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明窗凈幾,一軸畫,一張琴,一爐香,一架書,可通古今。案幾之上,有山石,有筆墨,有應(yīng)季花株,閑聽窗外鳥,靜飲茶一甌。古往今來的文人,總能在自己的書房里,滋生無數(shù)的雅趣,來安頓每日時光。插梅、修竹、滋蘭養(yǎng)卉,滿眼春意。主人也常常盼著春來之時,客來造訪,推門相迎,縱有相隔之久,未生嫌隙之巨,繼而燒水、煮茶,吟詩作畫,奇文共賞。
靜坐書房聽春來
說到書房,我非常喜歡周有光先生“心寬室自大,室小心乃寬”的哲學思想。好的書房會成為一座城市的人文坐標,敞開了方才有自身意義。
古今往來,書房并無一定之規(guī)。富者可專門筑樓,貧者或室僅一席;有的雕梁畫棟,有的則環(huán)堵蕭然。書房或筑于水濱,或造在山間,或藏諸市井,或隱于郊野。有的植以南山之竹,有的覆以荊楚之茅,不一而足。過去,文人墨客為了托物言志,常常給自己的居室或書房取一個寓意深刻的名字,書房的命名,既反映主人的個性與品性,又關(guān)聯(lián)主人的寄情與愛好。文人墨客在給自己的書房取名時,大多喜歡用齋、堂、屋、居、室、庵、館、廬、軒、園、亭、洞等字來命名。
笠翁李漁確是閑情之人,身心都附在書房里,不僅寫出朗朗上口的《笠翁對韻》來教后人如何記住音律,還細致地羅列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等種種生活經(jīng)驗于《閑情偶寄》一書中。春日遲遲,書房靜幽。一部林鳥笙歌,幾聲草蟲蟄鳴。滿目新色,隔簾在望。書房之中,古雅樸素,室內(nèi)有焚香靜心,室外有修竹怡情。案頭之上,置蒼拙之石;齋壁之間,懸金石之書。無論是草木,還是書畫,都讓書房春色如許,一派清新雅致,勝似窗外的春光。一室之靜,可養(yǎng)身心,如一年之春,可養(yǎng)萬物。
古代文人讀書破百卷,不少著名文人都曾以他們的書房為傲。走過拙政園、留園、耦園等蘇州園林的書房,這些書房形態(tài)各異,卻都是園林主人的量身定制。在滄浪亭中,藏有一個書房。滄浪亭的聞妙香室位于園東一角,地處僻靜之所,原為主人的書房。聞妙香室匾額取自杜甫的《大云寺贊公房》,“燈影照無睡,心清聞妙香”,杜甫詩中描述的是肅穆的古寺之夜,表達一種香氣寂然、遺世脫俗的空寂境界,而滄浪亭的聞妙香室,為一座封閉式小園,于滄浪亭靜中取靜,庭北有梅花十余株,早春花開之時,真可謂“聞妙香”也,香梅幽境,更是可以見得園主品格之脫俗。網(wǎng)師園小園極則,有好幾處書房,除了殿春簃外,還有一個極有特色的書房“竹外一枝軒”。不少園林主人會在園林之中專門為后代設(shè)置讀書的地方,如耦園的儲香館,網(wǎng)師園的竹外一枝軒,都是園主為子女設(shè)置的讀書寫字之處。竹外一枝軒取自蘇軾《和秦太虛梅花》“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詩句,而竹外一枝軒軒前松梅盤曲,低枝拂水,正是契合詩意,不枉此名。
翻開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我在書房等你》,有著一道道令人眼饞向往的書房景致,似乎構(gòu)成了一次書房的約會。羅文華給書房取名“雜樹生花”,“本應(yīng)寫作‘雜花生樹’的,它描寫的是江南的春景:‘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語出《與陳伯之書》,南朝丘遲寫的,千古傳誦。我喜歡‘雜樹生花’這個成語,因為我總是借用這個美麗的景語來掩飾書房的凌亂。書房的凌亂,固然由于書多,但似乎看也可歸咎于書雜。我在書房外的露臺栽植了很多花木,榕樹盆景、茉莉、仙人掌、牽?;ā⒑J、絲瓜、豆角,一片亂綠。清晨,喜鵲、麻雀、蝴蝶和蜻蜓們,上下其間,歡叫飛舞。這不正是‘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嗎?!?/p>
周音瑩的“一枝齋語”里寫道:“不管是酷熱難擋的暑期還是寒氣逼人的隆冬,最怡然自得的,是書房,或讀、或?qū)?、或坐、或倚。張岱的《陶庵夢憶》、李漁的《閑情偶寄》、張謙德的《瓶花譜》、揚之水的《終朝采藍》……讀的書里盡是些令眼光心神不忍稍移的古雅物事,閱讀,頁頁生風,風曳清新,令人渾然不覺窗外風云。張岱的書房叫“不二齋”,窗外幾株高梧翠樾千重,幾竿方竹瀟瀟灑灑,屋內(nèi)圖書四壁,石床竹幾帷以紗幕,四季分別有建蘭、蠟梅、芍藥、秋菊伴讀,主人身處書房自在愜意,一心在讀。我索性學古人將書房稱作書齋。齋,更有簡素的味道。若問齋名,曰‘一枝’。張謙德的《瓶花譜》里說‘一枝瓶’為書齋瓶花妙品,此乃極合我心思的話。