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香椿有機成分提純、藥理作用及其代謝綜述

    2022-04-16 23:31:06高慧娟張佳奇劉生杰
    關(guān)鍵詞:醛酸香椿槲皮素

    高慧娟,張佳奇,劉生杰,2

    (1.阜陽師范大學 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2.阜陽師范大學 信息工程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香椿(Toona sinensis)為楝科香椿屬植物,在我國分布廣泛。香椿葉、樹皮、種子等可入藥,嫩芽可食,具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殺蟲固精等功效[1]?!度杖A子諸家本草》中指出:香椿樹皮具有除熱、止血、殺蟲作用;香椿葉具消炎、解毒、殺蟲等功效;香椿子可祛風、散寒、止痛。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香椿具有抗氧化、抗腫瘤、抑菌、抗炎等活性。文章梳理了香椿各部位有機成分提取、藥理功效及其在動物體內(nèi)代謝的研究成果,為香椿活性成分的分離提取、機理探索及應(yīng)用研究提供參考。

    1 香椿有機成分的提取與鑒定

    香椿各器官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主要有萜類、黃酮類、多酚類、多糖類、皂苷類,高效液相色譜(UPLC)、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GC-MS)、核磁共振波譜法(NMR)、紅外光譜(IR)、顏色反應(yīng)等方法常被用于活性成分鑒定。

    1.1 萜類

    萜類化合物是指分子骨架以異戊二烯為基本結(jié)構(gòu)單元的烯烴類及其衍生化合物,是植物體內(nèi)廣泛存在的苦味天然碳氫化合物,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許多萜類化合物是中草藥的有效成分。萜類化合物因親脂性強,易溶于有機溶劑,有機萃取為其常用提取方法,再利用色譜法分離與純化。自1972 年從香椿中分離得到第一個三萜類化合物川楝素后,已經(jīng)有90 多個三萜類化合物從香椿的葉、枝、皮和根中分離,檸檬苦素三萜是其特征成分[2]。陳從瑾[3]從香椿揮發(fā)性成分中鑒定到樟腦、龍腦、石竹烯、杜松烯、香木蘭烯、雪松烯等萜類物質(zhì)。張鋒等[4]曾認為香椿屬中三萜類物質(zhì)主要有甘遂烷型三萜化合物、檸檬苦素類三萜化合物(從香椿屬中已分離得到Havanensin 類檸檬苦素、Toonafolin類檸檬苦素、Preuianin 類檸檬苦素、Evodulone 類檸檬苦素、Mexicanolide 類檸檬苦素、Gednuin 類檸檬苦素)、降鈣素類三萜化合物。但Yang 等[5]萃取后利用柱色譜法與核磁共振波譜法從香椿根中分離鑒定出熊果酸、丁二酸、樺木酸等三萜類物質(zhì),胡疆等[6]把色譜技術(shù)和波譜法相結(jié)合從香椿葉中分離鑒定得到1 種海松二烯型二萜(8β-羥基吡瑪-15-en-19-沒食子酸甲酯)和7 種三萜類成分(雪松醇B、11β-乙酰氧基丙酮醇、香椿堿D、香椿皂甙D、香椿皂甙A、雪松酮和11 β-羥基格杜寧),這7 種三萜類成分也是首次從香椿中提取獲得。

