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云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以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因此研究幼小銜接問題,做好銜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幼兒園和小學銜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響兒童入學后的適應和今后的健康成長,影響義務教育的普及和質量的提高。
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很大,首先是教育特點是不同的,學前階段的活動是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游戲、以幼兒動手操作的各種活動為主,沒有作業(yè),沒有考試,而小學階段是以上課為主要教學形式,有考試制度和作業(yè)。其次,作息制度及師生關系不同,學前階段生活節(jié)奏是寬松的,小學階段的生活節(jié)奏快速,緊張等。兩者的環(huán)境與社會及成人對幼兒的期望,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筆者認為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就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一、培養(yǎng)幼兒對小學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一是激發(fā)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做好入學前的各種心理和獨立性方面的準備。二是及時觀察孩子的表現,做有心人,和孩子親密交談,了解他對入小學的想法、困難,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三是當孩子遇到實際困難,要耐心地手把手指導,不要批評而是應化解其想法。四是消除顧慮,不要看重成績,而是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前抓好孩子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社會交往的培養(yǎng)。
二、培養(yǎng)幼兒對小學生活的適應性
幼兒入學后,是否適應小學的新環(huán)境,適應新的人際關系,對其身心健康影響很大。有一種認識是,幼兒只要提前認一些字,學一點拼音、算術等就沒有問題了,這是十分片面的。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適應性,特別是主動性、獨立性、人際交往能力等,不僅關系著幼兒入學后的生活質量,也關系著他們在小學的學習質量,是幼小銜接的重要內容。
(一)培養(yǎng)幼兒的主動性
培養(yǎng)主動性就是要在幼兒園教育中,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對周圍人和事物的積極態(tài)度,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參與欲望和興趣,給他們提供自己選擇、自己計劃、自己決定的機會和條件,鼓勵他們去探索、去嘗試,并使他們盡量獲得成功的體驗。研究證明,富于主動性的幼兒思維活躍,做事有信心,能主動與人交往,他們入學后比較快地適應小學新環(huán)境,學習成績也很好。
(二)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
幼兒的獨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對入學后的適應關系很大,很多幼兒因為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用具、生活用品,不能自己按情況穿脫衣服,不能記住喝水或害怕獨自上廁所等等,而影響身體和學習,在小學生活感到困難。獨立性和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通過家庭和幼兒園的合作才能實現。家園共同要求幼兒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幫助幼兒學會必要的技能,如自己整理書包,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脫衣服等等。同時,做老師和家長的小幫手,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這方面的教育與主動性的培養(yǎng)是一致的,可以在同一活動中培養(yǎng)。
(三)發(fā)展人際交往能力
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現在入學后對新的人際環(huán)境適應上。差的幼兒膽小,不能主動地與同伴交往,或與同伴不能友好相處,遇到問題也不敢去找老師反映或尋求幫助等,結果沒有新朋友,他們感到孤獨,心情沮喪,學習的興趣大大減低,學校的吸引力也隨之消失。因此,在幼兒園必須發(fā)展幼兒的交往能力,這一能力與主動性的發(fā)展是密切相關的。基本的方法是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的交往環(huán)境,改善師生關系,鼓勵幼兒之間的交往,并讓幼兒真正感到與老師、同伴在一起的愉快,從而愿意投入到交往活動中,增長自己的人際關系知識、技能和能力。
(四)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和任務意識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可通過開展規(guī)劃游戲或其它活動,讓幼兒逐步懂得,生活、學習、游戲等都是有規(guī)則的,并讓他們有機會體驗到,如果不遵守規(guī)則會造成怎樣的后果,有意識地發(fā)展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時,幼兒園可在生活制度、紀律等方面有所改變,如縮短午覺時間,適當延長上課時間、要求舉手發(fā)言等,讓幼兒逐步養(yǎng)成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以有利于縮短入學后適應小學規(guī)則的時間。
三、做好幼兒過渡期的教育工作
進行幼兒園與小學、家庭教育三方面的改革。我國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對幼小銜接問題進行探索發(fā)現,幼小銜接問題絕不是單靠哪一方面能完全解決的,必須加強幼兒園、小學、家庭間的溝通與合作,這一點往往是我們現在很難做到的一點,現在很多幼兒園在這方面溝通并沒有做到,我們作為教育者應該積極的去探索這方面的事。
(一)幼兒園應做以下準備?? 根據大班在幼兒園的特定地位,在開展豐富的活動的同時要營造班內外、園內外“幼小銜接”的氛圍。? 首先,注意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融洽的師生關系,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在幼兒心中樹立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讓幼兒喜歡老師,從而喜歡學習。? 注意改變活動室的布局,在實驗的后期將集中圍坐式的環(huán)境改變?yōu)榉指羰降膮^(qū)域型環(huán)境,根據教學活動需要,有時又按小學班級式教學環(huán)境的體驗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
帶幼兒參觀小學的升旗儀式,小學的早操,以及小學生上課,激發(fā)他們上學的欲望。?? ?(二)小學應做好以下準備?????? 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不光是幼兒園的任務,小學也應該做好銜接準備。小學和幼兒園都要改革,在教育形式上還要逐步靠攏,小學低年級教師應該學一些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之類的學科,增加教學趣味性,另外,還可以開展知識講座,讓家長進一步了解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以及小學生的家長需要做那些工作。?? ?(三)幼小銜接更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家長應做好以下準備??? 許多家長在兒童入學準備的問題上往往存在各種不正確的認識。作為幼兒園,要幫助家長掌握科學育兒知識,提高他們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危害的認識。可通過家訪、召開家長會、開設家長園地、家長開放日活動等形式,讓家長學習育兒知識和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宣傳家教知識,促進家園共育,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總之,幼小銜接是非常關鍵的,若做的不好或不正視他,就很難讓幼兒順利的渡過幼小銜接的“困難期”。所以,只有科學地做好幼兒入學前的各種準備,把它當做孩子成長里程中的一件大事來做,家庭、社會、學校三方有效結合,就能盡量消除幼兒上小學后的恐懼、緊張、焦急等不良情緒,讓幼兒的知識與能力和心理等各方面都成熟起來,使幼兒順利地渡過幼小接軌的“困難期”。從而幫助幼兒順利成為一個輕松快樂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