書櫥上擺放的正是只可插一枝的青花瓷瓶,梔子盛開的春日里,便浸在‘清對一枝瓶,瓶枝一對清’的美妙中,這般香氣繚繞的日子可作整年的回味?!比挝牡摹稒鸦ň印つ洗褒S》里,“一本散發(fā)著墨香的新書放在案前,輕輕地翻開一頁,富有質(zhì)感的文字誘惑著你,靜下心來讀下去。讀書困了的間隙,輕輕閉合書頁,或沉思聯(lián)想,或什么都不想。書桌前,一盆蘭草,一盆金邊吊蘭,綠意翠生;幾塊奇石,紋理清晰,形狀各異。那盆金邊吊蘭翠綠發(fā)亮,已生出新枝新葉,這是今年春上從同事花盆里分枝移栽的,長勢極好。幾塊小巧玲瓏的奇石,閑置于案前,任你想象,別有生趣?!弊蠲廊碎g四月天,在任文的書房,“小院櫻花盛開,粉紅色花瓣,一朵緊挨著一朵,從遠處眺望就像一片云。從近處看,每一朵花的造型都有不同質(zhì)感。櫻花開得正燦爛,微風吹過,片片櫻花隨風而落,滿地撒下粉嫩的花瓣,閃現(xiàn)出生命的活力。伸手相掬,一片片落在手心,頓覺手心涼爽輕柔。一片兩片順著指尖輕輕滑落,隨手拾起,捧在手中,清香溢滿心身?!?/p>
有一間書房,四季生香
清山慧谷間,有一間書房,四季生香。那便是蘇州科技城實驗小學校教育集團總校長徐瑛的一方天地。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那應(yīng)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圖書館太大,書房足以撫慰我們疲憊的心。”有一間書房,心就在天堂?!度耸篱g》的作者梁曉聲說:“你們真的不覺得這個時代太喧囂了嗎?喧囂到我們無處可逃。我有時讀書是:我要逃到書里去。靈魂是喜歡獨處的,而不喜歡熱鬧和喧囂?!?/p>
在徐瑛看來,春山花漸開,夜雨一卷書。孤燈杯茗,有書相伴,喧囂頓散。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有間書房,心靜則生慧。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炎炎夏日,心靜自然涼,身入書房,神清氣爽。翻閱江山書畫,夏風拂面,仿若神游天河。觀院中荷花,如蜻蜓翩飛。一角一落,一書一器,都自有一番閑適清雅,外邊的世界仿佛都漸漸變得嘈雜虛無了。
“有間書房,心清定自在。秋日呢喃,與君對話。在縱橫古今的書卷里,嘗盡人間悲喜,看透不堪與清明。過去與未來皆是幻相,唯有當下是真,用心擊穿當下,臨在當下,念茲在茲。有間書房,心自精進。靜坐小樓聽風起,窗外落雪又翻書。煮茶聽雪,圍爐夜話,忍得住寒寂與蕭瑟。一間小小的書房,便是漱洗塵心的道場?!毙扃矚g讀書,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在鬧世里有一間書房,度過自在的春夏秋冬,換取余生不荒。
一器一物皆有得
一張清水樸素的明式小書桌,案頭常常放著的是幾本最近在讀的書,一角會放著盆景或者瓶花,還有一個都承盤放著一些自己喜歡的文房器物。這大概就是黃磊心靈寄托之所的全部面貌了,雖然小而簡單,但已幾乎涵蓋了他生活所有的樂趣。黃磊是高級茶藝師,中國傳統(tǒng)文人插花研習者。因喜愛蒔花弄草,而從事于園林及盆景相關(guān)文化的學習與研究,從而有緣慢慢接觸到中國傳統(tǒng)的香、茶、插花等諸藝,逐一研修。最終于中國傳統(tǒng)的文人插花中尋到本心,并以此為傳統(tǒng)文化研修的立身之本。
“因為我是插花人,日常都會折花供養(yǎng),春來則是點點疏梅伴一叢修竹,置于案頭一隅。擇花須擇花之清雅者,久處或可得其清氣,亦未可知。在這不可出門的日子里,若有一枝桃花在瓶賞玩,也算略解惜春之情,不算辜負了這個春天。因我研習中國傳統(tǒng)的文人插花,所以手邊放著的常常都是關(guān)于插花文化與歷史的書籍。有人覺得比讀書更重要的是思考,但其實要學會思考往往需要先學會讀書。尤其是從事傳統(tǒng)文化的人,我們更希望也更需要從書中去了解前人的認知,舊有的美學,然后方能鏈接新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讀一本書時其實就是在和古人交談,所以當一個人靜處書齋時,其實是有很多朋友而不會感到孤獨的?!秉S磊說,有時看書累了,就暫且歇歇,邊上早已溫著一壺煮好的茶,倒上一杯,可解渴也可提神。這時候就很適合把最近比較喜歡的文房器物拿過來,細細玩賞研究,因為靜下來的時候會更容易遇見它們的美好,而這種美好是可以療愈心靈的?!皶x書的人,不會僅僅拘泥于向書卷求教,這一器一物有時也是很值得探究的書籍,凡所喜之物必有所得。而當有客來訪時,便至茶室小聚,可以聊起最近所得,或在器物上,或在認知上,所思、所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