    1.2 黃酮類

    黃酮類化合物存在于幾乎所有綠色植物中,是以黃酮(2-苯基色原酮)為母核而衍生的一類以C6-C3-C6為基本碳架的一系列低分子量化合物,包括黃酮的同分異構(gòu)體及其氫化還原產(chǎn)物。黃酮類在植物體內(nèi)多與糖結(jié)合成苷類或碳糖基的形式存在,也有游離存在,提取物多為黃色結(jié)晶,黃酮類化合物的羥基糖苷化后,水溶性加大,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有機溶劑,而在疏水溶劑中的溶解度相應(yīng)減少。黃酮類化合物為香椿中含量較大的有機成分。苗修港等[7]采用NKA-9 大孔樹脂提取純化得到香椿葉總黃酮含量達219.9702 mg/g,鑒定出五種黃酮類單體,分別為蘆丁、金絲桃苷、異槲皮苷、槲皮苷、阿福豆苷,其中純化后槲皮苷含量是其他4 種單體總量的2 倍左右。葛重宇等[8]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UPLC)從香椿芽中檢測到蕓香苷、楊梅苷、金絲桃苷、異槲皮柑、番石榴苷、紫云英苷、槲皮苷和阿福豆苷等8 種黃酮醇苷類活性物質(zhì),也是以槲皮苷含量最高(0.547 mg/g),阿福豆苷含量次之(0.244 mg/g)。顧芹英利用硅膠柱層析、制備HPLC 及波譜法從香椿葉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離鑒定到8 種黃酮苷類:蘆丁、楊梅苷、紫云英苷、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9]。高意[10]等采用超聲輔助萃取-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分離檢測到香椿葉含有表兒茶素、蘆丁、槲皮素、山奈酚、楊梅素、沒食子酸、兒茶素7種活性成分(含量分別為35.01、38.93、2.62、1.13、35.06、76.83、57.74μg/g)。陳偉等[11]采用柱色譜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從香椿老葉中分離純化出蘆丁、表兒茶素、槲皮苷、異槲皮柑、番石榴苷5 種黃酮類化合物。楊京霞等[12]最佳條件下實現(xiàn)對太和紅油椿皮的黃酮提取率為13.88%。而楊申明等[13]采用乙醇回流法對香椿樹皮總黃酮的提取率可達15.30%。李思陽[14]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香椿子總黃酮含量為14.81 mg/g,而超聲提取法獲得香椿子總黃酮含量為21.65 mg/g。劉玉梅[15]以超聲提取協(xié)同使用果膠酶,將香椿子總黃酮的提取率提高到26.41 mg/g。岳少云等[16]發(fā)現(xiàn)用低共熔溶劑對香椿籽總黃酮的提取效率高于傳統(tǒng)提取方法。實驗證實香椿老葉中黃酮含量最高(37.91 mg/g),其次分別為香椿種子、根皮及桿皮[17]??梢姡S酮也是香椿中普遍存在的天然化合物,只是黃酮單體的種類和含量會因香椿品種和香椿器官差異而有所不同,不同提取分離方法對提取物中黃酮含量和單體種類的測定結(jié)果也有影響。

    1.3 多酚類

    多酚類因具有多個酚羥基而得名,是植物體內(nèi)重要的次生代謝產(chǎn)物,為一些植物的呈色物質(zhì)。絕大多數(shù)多酚類化合物為水溶性物質(zhì),多與糖類相結(jié)合形成糖苷。扶雄等[18]運用多種分離純化技術(shù)和色譜學分析方法從香椿葉中分離鑒定出兩個多酚單體化合物:1,2,3,4,6-O-五沒食子酰葡萄糖(PGG)和沒食子酸乙酯(EG),含量分別為0.068 mg/g 和0.078 mg/g。顧芹英從香椿葉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離鑒定到3 個酚類物質(zhì):沒食子酸、沒食子酸乙酯、1,2,3,4,6-五沒食子酸-β-D-葡萄糖苷[9]。孫小祥[19]采用制備HPLC 柱、反相、大孔吸附樹脂等分離技術(shù)與電噴霧質(zhì)譜法、核磁共振波譜法鑒定技術(shù)從香椿葉的60%乙醇提取物中分離鑒定得到8 個多酚物質(zhì):鄰苯二甲酸二丁酯、1,2,3,6-四-O-沒食子酸-β-D-呋喃葡萄糖苷、1,2,3,4,6-五-O-沒食子酸-β-D-呋喃葡萄糖苷、(-)-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槲皮素-3-O-β-D-呋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α-L-呋喃阿拉伯糖苷、山奈酚-3-O-β-D-呋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呋喃半乳糖苷。趙二勞等[20]使用超聲輔助醇提法制備香椿葉提取物,并測定提取物中多酚含量達到6.125 mg/g。

