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飛,張喜峰
(1.西峽縣中醫(yī)院糖尿病科,河南 南陽 474500;2.鄭州市中醫(yī)院門診部)
糖尿病胃輕癱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是由于人體長期出現高血糖現象所引起的胃部神經損傷,以胃動力障礙、胃排空延遲為主要特征,嚴重影響機體對食物、藥物吸收,引發(fā)代謝功能紊亂[1]。糖尿病發(fā)病率不斷升高,胃輕癱的發(fā)病率也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研究顯示,約有1/3的糖尿病患者會并發(fā)胃輕癱[2]。目前臨床尚未明確其發(fā)病原因和機制,多認為與自主神經病變、胃腸激素分泌、高血糖等因素有關。藥物干預是糖尿病胃輕癱患者首選的治療方案,其中以枸櫞酸莫沙必利最為常見,可通過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刺激胃腸功能改善胃腸動力,進而改善胃腸道不適。但隨著枸櫞酸莫沙必利的長期使用,臨床治療效果進入平臺期,目前尚不能滿足臨床預期,同時長期服用產生的副作用會延長胃輕癱患者的康復時間。相關研究發(fā)現,中醫(yī)在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發(fā)揮顯著效果[3],認為本病屬“消渴”范疇所繼發(fā)的“嘔吐、胃痛”,治療應以健脾和胃、消食除脹、燥濕化痰為主。降糖益胃湯是根據糖尿病所屬范疇,辨證論治所提出的藥方。本文探討降糖益胃湯在糖尿病胃輕癱中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胃輕癱患者9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男21例,女27例;年齡36~60歲,平均(46.22±2.11)歲;病程5~12個月,平均(8.11±1.31)個月。觀察組男22例,女26例;年齡35~62歲,平均(46.29±2.14)歲;病程5~14個月,平均(8.14±1.34)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糖尿病胃輕癱的相關診斷標準[4];(2)符合中醫(yī)脾胃削弱癥型糖尿病胃輕癱的相關診斷[5]:餐后上腹飽脹感、早飽感、胃脘疼痛、惡心嘔吐、反酸、噯氣、便秘等。(3)經本院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肺等功能不全者;(2)患有胃黏膜損傷、胃部感染者;(3)對治療藥物存在過敏禁忌證者。
兩組均接受常規(guī)降糖、飲食控制、運動等干預。對照組接受枸櫞酸莫沙必利治療:即枸櫞酸莫沙必利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17,5mg×24片)口服治療,5mg/次,3次/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增加降糖益胃湯:選取中草藥黃芪25g,半夏20g,黨參15g,炙甘草15g,獨活15g,防風9g,白芍9g,羌活12g,茯苓6g,柴胡6g,澤瀉6g,白術6g,黃連3g,陳皮6g,統(tǒng)一送至本院中藥房煎煮,取藥汁250mL,早晚溫服,3次/周。兩組均連續(xù)治療兩個月。
(1)胃排空實驗:治療前后進行小鋇條胃排空實驗,計算胃排空率。(2)胃輕癱癥狀嚴重指數:治療前后進行胃輕癱癥狀評分,包括腹脹/早飽、惡心嘔吐、腹脹等3個方面,依據嚴重程度評為0~5分,分數越高代表胃輕癱癥狀越明顯。(3)胃腸功能:治療前后采集靜脈血,離心后取血漿,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胃動素(MLT)、瘦素(LP)、生長抑素(SS)水平。(4)氧化應激:治療前后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二硝基甲苯酸直接測定法檢測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水平。
