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令輝
對今人來說,落筆洞仍是一個謎。
星球的一次浪漫,將海南島和雷州半島沉在海底。后來,由于地殼運動,它們又浮出了水面。與海南島的陸地和眾多山嶺一樣,落筆洞也許就是在這次地殼運動中形成的。
落筆洞是大自然的神奇杰作,也是大自然給人類留下的一個謎。它孑然聳立南海之濱,任憑風雨肆虐、洪水沖浸、雷打電劈、山火焚燒,默默地等待人們去揭開它神秘的謎底。
千百年以來,人們從未停止過對落筆洞探尋揭謎的腳步。在科學不甚發(fā)達的過去,古人靠腳板去踏訪,眼睛無法洞悉的事物,那就用浪漫去暢想,把一切情感和愿望都融入神話、傳說和詩詞當中。當然,古代文人的探訪大抵只能如此。
落筆洞的傳說,民間有多個版本。落筆洞與天涯海角的傳說,落筆洞與大東海的傳說,落筆洞神筆的傳說,印嶺的傳說,等等。這些傳說頌揚忠貞愛情、親情道義、從善棄惡、抗暴濟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樸素情感和熱切追求的鮮明主題。傳說中的落筆洞既有正義陽剛之美,也有仙風道骨之意蘊。
落筆洞位于三亞市吉陽區(qū)荔枝溝落筆村良坎坡,與三亞學院只一墻之隔。從市中心出發(fā),沿迎賓大道左拐上學院路,整個車程大約半個鐘頭,便見一座山峰平地突兀而起,像一個調皮淘氣不聽話的、被大山母親拋棄的孩子,孑然站立在路邊,讓人頓生好奇。這座山峰就是落筆峰。若從落筆村向東眺望,落筆峰酷似一枚碩大的方形印璽,《崖州志》稱之為“印嶺”。落筆峰不高,海拔僅百余米。走近山腳,凌空絕壁,含黛嶙峋,仰視之間,著實有威逼壓迫之感。其實,這樣低矮的小山峰,實屬平常,不足稱奇,奇的是山峰南側嶙峋峻峭的巖壁下的落筆洞,讓它自宋元時期就久負盛名?!堆轮葜尽份d:“落筆洞,……洞皆石削成,高深約三丈,廣二丈余?!杏惺麓谷鐟夜P,筆尖水滴不斷。壁間鐫‘落筆洞三大字。并諸題詠。又有巨人足跡?!毕鄠魇P為神仙下凡遺留的,筆尖間有“水滴”,洞內有“巨人足跡”。民間流傳“水滴”是文曲星作詩撰文時濺出的墨滴,誰有幸接得“水滴”,便能妙筆生花、金榜題名、光宗耀祖了。于是,數(shù)百年來,一批又一批文人墨客閑來無事,呼上三五好友到落筆洞踏青、郊游、尋幽、探奇,一邊爭睹“天然奇致”,一邊靜候神奇“水滴”,一邊賦詩題石,落筆洞由此成為“州(崖州)八景之一”。三亞崖城一帶流傳嶺海巨儒鐘芳少時到落筆洞游玩接得“水滴”,后來高登進士,官拜至翰林庶吉士。我翻閱鐘芳《鐘筠溪文集》,除編入一首七律詩《落筆洞》外,均無落筆洞其它記述。民間也傳當?shù)匾回斨鲏粝虢鸢耦}名,就到落筆洞接“水滴”,等候三天三夜未見“水滴”,盛怒之下將筆尖砸掉,滴水因此斷流。如今,洞里如櫞巨筆猶在,但筆尖已無“水滴”。
《崖州志》載:“出洞,左轉,百余步高上,別有十余洞?!薄笆喽础保淮_切的數(shù)字,相信當年編撰《崖州志》也沒人上山勘驗。搜查了三亞文史工作者撰寫落筆洞的文章和資料,也無洞穴數(shù)量的具體記錄,即便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兩次考古,也只是對挖掘的洞穴、出土的文物作記錄而已。落筆山有多少洞穴?仍是一個謎。
