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
摘要: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雅各布森和羅森塔爾共同進行“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實驗”。實驗結果顯示,教師對學生的期望、關注程度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智力、品行、興趣以及師生關系等方面呈正相關的趨勢,這就是著名的“期望效應”。由此可見教師如果能合理運用期望效應,對學生及教育教學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期望效應教育教學學生
一、期望效應的內涵
期望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是指人們的信念、成見和期望對所研究的對象產生的影響。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曾做過一個實驗證明期望效應在教育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即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教師如果能對學生抱以正面、積極的期待,在教育教學中給予學生肯定、信任、贊揚和鼓勵,那么當學生獲得認可、賞識和鼓勵后,就會激發(fā)對教師的尊敬與信賴,從而能主動朝著教師期待的方向積極進取,以便能維持在教師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二、期望效應在教育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值要適度,期望值過高,易導致揠苗助長,適得其反;期望值過低,不僅低估了學生的能力,還可能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期望效應的具體實施要結合實際情況,符合學生特點。
(一)尊重、熱愛學生,用愛浸潤學生心田
我們要以一顆赤誠之心去熱愛祖國的每一朵“鮮花”,有了我們愛的期待與澆注,他們定能茁壯成長。我曾帶過一個三年級學生,在同學與家長的眼中他是一個不務正業(yè)、不思進取的孩子。我通過一段時間的密集觀察發(fā)現(xiàn),這個不太合群的學生的內心是非常敏感的。每次的課堂提問他都有表現(xiàn)的渴望,但是他又羞于表現(xiàn),害怕老師的批評,害怕同學們的嘲笑,所以總是欲言又止,想舉手又縮回手。看到這位學生,我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所以我能設身處地地理解這位學生。我時常找他聊天,起初他依然是極度自卑與慌張,或是低頭不語,或是吞吞吐吐。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不能一味地強拉硬拽,而應以最自然的情境讓他慢慢接受老師的關愛。通過了解,得知這個才三年級的小男生已經能為父母承擔家務,生活中也是一個很有擔當?shù)暮⒆?。所以在班會中我時不時會提到這個小男孩在生活中值得大家學習的事例。在一次次的掌聲中,我從他害羞的眼神里感受到他內心如火的喜悅,感受到他被認可的激動。以尊重和發(fā)自內心的關愛為基礎,從對他的各種期待中讓他漸漸明白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認真學習的重要性。后來的他慢慢朝著自信的軌道前行,逐漸從一個不合群、成績糟糕的學生變成一個陽光自信、不懂就問的彩虹少年。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千差萬別的,對學生的不當言行和思想要以寬容的態(tài)度,以潤物細無聲的恰當方式給予學生贊賞和期待,幫助學生意識到錯誤,改正錯誤。教師要不斷激勵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進步,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二)挖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切實可行的目標期待
教師對學生的期待要符合實際,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每位學生,善于挖掘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因材施教,因生發(fā)展。如我班級里的一個看似普通的女生,她就是我們平時最容易忽視的中等生的代表,各方面都不算太差,但也存在一些不太起眼的小問題,怎樣才能讓這類孩子更上一層樓呢?那就要充分挖掘他們的獨特之處和閃耀之光,點燃他們的自信之火。這個在學習上不算突出的女生,在文藝方面卻表現(xiàn)出彩,尤其是她在彈古箏時身上綻放的一種認真、自信而又優(yōu)雅的氣質著實令人震撼。那么怎么樣才能用她身上的這些優(yōu)點克服她在學習上的缺點呢?通過與她家長溝通,以及與她聊天中得知她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尤其是彈古箏,平時的總是堅持不懈的練習,精益求精。這就是她身上不服輸、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我將她平時練習的點滴合輯成視頻與語文課文中努力勤奮的內容相結合,在合適的時機自然播放給她和班里的學生共賞,贊賞中暗含著對她學習上的期待,既不刻意又很自然地將其樹立成榜樣,也極大地鼓舞了她在學習上付出的努力和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這樣期待一段時間后果然有了極大的收獲,這個孩子在學習中越來越自信,各科成績也都上了一個階梯,并且她還能將自己的學習方法毫不吝嗇地分享給其他同學。我想這就是針對每位學生的特點給予切實可行的目標期待,合理運用期望效應的效果。
