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按揭”之“揭”與“曷”“桀”聲字之詞源義“高”發(fā)微

    2022-04-10 02:05:02
    漢字漢語研究 2022年4期
    關(guān)鍵詞:詞源按揭謂之

    李 軍

    (山東財經(jīng)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提 要 “按揭”不是外來詞而是方言詞,用“揭”來構(gòu)詞,不僅因為“揭”有“借貸”義,還因為“揭”與“曷”“桀”聲字為一組同源詞,有“高”義?!鞍唇摇睉屪鳌暗盅何锲范呦⒔栀J/貸款”,可糾正辭書釋義之不當。

    1.引言

    “按揭”一詞家喻戶曉,但與外語詞“mortgage”有何種關(guān)系,概有二說:

    一是外來詞說。俞忠鑫(1997)、魏雨(1997)等認為“按揭”是半音譯半意譯外來詞,“抵”有“抵押”義而意譯,“揭”為“gage”的音譯,后來魏雨(1998)又修改了前說而認為“按”是抵押,“揭”是借貸,所以“按揭”不是半意譯半音譯,而是純意譯外來詞;趙剛(2008)認為“按揭”是英文“mortgage”的粵語音譯。

    二是方言詞說。姚德懷(1997)、李榮(1999)、譚世寶(2003:490-491)、崔山佳(2010)、方平權(quán)(2012)等認為“按揭”不是外來詞,因為古代“按”有抵押義而“揭”有借債、舉債、借貸義A《漢語大詞典》“揭”已收“借債”義,引有兩例,其中一例為姚雪垠《長夜》二八:“前幾天人家債主逼的緊,我跑到姐家去,央著姐夫求爺告奶地又揭了十幾塊,拿回來把利錢還上?!弊宰ⅲ骸敖腋呃J叫做揭債、揭借,簡稱‘揭’?!狈狡綑?quán)(2012)認為,“揭”的“借債”義從元、明、清到今天在河南、山東、浙江等方言中都一直存在,而“按”的抵押義在閩語、粵語、中原官話中都可以見到,其說可信。,故“按揭”是承用古源之方言詞。

    總體來說,“外來詞說”認為“按揭”的產(chǎn)生與“mortgage”有關(guān)A李榮(1999)對音譯說持否定觀點,指出:俞(忠鑫)文記英文mortgage 用國際音標([m??ɡid?]),[g]為濁音;記“按揭”廣州音為[?ngik], [g]的用法同拼音方案, 表示不送氣清音,可是廣州“揭”字聲母是送氣清音。俞文看到英文[gid?]跟他記的“揭”字[gik]音有點像, 就得出“按揭”譯自英文mortgage,是先意后音的錯誤結(jié)論。其說可信。,而“方言詞說”則認為無關(guān)。李榮(1999)指出:“漢語本來就有‘抵押’,何必借用英語的mortgage,意譯成‘按揭’。這么說,‘按揭’必定有特定的用法,區(qū)別于一般的‘抵押’。”這啟發(fā)我們進一步思考兩個問題:一是“mortgage”的詞義是“抵押”,是“抵押貸款”,還是“按揭”?二是“按揭”之“揭”因有何義而使之區(qū)別于一般“抵押貸款”之“抵押”?

    首先,《最新高級英漢詞典》(1994)中“mortgage”的名詞義、動詞義皆釋作“抵押”,而不是“抵押貸款”,這說明“抵押”是“mortgage”的對譯詞;之后,《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1997)中“mortgage”的動詞義仍對譯為“抵押(房產(chǎn)等)”,而名詞義對譯為“抵押,抵押契據(jù);押款”,此“押款”為“抵押借款(貸款)”的縮略。《新華新詞語詞典》(2003)始收“按揭”:“抵押貸款,即以房地產(chǎn)等實物資產(chǎn)或有價證券、契約等作抵押,獲得銀行貸款并依合同分期付清本息,貸款還清后銀行歸還抵押品?!薄冬F(xiàn)代漢語詞典》(2005)亦收“按揭”:“一種購房或購物的貸款方式,以所購房屋或物品為抵押向銀行貸款,然后分期償還?!彼裕癿ortgage”的對譯詞是“抵押”“押款”,而不是“按揭”,且“按揭”始見于清代B譚世寶(2003:490)指出,“按揭”一詞的最早出處,是在清代香港九龍已有的以“置業(yè)按揭”為名的公司,該公司有三本光緒年間的年結(jié)刊本至今尚存(見駱偉,2000:38-39)。這也旁證“按揭”為方言詞,而非外來詞。。

