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蘭
扶綏縣第五人民醫(yī)院 廣西 崇左 532115
廣泛性焦慮癥是在當前大環(huán)境下一種高發(fā)的精神疾病,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壓力及工作競爭壓力不斷加大,精神疾病患病人數(shù)逐漸增加,其中較為典型的即包括廣泛性焦慮癥?;颊叨啾憩F(xiàn)出持續(xù)擔憂﹑坐立不安﹑敏感﹑易怒癥狀,且擔憂問題與實際高度不切[1]。若未積極采取措施干預,不僅影響患者正常作息,也會降低其身心健康,威脅生活質量水平。目前,臨床上關于該病的治療主要有藥物治療方案﹑行為治療方案,其中放松訓練屬于一種行為治療方法,主要用于藥物療效不佳者[2]。同時還需配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以期改善患者心理與情緒狀態(tài),緩解精神壓力,提高生命質量[3]。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放松訓練結合心理護理對廣泛性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及生命質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本文以2019年4月-2020年4月為病例選取時間,共納入80例廣泛性焦慮癥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按照Excel編號的奇偶性分為觀察組(n=40)與對照組(n=40)。對照組中男:女=22:18,年齡25-78歲,平均(51.42±10.23)歲。觀察組中男:女=19:21,年齡26-77歲,平均(51.67±10.40)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均保持同質性(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監(jiān)測患者病情變化,叮囑其遵醫(yī)囑用藥,一旦出現(xiàn)任何不適反應,及時報告醫(yī)生處理。觀察組實施放松訓練結合心理護理,具體為:(1)心理護理。每天保持與患者的有效溝通,依據(jù)患者理解能力﹑文化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其講解廣泛性焦慮癥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及防治措施等,通過引導的方式轉變其認知,從思想上變被動為主動,幫助患者正確了解疾病,以科學﹑嚴謹?shù)慕嵌让鎸膊≈委?。注意交談過程中回避交談過于沉重或敏感的話題,始終保持微笑,給予患者積極的心理暗示﹑言語支持等。引導患者積極表達自己內(nèi)心想法,抒發(fā)情緒,耐心傾聽患者想法與心聲,鼓勵其選擇合理的情緒宣泄方法,例如聊天﹑運動﹑看書等,護理人員在該過程中需充分尊重患者,對其所處困境表示理解與同情。針對患者提出的疑問,及時給予正確解答,排解其不良情緒,獲得患者的信任與認可。(2)放松訓練。每天下午固定時間內(nèi),由1名責任護士安排患者到放松訓練室內(nèi)集合,集中接受訓練,具體訓練內(nèi)容為:①正式開始訓練前,由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的治療師保持耐心地向患者講解放松訓練治療特點﹑目的﹑意義及注意事項等,叮囑患者少量進食,養(yǎng)成定時排便習慣,盡量穿著柔軟﹑寬松﹑舒適的衣服及鞋子;②訓練時保持訓練場地安靜,適當調整光線﹑溫濕度,營造良好的護理環(huán)境,室內(nèi)配備CD播放機﹑音響﹑麥克風等設備,指導患者于沙發(fā)上取平臥位或坐位,選擇舒適﹑自由的體位聆聽音樂,引導患者放松全身肌肉,咬緊牙關,集中注意力于頭部,兩面頰繃緊,維持上述狀態(tài)約15秒后松開牙關,放松面部肌肉,指導患者跟隨錄音節(jié)奏,從頭﹑頸﹑肩﹑手﹑胸﹑腹﹑臀等某一部位肌肉開始放松,依次向另一部分肌肉放松,直至全身肌肉放松訓練,每次60分鐘。
(1)焦慮情緒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含20個項目,均行4級評分法,標準差分界值為50分,>50分表明存在焦慮癥狀。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含14個項目,均行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焦慮情緒越嚴重。(2)睡眠質量。依據(jù)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評價,該指數(shù)共包括7個部分,總評分范圍為0-21分,得分越高,患者睡眠質量越差。(3)生命質量。使用生命質量測定量表簡表,共包括生理功能(0-100分)﹑社會關系(0-100分)﹑心理功能(0-100分)﹑ 環(huán)境角色(0-100分)﹑精神健康(0-100分)5項,得分與生命質量呈正相關。(4)滿意度。采用醫(yī)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評價,>90分,視為非常滿意;70-90分,視為滿意;<70分,視為不滿意。
本研究均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無序分類資料以率(%)表示,并實施x2檢驗;數(shù)值變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實施t檢驗,檢驗標準:P<0.05。
干預后1﹑2﹑3個月,觀察組SAS﹑HAMA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焦慮情緒評分對比(±s,分)
