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性勇 葉全新
我跟老伴生了兩個兒子,小兒子叫金曉宇——我們習慣叫他“小宇”。
六歲那年,小宇和鄰居孩子一起玩,那孩子有一把玩具手槍,可以放小紙球射出來。萬沒想到那天他放了一根針,一槍打到小宇眼睛里,左眼晶體碎了,從此左眼瞎了。
小宇從小聰明,高一時是分在尖子班的,但有一天,他突然說:“我不上大學了,也不要讀高中了?!贝撕笏唾囋诩依铮膊桓覀冋f話,會突然發(fā)脾氣,完全變了一個人。
有一天,我和他媽媽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突然轟隆一聲巨響,小宇把廚房的冰箱推倒了。這是他第一次出現(xiàn)暴力行為。因為這,我們家一直家徒四壁。電視機被小宇砸壞了三個,往里面灌水。冰箱、洗衣機換過好幾個了,還有桌子、書架、柜子、門……
很長時間,我們不知道孩子這是生病了。當他說想考大學,我們喜出望外,讓他進了補習班。小宇的高考成績離一本線只差3分,卻被報考的二本學校退檔了,因為檔案里記錄了小宇高中時不守紀律、缺課。后來小宇進了樹人大學,可是只讀了一年就犯病了。我把他帶回家。我知道這孩子與學校從此無緣了。
有兩年,他埋頭自學,拿到了浙江大學英語系的自考畢業(yè)文憑,但接著突然吃了安眠藥自殺,幸虧藥量不足,救了回來。又過了段時間,我們聽到“嘩啦”一聲響,沖進房間,看到小宇摔在地上,一圈皮帶掛在天花板吊燈和窗戶之間。我和他媽抱著他哭,“孩子,你不要做傻事??!”
我們帶小宇去幾家醫(yī)院看了,都診斷是躁狂抑郁癥,也叫雙相情感障礙,病人會抑郁和躁狂交替發(fā)作。小宇不上學,情緒低落,晚上不睡覺,甚至自殺,這些都是在抑郁期;無端猜疑、指責別人,狂躁不安,有破壞行為,是轉(zhuǎn)入了躁狂期。
精神科專家說這病來得快去得也快,危險就在于不知道什么時候來、什么時候去,吃藥也不能控制,唯一能做的就是及時送醫(yī)院。1992年起,基本每年我們都要送小宇進醫(yī)院。
我買了很多精神疾病的書看。最后有兩點讓一個父親不至于崩潰:一是通常這類病人一兩次自殺未遂后,很少再有這個念頭,他們會比之前珍惜生命;二是這類病人會在精神領(lǐng)域不同凡響,甚至表現(xiàn)出天才性的創(chuàng)造力。比如貝多芬、凡·高、牛頓、海明威……懂得這些知識后,我最大的寬慰就是小宇可能不會再自殺了。我和他媽忽然覺得什么都不重要了,不讀書、不上大學、不工作、不成家,我們都能接受——只要他活著。
2010年,老伴的一場同學會改變了小宇的命運。一位留校做了教授的同學問老伴:“能不能請你兒子在家做翻譯?”我老伴說:“小宇的英語、日語都很好,請給他一個機會試試吧!”
時光回到20世紀90年代,那是我們家最困難的時期,到處治病要花錢,孩子出門闖禍要賠錢,但我還是竭盡所能滿足小宇的要求。他最大的要求就是買書——英語、日語、古文、圍棋、音樂、繪畫、地理等。我還花一萬兩千塊錢給小宇買了一臺聯(lián)想電腦。小宇那天高興地說:“爸爸,謝謝你!”