治療前兩組胃排空率和胃輕癱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胃排空率較治療前升高,腹脹/早飽、惡心嘔吐、腹脹評分較治療前下降,觀察組各項指標較對照組變化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胃排空率和胃輕癱癥狀嚴重指數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胃腸功能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LP、MLT水平下降,SS水平升高,觀察組各項胃腸功能指標變化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胃腸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氧化應激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SOD、GSH-Px水平較治療前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糖尿病胃輕癱的發(fā)病機制多與長期高血糖狀態(tài)有關,高血糖可抑制機體迷走神經活性及胃腸激素分泌,降低患者胃腸動力,引發(fā)胃排空延遲、胃電律紊亂,最終導致胃輕癱,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康復進程[6]。早期西醫(yī)多通過控制血糖、改善胃腸動力、控制飲食等方法來改善胃輕癱患者的胃腸動力,以改善臨床癥狀。最常用的枸櫞酸莫沙必利作為5-羥色胺4受體激動劑,可促進乙酰膽堿釋放,刺激胃腸道蠕動,改善胃腸動力,進而改善胃輕癱患者的臨床癥狀[7]。但枸櫞酸莫沙必利長期服用會增加耐藥性,影響臨床療效,其毒副作用會影響臨床治療進程。
中醫(yī)認為糖尿病胃輕癱屬“痞滿、嘔吐、胃痛”等范疇,以痰濕內阻、脾胃氣虛、肝氣郁滯所致氣滯、食滯、濕阻等標實。病機是以脾胃失運,使精微物質不能上乘于上焦,所致神疲乏力,肢體倦怠等;或胃失運化,食積胃脘,以致脹氣、早飽等。故總病機應為脾胃氣虛,胃失和,治療應以健脾益氣,和胃滋陰,固本升清為主。降糖益胃湯中,黃芪為君藥,以補氣升陽;黨參、炙甘草為臣藥,以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佐以柴胡、防風,以升舉陽氣,透表泄熱,祛風解表;再佐以羌活、獨活,以辛溫發(fā)散,助升清陽;配伍半夏、白術、茯苓、陳皮等,以化痰燥濕、燥濕和胃。全方共奏健脾益氣、固本升陽、補氣養(yǎng)胃之功效。
胃腸功能紊亂是糖尿病胃輕癱的常見癥狀之一。胃動素主要由小腸分泌,可作用于腸道神經系統(tǒng),影響胃腸激素的調節(jié)和胃腸功能;瘦素作為一種蛋白質類激素,主要參與糖、脂肪及能量代謝的調節(jié),增加能量釋放,抑制脂肪細胞合成;生長抑素可抑制生長激素、胰島素的釋放,影響胃蛋白酶和胃泌素分泌。本文中觀察組治療后的胃腸功能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在枸櫞酸莫沙必利基礎上增加降糖益胃湯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胃輕癱患者的胃腸功能。通過枸櫞酸莫沙必利刺激胃腸道內5-羥色胺受體,提高對胃腸神經叢神經細胞的刺激,恢復胃腸神經活性,緩解高血糖引發(fā)的神經性病變對胃腸神經的損傷,促進胃腸激素分泌[8];同時降糖益胃湯中含有黃芪、黨參、白術等中草藥,其現代藥理證明黃芪中所含的黃芪多糖,可通過改善肝臟內質網來減輕機體內質網損傷,增加糖原合成酶活性,進而增加胰島素信號蛋白合成量和活性,發(fā)揮顯著的抗糖作用[9];黨參提取液可改善乙酰膽堿、組胺、5-羥色胺對腸道的影響,減輕炎性介質及毒素對胃腸功能損傷,修復受損的胃腸黏膜[10]。通過以上中藥機制,降糖益胃湯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復糖尿病胃輕癱患者的胃腸功能,改善胃腸動力。
胃排空延遲的出現主要是與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狀態(tài)有關,其高血糖狀態(tài)引發(fā)機體內氧化應激反應,加重對胃腸神經叢刺激,引發(fā)胃腸神經細胞凋亡,進而使胃底和胃竇收縮功能下降,最終引發(fā)胃排空延遲[11]。本文中觀察組治療后胃排空率、胃輕癱癥狀嚴重指數、氧化應激反應變化均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降糖益胃湯可有效改善患者胃排空延遲等臨床癥狀,降低氧化應激反應?,F代藥理證明,降糖益胃湯中的柴胡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可通過抑制機體內炎癥介質的釋放,有效降低炎癥介質對胃腸黏膜的刺激與損傷,緩解機體內氧化應激反應[12];白芍中含有大量白芍總苷,可有效發(fā)揮抗炎、免疫調節(jié)作用,抑制機體炎癥介質的釋放,緩解胃腸慢性炎癥的出現,減輕對胃腸神經叢的損傷,有效改善患者胃排空延遲癥狀[13]。
綜上所述,降糖益胃湯聯合枸櫞酸莫沙必利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胃輕癱患者的胃腸功能,通過調節(jié)胃腸激素促進胃腸動力恢復,改善胃排空率及胃輕癱癥狀,減少氧化應激反應。本文尚未選取不同年齡患者,未對枸櫞酸莫沙必利劑量展開研究,存在局限性,還需后期大量研究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