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期以來,一些書法教師囿于書法教學的啟蒙之難,字形教學的單調(diào)重復,以至于讓許多學生望書法而卻步,滯于前行,失了自信。興趣來自學生內(nèi)心的天然萌動,如何撥開云霧再現(xiàn)盛放的書法藝術之花,恐怕已離不開書法教學大刀闊斧的改革。現(xiàn)有課堂教學形式受諸多因素的束縛,教師為了教學而教學,學生看似“滿載而歸”,達成了目標,實則一些做法卻在消磨學生對書法學習的興趣。此時,書法教師選擇適合學生的“童味”書法,及時、急切且急需。
【關鍵詞】童味;書法學習;多元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21-0014-03
【作者簡介】陶玉玲,江蘇省句容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中心小學(江蘇句容,212400)教師,二級教師。
近年來,江蘇省句容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中心小學以書法教育為突破口,深耕細挖,循著學生素養(yǎng)培育這根主線,提出了“童味書法”的四字主張,并扎實而有效地融于學校的課程建設之中?;谶@一教學理念,就學生書法學習興趣點的激發(fā),筆者邊思邊行,試圖在書法文字的筆畫之間展現(xiàn)一派春色,與學生一道快樂地尋覓書法的自然底色。
一、“童味書法”在教學模式上的指引
書法課堂是小學生的陌生課堂。學之初現(xiàn),觀而可親方能可近,教師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引領尤為重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進行某項活動的喜好情緒,一旦形成,會激發(fā)人的求知欲,提高做事效率。其在書法學習層面上的表現(xiàn)明顯:學生躍躍欲試、意趣盎然,學習更投入、更主動,把每一次書法練習都變成可期可盼的時刻,期待享受小小成就背后的愉悅。
可是,環(huán)顧我們當中的一些教師,面對學生書法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顯得過于拘謹,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內(nèi)容模式化、教學方式單調(diào)化、評價模式唯一化,把本應該充滿情趣活力的書法課,簡單地上成了呆板教條的寫字課,進而使學生提不起勁,甚至厭煩。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童味書法”的理念便很自然地應運而生,并最終成為學校的書法教學指引。
“童味書法”教學理念重在挖掘、利用書法藝術的育人價值,通過兒童視角審視書法,利用兒童心理,采取兒童接受能力范圍內(nèi)、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書法教育。學校通過書法實踐培養(yǎng)學生端正的品行和持之以恒的定力,磨礪學生的心性、意志,涵養(yǎng)他們的審美情趣,提升他們的學習技能,開發(fā)他們的智慧潛能和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以字立人,立字立人?!巴稌ā崩砟钍菍W校書法教育的根基,一經(jīng)提出,就充滿著濃濃的喜樂氣息,這與兒童的心性相契,在恒常的趣味里沉淀著藝術之美。
二、“童味書法”在教學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
1.故事激趣。
書法作品猶如畫中藏詩,立意深遠。其中凝聚著書寫者的思想、情感和品質(zhì),可以說是書寫者內(nèi)在精神的外在表現(xiàn)。清代劉熙載對“書如其人”做了詳細解釋:“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彼杂腥苏f“人磨墨,墨磨人”。如何在書法教學中教會學生做人,就成了筆者書法教學的探索方向。
《王羲之練字》這篇短文的題目非常簡單,學生學得特別輕松。仔細想來,教學這篇文章的意義只是會做幾道題目嗎?顯然不是。于是,筆者讓學生結(jié)合王羲之練字的事跡,聯(lián)系自己的經(jīng)歷,談一談有什么啟發(fā)。一學生半開玩笑答:“我要向王羲之學習,勤練書法,說不定也能成為一代名家呢!”筆者點評他持志甚高,讓同學們?yōu)樗恼疲⒗^續(xù)追問:“你們再讀讀,長久下來,池塘里的水都被染成了黑色,大家有什么想說的嗎?”另一學生感慨道:“池塘的水都被染成了黑色,這是持之以恒的力量,驚人毅力的完美展現(xiàn),堅持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談何容易,老師,要不我先堅持一個月試試,看看我家的魚缸會不會被染黑?!睂W生哄堂大笑,筆者也會心一笑:“無論是一月或是一年,既然堅持做了,終會有收獲!”看著學生若有所悟的眼神,筆者覺得引導已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于是,筆者趁熱打鐵,課后又布置學生通過一些方式找尋有關王羲之的資料來閱讀欣賞,如網(wǎng)絡搜索、圖書館借閱書籍等形式,并要求與同學交流。