    1.4 多糖類與皂苷類

    多糖是廣泛分布于各類植物中的有機化合物,在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張守軍等[21]測定香椿子多糖組成結(jié)果顯示香椿子多糖由D-甘露糖、L-鼠李糖、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D(+)無水葡萄糖、D-(+)-木糖、L-阿拉伯糖組成,且它們的物質(zhì)的量比約為0.18:0.15:0.08:0.09:1.03:0.83:1.59。聞志瑩[22]采用離子色譜法對香椿籽多糖的組分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香椿籽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鼠李糖、氨基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組成。丁世洪[23]利用正交實驗得到香椿子多糖最佳提取方法,提取得到的香椿子多糖平均含量為18.5 mg。而符洪宇[24]使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香椿子多糖達23.77 mg/g。徐強[25]使用超聲法提取香椿老葉中的多糖,最佳條件下香椿老葉多糖得率為5.49%。李秀信[26]利用微波輔助提取香椿葉多糖,多糖的得率達8.545%。皂苷是一類較復雜的苷類化合物,具有乳化劑作用,陳偉等[11]通過氯仿-硫酸與硫酸-乙醇反應(yīng)鑒定出香椿老葉中含有三萜類皂苷和甾體類皂苷。

    綜上,香椿中普遍存在萜類、黃酮類、多酚類、多糖類與皂苷類等有機化合物,分別以不同的單體形式和含量存在于香椿的不同器官中,需要不斷優(yōu)化各種提取和鑒定方法擴展對各種成分化學本質(zhì)的認知。從文獻的關(guān)注度看,人們對香椿的可食器官——香椿葉中的有機物種類關(guān)注較高,對于根、皮及種子中的成分多因藥用價值逐漸受到關(guān)注。

    顏色反應(yīng)、核磁共振波譜法、色譜法等方法可用于天然產(chǎn)物提取后的鑒定。黃酮類物質(zhì)可與硼酸、醋酸鉛、堿性物質(zhì)(如氨水)等發(fā)生反應(yīng),通過觀察顏色變化判斷是否存在黃酮類物質(zhì)[12]。三萜皂苷類物質(zhì)與酸性乙醇在薄層板上反應(yīng)后薄層板上的紅色斑點會變?yōu)樽仙魹殓摅w皂苷則薄層板上會出現(xiàn)藍色斑點[11]。核磁共振波譜法、紫外吸收光譜、質(zhì)譜法等鑒定方法更具有精確性,常用于黃酮類、多酚、皂苷等物質(zhì)的鑒定,需根據(jù)樣品的性質(zhì)選擇合適的鑒定方法。

    2 香椿有機成分的藥理功效

    2.1 抗氧化活性

    動物體內(nèi)時刻都發(fā)生著氧化-還原作用,氧化作用在為機體提供能量的同時也會產(chǎn)生自由基,過多積累的自由基對機體會產(chǎn)生危害,而一些天然藥物可以幫助清除自由基。香椿90%乙醇提取液對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強于香椿葉精油[3]。香椿芽有機成分中槲皮素黃酮在DPPH 自由基清除實驗中具有更強的抗氧化活性(IC50值為6.1μg/ml),山奈酚的ABTS 自由基清除實驗結(jié)果顯示其清除活性最高IC50值為1.4μg/ml[27]。香椿葉多酚提取物具有明顯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對DPPH·的半清除率IC50值為34.87 μg/mL,對·OH的半清除率為16.07 μg/mL[20]。香椿樹皮總黃酮對DPPH·和·OH 的清除率分別達到74.76%和72.53%[13]。70%乙醇提取的香椿嫩葉和香椿老葉黃酮物質(zhì)對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別高達78.80%和76.60%,表明香椿嫩葉提取物比香椿老葉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強[28]。有實驗顯示香椿子多糖具有劑量依賴性抗氧化活性[23]。喂食果蠅不同質(zhì)量分數(shù)的香椿葉60%乙醇提取物,顯示質(zhì)量分數(shù)為1%的香椿葉乙醇提取物對雄性果蠅的壽命有顯著延長效果,質(zhì)量分數(shù)0.1%的香椿葉乙醇提取物對雌性果蠅壽命有顯著延長效果,香椿葉提取物能使果蠅體內(nèi)蛋白質(zhì)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上升,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認為通過增強SOD 酶的活力減小自由基過多所引起的氧化作用,從而延長果蠅壽命[29]。綜上,香椿含有的黃酮類、多酚類、多糖類物質(zhì)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對黃酮類物質(zhì)抗氧化研究較多,為開發(fā)香椿抗氧化、抗衰老藥物提供基礎(chǔ)。

