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 唐 璐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概括和凝練,在我國高等教育的育人體系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青年大學生作為社會中一個特定的知識群體,有著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和能力素質,社會大眾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狀況有著更高的期盼和要求,特別是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與確立存在深度關注。高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陣地,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的融合,對引導大學生提振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凝聚社會共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極其重要的實踐意義。
青年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和諧發(fā)展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在校大學生的學業(yè)階段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初步確立階段。伴隨著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續(xù)發(fā)展與深入,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占據著高校中心工作舉足輕重的位置。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能夠深深地影響著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另一方面,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以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與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道路選擇息息相關,學生在大學期間要強化自我價值的認同感,能夠定下未來發(fā)展目標,并腳踏實地,為自己的未來奮斗。新時代的青年具有新時代的想法,高校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思想現狀,并給予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學指導。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目前大眾的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不斷提升。高校在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質量上也有明顯的提高。隨著網絡的普及,高校學生能夠接收到越來越多的社會信息,特別是在思想方面,愛國情懷越來越高漲,但是有高漲的愛國情懷,并不代表有理智的思維判斷。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承認,學生的素質隨著文化教育越來越高,但是依舊存在消極的心理和就業(yè)態(tài)度。通過教學經驗發(fā)現,并不是所有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會出現問題,而是在不同的事情上每個人的理解角度不同,或者隨著進入大學,學生生活節(jié)奏發(fā)生了巨變,導致其沒有了以前的動力,逐漸開始自我否定,對自己的未來感到一片迷茫。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要根據不同學生所面臨的情況,開展不同的提升策略,幫助更多的學生建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目前,很多學生的價值觀認知水平不足。我校很多的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還有一部分來自二胎家庭。在一個人成長方面,也往往是以學習為主,過去家長常常以學生成績的高低來評判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但是大學其實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多元的發(fā)展平臺,學生成績的高低只能作為評判學生個人發(fā)展好壞的一個方面,并不能成為學生價值觀的全部。在新時代的發(fā)展背景下,學生應該更注重自己的全面發(fā)展和自我提升。但是目前學生社會責任意識逐漸下降,考慮問題比較片面,個人想法簡單。
從表一我們了解到,目前學生在主動參加志愿者活動方面,還是依舊缺少自覺性,缺少社會責任感。雖然不是強制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但是作為高校教師,還是鼓勵學生能夠走出去,特別是在報名參加志愿活動,為他人提供幫助時,學生可以獲得自豪感,幸福感和自我價值感。
表一 大學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統計表
目前很多學生在校學習的過程中,缺少了主動思考以及繼續(xù)深造學習的精神。很多學生剛進校園時充滿好奇,在大一和大二時,還能夠繼續(xù)地學習和成長。但是到了大三、大四,別人不再監(jiān)督的觀念形成,對學校的規(guī)則也有相對的了解。除此之外,由于現代信息的影響,很多學生認為自己畢業(yè)后找不到工作,所以認為積極進修沒有用處,學習態(tài)度消極,出現學習弄虛作假,上課早退,曠課等現象。另外,還有一些學生認為大學就是增長見識的時期,要多交友,多出去看。但其實進入大學后,學校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平臺,學生的一切發(fā)展還是要靠自己在學校的所學,學生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其次,很多學生在未進入大學前,對大學充滿了向往,但是進入大學后又感到迷茫,因為他們過去只是將成績作為唯一衡量的標準,忽略了其他興趣愛好的發(fā)展,使得學生自己認為大學生活枯燥無味。
通過表二的調查表,我們可以知道,目前仍然有大三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就業(yè)方向,對自己的未來一片迷茫,筆者通過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交流發(fā)現,很多學生認為如果自己一直找不到發(fā)展方向,就會產生自卑心理,甚至會自暴自棄,甚至會出現一項任務目標的完成不了,就全盤否定自己的努力。所以在價值觀認同下的思政教育理念過程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優(yōu)缺點,以及腳踏實地地制定自己未來的發(fā)展目標。
表二 未來就業(yè)方向調查表
