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濤,程揚帆,2,姚雨樂,張蓓蓓,王中華,劉上豪,2
(1.安徽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安徽淮南,232001;2.安徽省爆破器材與技術(shù)工程實驗室,安徽淮南,232001)
乙炔(C2H2)作為最簡單炔烴分子,包含碳碳三鍵,具有較高的化學反應活性,被用于合成氯乙烯、丙烯酸甲酯等精細化工產(chǎn)品[1]。另外,由于C2H2燃燒能夠產(chǎn)生高溫火焰,因此,在金屬焊接、表面淬火以及熱噴鍍等行業(yè)中被用作優(yōu)質(zhì)熱源[2]。C2H2在空氣中的可燃范圍較寬、點火能量小,具有很高的爆炸風險,在生產(chǎn)、運輸和儲存等環(huán)節(jié)極有可能引起爆炸[3]。近十幾年來,全球范圍內(nèi)關于C2H2氣體的爆炸事故頻發(fā),如2003年廣東湛江C2H2爆炸事故[4]、2005年美國新澤西州Acetylene Services Company的C2H2泄露燃爆事故、2008年廣維集團“8.16”爆炸事故[5]、2017年旅順華東氣體廠乙炔車間爆炸事故和2018年河北盛華化工有限公司“11.28”重大爆燃事故。由此可見,研究C2H2的爆炸特性對化工企業(yè)的安全生產(chǎn)和爆炸防控具有重要意義。國內(nèi)外對C2H2爆炸特性進行了研究。SONG 等[6-7]實驗研究了懸浮CaC2粉塵與水生成C2H2的化學反應過程,并提出一種“水解縮核模型”,詳細分析了水在CaC2粉塵/C2H2氣固兩相爆炸中發(fā)揮的作用,揭示了C2H2氛圍下氣固兩相爆炸的反應機制,對C2H2乙炔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的相關生產(chǎn)條件和參數(shù)的設置具有重要意義。王犇等[8]研究了多種可燃氣體在不同濃度下的爆炸威力,發(fā)現(xiàn)C2H2的峰值爆炸壓力遠高于同等條件下的甲烷、乙烷和丙烷的峰值爆炸壓力。SHARMA 等[9]通過球形爆炸彈測試了C2H2/Air/Freon 12混合氣體的爆炸壓力,發(fā)現(xiàn)隨著Freon 12的增加,峰值爆炸壓力逐漸減小,為抑制C2H2爆炸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鹧嫒紵矫妫咧境鏪10]考慮光子和波長的影響并結(jié)合燃燒反應焓,計算得出C2H2在空氣中的最大燃燒溫度為2 690 K。
爆炸壓力是研究氣體意外爆炸的重要參數(shù),20 L 球形爆炸系統(tǒng)在爆炸測試方面的發(fā)展較為成熟,在甲烷等可燃氣體的爆炸實驗中已得到驗證[11-13]。層流燃燒速度Su反映了燃料的燃燒特性,國內(nèi)外關于層流燃燒速度Su的測量方法主要有對沖火焰法[14]、平面火焰法[15]以及球形火焰法[16-17]。EGOLFOPOULOS等[18]采用對沖火焰法對C2H2火焰的Su進行測量,但由于實驗條件等限制,測量結(jié)果存在較大誤差。而球形火焰法由于實驗裝置簡單、火焰拉伸率的定義明確,在預混火焰層流燃燒速度Su的測量中應用較為廣泛。球形火焰在擴張過程中受到熱擴散不穩(wěn)定和流體動力學不穩(wěn)定的影響,發(fā)生失穩(wěn)和加速,導致Su的測量出現(xiàn)偏差[19]。YANG等[20]指出:在燃燒不穩(wěn)定作用下,火焰被劃分為光滑階段、轉(zhuǎn)捩階段和飽和階段,其中熱擴散不穩(wěn)定會導致光滑的球形火焰出現(xiàn)褶皺,轉(zhuǎn)捩和飽和階段主要受流體動力學不穩(wěn)定的控制。對此,研究人員通過Chemkin模擬氣體燃燒過程獲得層流燃燒速度,對實驗進行補充。Chemkin軟件的化學反應動力學分析如組分濃度、反應敏感性分析等已得到驗證,是研究燃燒化學的重要工具[21-23]。
本文采用20 L球形爆炸裝置和高速攝像系統(tǒng),對不同當量比下的C2H2/空氣預混爆炸進行測試,獲得相應的爆炸特征參數(shù)。采用球形火焰法對光滑階段的火焰圖像進行處理,進而得到更為精確的C2H2/空氣預混燃燒的層流燃燒速度Su。結(jié)合Chemkin軟件對預混氣體的絕熱壓力、火焰溫度以及層流燃燒速度Su進行模擬,從化學反應動力學的角度探究C2H2/空氣的化學反應過程,并進行敏感性分析,為完善烴類燃料的反應機理和預防C2H2的意外爆炸提供理論和數(shù)據(jù)參考。