之后,他發(fā)病時也摔過東西,但從不碰電腦。電腦成了小宇的另一個世界。他不玩游戲,主要就做兩件事:自學外語、看原聲電影。他用了六年時間自學了德語、日語,鞏固英語??赐庹Z電影,他先看帶中文字幕的,看懂后,做一個紙條擋住字幕再看。一部電影反復看N遍,直到完全聽懂。他還看完了浙江圖書館里所有的外語小說。
南大出版社寄來了美國女作家安德烈婭·巴雷特的八個短篇小說,讓小宇翻譯一篇試試。他以最快速度翻譯了其中一篇《船熱》。就這樣,小宇開始了他的翻譯人生。十年里,他一共翻譯了22本書。他短暫又高產(chǎn)的翻譯生涯,是我們?nèi)易铍y得、最幸福的歲月。
孩子一生沒有朋友。我作為父親,最有幸的是在這十年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助手。我買了掃描儀、打印機,跑郵政幫他收外文樣稿,買資料書,翻譯完給他打印樣稿,譯文每本都是幾百頁,小山堆一樣,再幫他校稿、寄出樣書……每本書從樣稿到出版,我都是第一讀者。令人驚喜的是,我從沒看到過一個錯字,22本書、近七百萬字,你說我不容易?是小宇更不容易??!
編輯部負責人說,金曉宇譯的書稿寄到編輯部,大家都搶著做責任編輯,因為全書沒有錯字、錯句、錯譯,每本書都好賣,讀者反響很好。南大同學打電話祝賀孩子媽媽,“你們養(yǎng)了一個天才!”
老伴這一生過得很辛苦,身為南大的高才生,她勤勞節(jié)儉,全家人四季衣服都是她自己做的。小宇不知砸壞了多少東西,媽媽的縫紉機他從不砸。
從孩子童年瞎了一只眼后,老伴的心就撲在他身上。后來小宇的病讓我們毫無辦法,她的絕望、無奈都埋在心里了。小宇在家翻譯,讓她看到一絲光亮,她自己這盞燈卻要滅了。
2015年,老伴得了阿爾茨海默病,不久臥床不起。小宇非常難過,他說自己能翻譯書是媽媽的功勞。每次出版社寄樣書給小宇,他都第一時間沖到床邊,講給媽媽聽。媽媽癡呆了好幾年,不認識家人,他從沒對媽媽發(fā)過脾氣。白天他負責買菜,每天買媽媽喜歡吃的蝦,飯后洗碗,再給老媽洗臉,很仔細、很耐心。有時小宇做這些事時,他媽媽的眼里有淚。我管晚上的事,做三餐飯,給老伴剝蝦、喂飯。每天小宇抱著媽媽喊“老媽啊,老媽啊”。他心里記著媽媽的恩。
他媽媽三年沒上過廁所,每兩小時要接一次大小便,只能抱著拖拽下來。我80歲了,真抱不動,幸虧有小宇。沒有小宇,我們可能都死了。
這三年,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相依為命,這三年也是小宇翻譯沖刺時期,他翻譯的書一本比一本厚,病也奇跡般緩解。照顧媽媽,日夜譯書,小宇很安靜、很努力。
他會讓媽媽看他的新書
有人說我要兒子搞翻譯是為了掙錢,我只有苦笑。他們不知道翻譯根本不掙錢,新書只是我兒子命懸一線時的強心劑。他曾眉開眼笑地告訴我:“爸爸,浙江圖書館里也有我翻譯的書,我還特意去查了借書登記本,有很多讀者借過金曉宇譯的書哦!”
小宇的第22本書是德國思想家本雅明的書信集。這本書有53萬字。拿到德文書稿后,小宇通宵達旦查閱資料,只用一年時間就交出譯稿??上?,由于出版社的原因,這本書遲遲沒能出版。小宇天天在等。
去年10月,兒子再次發(fā)病,過馬路時,他迎面一拳打掉了路人的門牙……不久,七院來人,將小宇帶走。兒子呼天喊地:“爸爸,救救我,我不去醫(yī)院啊,不要去??!”
11月8日晚上,我像平常一樣睡前摸老伴的額頭、臉,再去摸腳。摸哪里都是寒的,我趕緊開空調(diào),又抱了一床毯子加在被子上,抱著她的頭靠在懷里,臉貼著臉,但還是感覺她越來越冷?!澳悴荒茏撸荒茏甙?!”我手哆嗦著摸她的鼻子,沒氣了,往下摸,心臟不跳了。
我不知道怎么辦,完全沒有思想準備。她走了,我兒子沒有媽媽了。
上周我去醫(yī)院看過小宇,給他送點吃的。每次去看他,他都會哭叫:“求求你帶我回家,爸爸,我們回家吧……”
兒子春天會回來,他會讓媽媽看他的新書。
《本雅明書信集》終于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