    2.2 抑菌活性

    香椿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已被開發(fā)天然抑菌藥物的研究者所關(guān)注。黃詩琪等研究香椿多酚提取物抑菌作用時發(fā)現(xiàn)香椿葉/莖多酚提取物對沙門氏菌、蘇云桿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莖多酚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強于葉多酚提取物[30]。香椿葉90%乙醇提取液對大腸桿菌及枯草芽孢桿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也抑制青霉和油茶炭疽菌的生長[3]。香椿葉50%乙醇提取物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抑菌圈直徑分別為9.7 mm、7.1 mm 和8.5 mm[20]。使用70%的乙醇提取分別采用響應(yīng)面法、超聲波輔助乙醇法和AB-8 大孔樹脂分離香椿葉中的總黃酮,檢測發(fā)現(xiàn)總黃酮對上述三種微生物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性最強,且抑菌效果具有劑量依賴性[31,32]。用95%乙醇提取香椿子總黃酮,提取液經(jīng)正丁醇、乙醚萃取濃縮后進行濃度梯度抑菌實驗,發(fā)現(xiàn)不同濃度總黃酮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對后者的抑菌效果強于前者,當總黃酮濃度為0.1 g/ml 時,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徑分別為17.3 mm 和19.0 mm[33]。雖然香椿各器官的乙醇提取物均具有抑菌作用,但對香椿不同器官分別以不同濃度的乙醇提取,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存在差異,這可能與香椿不同部位含有的黃酮種類及其含量不同有關(guān)。

    2.3 抑癌活性

    尋找具有抑癌活性的天然藥物是當今學界研究熱點。香椿根中丁二酸(BTA)和熊果酸的衍生物3-oxours-12-en-28-oic acid(OEA)可以抑制胃癌細胞系MGC-803 和前列腺癌細胞系PC3 細胞的增殖且對正常細胞無顯著毒性,BTA 和OEA 誘導的MGC-803 細胞的凋亡率分別為27.3%和24.5%[5]。萜類化合物8β-hydroxypimar-15-en-19-oic acid methyl ester 對人類腫瘤細胞SMMC-7721、A549 和MCF-7 具有體外抗腫瘤活性[6]。香椿葉(TS)水提取物中含有的沒食子酸能夠通過減少細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E、Cyclin A)、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4、CDK2)的表達,誘導CDK 抑制劑p27KIP的水平升高,使體外培養(yǎng)的人早幼粒細胞白血?。℉L-60)細胞停滯在G1/S 過渡期,導致細胞周期無法正常進行,動物實驗也發(fā)現(xiàn)香椿葉水提物能抑制移植到健康裸鼠體內(nèi)的HL-60 腫瘤增重[34]。香椿葉的水提取物(TSL-1)既能夠通過線粒體依賴途徑即通過誘導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8)、凋亡相關(guān)因子配體(FasL)和促凋亡蛋白(tBid)的裂解表達來誘導腎癌細胞(CcRCC)凋亡,也能夠通過減少CyclinD1、CDK2、CDK4 的表達以及誘導p53 和FOXO3a 蛋白的表達,使腎癌細胞停滯在G0/G1 期,還通過抑制蛋白激酶B(Akt)、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號傳導與轉(zhuǎn)錄激活蛋白/非受體型酪氨酸蛋白激酶(JAK2/STAT3)、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細胞外調(diào)節(jié)蛋白激酶(MEK/ERK)的磷酸化抑制細胞周期的進行[35]。還發(fā)現(xiàn)香椿葉水提取物通過產(chǎn)生活性氧和激活固有的凋亡通路誘導人兩類腎癌細胞系(786-O 和A498)凋亡[36]。香椿葉水提取物在人肺大細胞癌細胞(H661)周期中能夠通過減少CDK4 和Cyclin D1 的表達,增加抑制性蛋白p27 的表達從而抑制細胞周期的進行;還通過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達,促進聚ADP 核糖聚合酶(PARP)的切割從而導致細胞凋亡[37]。香椿葉提取物能夠更好地抑制人類卵巢癌細胞的增殖,且對其他器官無明顯毒作用[38]。香椿葉槲皮素(QTL)通過增強氧化應(yīng)激誘導大腸癌SW620 細胞周期阻滯于G2/M 期和凋亡,并伴有細胞凋亡相關(guān)蛋白p53 和p21 蛋白表達增加;QTL 還誘導了線粒體膜電位的喪失并觸發(fā)了活性氧(ROS)的產(chǎn)生[39]。以上研究表明香椿葉水提取物中存在能夠抑制腫瘤細胞周期和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物質(zhì)存在,香椿其他部位的提取物是否具有抑癌作用還有待研究。