    其次,今之“按揭”相當于古之“揭債”,《漢語大詞典》釋作“舉債”,今天還有“債臺高舉”“債臺高筑”之說,因為“按揭”不但要還本付息,還要支付高息,詞義重心在“高息”“高利率”之“高”上。據(jù)1998年的銀行信息港《歷年中國人民銀行貸款利率調(diào)整一覽表(1989-1998)》(如表1)顯示,與如今5%左右的貸款利率相比(即便是低息借貸,由于房貸本金多、時間長,日積月累要還的錢也會很多),20世紀90年代貸款利率大多在10%以上,確實非常高,這正與當時“按揭”一詞的高頻使用相對應。

    表1 歷年中國人民銀行貸款利率調(diào)整一覽表(1989-1998)

    尤其是,“按揭”用“揭”來構(gòu)詞,不僅是因為“揭”有“借貸”義,更是因為“揭”與“曷”“桀”聲字為一組同源詞,有“高”義,如清人稱高息貸款的憑據(jù)為“揭約”。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四十八回:“王經(jīng)千在腰間紙袋內(nèi),掏出來一張揭約,王中早把算盤放在桌上。鄧吉士伸指撥算,算完時說道:‘原銀一千五百兩,累年陸續(xù)找過息銀九百兩。本銀不動,目下連本帶息,共該二千九百五十兩。王二爺,且說錯也不錯?’”可見“揭”是有息貸款,經(jīng)年累月息錢會“高”出本金幾倍,它強調(diào)了“高”義,因而有別于一般“抵押貸款”。

    2.“揭”與其他“曷”聲字的詞源義為“高”

    《說文·手部》:“揭,高舉也?!薄稄V雅·釋詁四》:“揭,舉也。”《戰(zhàn)國策·馮諼客孟嘗君》:“于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王力《古代漢語》注釋:“揭,高舉。”《文選·張衡〈西京賦〉》: “豫章珍館,揭焉中峙?!崩钌谱⒁墩f文》: “揭,高舉也?!辟Z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币陨衔睦小敖摇睘椤案吲e”義。又《莊子·胠篋》:“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蓖趿Α豆糯鷿h語》注釋:“揭,負載,背負?!贝恕敖摇笨舍屪鳌柏撆e”,與“高舉”義相合,因為“負舉”謂之“竭”,與“揭”同源。王鳳陽(2011:688)認為今天的“‘揭’不限于高舉,用手把物體從原來的位置向上舉起、抬起或提起都可以叫‘揭’”,但“高”義未曾丟失,所以他(2011:688)說“‘揭’的目的只在于提高物體的高度而不管物體的重量”,其說甚是,如《詩經(jīng)·邶風·匏有苦葉》“深則厲,淺則揭”,此“揭”即“提高(衣襟、衣服)”義A《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王力古漢語字典》、《異體字字典》(臺灣)等解釋作“提起”,與“提高”義同,都是“揭”之“高”義的語境義,此義又音轉(zhuǎn)讀qì。。如此理解,“揭”當與“攜”“挈”為同源關(guān)系,王力(1992:165)就認為“揭”(見紐月部)與“挈”(溪紐月部)同源?!稇?zhàn)國策·韓策二》“唇揭者其齒寒”,《漢語大詞典》釋作“向上翻”,不太準確,可改釋作“向上抬起、翹起”,因為“唇揭”之狀與“嘴噘”之貌相類。又“揭揭”形容高高的樣子。《楚辭·九嘆·遠游》:“服覺皓以殊俗兮,貌揭揭以魏巍?!蓖跻葑ⅲ骸敖医?,高貌也?!薄对娊?jīng)·衛(wèi)風·碩人》:“葭菼揭揭,庶姜孽孽?!泵珎鳌敖医遥L也”,其“揭揭”應釋作“高貌”為宜。