圖1所示為實驗裝置示意圖,主要包括20 L球罐、點火系統(tǒng)、配氣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以及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C2H2(純度≥99.98%)和空氣(20.98% O2+79.02%N2,體積分數(shù))由合肥恒隆電氣有限公司提供。首先,用真空泵將罐體抽真空,然后,按照分壓法先后通入C2H2和空氣至常壓,點火前靜置5 min 保證氣體充分混合。點火器兩端電壓為15 kV,采用PCB 113B24 壓力傳感器記錄壓力,采用MEMRECAM HX-3 高速攝像機透過直徑為6 cm 的石英玻璃以5 000 幀/s 的速率對球形火焰進行同步拍攝,實驗初始溫度為298 K,初始壓力為1.01×105Pa,實驗工況如表1所示,每組工況重復實驗3次。
表1 實驗工況Table 1 Experimental condition
圖1 實驗裝置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experimental apparatus
1.2.1 反應器模型
Chemkin軟件包含了以氣相動力學、表面動力學、傳遞過程軟件包為基礎的24種反應器模型[24]。本文采用Chemkin 軟件中相平衡(Equilibrium)、封閉0 維均質(zhì)反應(closed homogeneous 0-D reactor)、層流預混火焰計算(premixed laminar flame-speed calculation)模型對不同當量比的C2H2/空氣爆炸過程進行計算,獲得絕熱壓力、爆燃溫度、層流燃燒速度,并對相關的基元反應進行分析。
1.2.2 反應動力學模型及初始條件
反應動力學模型采用美國Lawrence Livermore國家實驗室提出的Gri Mech 3.0模型,該模型包含C,H,O。N 和Ar 共5 個元素,53 種化學物質(zhì)以及325個基元反應,常用于輕質(zhì)可燃氣體氧化燃燒過程的研究[25]。借助敏感性分析,選取C2H2/空氣爆炸的10個關鍵反應基元步,如表2所示,其中,α為指前因子,B為溫度指數(shù),E為活化能。在模擬過程中,初始溫度和壓力分別為298 K 和1.01×105Pa。對于相平衡模型,求解類型設置為定體積焓(constant volume enthalpy);0 維均質(zhì)反應模型,求解類型選用限定體積求能量(constrain volume and solve energy equation),反應容器的體積為20 L,求解時間設為5 ms,敏感性閾值設為0.02。層流火焰計算模型中,根據(jù)SARATHY 等[26]的網(wǎng)格測試報告,先將初始網(wǎng)格點設為250,相對梯度和曲率分別設為0.1和0.5,初始計算起始坐標和終止坐標分別設為-0.1 cm 和0.3 cm。然后,在Continuations面板擴大計算范圍,計算起始坐標和終止坐標分別設為-2 cm 和10 cm,保證氣體溫度和主要組分在梯度邊界外接近為0,再將網(wǎng)格參數(shù)提升至300,保證計算精度,進而得出與網(wǎng)格參數(shù)無關的精確解[27]。
表2 C2H2爆炸部分關鍵基元反應Table 2 Part of important element reactions in C2H2 explosion
C2H2與空氣的完全反應可近似表示為
采用當量比φ表示不同C2H2濃度:
其中:n為C2H2和空氣實際物質(zhì)的量比;nst為C2H2與空氣完全反應狀態(tài)的物質(zhì)的量比。當φ小于1時,表示完全反應狀態(tài)為貧燃狀態(tài),當φ大于1時,表示完全反應狀態(tài)為富燃狀態(tài)[28]。
圖2所示為化學當量比為1時C2H2/空氣的典型爆炸壓力時程曲線,其中,t1為點火時間,t2為Pex對應的時間,燃燒時間τ=t2-t1,(dP/dt)ex為同組實驗的最大壓升速率[29-30]。不同當量比下Pex的最大值定義為最大爆炸壓力Pmax。
圖2 典型C2H2/空氣的爆炸壓力時程曲線Fig.2 Typical pressure time history curve of C2H2/air explosion
2.1.1 爆炸壓力與爆燃溫度
