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輝
針對部分涉黑涉惡案件辦理難度大、進度慢的情況,全國掃黑辦篩選了30起案件作為2021年全國掃黑辦掛牌督辦案件,通過領導包案、一月一調度等方式,推動“釘子案”“骨頭案”取得重大突破。
讀了這則新聞,我既為全國掃黑辦“掃”之有方、“掃”之有力而真情點贊,又為黑惡勢力頭目“黑”得猖狂,“黑”得囂張而氣憤。以沈陽張俊民涉黑案為例,不單抓獲犯罪嫌疑人77名,而且辦案人員查處沈陽市原副市長、市公安局原局長楊建軍等“保護傘”80名。一個“黑老大”,近百“保護傘”。由此可見,查處涉黑案件難度大、進度慢,不是有關職能部門效率低,而是其背后的“保護傘”數(shù)量多、隱藏深。形形色色的“保護傘”中,既有少數(shù)黨政干部,也有少數(shù)政法干警,甚至還有個別地方黨政領導。
縱觀近年來查處的五花八門黑惡勢力,能夠逍遙自在、作惡一方,不是其能耐強大,而是手段“高明”——先物色那些手中握有權力、心中沒有信念的公職人員,通過金錢開道、美色誘惑,達到“圍而獵之”,心甘情愿為其“撐傘”服務之目的。新近一期的《瞭望·東方周刊》披露,以內蒙古通遼“黑老大”易連峰為首、成員多達34人的黑社會性質組織,從2002年開始,以新世紀大酒店為據(jù)點,連續(xù)17年從事違法犯罪活動。該組織在發(fā)展初期,為了利益最大化,采取金錢誘惑、相認干親等手段,將公安民警李紹文收入麾下,為其效力;2009年至2019年,該組織進入成熟期后,易連峰更是肆無忌憚地拉攏腐蝕時任通遼市委書記、市長的傅鐵鋼,以及時任通遼市科爾沁區(qū)委書記、通遼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的辛金山,時任通遼市公安局科爾沁區(qū)分局政委、局長的劉興臣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呈現(xiàn)出滲透政權、危害政權之勢。
為了匡扶正義、為民除害,打造更加美好和諧社會而開展的打黑除惡專項斗爭,既是遏制刑事犯罪高發(fā)、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的迫切需要,也是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秩序、創(chuàng)造良好發(fā)展環(huán)境的迫切需要,還是加強政權建設、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的迫切需要。從這個角度講,打黑除惡不單是維護社會治安,而且是要解決敏感的政治問題,對于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維護黨和政府的形象,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等,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積極意義。
“打蛇打七寸”,打黑除惡也要打其“七寸”,才能收到標本兼治、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個“七寸”,就是黑惡勢力背后的“保護傘”。大量事實表明,沒有“保護傘”,就不會有“黑老大”。二者之間,前者是助威助力的“本”,后者是顯山顯水的“標”。標,是表面的病征;本,是引發(fā)病征的源頭。高明的醫(yī)家,在治療過程中,都會采取治標兼治本的手段,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
雖然“保護傘”比較隱蔽,但紙終究包不住火。有關部門倘能像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一樣,眼睛擦亮一些,耳朵靈敏一些,通過及時、認真“望聞問切”,甚或“CT掃描”“磁共振”等手段,發(fā)現(xiàn)病根之所在,進而果斷出手,或下猛藥,或動手術,就能“手到病除”,得到“防患于未然”之目的。4A28B8CD-A2A8-4E51-8A0A-509C2E7F22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