新時代高校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新時代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提升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特別是在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時,要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基本政策,了解他們身上所肩負的時代使命與歷史責任,幫助學生堅定四個自信。除了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外,教師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相信國家會給予人才最大的幫助,以及展示能力的平臺。在授課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學生對國家政策的理解非常的死板,認為法律和政策都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沒有辦法繼續(xù)更改。但其實除了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這些大方向外,一些小的政策、法律還依舊跟隨著時代的腳步在進步。比如雙減政策,住房政策,人才培養(yǎng)計劃,創(chuàng)業(yè)計劃等,時刻都在根據時代的發(fā)展來調整步伐。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當中,要緊跟當下時事,讓學生看見政策當中堅定不移的政策部分,也要讓學生看到我國政策當中為人民考慮,為時代發(fā)展考慮而修改的政策。通過“變與不變”的政策對比,讓學生找到自己社會的角色和擔當。
價值觀是指個人對客觀事物以及對自己行為、結果意義、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總體評價。看待一件事物結果的好壞,其實絕大部分是由學生自己決定。而作為高校教師,能做的就是干預學生的思維看法。價值觀不同,關注的事物就不同,判斷事物好壞的角度就不同,選擇未來的方向就不同,樹立的理想也就不同。正因為這一切的不同,將會左右著學生的一生。特別是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他們的思維還在快速成長,而能夠快速建立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方式之一,就是閱讀他人的人生。比如叔本華說的“將一個人分為好的或者是壞的,是非?;闹嚨模粋€人要么迷人或者乏味”,叔本華的這句話,讓學生快速地感知一件事情的發(fā)展以及一個人的發(fā)展是多面性的,作為高校大學生,要更注重全方位的發(fā)展,并且要以多樣的眼光去看待社會事情。除此之外,簡短的名言警句非常適合學生閱讀以及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如《論語》《弟子規(guī)》等,里面的名言警句也非常適合學生閱讀與謹記,所以在開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時,不妨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將傳統文化中璀璨的亮點摘錄,并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在名言警句里形成自我思考,自我反思,自我成長。
麥克利蘭教授則認為,人除了生存需要之外,還有三種重要的需要,即:成就需要、權力需要和友誼需要,并提出了成就激勵理論,這是一種從想要得到的不同結果對需要進行分類的方法。該理論對于我們在實踐中對那些有強烈成就需要的人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激勵措施和方法具有特殊的指導作用。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無法滿足高校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一方面,每個學生的成長具有多樣性,所面臨的成長經歷也有所不同,所需要開展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方向也有所不同,比如,有些學生更偏向于心理上的輔導,有些學生對數字更加敏感,有些學生更喜歡閱讀文字,而有些學生則更喜歡觀看視頻等;另一方面,假期時間,學生有了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而此時學生已經脫離學校的管控。一些自制力不好的學生,就不會主動去完成學校布置的社區(qū)實踐活動,也不會主動去報名當志愿者。所以新媒體時代下,我們更要利用新媒體來發(fā)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以通過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指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完成最后的教學目標。開設思想交流平臺以及志愿者交流平臺等,鼓勵學生多閱讀,多接觸社會,多參加不同的活動以及成為志愿者來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幫助自己更加客觀地看待人生未來的發(fā)展。高校教師也可以根據社會熱點,及時推送給學生,讓學生在平臺上展開討論。學生可以積極地抒發(fā)自己的觀點,與其他同學交換意見,在不斷的討論和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所表達的內容,積極調整后面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
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就是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培養(yǎng)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夠愛崗敬業(yè),能夠利用大學這個平臺,不放棄對自我的提升,未來工作時也可以繼續(xù)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開展高校思想政治過程中,教師要將思想育人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組成結構,也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初步階段,在開展價值觀認同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過程中要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的家庭美德,倡導新時代家庭文明理念,幫助學生建立愛父母,愛家庭,誠實守信的思想觀念。另一方面,大學生的政治思想要求越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責任也就越大,教師者更應該走在學生的前端,要不斷提升自我專業(yè)素養(yǎng)和理論功底,緊跟時代步伐,在開展教育過程當中,要以學生為本,了解學生的需求,“對癥下藥”,能夠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課堂的開展過程當中,要將新時代的特征與學生的價值觀形成相融合,讓學生能夠正確地看待時代的發(fā)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高校教師不能忽略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價值觀認同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實踐,就是能夠讓教師更多地了解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能夠從學生的角度來感受和看待學生的焦慮,分層性地、有目標性地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幫助每一個學生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