圖3 所示為φ=0.6~4.2 時,實驗獲得的C2H2/空氣爆炸的Pex以及Chemkin 模擬計算的絕熱壓力??梢姡寒敠?0.6時,絕熱壓力實驗值與模擬值相差較大;在其余條件下,壓力實驗值與模擬值的吻合度較高,這表明利用該模型獲得的絕熱壓力對C2H2/空氣的Pex進行預測的可信度較高。另外,模擬在絕熱狀態(tài)下進行,容器壁面的熱損失被忽略,因此,模擬值略高于實驗值;當φ=0.6時,壓力接近可燃極限,壁面熱損失效應對壓力的影響顯著,導致爆炸壓力偏小[31];當φ<1.32 時,隨著φ的增加,Pex快速上升;當φ=1.32時,壓力最大值Pmax為0.84 MPa;當φ>1.32 時,隨著φ增加,Pex下降并不明顯,直至φ=4.20,Pex仍能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0.65 MPa)。與甲烷等飽和烴燃料不同,C2H2/空氣爆炸過程中,在經(jīng)過快速上升期后,在實驗φ范圍內(nèi),Pex呈現(xiàn)一個類平臺期。
圖3 不同當量比φ下C2H2/空氣的峰值爆炸壓力Fig.3 Peak explosion pressure of C2H2/air under different equivalence ratios
圖4 所示為不同當量比下的C2H2/空氣爆炸的τ和(dP/dt)ex。從圖4可見:隨著φ的增加,τ先下降后上升,在φ=1.32 時,τ達到極小值50.07 ms;隨著φ增加,(dP/dt)ex則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極大值為460.51 MPa/s,這說明φ對C2H2/空氣爆炸反應的強烈程度有影響。爆炸指數(shù)Kst是對(dP/dt)ex和反應容器體積歸一化的處理結(jié)果,是表征爆炸猛烈程度的重要參數(shù),當Kst>30 MPa·m/s時,爆炸猛烈程度達到最高等級[13]。圖5 所示為不同φ下C2H2/空氣爆炸的Kst和Chemkin 模擬的爆炸溫度。由圖5可見:在高燃料濃度時,C2H2/空氣仍具有極強的爆炸性,對其爆炸特征參數(shù)準確掌握,可為相關化學反應釜的安全設計提供數(shù)據(jù)參考。另外,Chemkin 模擬得到C2H2/空氣爆炸的最大爆炸溫度為2 685.48 K,與高志崇[10]通過理論計算得到的C2H2在空氣中的燃燒溫度2 690 K 吻合,進一步驗證了反應模型和參數(shù)設置的準確性。
圖4 不同當量比φ下C2H2/空氣的燃燒時間和最大壓升速率Fig.4 Combustion time and maximum pressure rise rate of C2H2/air under different equivalence ratios
圖5 不同當量比φ下C2H2/空氣的爆炸溫度和爆炸指數(shù)Fig.5 Deflagration temperature and explosion index of C2H2/air under different equivalence ratios
C2H2/空氣呈現(xiàn)上述爆炸特性可能是球罐中發(fā)生了如下反應:
在貧燃狀態(tài)時,C2H2與空氣發(fā)生如式(3)所示的反應,反應釋放的熱量隨著當量比的增大而增多,從而導致Pex變大;當C2H2達到一定濃度后,O2含量開始不足,反應向式(4)過渡,此時,容器內(nèi)將同時發(fā)生如式(3)和(4)所示的反應,但釋放的總熱量仍在增高,因此,Pmax出現(xiàn)在富燃料側(cè);當φ繼續(xù)增加時,O2含量嚴重不足,反應釋放的熱量開始降低,Pex出現(xiàn)下降,但由于C2H2發(fā)生如式(5)所示的自分解反應,為壓力上升提供了能量,因此,當O2嚴重不足時,Pex與表征爆炸危險程度的(dP/dt)ex和Kst仍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2.1.2 組分體積分數(shù)的變化
為進一步探究C2H2/空氣的爆炸特性,選取式(3)~(5)的終態(tài)產(chǎn)物CO,CO2和H2,利用Chemkin模擬φ為0.60,1.32 和2.60 時的組分體積分數(shù)變化,結(jié)果如圖6所示。C2H2/空氣燃燒反應是一個緩慢生成CO的過程,CO2和H2的體積分數(shù)在反應初期沒有明顯增加,在爆炸瞬間,CO的體積分數(shù)迅速升高并達到最大值。由圖6(a)可見,當φ=0.60時,隨著反應的進行,CO 氧化生成CO2,最終CO2體積分數(shù)高于CO 體積分數(shù);由6(b)可見,當φ=1.32 時,由于O2含量不高,CO 氧化程度較低,最終造成容器內(nèi)CO 體積分數(shù)遠高于CO2體積分數(shù),且H2的體積分數(shù)有所上升,說明富燃狀態(tài)時,不完全燃燒起主導作用,并開始伴有C2H2的分解反應。這種現(xiàn)象在φ=2.60 時更為明顯(如圖6(c)),此時,CO2體積分數(shù)幾乎為0,而H2的體積分數(shù)明顯上升,反應基本上轉(zhuǎn)變?yōu)椴煌耆紵虲2H2的分解反應。這進一步驗證了隨著φ的增加,C2H2與空氣的爆炸反應符合反應式(3)~(5)的推斷。