表1 焦慮情緒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shù) SAS HAMA干預前 干預后1個月 干預后2個月 干預后3個月 干預前 干預后1個月 干預后2個月 干預后3個月觀察組 40 57.10±9.69 39.24±6.51 36.95±6.26 31.44±5.07 24.16±7.30 16.57±4.42 12.06±3.73 7.42±1.30對照組 40 57.12±9.77 48.08±6.92 45.53±7.14 37.50±5.18 24.15±7.36 20.43±4.85 17.59±3.62 14.35±2.28 t / 0.009 5.885 5.715 5.288 0.006 3.720 6.729 16.700 P / 0.496 0.000 0.000 0.000 0.498 0.000 0.000 0.000
干預后1﹑2﹑3個月,觀察組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睡眠質量對比(±s,分)
表2 睡眠質量對比(±s,分)
組別 例數(shù)PSQI干預前 干預后1個月干預后2個月干預后3個月觀察組 40 12.45±3.81 7.10±2.14 5.16±1.36 4.04±1.12對照組 40 12.41±3.78 10.02±2.29 8.13±2.11 6.27±1.25 t / 0.047 5.892 7.483 8.403 P / 0.481 0.000 0.000 0.000
干預后1﹑2﹑3個月,觀察組生命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生命質量對比(±s,分)
表3 生命質量對比(±s,分)
組別 例數(shù)生命質量干預前 干預后1個月干預后2個月干預后3個月觀察組 40 65.24±6.79 76.41±6.88 87.25±5.76 94.34±6.85對照組 40 65.21±6.80 70.73±7.02 75.48±5.81 81.02±6.37 t / 0.020 3.655 9.099 9.006 P / 0.492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詳見表4:
表4 護理滿意度對比[n(%)]
廣泛性焦慮癥屬于臨床上較為普遍的一種精神障礙疾病,患者焦慮情緒持續(xù)存在,具體表現(xiàn)為過度擔心家庭﹑身體健康及未來等無法控制的事情。據(jù)美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近幾年來廣泛性焦慮癥發(fā)病率約3.1%,終生患病率高達5.7%,長期存在廣泛性焦慮癥將會加大其他軀體或精神疾病發(fā)生風險,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4]。當前臨床治療該疾病時以抗焦慮藥物治療為主,但隨之而來的則是藥物不良反應﹑患者依從性差等問題,導致用藥后疾病治療效果不佳。為了能夠更加完善地迎合不斷轉變的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臨床提出認為在治療廣泛焦慮癥時不能單獨依靠一種藥物治療方案,可嘗試聯(lián)合非藥物方法,進一步提高療效[5]。
放松訓練是臨床上引入的一種新型護理治療方法,以行為醫(yī)學為基礎,通過反復且規(guī)律性的固定方式,促使患者機體逐漸由緊張向全身放松練習轉變,包括心理放松﹑身體肌肉放松,有效緩解患者焦慮。心理護理充分強調了護理服務的針對性﹑科學性,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充分考慮患者個人的身心特征,綜合其疾病病因﹑年齡﹑性別﹑生活背景等信息開展心理疏導,幫助患者逐漸釋放內(nèi)心存在的焦慮﹑煩躁﹑緊張等負面情緒,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配合疾病治療,減輕疾病治療壓力,有助于縮短患者入睡時間,延長睡眠時間[6-7]。本文結果顯示,干預后1﹑2﹑3個月,觀察組SAS﹑HAMA﹑PSQI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實施放松訓練結合心理護理可明顯減輕患者焦慮情緒,改善精神障礙,促進安然入睡。經(jīng)分析:放松訓練利用語言誘導﹑意象訓練法促使患者心理放松及軀體放松,使患者四肢溫暖﹑呼吸頻率降低,體會放松后的身心愉快,追思生活的美好與快樂,通過生物-心理-社會模式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達到全身放松的目的。心理護理中由護理人員耐心解答患者疑問,糾正其既往存在的錯誤認知與行為,意識到疾病的危害性以及配合醫(yī)護人員工作的重要性,緩輕一定的緊張不安﹑過分警覺癥狀,通過護患之間的友好交流溝通也使患者久久壓抑的心靈得到撫慰,大腦皮層喚醒水平下降,交感神經(jīng)及相關功能降低,副交感神經(jīng)及其功能上升,患者焦慮情緒得到改善。以上兩種方法通過不同途徑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增強緩解焦慮情緒效果,患者愿意保持肌肉松弛﹑心情輕松地生活﹑工作或社交,生命質量得以改善。本文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生命質量﹑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證實了放松訓練結合心理護理可作為藥物替補的有效干預方案,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兩者抗焦慮效果,改善患者生命質量,達到患者預期治療目標。
綜上所述,在廣泛性焦慮癥患者中實施放松訓練結合心理護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