將作品與人品皆優(yōu)的名家故事穿插進課堂,使學生明白寫字與做人的道理,從而達到以字立人、立字立人的目的。這樣,書法教學的課堂自然能夠躍上新的臺階。
2.圖像思維。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時要轉(zhuǎn)變角色,尊重兒童的主體地位,順應學生的個體需求,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享受書法學習的樂趣。下面,筆者以三年級上冊《書法練習指導》第9課中“捺”的教學片段為例。
筆者出示“捺”的掛圖,請學生仔細觀察,并說說“捺”有什么特點。一生答:“像一把笤帚,也像一條毛毛蟲。”另一生:“上細,下粗,出尖。”筆者問:“同學們從筆畫的形狀和寫法上說出了自己的見解,你們覺得捺畫好寫嗎?”學生齊刷刷回答:“好寫?!闭f完學生便開始動筆,有學生回頭看看衛(wèi)生角的笤帚,有學生先畫出了毛毛蟲的形狀,然后照著畫出捺,著實可愛。再看他們的“作品”,彎彎曲曲,確實多了那么幾分靈動,其目的無非是想把“捺”寫好看。見此情景,筆者說:“同學們,書法寫字與‘畫字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又有區(qū)別,書法上有些小技巧,就像剛才那位同學說的一樣,捺畫是上細,下粗,出尖,現(xiàn)在請他示范給我們看好不好?”全班鼓掌歡迎,這位學生竟像模像樣地當起了“小老師”,在學生喜笑顏開的鼓勵聲中,他示范的效果還真不比老師差。
從學生的角度撬動學生的思維模式,在碰撞中感受書法學習的童真、童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會進入無師而我在的自我中心狀態(tài)。群體參與的熱情一掃沉悶單調(diào)的說教,課堂亮色煥然,效果顯而易見。
3.口訣助力。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對口訣的節(jié)奏表意尤為敏感。結(jié)合這一特點,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筆者將書法教學內(nèi)容精心創(chuàng)編成兒歌、順口溜等形式穿插于書法教學中,學生易記易行。比如:“撇”像長刀、“捺”像蟲,一撇一捺寫人生;“橫”像尺子、“豎”像棒,橫平豎直要像樣等。因此,筆者在書法教學中特別注重口訣的整編。例如,“撇”這個字很有講究,筆者首先用課件出示“左”“右”兩個字,以及運動員上單杠和下單杠的圖片,然后讓學生在字和圖的對比中尋找相似點,最后再以口訣總結(jié):左字一撇上單杠,右字一撇下單杠,平豎分清才好看。就這樣,筆者常常領著學生一邊唱念口訣,一邊加上動作,學生在學習中加深了對要點的記憶,也為他們學習書法的興趣注入了一股活水。
三、“童味書法”在教學評價上的多元
雖說學生學習書法最重要的評價主體是教師,但并不是唯一主體。因此,創(chuàng)設多主體多形式的評價體系對書法教學來說尤為重要。筆者設立了系列評價機制,師生齊參與。
1.形式紛呈的比賽機制。
小組賽:每周五書法課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書法比賽,小組間各選出4名評委,組別交換點評。筆者適時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評選出的前10名同學加星,每5顆星可兌換一卷書法練習紙或書法作品。這樣做無形中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信心,也讓學生在你追我趕中準確、全面地認識自己。
個人賽:筆者所教班級每周會寫3次以上的書法作業(yè),周五帶到課堂上,自己評價,以臨寫的范本為基準,看看自己在“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上做得如何。筆者鼓勵學生對照字帖把寫得不太好的字多加練習,并對書寫進步顯著的10位學生進行表揚,讓他們在縱向?qū)Ρ戎姓业綕M足感。
2.無上光榮的展示舞臺。
學生書法學習的勢頭不可擋,教師更應責無旁貸地為他們搭建展示的舞臺,讓他們在揮毫潑墨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書香園地展風采:班級有一面墻專門展示學生的作品。筆者每周在班級書法作業(yè)中挑選出一幅作品上墻展示。作品每月一換,學生以作品上墻為榮,他們在別人的嘖嘖稱贊中習書更加努力。
揚帆起航筑夢飛:校報《揚帆》中辟專欄刊登師生書法作品,定期推出學生個人書法展,為書法特長生提供展示才藝的舞臺。學生從心理上獲得了極大的滿足,充分感受到書法帶來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長久下去,學生會保持對書法學習濃厚的興趣,滿懷書法學習的自信。
童味書法的底色不是黑白灰,亦不是紅黃藍,它貼近學生的本真與追求。無論快樂、艱辛,對于他們都是心動神怡的最深刻的記憶,最斑斕的顏色,最別樣的滋味。筆者有幸成為他們的陪伴者,與學生在童味世界里且行且思。
【參考文獻】
[1]范銀芳.少兒書法教育的美育與德育問題[J].當代藝術觀察,2015(4):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