幾年前,曾有過一次解開謎團的舉動。我們依照《崖州志》描述,選擇從落筆峰偏西的一個斜坡開始找尋。向導老董(落筆村民)說附近就有一個山洞。果然,草叢后,有一洞,無洞名題刻,洞口很小,僅容一人攀石側身而入,洞內光線很暗,手電筒一照,巖崖上的鐘乳石,形狀各異,縱深處似還有洞穴,不敢前探?!岸纯谏酹M,僅容忍。初微暗,次豁然開朗。中間紆徐窈曲,或明或暗,或廣或狹,如樓閣參差,高低不一?!薄堆轮葜尽酚浭龅臅粫复硕矗咳羰?,這洞就非同尋常了?!岸幢M處有井,深不測。昔有人刻木為志,投之,后于大海浮出?!毕鄠饔腥藢⒖躺嫌浱柕囊油度攵淳髞砭乖诖髺|海海面上發(fā)現(xiàn)了這顆椰子。真有那么神奇嗎?我想,這應該只是謠傳,因為至今未見對其真?zhèn)巫鲞^科學考證的記錄。
往東,山路越來越難走。說是路,平時沒幾個人走過,根本就無路,陡峭處得攀住樹枝灌木才能前行。走著走著,看見一洞,洞口刻“仙郎洞”,《崖州志》卻無此洞記載,倒是有“仙姑洞房”的描述:“東南別有一洞,曰仙姑洞房,低于落筆洞,深廣如之。絕頂有石形如磐,扣之音清越。又有石馬蹲其上,并石犬、石猴、石麖諸狀?!倍蠢?,一塊懸石從壁頂垂吊下來,似女子頭像,洞底石頭形似動物模樣,用硬物敲擊懸石,發(fā)出清亮悅耳之聲,縈繞耳畔。從《崖州志》的描述及洞穴位置推斷,“仙姑洞房”應在“仙郎洞”中,是“仙郎”“仙姑”的“洞房”?!跋衫伞薄跋晒谩绷w慕人間美景,喜愛落筆洞,結對下凡,以洞為家,男耕女織,夫妻恩愛,生活幸福。有人說這里的石頭會唱歌。試想,“仙郎”“仙姑”晝夜在這里飲酒歌唱,洞里石頭也是神物啊,能不會唱歌嗎?我們也來一個天馬行空的推測,他們就是“三亞人”的祖先?
當日,我們還探訪了幾個洞穴,但與《崖州志》記載的“十余洞”尚有差距。我等皆無探索精神和探險毅力之輩,時近中午,饑腸轆轆,眾人便打退堂鼓。所以究竟山上有多少洞穴,還是謎。
如今,落筆洞往來喧囂的車馬聲,接踵而至的腳步,早已湮滅在風雨和塵土之中,只有落筆洞以及鐫刻洞壁的詩聯(lián),似乎還在講述著一個個傳說故事。如果說傳說增添了落筆洞的神秘色彩,那么人們對落筆洞的仰慕,從題刻在洞壁上的詩聯(lián),便可略見一斑。
峭壁凌空望杳微,重重煙霧鎖云衣。
深林古木高千丈,怪石青苔繞四圍。
空有石銜仙體骨,想應人逐彩云飛。
洞中仙子今何在?欲上雕鞍不忍歸。
這是最早題刻在落筆洞石壁上的一首詩,作者宋人倭倭才。倭倭才是誰?生平事跡未詳?!墩颅偱_志》載:“倭倭才嘗游覽至崖,題落筆洞,有詩”。倭倭才眼里,當年的落筆洞巍峨雄奇,四周樹高林密“高千丈”,山上“青苔”怪石,山中“煙霧”裊裊如仙境。游罷落筆洞,倭倭才想離去又舍不得,“欲上雕鞍不忍歸”。在倭倭才的眼里,落筆洞就是仙境,也說明落筆洞在宋代已經(jīng)是一個旅游景點了。
而“落筆洞”題刻,則在洞口上方石壁上?!堆轮葜尽酚涊d:“洞左壁刻‘落筆洞三字,字大尺余,未知何人題。旁有‘維山二字,余模糊莫辯”。三亞考古工作人員拓片考據(jù),“落筆洞”題刻左側直書為“維山云從龍”,右側直書為“至元葵未”,為元代至元癸未(1283年)云從龍所題,校正《崖州志》遺漏。從落款可知,“落筆洞”題刻比倭倭才題詩稍晚,先有題詩,后有洞名題刻。云從龍,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百度搜索:云從龍,字無心,號維山,蒙古族,甘肅隴西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進士,一生戰(zhàn)功顯赫,曾被元朝廷封“宣武將軍”“昭勇大將軍”和“征南大將軍”。《元史》《大明一統(tǒng)志》《廣東通志》《正德瓊臺志》《瓊州府志》《文昌縣志》《順德縣志》《南??h志》《崖州志》等均有記載,足見其在元代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云從龍在海南十余年,曾任瓊州安撫使,至元二十年前后抵崖州撫綏,“諸黎峒多服之”?!堆轮葜尽穼⑵淞袨槲涔?。海南文昌市的《云氏家譜》將云從龍尊為瓊島云氏始祖。
