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震
今年的春節(jié)我是在外婆家度過的,這期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鄉(xiāng)下過年的味道——“甜、趣、紅”。
說起甜,非外婆做的方糕莫屬啦。
初二回外婆家,外婆拿出了做方糕的模具,平鋪在桌子上。在外婆的指導(dǎo)下,我先在模具上灑滿了糯米粉,然后用一個雞蛋在一格格的糯米粉上印出了一個個的圓印,再在里面放上些許豆沙。然后再鋪上一層糯米粉,并用準備好的長長的木條,從左到右,平穩(wěn)地一刮。接下來就要把模具翻過來,這步難度系數(shù)極高,只有老練的外婆才能成功。
我看著翻過來的方糕,上面印著各種喜慶的圖案。最后外婆又將方糕放到土灶上去蒸。我就負責(zé)蹲在灶前燒火,用上幾節(jié)空心的竹子,聽著“啪啪”的聲音,望著紅艷艷的火,我心里備感溫暖。
沒過一小時,就看到蒸籠上面煙霧繚繞。外婆說:“方糕已經(jīng)燒好了!”在打開蒸籠蓋的那一瞬間,香味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方糕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充滿了過年的味道。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隨著鞭炮炸開,已經(jīng)坐在餐桌前等候多時的我和妹妹像最后五十米沖刺般沖了出去。還沒沖出門外多遠,我們就看到天空中劃過了一道道火光,藍、綠、紅……各種顏色樣樣俱全。我們高興地蹦跳著向前,在接近煙花時,又抱頭鼠竄般向門里跑去。不一會兒,煙花放完了,我和妹妹又戀戀不舍起來,準備玩些小孩子們可以玩的小煙花,那些小煙花安全系數(shù)很高。大人們就在一旁教我們玩,只見舅舅拿著一個打火機一點,導(dǎo)火線先是閃著很多密集的小火星兒,然后便放出了很小的煙花。
我感到這煙花很奇怪,一點兒也不燙手,卻也五光十色,將大家的臉映照得鮮紅透亮。我嘗試著接近煙花,那煙花卻突然加速,向我沖來,我一邊急忙向后躲閃,一邊高興地亂叫。這樣嘗試了一兩次后,我也敢站在舅舅旁邊看了。
最后,舅舅教我點煙花,我的手哆哆嗦嗦地,緩慢地向?qū)Щ鹁€伸去,還沒按下打火機,我就大叫一聲,扔下打火機向后沖去。
“還沒點著呢!”舅舅笑著把我推回去。于是我又緊張地開始點火。
“啪”,沒點著,“啪”,還是沒點著,導(dǎo)火線點了兩次還沒冒出煙。我急了,又使勁按了一下,“哧——”,隨著“刺啦刺啦”的響聲,我立刻轉(zhuǎn)過身,逃出好幾米。因為跑得太快,差點兒撲倒在地上,等我再回頭看煙花,它早已經(jīng)放完了。
旁邊的小孩高興地拍著手,不知道是看煙花漂亮,還是看我有多狼狽。
我連續(xù)點了幾次,幾個小男孩也都爭著點煙花。于是大人們一個一個地教我們,我們異常的興奮。這一次的過年讓我放足了煙花,放飛了年味!
放好煙花,外公和舅舅各掏出了一個大大的紅包,遞給了我。我樂開了花,連聲道:“萬事如意,新年大吉!”
伴隨著濃濃的年味,我們開始了嶄新的一年。
(指導(dǎo)老師:俞良勤)
永不消失的“年味”
物質(zhì)條件的日益提升,讓“年”這只猛獸學(xué)會了“吞噬”人們的儀式感和熱情,于是,“年味淡了”的呼聲似乎成了春節(jié)時的共鳴??墒亲x著小作者的文章,我們卻品到了濃濃的年味:做方糕,工序清晰,動作明朗,細節(jié)中見年之忙碌;看煙花,興致盎然,情緒高漲,熱情中見年之氣氛;放煙花,剖白心理,勇敢嘗試,緊張中見年之樂趣。足見,年味在人心中,過年不該只是人的團圓,更應(yīng)是從心相聚,在忙碌中享受樂趣,找回單純的快樂。(青 柚)
小星星們回憶一下自己的正月初二,是不是都是在姥姥家度過的呢?正月初二,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正月初二也謂之“開年”,過去在這一天,人們會帶著三牲、糍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有的地方則是要殺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在飲食習(xí)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代表了吉祥如意。
你們還知道什么關(guān)于正月初二的習(xí)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