圖6 不同當量比φ下C2H2/空氣爆炸的組分體積分數(shù)變化Fig.6 Composition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of C2H2/air explosion under different equivalence ratios
2.1.3 關鍵反應步敏感性分析
結(jié)合Chemkin 軟件敏感性分析模塊對φ為0.60,1.32和2.60時C2H2對關鍵步基元反應的敏感性進行分析,關鍵步基元反應見表2。在不同當量比下,C2H2/空氣的敏感性系數(shù)如圖7 所示,其中,正值表示促進作用加快C2H2的生成,負值表示抑制C2H2的生成,敏感性系數(shù)的絕對值越高則表示基元反應對自由基的影響越大。
圖7 不同當量比φ下C2H2的敏感性系數(shù)Fig.7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of C2H2 under different equivalence ratios
如圖7(a)所示,當φ=0.60時,基元反應R38對C2H2分子的抑制作用最大,表明該反應加快了C2H2的消耗,這是因為基元反應R38是生成O自由基的主要途徑,而O自由基通過基元反應R23消耗C2H2;當φ增大到1.32 時,由圖7(b)可以看出,C2H2對基元反應R21 的敏感性由正值轉(zhuǎn)變?yōu)樨撝?,而對基元反應R23的敏感性則相反,說明此時O自由基消耗C2H2的主要基元反應由R23 轉(zhuǎn)變?yōu)镽21,其中反應生成的HCCO已被研究認為是生成CO和CO2的中間體[23]。在貧燃狀態(tài)下,基元反應R36 對C2H2起促進作用,主要是因為其進行正向反應消耗O2,而在富燃狀態(tài),其逆向反應生成的O2加快了C2H2的消耗。同時,隨著φ的增加,自由基OH和H 自由基也參與了對C2H2的消耗如基元反應R109和以下反應:
因此,對于C2H2與空氣的爆炸,首先是O 自由基與C2H2分子結(jié)合發(fā)生反應,隨著φ的增加,容器中O2含量逐漸減小,OH自由基和H自由基也參與對C2H2的消耗,反應生成的C2H 也是生成炭黑的重要前體。炭黑生成量的增加,火焰顏色會逐漸加深,這種變化也在圖8中得到驗證。
2.2.1 火焰形態(tài)
圖8 所示為火焰半徑r為1.2 cm,不同φ時C2H2/空氣的球形火焰圖像。從圖8可以看出:在貧燃狀態(tài)下,火焰呈淡藍色且亮度較低,隨著φ的增加,火焰顏色從淡藍色轉(zhuǎn)變?yōu)榍嗟迳M而變成明黃色。這是因為貧燃狀態(tài)時,C2H2含量較小,球形火焰內(nèi)部的溫度較低,火焰顏色呈淡藍色的氧化焰;隨著φ的增加,火焰溫度也逐步升高,形成青靛色的中性焰;當φ達到2.60時,不完全燃燒形成炭黑顆粒,火焰變成明黃色。
圖8 不同當量比φ下C2H2/空氣的球形火焰圖(r≈1.2 cm)Fig.8 Spherical flame diagram of C2H2/air under different equivalence ratios
2.2.2 火焰?zhèn)鞑ニ俣萐n
提取火焰半徑在0.5~2.5 cm 的圖像進行處理,因為該范圍下火焰輪廓較為光滑,燃燒不穩(wěn)定作用及初始點火能量對火焰?zhèn)鞑バ袨榈挠绊戄^小,火焰?zhèn)鞑ニ俣鹊臏y量更為準確[32]。Sn為火焰鋒面相對壁面的傳播速度,用單位時間內(nèi)火焰半徑的變化率表示,可用于推算層流燃燒速度Su。圖9所示為C2H2/空氣的球形火焰半徑與時間關系。
圖9 火焰半徑與時間的關系Fig.9 Flame radius versus time
不同時刻的Sn都會存在一定的波動,繪制r-Sn圖像更能夠反映火焰?zhèn)鞑ミ^程的細節(jié)。C2H2這種不飽和燃料在燃燒過程中H 自由基含量較小,適當提高C2H2濃度能夠獲得足夠的H 自由基來增強關鍵的鏈分支反應R38[18];但當C2H2濃度過高時,反應體系中缺少O2,亦會抑制基元反應R38的進行。