    《說文·立部》:“竭,負舉也。”段玉裁注:“凡手不能舉者,負而舉之?!薄抖Y記·禮運》:“五行之動,迭相竭也?!编嵭ⅲ骸敖?,猶負載也?!薄盾髯印げ黄垺罚骸伴L短不飾,以情自竭,若是則可謂直士矣?!蓖跸戎t集解:“郝懿行曰:‘情,實也;竭,舉也。言短長皆以實稱說,不加文飾,所以為直士?!墙?、竭古字通?!边@是“揭”“竭”同源通用現(xiàn)象。郭小武、葉青在《字源》(2012:921)“竭”中認為“盡、窮盡、用盡”是“盡力負舉”的結(jié)果引申,其說可信,因為力盡而休謂之“歇”,水盡謂之“渴”,發(fā)盡謂之“”。

    又“碣”指獨立高聳的巖石,也有“高”義?!墩f文·石部》:“碣,特立之石。東海有碣石山?!薄稘h書·揚雄傳上》:“鴻蒙沆茫,碣以崇山?!鳖亷煿抛ⅲ骸绊?,山特立貌?!薄疤亍北玖x指體形高大的公牛,有“高”義,所以《漢語大詞典》釋作“獨立高聳貌”,其說可信。唐司空圖《偶詩》之三“一掬信陵墳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漢語大詞典》將此“碣石”隨文釋作“墓碑”,應釋作“高聳的碑石”,因為此處“高聳特立”義明顯。又韓愈《房公墓碣銘》“既葬,碣墓請銘”,《漢語大詞典》將此“碣”釋作“樹立(墓碑)”,乃是“高聳、特立”義的臨時語境義,無須單獨設(shè)立義項。又作為碣石山之名時,“碣”與“嵑”為換形旁異體,《集韻·月韻》:“碣、嵑,碣石,山名?;驈纳?。”

    《說文·木部》 :“楬,楬桀也。從木,曷聲?!洞呵飩鳌吩唬骸畼H而書之?!保ㄓ栣屨Z中“楬”為衍文)《玉篇·木部》:“楬,渠列切。有表識謂之楬橥也?!薄皹H”指特立的作標記用的木樁,有“高”義,因為木頭要作標志,就要豎立?!墩滞āそ鸩俊罚?“?,俗字。凡有所標識,揭而豎之?!吨芏Y》《左傳》皆作楬。舊注以鐵為楬,贅作??!薄吨芏Y·秋官·蠟氏》:“若有死于道路者,則令埋而置楬焉?!?/p>

    又溫度高(而中暑)謂之“暍”(影紐、月部)?!墩f文·日部》:“暍,傷暑也?!薄稘h書·武帝紀》:“(元封四年)夏,大旱,民多暍死?!鳖亷煿抛ⅲ骸爸袩岫酪??!薄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刺瘧》:“足太陽之瘧……先寒后熱,熇熇暍暍然。”王冰注:“暍暍,亦熱盛也?!薄都崱り马崱罚骸皶?,熱也?!碧贫鸥Α独住罚骸皻鈺⒛c胃融,汗?jié)褚律盐??!背鹫做椬ⅲ骸皶ⅲ顭嵋??!?/p>

