在校發(fā)生的傷害事件、極端事件、過激行為、情緒情感的突然變化等。重要事件往往需要即時進行干預,預防事態(tài)擴大,這也是班主任職責所在。
三、家校溝通的時機選擇
有效的溝通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只有場合找對了,人的心情才能舒暢了,交流就順利多了。
1.溝通的方式
和家長的溝通,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微信、電話、面對面溝通。從溝通的有效性看,面對面溝通大于電話溝通,電話溝通大于微信溝通。因為面對面溝通更容易直接獲取家長的真情實感,便于及時調(diào)整策略,提高溝通效果。
2.地點的選擇
有效的溝通要善于抓住最好的時機和地點。假如要溝通的問題很小,如日常性的學習情況交流,可以電話通知或微信上交流。假如是私人的問題,就絕對不能在辦公室里交流,如學生情緒情感波動較大時,往往是受到較大的刺激,其背后一般帶有個人或家庭隱私問題,如果選擇在辦公室等公共場合里,不利于溝通的深入進行。同理,假如學生犯錯比較嚴重,如打架斗毆事件,也適宜選取人少的地方交流。
3.話題的切入
有效的溝通還要找準話題的切入點,話題的切入點要合適,比如學生父母,可以直接入正題,而學生的爺爺奶奶,最好能以拉家常的形式進入話題,在舒適溫馨的環(huán)境中進行溝通,這樣更有利于溝通的延續(xù)。
四、家校溝通的注意事項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有效的溝通要因人、因事、因時、因地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面對不同類型的家長要因人施策、因地制宜。我們溝通的對象----家長,或有教養(yǎng)、或溺愛、或放任不管、或性格粗暴蠻不講理等,要充分考慮溝通形式的多樣化。
1.有效溝通的四大策略
①尊重家長,建立良好關系。這是進行有效溝通的前提。②保持聯(lián)系,與家長建立互信互助關系。這是進行有效溝通必備條件。③堅持多元化原則,因人而異采取方法。溝通需要掌握技巧。④多方式溝通交流,充分利用網(wǎng)絡平臺。這有利于減輕工作負擔,提高溝通時效性。
2.走出溝通的五大誤區(qū)
①訓斥家長。居高臨下地訓斥家長,對家長指手畫腳。班主任不是家長的家長,與家長溝通,工作要到位,但不能越位。②溝通就告狀。埋怨數(shù)落家長,使家長產(chǎn)生逆反心理。應當相互理解,不能把責任一味推給家長,尊重家長的情感。③“愛屋及烏”的暈輪效應。孩子的過錯,遷怒發(fā)泄到家長的身上。要有理智的情緒,尊重家長的人格。④動不動就請家長到校。無論大事小事,動不動就要求家長到校,造成家長負擔。應當權衡事件輕重,能自己處理的要自己處置。⑤只報憂不報喜。學生的成長進步熟視無睹,一有情況就向家長告狀,造成家長“到校沒好事”心理。應當與家長一起分享學生成長過程的喜怒哀樂,才能獲得家長的尊重。
五、家校溝通的方法技巧
溝通是一門藝術,與家長的溝通有很多方法技巧,但不能拘泥于某種方法。溝通的技巧很多,涉及心理、德育、安全等。
1.備好溝通“三部曲”
有效的溝通需要“備課”。①聯(lián)系家長前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明確溝通目的。②在與家長溝通學生存在的問題前,要有真憑實據(jù)。③與家長溝通時,要維護家長的尊嚴,要尊重家長,打好與家長溝通的基礎。
2.遵循溝通三原則
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尊重是基礎,信任是前提,理解是基石。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策略很多,但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應當遵循下列幾條原則:①坦誠相對,有禮有節(jié)。尊重家長的人格與觀點,耐心、虛心、誠心地聽取他們合理有益的建議,換位思考,有禮有節(jié),才能讓溝通和諧、持續(xù)。②平等獨立,不卑不亢。維護自身的利益和尊嚴,不委曲求全,不庸人自擾,更不必低聲下氣,不做有損自身形象和人格的事。③以禮待人,以德服人。溝通時要注意自身形象,為溝通加分,以獲取家長的信任。要善于傾聽,做家長的忠實傾聽者,通過傾聽找到各種有用的信息,才能準確地實施有效的對策。
與家長的有效溝通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永無止境的技術,需要我們在日常的交通中去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