“落筆洞洞洞筆落,尖峰嶺嶺嶺峰尖?!贝寺?lián)有意思,順念、倒念都一樣,寓意深刻,回味無窮。題刻無落款,不知出自哪位高人之手。無考題刻還有一首署名“崖西梅仙氏”的詩:“奇甸文明辟幾年?煙云洞口繞天邊。凌空落筆如椽大,占盡人間第一元?!痹娙私杪涔P洞這支如椽神筆,追問瓊島文明的開辟,昔日荒蠻流放之地,如今已是人才輩出、文化昌盛的“奇甸”,王佐、海瑞、丘浚、張岳崧、鐘芳等一批有影響的文化名流的涌現(xiàn),極盛一時。
落筆洞題壁古詩聯(lián)共有八處,跨越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而作為地方志書《崖州志》收錄了王佐(與丘浚、海瑞、張岳崧譽為海南明代四大才子)和清代崖州知名文人王瑞瑄、孫元度、吉大文,崖州知州鐘元棣等人詩作五首。從側面反映了當年的文人墨客經(jīng)常光顧落筆洞,吟詠落筆洞。古人對落筆洞的偏愛,為后人造就了一個著名的景點。而今人描寫、歌詠落筆洞的詩詞、文章、歌曲,散見于各種報刊和書籍,倘若收集起來,定然是洋洋灑灑,蔚為大觀。
落筆洞的考古,是今人對落筆洞的一次揭謎。1992年和199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等文物考古部門曾先后兩次對落筆洞遺址進行考古挖掘,發(fā)現(xiàn)了一批人類牙齒、打擊石器和骨、角制品,送到北京鑒定確定為距今一萬年前古人類文化遺存,是目前中國最南端年代比較明確、時間最早的石器時代遺址。從此,落筆洞,萬年遺存,“三亞人”,三者便密不可分地聯(lián)系在一起??脊虐l(fā)現(xiàn)凸顯了落筆洞的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讓美麗三亞披上了謎一樣浪漫的外衣,平添了神秘的色彩。
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三亞建設世界級濱海旅游城市的今天,一臺大型歌舞“三亞千古情”在距落筆洞不遠的千古情景區(qū)隆重上演。一經(jīng)開演,便吸引了無數(shù)市民游客爭相觀賞,長時間出現(xiàn)了演出火爆、一票難求的文化奇觀。其實,“三亞千古情”展現(xiàn)的不只是千年,而是萬年。因為這臺歌舞的“序”是從“落筆洞”開始的,而“落筆洞”萬年以前就有人類在此活動。整臺歌舞通過聲光電等現(xiàn)代舞臺技術和效果,藝術再現(xiàn)了萬年以前“三亞人”在落筆洞周邊生產生活的圖景,讓觀眾享受一場如夢如幻的視覺盛宴,從中也能觸碰三亞發(fā)展的如雷脈動,領略熱帶濱海旅游城市的萬千風情。這樣的演出被框定為“文化奇觀”,不足為奇!
杭州“宋城千古情”有一句廣告詞:“給我一天,還你千年?!蔽姨子貌⒏囊蛔帧敖o我一天,還你萬年”,是不是更加貼切反映三亞人文景觀和今日發(fā)展變化呢?
如果說星球在一萬年前的一次浪漫,留給落筆洞的“三亞人”是一個巨大的謎底,那么,當謎底揭示之時,那必定是三亞最大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