    “謁”字也有“高”義,因為稟告、陳述或進見、拜見的對象是尊貴長者,所以一般用于下對上、幼對長、卑對尊?!墩f文·言部》:“謁,白也?!蓖貘P陽(2011:621):“‘謁’有‘請謁’‘干謁’等為謀私利而進謁尊者或上官的意思,如:《后漢書·黃瓊傳》‘權(quán)門貴仕,請謁繁興’;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干謁’?!]’后來也泛指進見尊長者?!逼湔f甚是。從訓釋詞“詣”看,“謁”也有高義,《釋名·釋書契》:“謁,詣也?!薄霸劇保墩f文·言部》“候至也”,古代指到朝廷或上級、尊長處去,學問達到很高的境地叫造詣。李守奎在《字源》“謁”(2013:169)字條也認為:“‘謁’的本義是拜訪時自我介紹的名帖,其功用就是向?qū)Ψ健姘住愑诂F(xiàn)今的‘名片’。……后引申為拜見、請求、稟告等。這些行為的共同特點是卑幼對尊長?!逼湔f抓住了“謁”的“高”義,甚是。

    由“謁”作聲符之“靄”指高高的云霧,也有“高”義。唐司空圖《注〈愍征賦〉述》:“其寓詞之哀怨也,復若血凝蜀魄,猿斷巫峰。咽水警夜,冤郁靄空。日魂慘淡,鬼哭荒叢。”《漢語大詞典》釋“靄空”為“高空”,甚是。又因為“靄”高高在上所以引申出“籠罩”義。唐陳標《秦王卷衣》:“秦王宮闕靄春煙,珠樹瓊枝近碧天?!彼挝奶煜椤栋l(fā)鄆州喜晴》:“余子戒明發(fā),飛霧靄郊丘?!?/p>

    “遏”有“阻擋、遮蔽”義,這也是因為詞源義“高”?!队衿まu部》:“遏,遮也。”《易·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碧泼辖肌锻端罚骸氨M美固可揚,片善亦不遏?!彼詳r水壩謂之“堨”?!度龂尽の簳鳌罚骸坝谑蔷壑T生,立學校,廣屯田,興治芍陂及茄陂、七門、吳塘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濟水》:“以竹籠石,葺土而為堨?!彼瓮醢彩对t獎諭知唐州光祿卿高賦》:“卿招懷饑流,墾辟荒梗,繕修陂堨,績效具昭?!睉撜f,“堨”“遏”功能上的“阻止”義均來自形貌上的“高”,而王鳳陽(2011:594)認為“‘遏’源于‘抑’‘按’‘壓’系列”,“抑”“按”“壓”都有由高到低、由上到下的形貌特征,正與上述分析相合。另外,與“揭、竭、碣、楬”等同源的還有“?、嵑、齃”,相關(guān)論證可參考殷寄明(2018:1014)。

    其實,“曷”單用也可表“高”義?!妒酚洝し额〔虧闪袀鳌罚骸跋壬卤?,巨肩?!蓖跄顚O《讀書雜志·史記四》“曷鼻”條:“曷讀為‘遏’……遏鼻者,偃鼻也;偃鼻者,仰鼻也?!稄V雅》:‘偃,仰也?!市鞆V曰,曷一作仰?!贝恕瓣卤恰迸c“揭唇”“噘嘴”狀貌相類,都有“高”義,此“曷”應釋作“高”為妥,而段玉裁注《說文》認為“曷同遏,遏鼻,言其內(nèi)不通而齆”,司馬貞《史記索隱》認為“曷鼻﹐謂鼻如蝎蟲也”,釋作“遏鼻”“蝎鼻”皆未安。

    3.“榤”“傑”“嵥”“滐”等“桀”聲字的詞源義亦為“高”

