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津
摘要:壓力性損傷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到壓迫,造成局部組織缺氧缺血,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引發(fā)感染,危及生命[1]。而老年人作為一個特殊人群,自身免疫力較弱,自我保護意識較弱,在護理中如果不及時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很容易導致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從而影響治療效果。本研究就老年患者壓力性損傷的護理進展進行分析。
關鍵詞:老年患者;壓力性損傷;護理進展
【中圖分類號】G6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8--01
壓力性損傷是指因長期或較大的壓力或壓力的聯合剪切力,造成皮膚和/或軟組織在隆突、醫(yī)療或其他設備下的局部損害。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不但使患者的住院時間延長,死亡率提高,也使患者的醫(yī)療費用和家庭負擔加重。作為護理質量評估的一個重要指標,壓力性損傷已被列入醫(yī)院安全管理制度,并得到了普遍的關注。
1.壓力性損傷的危險因子
第一,外部原因。(1)受壓大:壓力表示一個物體在一個區(qū)域上的垂直作用力,它是造成壓力性損傷的主要因素,并且與其持續(xù)時間的長短相關。毛細血管的最大承壓,也就是毛細血管閉合壓,在16-32 mmHg之間,最長2-4個小時,超過2-4個小時,毛細血管閉塞/收縮,血流受阻,導致皮膚缺血性損傷。(2)受到剪切力大:剪切力是由于兩個鄰近的兩個組織的表面滑動而形成的相對位移。(3)濕度大:濕度是另外一個導致壓力傷害的主要原因。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下,受到水分的刺激,會導致皮膚上的弱酸性被破壞,從而導致皮膚角質層的屏障和保護功能減弱,有害物質容易進入體內,容易滋生細菌,受到摩擦和其他外力的傷害。(4)受到摩擦:摩擦是兩個對象在不同的方向上產生的一種作用力。在搬運病人的過程中,盡量避免牽拉、撕扯等動作。盡量減少摩擦[1-2]。
第二,內部因素。(1)年齡高:國內外有關研究均顯示,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與60歲及60歲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根據資料顯示,70歲以上老人術后壓力性損傷的風險是正常人的2倍。(2)營養(yǎng)狀態(tài)低下: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與營養(yǎng)狀態(tài)密切相關,其中血清白蛋白和血紅蛋白是壓力性損傷發(fā)展的主要指標。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營養(yǎng)不良,病人會出現嚴重的負氮平衡,嚴重貧血,低蛋白血癥,肌肉萎縮,皮下脂肪減少,皮膚對外界壓力的忍耐能力下降,更易出現局部缺血性壞死。(3)運動功能差:運動功能下降是引起壓力性損傷的主要因素。如果出現癱瘓、長時間手術(≧4小時)、意識狀態(tài)改變、使用鎮(zhèn)靜藥、麻醉藥、病情嚴重等,都會影響到病人的運動。(4)組織灌注缺乏:組織缺血、缺氧、組織水腫、體溫過低、機體末梢血液循環(huán)受阻等因素,可增加局部壓力性損傷的風險。(5)溫度過高或者過低:溫度的改變也是導致壓力性損傷的一個主要原因。由于機體組織持續(xù)受壓,造成局部缺血,同時由于體溫增高而導致的高代謝需要,因此,使用加熱毯或加溫床墊會使機體的氧氣消耗增大,同時也會使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的幾率增大[3]。
2壓力性損傷護理進展
第一,進行風險評估,對病人進行定期的壓力性損傷危險評價,在高危險的情況下加強護理計劃,以便有效控制
第二,進行局部減壓:采用氣墊床或適當的墊子,每隔1-2小時讓病人翻轉,避免長期臥床休息造成壓力性損傷等。如果是側臥位,要注意加強耳廓的保護,以免出現嚴重的局部壓迫。手肘和腳跟采用減壓器,如翻身枕,水墊,靠墊等。
第三,協(xié)助病人定時翻身、叩背、下床。
第四,減小摩擦力和剪切力,并在摩擦部位貼上保護膜。病人半坐臥位,搖動的角度不超過30°,除非有例外,側臥位小于30°。
第五,皮膚保養(yǎng):每日定期檢查皮膚狀況,尤其是受壓處。協(xié)助病人按揉穴位,增加病人的舒適度。
第六,強化基礎護理:保持床單元清潔、換衣服、整理床單。檢查病人的衣服是否平整、干凈、柔軟。強化病人受壓部位的皮膚護理,發(fā)現有污漬時應立即清洗。在干燥的皮膚上涂上保濕霜,在長期受到刺激的地方涂上水凝膠,用尿布或者紙尿褲,或者用外部的引流器。腹瀉的患者應在排便后及時清潔肛周,并保持干燥清潔,防止肛周皮膚潮濕[4]。
第七,營養(yǎng)支援:咨詢營養(yǎng)師,制訂營養(yǎng)膳食方案,確保病人能充分攝取卡路里及蛋白質,并監(jiān)督其攝取及排便。建議病人選擇營養(yǎng)豐富、高蛋白、易于消化的食品。如果有飲食方面的問題,可以采取個性化的營養(yǎng)干預措施,保證營養(yǎng)均衡和充足。
第八,持續(xù)開展健康教育,以彈性的時機向病人及家人進行有關疾病的知識灌輸,明確其危害,并對其危害進行分析,并解釋其防治要點。從日常生活、體位、飲食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指導病人如何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保證病人在臥床期間能夠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
第九,嚴格交接班:每日交接班是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值班護士按照壓力性損傷危險程度對病人進行重新評定,重點照顧。
3總結
老年患者病情較重,身體狀況較差,治療與護理困難,長期臥床、營養(yǎng)狀況差、重視程度低,易出現壓力性損傷。由于局部組織缺氧、缺血,導致細胞變形壞死,皮膚彈性下降,局部皮膚變色,出現水皰、潰瘍等癥狀。而且,由于病人大多是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免疫力低下,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還會使病情惡化,從而增加患病的危險。
壓力性損傷是當今國際公認的一大難題,在臨床護理中已成為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對臥床老人而言,壓力性損傷無疑是加重病情的一大障礙。壓力性損傷一旦發(fā)生,不但會使病人疼痛、恢復周期延長,甚至會威脅到生命,還容易引發(fā)糾紛,因此,應采取適當的護理措施,才能減少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劉靜雯. 創(chuàng)面負壓治療技術聯合“互聯網+護理服務”對1例老年重度壓力性損傷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J]. 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21,32(11):1384-1385.
[2]趙一,吳疆,林雙宏,王平. 三時段護理模式在骨科老年手術患者術中急性壓力性損傷預防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21,27(20):53-56.
[3]笪俊,辛辰,李斗艷,陳琳,楊明瑩. 老年住院患者高危壓力性損傷預防個案管理護理方案的構建及效果評價[J]. 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21,42(10):178-184.
[4]葉梅,林忠寶. 延續(xù)性護理對出ICU后老年腦卒中臥床患者壓力性損傷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科學,2021,11(18):128-1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