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句名言:“智者樂水?!彼瑸楹伪豢鬃舆@樣的智者所樂呢?朱熹道出了原因:“智者達于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于水,故樂水。”就是說,水的各種自然形態(tài)和功用,常常給智者認識人生及社會以啟迪和感悟,所以“樂水”。那么,水,能給智者哪些啟迪和感悟呢?
孫子觀察河流后得出結(jié)論:“湍急的流水,以飛快的速度奔瀉,其洶涌之勢可以把大石頭沖走?!睂O子因此感悟道:“人世間,速度造勢,而有利的態(tài)勢決定了勝利。”他還說:“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痹谶@里,水給孫子的啟迪是面對不同環(huán)境和條件,要采取不同對策。不墨守成規(guī),因地制宜,才能百戰(zhàn)百勝。做到此種境界,孫子說可“謂之神”。
在游泳中,莊子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善游者數(shù)能,忘水也”。要想達到熟能生巧、由技入道的自由境界,其前提是“忘水”,即必須超越現(xiàn)實環(huán)境和技術(shù)的束縛,習(xí)而成性,自由揮灑。莊子還說:“水靜猶明?!彼母形蚴侨藗儽3秩诵园察o,才能以一種不偏不倚、公正無私的心態(tài)認識和對待萬事萬物。否則,如果被世俗社會的功名利祿所困擾,就會失卻晶瑩剔透之心靈,也就不能以虛靜自然之心來感應(yīng)天地的玄機。
荀子說:“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便筱缶蘖魇怯汕Тㄈf源匯納而成的。在這里,水給荀子的啟發(fā)是一個人要想成為偉人,必須鍥而不舍地努力學(xué)習(xí),廣采博納,同時還要虛心接受他人的批評。荀子的另一句名言“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被歷代明君賢臣借為鏡鑒。萬事萬物,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明智的人,既要借助外在力量,更要尊重外在力量。
老子說:“世間沒有比水更柔弱的,然而攻擊堅強的東西,沒有能勝過水的東西。水性至柔,卻無堅不摧?!边@正如成語所云“水滴石穿”。柔能克剛,當(dāng)然,這里所謂的“柔弱”,指的是堅忍不拔,而不是軟弱無力。
能賜予萬物以利益,而從不與萬物爭利益;別物爭著處上,水卻甘居卑下。水的這種“不爭”、處“下”的崇高品德,深得老子的推崇。因此,老子說:“上善若水。”在這里,老子向人們提出了效法水的為人處世哲學(xué)——謙卑、寬容、無爭。
墨子說:“甘甜的水井往往因人們爭先取用而率先枯竭。”“太盛難守”,“度”是不容忽視的。為人做事必須把握好“度”,不可“太盛”。否則,事物往往會轉(zhuǎn)向其對立面,造成不良后果。
孔子看見大水,一定會仔細觀察,反省自身和社會。他不勝感慨道:“水遍布天下,并無偏私,如同君子的道德;所到之處,萬物生長,如同君子的仁愛;水性向下,隨物賦形,如同君子的高義;淺處流動不息,深處淵然不測,如同君子的智慧;奔赴萬丈深淵,毫不遲疑,如同君子的臨事果決;滲入曲細,無微不達,如同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惡名,莫不申辯,如同君子的豁達胸懷;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如同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裝入量器,必定保持水平,如同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滿則止,并不多貪,如同君子的講究分寸;無論怎樣百折千回,一定要東流入海,這如同君子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孔子,因水而成智,因智而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