    《說文·木部》:“楬,楬桀也?!保ㄓ栣屨Z中“楬”為衍文)“楬”本指特立的作標記用的木樁,而以“桀”為訓釋詞,這是因為“桀”有“高”義?!对娊?jīng)·齊風·甫田》:“無田甫田,維莠桀桀?!泵珎鳎骸拌铊?,猶驕驕也?!薄墩f文·馬部》:“驕,馬高六尺為驕。從馬,喬聲。《詩》曰:‘我馬唯驕?!惫省膀滘湣奔锤吒吡x。然而,馬瑞辰通釋:“按《說文》:‘揭,高舉也。’此章‘桀桀’即‘揭揭’之假借,義亦為高,故傳云:‘桀桀,猶驕驕也?!瘪R瑞辰釋為“高”,甚是,而假借說不確,應為同源關(guān)系。又《水經(jīng)注·河水》“其間百二十里,河中竦石桀出”,“桀出”即高出義。又《左傳·成公二年》“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焦循補疏“桀,與‘揭’音義同”,其說甚是,此“桀”當為“揭”,屬同源通用,可釋作“舉起”“高舉”。所以,王力(1992:164)認為“揭”“舉”為見紐而魚韻、月韻通轉(zhuǎn),其說可從。又宋曾鞏《道山亭記》“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麗相矜,雖下貧必豐其居”,《漢語大詞典》將“桀木”釋作“高大的樹”,甚是。又明陸深《春雨堂隨筆》“制筆之法,桀者居前,毳者居后”,此“桀者居前,毳者居后”當釋作“高挺的毫毛放中間,短細的毫毛放四周”。

    “桀”與“榤”為古今字關(guān)系。《廣韻·薛韻》:“榤,雞棲于杙?!薄皷p”指木樁。《詩經(jīng)·王風·君子于役》:“曷其有佸,雞棲于桀?!敝祆浼瘋鳎骸拌?,杙?!庇纱擞^之,“桀”當為“榤”的初文,指木樁。又《墨子·備梯》“城希裾門而直桀”,孫詒讓間詁:“望裾門而置楬者,所以為識別,以便出擊敵也?!睂O詒讓將“直桀”釋作“置楬”,甚是。

    “桀”又泛指杰出人才,源于詞源義“高”?!对娊?jīng)·衛(wèi)風·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泵珎鳎骸拌睿亓⒁??!碧亓⒓醋苛?。鄭玄箋:“桀,英桀,言賢也?!薄秴问洗呵铩は沦t》:“懇乎其誠自有也,覺乎其不疑有以也,桀乎其必不渝移也。”高誘注:“桀,特也。”此“桀”即“卓爾不群”。《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誹駿疑桀兮,固庸態(tài)也?!迸狍S集解引王逸曰:“千人才為俊,一國高為桀也。”可見,“一國之高士”方可謂之為“桀”。

    “桀”又作“傑”?!墩f文·人部》:“傑,傲也?!薄稄V韻·薛韻》:“傑,英傑特立也?!薄盾髯印し窍唷罚骸肮耪哞罴q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薄对娊?jīng)·周頌·載芟》:“驛驛其達,有厭其傑?!泵珎鳎骸皞埽詡苊鐓捜惶孛酪??!笨追f達疏:“傑,謂其中特美者。”漢王褒《四子講德論》:“夫匈奴者,百蠻之最強者也。天性憍蹇,習俗傑暴。”“傑暴”即超過一般的兇暴。晉潘岳《閑居賦》:“浮梁黝以徑度,靈臺傑其高峙。”宋陳師道《和寇十一晚登白門》:“重門傑觀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贝硕皞堋奔础拌睢绷x,屬同源通用。又《墨子·號令》:“吏、卒、民各自大書于傑?!贝恕皞堋敝缸鳂酥居玫哪緲叮瑢O詒讓《墨子間詁》引洪頤煊曰:“傑,古通作‘楬’字。”

    山高謂之“嵥”?!稄V韻·薛韻》:“嵥,嵥崔,高貌?!薄段倪x·郭璞〈江賦〉》:“虎牙嵥豎以屹崒,荊門闕竦而磐礴。”李善注:“嵥,特立貌。”《漢語大字典》釋作“獨立高聳貌”,這抓住了“嵥”之“高”義。大概“嵑”“嵥”為換聲旁異體字,《廣韻·曷韻》:“嵑,嵑崔,山貌?!薄墩滞āど讲俊罚骸皪海教亓⒁??!?/p>

