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能力、拓寬學生視野的重要途徑。品讀智慧精華,書寫美麗人生,讓閱讀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讓閱讀成為老師傳道授業(yè)的左膀右臂,讓閱讀架起通往成功之路的橋梁。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王陳斌,福建省漳州市長泰區(qū)巖溪中心小學。
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一把幫助學生開啟英語世界大門的鑰匙。閱讀是一種知識的積累,是學生獲取信息、開闊視野、豐富文化知識的有效途徑,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增強語感,增加詞匯量,給學生插上了解世界、豐富心靈的翅膀,使學生更快更好地獲取語言信息、處理語言信息,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自由翱翔于知識的天際。那么,小學英語教師如何利用好課堂教學這一主要陣地,引導學生閱讀語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筆者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注重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閱讀教學的首要目的就是“Reading for pleasure.”,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是學生探究的推動力,保持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所在?!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語言課程應當成為一門孩子們喜愛的課程,授課形式應當生動活潑,教學內容應豐富有趣,鞏固學生基礎,并適度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這樣學生們才能長期保持良好的英語學習興趣。因此,閱讀前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運用趣味性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存儲,讓閱讀真正成為“悅”讀非常必要。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主要圍繞語篇的主題及難點詞句組織學生開展多種閱讀前活動,幫助學生解決語言理解上的障礙。
根據(jù)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歌謠等音樂元素能有效開發(fā)右腦,使學生左右腦同時配合使用,促進智力開發(fā)。歌謠節(jié)奏感強,朗朗上口,契合活潑好動、善于表現(xiàn)的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特點,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因此比較容易獲得學生的認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并讓學生帶著這份好奇和興趣積極投入到本課的語篇學習中去。
如在學習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 “Food and Health” Part B這個語篇之前,筆者在導入時安排了這樣的歌謠材料:“Do you like fast food? Yes, I do. Do you like it, too? I don't like chicken. I don't like cheese. No more, please. I like fish. I like rice. They're very nice.”,教師與學生一起拍手唱歌謠,既能復習英語詞匯,也能調動課堂的活躍氛圍。通過這一朗朗上口的歌謠,不僅鞏固了幾種有關食物的單詞,而且也為下一步的語篇輸出做好了鋪墊。
二、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和閱讀策略,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從以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小學生沒能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中經常遇到困難,影響閱讀興趣和閱讀效果。因此,在閱讀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小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通過對閱讀材料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略讀、尋讀、精讀的能力,以此提高閱讀效率,保證閱讀質量。
(一)略讀,整體感知
略讀是為了解文章大意而進行的選擇性閱讀。它并不要求讀者逐詞逐句地進行閱讀,而是以盡可能快的速度有選擇地抓住主要信息,而略過一些次要信息。
小學英語閱讀文章中的個別生詞通常不會影響學生對整體內容的把握,學生在略讀中只要對文章有一個總體的概念和印象,可以有意識地略過一些詞語、句子,學會按意群閱讀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
(二)尋讀,理解要點
在尋讀過程中,學生只需把握文章的基本框架,根據(jù)問題去尋找文章中的某些特別信息。尋讀是非常集中的,目的明確的,學生可以帶著問題閱讀,在閱讀時有意識地搜尋重要內容,記住文章中的信息位置。
(三)精讀,關注細節(jié)
在宏觀把握了閱讀內容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精讀,務必用腦筋去想,記住問題,留意細節(jié)。閱讀時要善于充分利用文章中語言的種種表象,抓住這些能幫助理解文章的信息和語境,如時間、地點、人名、數(shù)字等關鍵詞語,深入挖掘深層細節(jié),引導學生邊閱讀邊用點線勾畫等符號做標記,以幫助記憶。
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正如英國語言學家韋斯特所說,“通過閱讀學會閱讀”,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實踐,才能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出來。
閱讀后的鞏固和運用環(huán)節(jié)是閱讀教學的延伸和深化。美國心理學家James J. Asher提出的TPR教學法提倡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耳、心等感覺器官,在練習和拓展的過程中加深對語言材料的理解。
如在教學小學新標準英語第七冊第一模塊第二單元“I've got a new friend”這個閱讀篇章時,筆者根據(jù)本課的重難點、學生年齡特點,采用TPR教學法,創(chuàng)造性地改編教材內容,將知識融入生活中,設計了以下活動。
1. Guessing Game:被猜者定位為身邊的同學、老師,請學生根據(jù)提示所給的人物特點和愛好猜猜他是誰,一步步播放提示語句,最后展示照片,通過活動學習描述人物特點及愛好,為下一步寫作打下基礎。
2.看一看,嘗一嘗:通過圖片和視頻呈現(xiàn)Mexican food, Mexican boy, Indian girls, Indian dancing這些短語,學生一目了然,很輕松地理解這些內容??紤]到學生對墨西哥文化比較陌生,筆者特意準備了墨西哥風味薯片,請學生嘗一嘗Mexican food,解決教學難點。
3.“紙條編信”活動:運用TPR教學法,學生一邊聽信件一邊自己動手,把這封信件的零碎句子重新組合成一封完整的信件,粘到相關信件正確的位置上,再將幾名學生的作品通過實物展臺展示并朗讀出來。接著是寫信環(huán)節(jié),PPT給出相應句型提示,請學生按照英語信件格式,自選句子完成信件,提示可以小組討論或請教老師。
