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華
園內(nèi)一角
九百多年前,北宋畫家張擇端用生花妙筆,全景式地將京城汴京的盛世繪成一幅藝術長卷。如今,當年的汴京鮮活地從畫卷移植到了現(xiàn)實,實景再現(xiàn)“汴京富麗天下無,繁華自昔雄三都”的盛況。這便是位于河南開封龍亭湖畔的宋文化主題公園——清明上河園。
走進清明上河園,宋風宋韻撲面而來,置身其間,給人一種時光倒流的錯覺,仿佛自己就是九百年前的汴京游客,流連于勾欄瓦舍,游走于茶樓酒肆,徜徉于街市。
于是,我租了一套北宋服飾穿戴起來。站在高聳的虹橋上,極目四望,橋上是川流不息的人流,橋下是微波蕩漾的汴河,清明上河園恰如一幅絢麗的古畫長卷徐徐打開。
清明上河園夜景
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鱗次櫛比。橋下畫舫輕蕩,古舟云集,往來不絕。一條條撐起桅桿的帆船,游弋于盈盈的汴河之中。遠處,碧波蕩漾,帆船點點,漕運船銜尾相隨,魚貫而行。遙想北宋當年,汴京車舟云集,漕運繁忙,百業(yè)鼎盛,文化絢麗。此情此景,正如柳永《破陣樂·露花倒影》詞所云:“千步虹橋,參差雁齒,直趨水殿。繞金堤、曼衍魚龍戲,簇嬌春羅綺,喧天絲管?!?/p>
清明上河園逼真地把《清明上河圖》從紙上“搬”到地上,再現(xiàn)了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記載的汴梁:“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于天街,寶馬爭馳于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diào)弦于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qū)之異味,悉在庖廚?;ü鉂M路,何限春游;簫鼓喧空,幾家夜宴?!敝蒙韴@中,身臨其境,如夢回大宋,令人嘆為觀止。
沿著宋街一路徐徐走去,最吸引人眼球的無疑是大型古裝情景演出?!鞍珨喟浮薄皸钪举u刀”“燕青打擂”“岳飛槍挑小梁王”“東京保衛(wèi)戰(zhàn)”……一個個以小說故事或歷史事件為原型的演出,讓人沉浸在宋朝興亡的歷史情境之中。
這里,穿著宋朝服飾的工作人員,依據(jù)《清明上河圖》長卷,在園內(nèi)從事各式各樣的工作,讓人沉湎于大宋世俗民風之中。
河景
張擇端雕像
這里,匯集了流傳至今的宋代民間手工藝和民俗文化,對失傳的古老藝術進行了挖掘、搶救,并以原生態(tài)的實景集中展現(xiàn),置身其間,仿佛步入鮮活的歷史風俗博物館。
華燈初上,夜幕下的清明上河園更是流光溢彩,美輪美奐。最期待的大型水上實景演出《大宋·東京夢華》在景龍湖上演,再現(xiàn)了汴梁的繁榮與奢華,友幫鄰國來朝的恢宏儀式,戰(zhàn)爭場面的豪邁悲壯,激起觀眾無窮的回味和深深的思索。著名史學家陳寅恪曾評價宋朝:“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p>
當初,翰林畫師張擇端畫的是從汴京清明坊到虹橋的一段上河景色,故此,畫名為《清明上河圖》。同時,“清明”還寓意“政治清明”之意。當這幅曲諫之圖呈獻給宋徽宗時,這位藝術家皇帝只關注畫卷的藝術價值,卻忽略了畫外之音。
《清明上河圖》畫成不久,金人攻入,將汴京劫掠一空,焚城大火毀滅了開封的絕世繁華。
歷史是一部鮮活的教科書,古往今來,無數(shù)的繁榮與衰敗,交替上演。在清明上河園,我不只看到了“上河”的繁榮,更領悟到了“清明”的寓意,喚起了對興衰成敗的深深思考。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