    水浪高出水平面謂之“滐”。《文選·木華〈海賦〉》:“盤盓激而成窟,滐而為魁?!崩钌谱ⅲ骸懊O《詩傳》曰:‘傑,特立也,滐與傑同?!崩钪芎沧ⅲ骸皽?,浪卒起貌。”“浪卒起”即浪花猝然高出水面,《漢語大字典》釋作“水浪高涌貌”,其釋甚是。

    4.余論

    王力(1992:438-441)認為“朅”“偈”“桀”與“剛、強、堅、勁”等為一組同源詞?!对娊?jīng)·衛(wèi)風·伯兮》:“伯兮朅兮。”毛傳:“朅,武貌?!薄队衿と瞬俊罚骸百剩仪?。武貌?!对姟吩唬骸赓寿??!笨芍皷A”與“偈”為異文。又《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庶士有朅”,毛傳:“朅,武壯貌?!表n《詩》異文作“庶士有桀”,傳:“桀,健也。”《說文·去部》:“朅,去也。從去,曷聲”,《篆隸萬象名義·人部》:“偈,兵烈反。疾也。健也。武也。”(兵為近之訛)由此可見,“桀”“偈”與“朅”當為通假關(guān)系,而“偈”的釋義“武”是其詞源義“高”的語境義,與“桀”為同源關(guān)系,如《詩經(jīng)·檜風·匪風》:“匪風發(fā)兮,匪車偈兮。顧瞻周道,中心怛兮?!泵珎鳎骸百寿?,疾驅(qū)?!标懙旅鳌督?jīng)典釋文》:“偈,起竭反,疾也?!逼鋵?,聯(lián)系“顧瞻周道”分析,既然是“瞻”大道,“偈”應釋作“高”為妥,所以孔穎達疏作“偈偈,輕舉之貌”正合文意。又“偈”有“舉”義而可證其詞源義“高”,《文選·宋玉〈高唐賦〉》“偈兮若駕駟馬”,張銑注:“偈,挺舉也。”

    劉鈞杰(1999:14,153-154)認為“橛”“楬”“碣”“桀(榤)”“孑”“孓”一組同源詞的詞源義為“短、小”,似不足取,當為“高”;“舉”“炬”“?”“竭”組同源詞的詞源義為“舉”,與“高”義近,可信;“孑”“傑”“碣”的詞源義為“特立”,與“高”相通,可從。

    殷寄明(2018:1014。1256)認為“揭”“?”“嵑”“齃”“碣”的詞源義為“高、長”,如改作“高”更貼切;該組同源詞未收“竭”“楬”“暍”字,但他認為“竭”有“止、盡”“敗壞”義是“負舉”義的引申A王力(1992:167-169)亦根據(jù)“竭”的“負舉”引申義“盡、止”,將“竭”“渴”“歇”系聯(lián)為同源詞。,甚是;而認為“楬”的詞源義為“短小”,“暍”的詞源義為“敗壞”,似不足采信;又認為“傑、榤、嵥、滐”詞源義為“出”,不準確,但認為“桀”(群紐月部)聲、“曷”(匣紐月部)聲相近相通,可謂卓見。

    另外,《說文·桀部》:“桀,磔也。從舛,在木上也?!蓖貘P陽(2011:461)認為:“‘桀’與‘揭’同源,原指高出地面的木樁?!逼湔f甚是。至于許慎為何用“磔”訓釋,尚有疑問,也許“桀”有“兇悍、殘暴”義,而“磔”又指一種車裂的酷刑,故為之,比如夏朝末代君王名“履癸”,因殘暴荒淫,謚號“夏桀”。