    2.4 對酶的抑制作用

    以70%乙醇提取的香椿葉多酚粗提物對糖尿病關(guān)鍵酶豬胰腺α-淀粉酶、鼠小腸蔗糖酶和麥芽糖酶活性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別為0.45、1.29、1.41 mg/mL,從該粗提物分離純化得到兩個單體化合物為1,2,3,4,6-O-五沒食子酰葡萄糖(PGG)和沒食子酸乙酯(EG),PGG 對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IC50值為0.069 mg/ml,EG 對蔗糖酶和麥芽糖酶抑制活性IC50值為0.82 mg/ml 和0.81 mg/ml[18]。從香椿芽70%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的山奈酚對α-葡萄糖苷酶具有顯著抑制作用,IC50值為24.6μg/ml[27]。

    2.5 其他作用

    香椿葉提取物(TSLE)通過上調(diào)JAK2、STAT3 蛋白的表達,介導JAK2、STAT3 信號通路,減輕高脂飲食所導致的小鼠視網(wǎng)膜功能損害[40]。香椿芽干粉的二甲基亞砜提取物能夠降低脂多糖誘導的RAW264.7(小鼠巨噬細胞系)細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環(huán)氧化酶2(COX-2)的蛋白水平,從而減少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2(PEG2)的產(chǎn)生,抑制炎癥反應(yīng)的發(fā)生[41]。香椿樹皮中的印楝酮通過抑制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號通路和減少促炎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而具有抗炎鎮(zhèn)痛效果[42]。香椿葉醇提物中多糖組分(TSP-1 和TSP-2)在小鼠體內(nèi)具有保肝活性,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四氯化碳(CCl4)誘導的肝組織病理改變[43]。香椿葉水提物可以通過降低炎癥因子TGF-β1 和膠原蛋白的水平減輕大鼠肝纖維化[44]。趙天會[45]通過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香椿葉提取物具有明顯的抗炎和陣痛作用,而香椿子提取物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香椿皮提取物具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邢莎莎對香椿的藥理作用總結(jié)時發(fā)現(xiàn)香椿提取物還具有降血糖與抗凝血作用[38]。

    2.6 安全性評價及中藥配方對功效影響

    人工合成的藥物對機體可能有不可逆轉(zhuǎn)的副作用。而在研究香椿提取物活性時發(fā)現(xiàn)大鼠或小鼠口服28 天香椿葉水提取物未出現(xiàn)中毒反應(yīng),甚至濃度高達10 mg/kg 的香椿葉提取物對其體重變化和重要器官的組織學也未見明顯毒性跡象,證實了其安全性[34,46]。不同濃度的香椿幼芽提取物對RAW264.7 細胞沒有明顯細胞毒作用[40]。Yang 等[47]發(fā)現(xiàn)香椿與樟樹提取物對人白血病細胞HL-60 卻具有協(xié)同抑制作用,使HL-60 細胞的活力降低近90%,聯(lián)合用藥后CI 值為0.04,認為其通過線粒體途徑誘導了細胞凋亡,且該療法對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沒有細胞毒作用。

    3 香椿有機成分在動物機體內(nèi)的代謝

    文獻檢索發(fā)現(xiàn)對香椿有機成分在動物機體內(nèi)發(fā)揮藥效作用的代謝過程研究較少,但其他植物中含與香椿相同或相似的物質(zhì),故文章梳理了相關(guān)物質(zhì)的代謝研究成果,為香椿有機成分代謝研究提供參考。

    3.1 黃酮、多酚類

    黃酮苷主要在胃腸道和肝臟中代謝,在胃腸道中黃酮苷以糖基被水解生成次生苷或苷元的代謝為主;肝臟則主要對黃酮苷或苷元進行葡萄糖醛酸化、甲氧基化或硫酸化[48]。在消化道中黃酮苷易被菌群降解,轉(zhuǎn)化為苷元后更易被吸收,而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和甲基化是其主要代謝途徑[49]。黃酮結(jié)構(gòu)不同,代謝過程也不同,黃酮氧苷的主要水解代謝發(fā)生在胃腸道中,而黃酮碳苷則主要通過腸道微生物的參與進行水解代謝[48]。在空腸和盲腸分別注射槲皮素-3-O-槐苷后,發(fā)現(xiàn)槲皮素-3-O-槐苷在腸道上部沒有發(fā)生脫糖而被完整吸收進入門靜脈,在盲腸中槲皮素-3-O-槐苷被β-葡萄糖苷酶脫糖成苷元,然后苷元發(fā)生環(huán)分裂,導致酚酸的形成,表明端糖或糖苷部分之間的連接類型可能影響了黃酮苷的吸收機制[50]。