不同半徑處的火焰?zhèn)鞑ニ俣热鐖D10 所示。從圖10 可見,隨著φ增加,Sn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在φ=1.32 時,達到最大值1 011.16 cm/s,相對φ=0.80(Sn=612.50 cm/s)和1.00(Sn=706.90 cm/s)時,分別提高了65.09%和43.04%;相對φ為1.90(Sn=751.50 cm/s)和2.60(Sn=269.51 cm/s)時,分別降低了25.68%和73.35%。此外,在貧燃工況下,Sn的波動較為劇烈,這是由于球形火焰受熱擴散不穩(wěn)定的影響,火焰容易失穩(wěn),而當φ增大時,這種波動逐漸減小,Sn逐漸趨于平穩(wěn)。
圖10 不同半徑處的火焰?zhèn)鞑ニ俣菷ig.10 Flame propagation speed at different radius
2.2.3 層流燃燒速度Su
對于球形膨脹火焰Sn,r和t的關系如式(7)所示。實際計算中采用式(8)。
其中:Sni為i時刻火焰的傳播速度,ri+1和ri-1分別為i+1 和i-1 時刻的火焰半徑;ti+1和ti-1分別為i+1 和i-1時刻。
隨著球形火焰的擴張,火焰表面不斷拉伸,球形火焰的拉伸率κ為
式中:A為火焰表面無限小面積[32]。
當φ為0.8,1.32和1.90時,將計算得到的κ與Sn作成散點圖,進行線性擬合,火焰?zhèn)鞑ニ俣扰c火焰拉伸率的關系如圖11 所示。根據(jù)馬克斯坦長度理論[32-33],Sn與無拉伸層流火焰?zhèn)鞑ニ俣?Sn0)存在如下線性關系:
圖11 火焰?zhèn)鞑ニ俣扰c火焰拉伸率的關系Fig.11 Relationship between flame propagation speed and flame stretch rate
式中:L為斜率,即馬克斯坦長度,用來表征燃燒火焰的穩(wěn)定性。通過外推法,令κ=0即可得出φ在0.80,1.32 和1.90 時,Sn0分別為763.58,1 122.17和807.78 cm·s-1,對應的標準誤差分別為0.022,0.008和0.01,擬合效果較好。
Su通過式(11)進行計算:
式中:ρu和ρb分別為未燃和已燃氣體密度,ρu由預混氣體的初始狀態(tài)決定,ρb通過Chemkin的化學平衡方法進行計算。最終得出φ分別為0.80,1.32和1.90 時,ρb/ρu分別約為0.15,0.12 和0.11,進而計算Su分別為114.6,135.4,89.5 cm/s。將通過該方法獲得Su與Chemkin 的模擬結(jié)果進行對比,如圖12 所示。從圖12 可見:隨著φ增加,Su實驗值和模擬值呈現(xiàn)相同的變化趨勢且相對誤差為6.06%,并在φ=1.32時,達到最大值135.4 cm/s。
圖12 不同當量比φ下的C2H2/空氣的層流燃燒速度Fig.12 Laminar flame burning rate of C2H2/air under different equivalence ratios
1)隨著當量比的增加,C2H2/空氣爆炸的Pex和爆燃溫度均呈現(xiàn)先上升然后下降的趨勢,當φ=1.32 時,Pmax的實驗值和最大爆燃溫度的計算值分別為0.84 MPa和2 685.48 K。Pex實驗值與Chemkin的模擬結(jié)果吻合度較高,在富燃狀態(tài)下,(dP/dt)ex和Kst也維持在較高水平,為C2H2/空氣爆炸特征參數(shù)預測和事故反演提供新的技術(shù)手段。
2)C2H2/空氣的爆炸反應首先是O 自由基結(jié)合C2H2分子生成CO,隨著當量比的增加,OH 自由基和H 自由基也參與對C2H2的消耗,宏觀上表現(xiàn)為C2H2分解生成氫氣和炭黑,其自分解反應也是其存在較高爆炸危險性的重要原因。
3)隨著當量比的增加,C2H2/空氣球形火焰的顏色由淡藍色逐漸轉(zhuǎn)變?yōu)槊鼽S色,Sn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最大傳播速度和層流燃燒速度分別為1 011.16 cm/s 和135.4 cm/s,該結(jié)果可為C2H2生產(chǎn)和加工過程、反應容器的強度設計和安全距離的預留提供數(shù)據(jù)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