    木樁之“桀”又謂“橛”,與“桀”“榤”為一聲之轉(zhuǎn)?!稗王曜印敝磅辍?、“撅起”之“撅”、“噘嘴”之“噘”、“蟨鼠”之“蟨”亦有“高”義,如《說文·足部》:“蹶,一曰跳也。亦讀若橜?!薄段倪x·張協(xié)〈七命〉》:“公子蹶然而興?!崩钌谱⒁肚f子》“廣成子蹶然而起”,司馬彪注“蹶,疾起貌”,疾起即跳起,此“蹶”即“跳”義而有“高”義。《禮記·內(nèi)則》:“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撅,褻衣衾不見里?!编嵭ⅲ骸熬铮乙乱??!薄敖乙隆奔刺岣咭路S帧班僮臁奔绰N起嘴唇,與前文“唇揭”義同。又前腿低(短)、后腿高(長)的動物謂之“蟨”,其命名理據(jù)正在于前低后高撅起貌,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三·鼠》:“今契丹及交河北境有跳兔,頭、目、毛色皆似兔,而爪足似鼠。前足僅寸許,后足近尺。尾亦長,其端有毛。一跳數(shù)尺,止即蟨仆,此即蟨鼠也?!彼?,“橛、蹶、撅、噘、蟨”與“曷”聲、“桀”聲字音近義通而同源。殷寄明(2018:1488)認為“撅、嶡、瘚”的詞源義為“趨高”,大致不錯。另外,《說文·足部》“舉足行高”謂之“蹻”,音qiāo,亦謂之“屩”,音juē,徐鍇《系傳》:“《史記》:‘虞卿躡屩見趙王?!瘜知q蹻,足高也。己藥反。”“屩”“蹻”的“舉足行高”是動詞義,其名詞義“草鞋”是其動詞義的引申,為何引申指“草鞋”?概因其輕便利于舉足行高、長途跋涉(詳參王鳳陽,2011:175)?!皩帧边@一引申規(guī)律與“履”相同,“履”本指動詞義“行、踐”,引申指所穿對象(鞋),此名詞義“鞋”的用法在漢代至南北朝期間常用。王力(1992:258-259)認為“喬、嶠、驕、矯、撟、蹻、翹”為同源詞,詞源義為“高”,甚是,又殷寄明(2018:1521-1523)也有詳論可參??梢?,“曷”聲、“桀”聲字與“喬”聲字音近義通,詞源義均為“高”。

    總之,“揭”與“曷”“桀”聲同源字的詞源義為“高”,這正與現(xiàn)代銀行業(yè)低息攬儲而高息放貸的“按揭”行為相合??梢哉f,“按揭”一詞既有承古典雅的書面語色彩,又能準確表達“高息”義,應釋作“抵押物品而高息借貸”A蘇杰(2000)認為“揭”指有息借貸,而崔山佳(2018:86-97)則認為“揭”并非一般的有息借貸,而指“用不動產(chǎn)等作抵押的有息定期貸款”,比較遺憾的是他們均未能抓住“揭”之“高”義。另外,目前貸款利率是5% 左右,遠遠高于0.3%-3% 的存款利率。,而“抵押”詞義與之相異。

    猜你喜歡
    詞源按揭謂之
    “Sentence”:詞源追溯、結(jié)構(gòu)意義與術(shù)語中譯
    中國音樂學(2022年1期)2022-05-05 06:48:36
    從構(gòu)詞詞源看英漢時空性差異
    外語學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24
    “五官”一詞源于五個人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邏輯學研究(2021年6期)2021-02-12 10:51:04
    “頓”的量詞用法的詞源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錢本草
    海燕(2016年2期)2016-12-13 01:10:33
    《內(nèi)經(jīng)》之“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新解
    婚前按揭房產(chǎn)分別所有制的法理反思——以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釋(三)第10條為對象
    英國不動產(chǎn)擔保制度之歷時演化
    公安县| 都昌县| 当涂县| 米泉市| 西青区| 镇宁| 嵊州市| 宜阳县| 鱼台县| 海原县| 佛冈县| 太仓市| 昌黎县| 栾川县| 阿克苏市| 通渭县| 塔河县| 龙川县| 墨竹工卡县| 仁寿县| 江山市| 正镶白旗| 平邑县| 朝阳县| 辛集市| 休宁县| 黄骅市| 甘洛县| 宁强县| 涡阳县| 黑龙江省| 万年县| 潮安县| 博兴县| 区。| 辽宁省| 宽城| 四川省| 陕西省| 什邡市| 祁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