4.繞口令:根據(jù)教學難點,一個是國家名稱和相應國籍名稱這兩類單詞的區(qū)分,另一個是對于句子“Children from... are...”的朗讀和理解。筆者通過展示國旗和國家的代表人物圖片解決這兩個難點。先給出例句和相關國旗、國家人物的圖片,請學生結合圖片完成其他句子。把歌曲中的四句話編成“繞口令”:“Children from China are Chinese. Children from England are English. Children from America are American. Children from Russia are Russian.”比一比,看誰讀得快、看誰讀得好,再展示完整的歌詞,播放并學唱歌曲。這樣的繞口令活動令人耳目一新,孩子和教師一起比速度,看誰說得又快又好,在輕松愉快的比賽氛圍中完成讀的訓練,化解了教學難點。押韻的兒歌,運用于英語教學中便于幫助學生記憶,而且朗朗上口,記憶效果事半功倍。
通過設計這些靈活多樣的閱讀形式,教師將學生的知識獲取和能力提高有機統(tǒng)一,從根本上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注重思維方式的訓練
一個教師應該懂得如何使用教學方法,就如一個魔術師,要懂得如何利用手中的魔術棒,催開學生燦爛的思維之花,發(fā)展學生的積極思維,使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學生要掌握獲取知識的本領,必須要先學會思考。
小學英語課本,一般圖文并茂、形象直觀,課本中有許多生動活潑的對話、豐富多姿的句式、言簡意賅的段落。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做充分的預設,大膽留白,不拘泥于固定的教學設計,而是關注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注重對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用心發(fā)現(xiàn)問題,用自己的思維來解決問題。
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教師往往在學生簡單地閱讀課文后就開始急急忙忙地講解學生沒學過的單詞和句型。這種忽視培養(yǎng)學生語篇分析能力,把詞匯和語言點從上下文分離出來的做法,使學生一節(jié)課下來只注重單詞、句子,不注重文本的理解,變得“見木不見林”。因此新課文伊始,遇到生詞攔路虎時,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并利用精心設計的提問,通過啟發(fā)、引導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教師要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Who is he? What is he? What's he like? What does he do?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教會學生閱讀方法技巧,讓它為教材新知的處理、課外知識的延展做好鋪墊。學生自主提問和回答的過程,就是學生思維火花激烈碰撞的過程,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通過老師的啟發(fā)和自己的體悟,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知識,更是深入將所學語言知識融會貫通,轉化為“智慧”,即獲得語言知識的能力、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如在學習閩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2 “Teachers'Day” Part B這一課時,筆者打破了以往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通過預設時的“留白”,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設計采用“五步閱讀法”:
第一步請學生在第一次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圈出文本中的生詞,要求學生通過上下文和圖片的提示猜測生詞,表揚猜對的學生,訓練學生通過關鍵詞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
第二步在學生第二次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開展Ask and Answer Time活動,學生結合每句中的難點或生詞主動提問,會的學生搶答,不會的生詞再由教師重點講解,掃清閱讀障礙。
第三步采用Discussion Method(討論法),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理解課文,完成下列問題。(1)What's Sally's present? (2)What's Yang Ming's present? (3)Does Peter take a photo?
第四步在全班開展“小老師:你問我答”接龍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采用Cooperating Study(合作學習法),引導學生復述課文。通過復述,激活學生的長期記憶,強化理解和記憶,培養(yǎng)概括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Happy _____ Day, Miss Gao! These are ? ? ? ? ? ? ? ? . They are for you.
Oh, thank you. They are_______! This is my new ? ? ? ? ? ? ? ? .
It's a ? ? ? ? ? ? ? ? for you. Thank you. It's a nice ? ? ? ? ? ? ? ? .
Let me ? ? ? ? ? ? ? ? ?a ? ? ? ? ? ? ? ? . One, two, three! ? ? ? ? ? ? ? ? , please!
第五步創(chuàng)編英語小短文。閱讀的過程也就是模仿寫作的過程。在閱讀課堂上學生應深刻地理解作者表達的各種信息,揣摩詞句背后的深層含義,豐富語言表達,體會寫作的技巧。例如,本課中筆者要求學生把對課文的學習過渡到實際交流中,通過語篇框架的提示引導學生寫一個小短文,將課文中的句子進行靈活運用。
Thank you
I want to sing a ? ? ? ? ? ? ? ? to my teacher on Teachers' Day.
I want to say ? ? ? ? ? ? ? ? to my teacher on Teachers'Day.
Thank you for your working hard.
It's a ? ? ? ? ? ? ? ? ?for you. Let me ? ? ? ? ? ? ? ? ?a ? ? ? ? ? ? ? ? ?.
通過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閱讀課的豐富、有趣。學生上閱讀課就好像是吃一頓豐盛的大餐,能暢所欲言,充分調動起積極性和參與熱情。
總之,閱讀教學是小學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小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至關重要。因此,教師要重視英語閱讀教學,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必要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英語學習打好基礎,讓閱讀課堂成為一個“真實”的生活空間,一片“豐厚”的生態(tài)田園,一段“通透”的生動歷程,一處“溫暖”的生命港灣。
參考文獻:
[1]陳晶晶.生源多樣性需要教學多元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J].山西教育(教學),202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