    槲皮苷在體內(nèi)的代謝主要為糖基水解、甲基化及葡萄糖醛酸化。槲皮苷在腸道內(nèi)糖苷鍵斷裂生成槲皮素,槲皮素的口服利用率很低,而葡萄糖配基有利于槲皮素的吸收,經(jīng)口服后通常于腸腔中與葡萄糖基結(jié)合后被小腸攝取,進而被小腸上皮細胞中存在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進入循環(huán)系統(tǒng)經(jīng)歷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反應(yīng),在血液中可檢測到槲皮素原型及甲基化產(chǎn)物如異鼠李素的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產(chǎn)物[51,52,53]。使用Caco-2 細胞能夠較好的模擬研究人小腸上皮細胞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李素云[54]使用Caco-2 細胞證實槲皮苷與異槲皮苷可以以其完整的分子形式被細胞吸收,槲皮素、槲皮苷、異槲皮苷在吸收過程中均發(fā)生甲基化反應(yīng)生成異鼠李亭,其中槲皮素的甲基化代謝產(chǎn)物含量較多。給大鼠喂食槲皮素后,主要循環(huán)代謝產(chǎn)物是異鼠李素和槲皮素的葡萄糖醛酸-磺酸鹽結(jié)合物,少量為槲皮素的葡萄糖醛酸及甲氧基化產(chǎn)物[55]。一種新型水溶性槲皮素糖苷(αG-蘆丁)可作為糖苷被腸道吸收進入門靜脈血,之后迅速轉(zhuǎn)化為苷元并形成結(jié)合物,部分αG-蘆丁在腸腔中被水解為蘆丁,而不是苷元,一部分αG-蘆丁在腸道以外的組織能夠迅速轉(zhuǎn)化為槲皮素結(jié)合物[56]。

    金蓮花五種黃酮類化合物在體內(nèi)以甲基化、氧化、硫酸酯結(jié)合、葡萄糖醛酸化結(jié)合等Ⅰ相及Ⅱ相代謝過程產(chǎn)生相應(yīng)產(chǎn)物[57]。黃芩苷在小鼠腸道中被水解生成黃芩素,黃芩素被吸收后代謝生成葡萄糖醛酸化和甲基化等產(chǎn)物[58];從大鼠糞便分離的腸道菌液體外培養(yǎng)后可分解沒食子酸和原兒茶酸,其中沒食子酸脫羧生成鄰苯三酚,原兒茶酸脫羧生成兒茶酚[59]。

    3.2 萜類與皂苷類

    皂苷不完全以其原型發(fā)揮作用,多被機體代謝后發(fā)揮作用。人參皂苷Re 在腸道中被菌群轉(zhuǎn)化生成多種代謝物,主要有人參皂苷Rg1、Rg2、Rh1、F1和原人參三醇[60]。花旗澤仁中的人參皂苷Rb1被腸道菌群代謝,生成人參皂苷Rd、人參皂苷F2、人參皂苷CK 和20(S)原人參二醇皂苷[61]。陳廣通[62]發(fā)現(xiàn)人參皂苷Rg1在大鼠體內(nèi)代謝產(chǎn)生了六種產(chǎn)物:脫去一份子葡萄糖基的20(S)-人參皂苷Rh1、20(R)-人參皂苷Rh1和人參皂苷F1,脫去一分子葡萄糖基和一分子水的人參皂苷Rh4,脫去兩分子葡萄糖基的原人參三醇和25-羥基人參皂苷Rh1,人參皂苷Re 在大鼠體內(nèi)的代謝產(chǎn)物為20(S)-人參皂苷Rg2、20(S)-人參皂苷Rh1、20(R)-人參皂苷Rh1、人參皂苷F1和原人參三醇、3-羰基人參皂苷Rh1[63]。原人參二醇型皂苷的C3 位脫糖基生成次級苷元,人參三醇型皂苷的C20 位鍵斷裂,脫糖基生成次級皂苷[64]??梢娒撎腔侨藚⒃碥赵谀c道吸收后的主要代謝反應(yīng)。對大鼠分別進行靜脈注射和灌胃給予海參皂苷后,在血清和肝臟中也檢測到硫酸化的三萜皂苷物質(zhì)[65]。