(三)給予學生贊美之語,激發(fā)其內在動力
心理學家杰絲·雷爾曾說道:“稱贊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學生具有向師性,所以教師更要毫不吝嗇地給予學生贊美之語。要想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首先得對他充滿希望,常給予贊美之語,讓他感受到自己有足夠的學習能力,能夠腳踏實地地學習好知識。若能充分調動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我想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一定能夠促使他改變原來懶散的學習態(tài)度。
我從班里最需要幫助的一個學生入手。他的字跡和成績一直讓我頭疼,一味地責備與批評未讓他有一絲改變。于是我改變方式,尋找各種機會表揚他,比如他此時聽課非常專心,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前一次的字比上一次的字要工整一點了……每次的表揚對他來說就如一場久逢的甘露,總能看到他的眼中冒出意外而又自信的光芒。慢慢地,他真的在努力改變著,成長著!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對他保持著寬容和耐心的態(tài)度,勤于找出他每天進步的地方,并且具體指出哪一點有進步,比如本子更干凈了,字體比前幾次更好看了,這幾個筆畫寫得更認真標準了……沒過多久,我發(fā)現(xiàn)他的進步喜人,簡直判若兩人,這給了我巨大的驚喜。在我的表揚下他自信多了,也在同學們的贊揚聲中不斷進步,信心大增。有了發(fā)自內心的主動性,他的進步可想而知。他的進步不只讓我驚喜,也讓我感動,老師的期望與贊美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多么珍貴,這是前進的動力與信心??!
淺談教師期望效應在教育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2022年4月上第10期(總第110期)(四)運用期望效應以點帶面,促進全體全面發(fā)展
在平時的教學與班級管理中合理運用期望效應,效果突出,令人驚喜。從當初找典型學生踐行期望效應,再到以一個學生的事例帶動一群學生,逐漸地,班級有了自己的凝聚力和向心力?,F(xiàn)在班里的每個學生都能從內心深處承認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都能積極尋找自身的長處,在老師與同學們的幫助中能不斷克服困難,不斷獲得成就感。在我潛移默化地影響下,學生也學會了贊賞身邊的同學,時常提出更高的期望,也能穩(wěn)步前行。雖然這其中時而還會出現(xiàn)新的問題,時而出現(xiàn)間斷,時而反復,但是有了教師的引導和全班級的力量,以及學生內心的自我認可,班集體總體還是向良好的趨勢發(fā)展進步。這也帶動了部分愛用批評和挫折教育的家長,讓他們在家庭教育中也多了一種教育的理念,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孩子,信任孩子,并予以一份切實可行的期待,使得學生在期望的目標中慢慢接近目標,再不斷設立更高的目標。這其中一定會充滿荊棘,但有了信任與期許他們都不再害怕與躲避,而是直面困難,各個擊破。
(五)攜手家長,共同呵護夢想
在以上幾點的實踐中,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各種期望都離不開家長的配合,離不開家校合作。只有保持校內校外,家庭學校的一致性,才能長久地樹立學生前進、努力的信心,最終將期望變成現(xiàn)實。
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呵護學生的夢想,給予他們信任、賞識和期望。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對學生寄予積極的期望,賞識學生,把對學生的信任和賞識當成教育工作中的一種潤滑劑,一段時間后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將取得喜人的成績。反之,對學生寄予消極的態(tài)度則會挫敗其自信心,容易導致學生放棄努力。讓我們一起用心呵護,積極期待,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我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大放光彩,成為一顆璀璨的明珠。
參考文獻:
\[1\]周宗奎.現(xiàn)代兒童發(fā)展心理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2\]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劉建軍.期望效應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58).
責任編輯: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