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寧
摘 要:小學四年級班主任從教育經(jīng)驗中總結(jié)出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從而在進行教育工作時,班主任十分注重與家長多溝通,在溝通中班主任引導家長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念,同時班主任告訴家長在通力合作下共同教導學生,對于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非常有利,由此調(diào)動家長主動與班主任在互相配合的前提下共同教育學生,在家校共育中能夠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關(guān)鍵詞:小學;班主任;家校共育
前言
小學班主任教育學生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在學校和家庭環(huán)境都能做到講文明、懂禮貌,班主任積極與各位家長互相配合著教育學生,使班主任與學生家長加強合作,進而在共同合作中共同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共同落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這樣能夠提升家校共育效果,同時推動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一、小學班主任家校共育的意義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一個整體,不能將兩者分開,更不能過于注重學校教育,而忽視家庭教育,應將家校教育結(jié)合起來。在進行家校共育時,班主任應先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班主任在與家長聯(lián)系的過程中,將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告訴家長,并指出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言行舉止方面需要改進的地方。針對學生在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和缺點,班主任在與家長交流時,提出家校共育的教育理念和共同教育的方法、策略,使家長意識到家校共育對于更好地教育孩子非常重要,進而使家長主動投入到家校共育中與班主任配合。在互相配合中加強家校的配合能力,并且在通力合作下,家長按照班主任提出的教育方法,耐心教導孩子改正不足之處,孩子在不斷改正中不斷進步。班主任針對學生進步的地方予以鼓勵,以此激勵學生更加積極完善自我,使學生在成長中不斷進步。除此之外,班主任和家長共育過程中還可以共同結(jié)合學生的性格特點、愛好、行為舉止、表現(xiàn)、習慣一起制定家校共同教育學生的計劃和方案,這樣就可以按照共育的方案和計劃進行共同教育,這對于提升教育效果起到積極作用,并對促進學生成長與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二、小學班主任家校共育的策略
2.1家校共育中共同教導學生
作為班主任除了關(guān)注學生學習情況,還應對教育學生提高重視程度。為了提高教育效果,班主任開展教育工作時,積極落實家校共育模式,將這一教育模式落實到實處,能夠使家長積極與教師教育學生。在共育中班主任充分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了解到很多家長教育孩子時,經(jīng)常打罵,對此班主任告訴家長打罵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還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致使孩子非常畏懼家長,這樣就會影響親子關(guān)系,并且難以取得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要想使孩子聽從家長的教育和引導,應做到充分理解、遵循孩子,以及結(jié)合孩子的性格特點運用恰當、正確的教育方法。家長在班主任的引導下,改變錯誤的教育理念和不恰當?shù)慕逃绞?,進而在共育當中家長不僅主動與班主任在互相配合中教導學生,還在家庭教育下運用針對性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時家長遇到難題主動向班主任請教。班主任通過開展家長會耐心解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共同想出最佳的教育方式,將共同總結(jié)的共育方法和共育形式落實到家校共育中,有利于發(fā)揮出家校共育的作用,以及提高家校共育的實效性。
2.2家校共育中班主任與家長多交流
如果家校共育中缺少交流,就會導致家長不懂得如何與班主任互相配合,并且家長不明白家校共育的意義,致使家長不積極參與到家校共育中。為了提高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積極性,班主任應定期與各位家長用微信、電話等方式進行交流,通過運用網(wǎng)絡交際工具溝通,不僅加強溝通和互動,還方便班主任將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告訴家長,從而使家長隨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學習情況,同時家長在與班主任交流中了解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共育策略。由此家長在班主任的引導中進行共育,在進行共育的過程中班主任提出針對學生不文明的言行和不規(guī)范的舉止,應在家庭教育中及時引導孩子改正,使家長意識到在家庭環(huán)境下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非常重要,以此家長主動配合班主任引導改掉不好的行為習慣。通過家校共育使學生在成長中感受到家長和班主任對自己的關(guān)心、共同教育和對自己鼓勵、理解,由此共育下感化學生,推動學生積極改掉不文明不規(guī)范的言行,使得學生在共育中提高言行舉止的規(guī)范性。
2.3家校共育中共同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針對學生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不愛學習、不積極表現(xiàn)、不主動舉手發(fā)言的問題,班主任應將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告訴家長,然后班主任與家長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共同進行分析。在分析中班主任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很多培訓班,致使學生沒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之中,進而導致學生非常厭煩學習。對此班主任對家長提出應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去解放天性,以及減少上培訓班的時間。如此一來,學生能夠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學習和解放天性,這對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十分有利。除此之外,班主任在與家長共育時,提到不應將負面情緒發(fā)泄到孩子身上,應用理智的情緒和柔和的語氣去循序漸進地教導孩子。同時還應關(guān)注孩子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對于發(fā)現(xiàn)的問題,班主任與家長共同想辦法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共同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及形成良好的心態(tài),進而在共育當中推動學生積極向上、好好學習、健康成長。
總結(jié)
家校共育能夠更好地教導學生,使學生在班主任和家長的共同教育中積極改掉自身的壞毛病,并且在家校共育的模式下進行素質(zhì)教育,能夠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以此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因此,班主任應重視與家長保持聯(lián)系,這樣一來,班主任和家長有更多的時間交流,互相交流中共同提出共育學生的策略,以及進行家校共育,這不僅形成通力合作的教育方式,還能夠在共育中指引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黃帶清.小學班主任家校共育策略探究[J].讀與寫,2020,17(18):264.
[2] 陳麗.家校共育下的小學班主任工作探索[J].情感讀本,2020,(1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