    三葉木通果皮中主要活性成分三萜類物質(zhì)在大鼠體內(nèi)被吸收后的代謝反應(yīng)主要為脫糖基化、羥基化、葡萄糖醛酸化和甲基化[66]。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多與糖基結(jié)合成皂苷。皂苷在腸道中被水解為苷元,以苷元的形式被吸收并發(fā)揮藥理作用[67]。齊墩果酸屬于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其代謝主要發(fā)生在腸道,也可在肝臟被廣泛代謝。齊墩果酸在腸壁能夠發(fā)生葡萄糖醛酸化反應(yīng)生成齊墩果酸-3-O-β-D-呋喃葡萄糖醛酸苷和齊墩果酸-28-O-葡萄糖醛酸苷[68]。

    3.3 多糖類

    植物多糖在腸道內(nèi)主要通過糖酵解途徑或戊糖磷酸途徑進行代謝[69],最終被降解為乙酸、丙酸等短鏈脂肪酸。胡婕倫[70]和王鑫純[71]分別發(fā)現(xiàn)車前子多糖和野皂莢半乳甘露糖在腸道中被菌群降解生成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鏈脂肪酸,且沒有游離單糖產(chǎn)生,這些短鏈脂肪酸被不同組織所吸收利用,其中丁酸能被結(jié)腸細胞作為能量來源所吸收,乙酸在肝臟中參與代謝,丙酸在脂質(zhì)代謝中發(fā)揮作用。

    可見天然產(chǎn)物大多無法以原型物質(zhì)被機體吸收利用,而是以不同代謝產(chǎn)物被吸收,通過循環(huán)系統(tǒng)到達作用位點發(fā)揮作用。大多數(shù)天然物質(zhì)的代謝及作用發(fā)揮與腸道菌群關(guān)系密切。

    4 結(jié)語

    從香椿中分離提取的萜類、黃酮類、酚類等天然活性物質(zhì)具良好的抗氧化、抑癌、抗菌、抗炎等藥理作用,且對機體和體外細胞無明顯毒性作用,為香椿天然藥物開發(fā)提供了可能。但香椿不同器官中活性成分復雜,各單體活性物質(zhì)的功效及機制尚不明確,還需深入研究。

    猜你喜歡
    醛酸香椿槲皮素
    澳新擬批準來自轉(zhuǎn)基因米曲霉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膠酯酶作為加工助劑
    春之味——香椿
    香椿與臭椿
    葡萄糖醛酸內(nèi)酯制備和表征研究
    香椿
    華人時刊(2020年23期)2020-04-13 06:04:20
    香椿
    啟蒙(3-7歲)(2019年3期)2019-04-03 01:39:28
    基于Mn摻雜ZnS量子點磷光內(nèi)濾效應(yīng)檢測β—葡萄糖醛酸酶
    分析化學(2017年12期)2017-12-25 12:03:53
    槲皮素改善大鼠銅綠假單胞菌肺感染
    中成藥(2017年9期)2017-12-19 13:34:21
    槲皮素通過抑制蛋白酶體活性減輕心肌細胞肥大
    半纖維素側(cè)鏈降解酶
    ——α-葡萄糖醛酸酶的研究進展*
    新能源進展(2014年5期)2014-07-01 23:52:17
    镇雄县| 安丘市| 曲周县| 沂水县| 惠来县| 玉田县| 翼城县| 诏安县| 陆丰市| 江油市| 抚宁县| 南开区| 迁安市| 佛冈县| 隆昌县| 合作市| 汕头市| 静宁县| 卓尼县| 海阳市| 黑龙江省| 乌审旗| 米脂县| 左贡县| 大足县| 邵阳市| 台安县| 礼泉县| 乐安县| 固阳县| 利川市| 桐城市| 宽城| 黑水县| 肥乡县| 淅川县| 岫岩| 南召县| 娄底市| 岳阳县| 库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