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彩霞
寫作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語文教學更加傾向于語言運用和實踐探索,這是因為新時代對人才的靈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作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培養(yǎng)聽、說、讀、寫的能力,是當前的主要教學任務,教師應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實現(xiàn)這一目標。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它不僅考查學生的詞匯量和語言應用能力,還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表達情感的能力。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也變成了培養(yǎng)聽、說、讀、寫能力,寫作能夠培養(yǎng)這四種能力,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全力開展作文指導工作,采用有效的、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作文思維,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一、當前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語感和理解能力的黃金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強,也是語言能力迅猛發(fā)展的時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開展作文教學活動,能促使學生提升語言能力。而受傳統(tǒng)作文教學觀念的影響,當前小學作文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
第一,作文教學注重結果而不注重過程,導致學生的作文空有其形。寫作的過程如同壘磚加瓦,必須有堅實的素材支撐,而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普遍追求學生作文的完成時間,布置了很多寫作任務,殊不知文章不在于數(shù)量,而在于質量,在于思想和內涵的深刻性。這使得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積累寫作知識,導致作文內容空泛,情感不飽滿,空有其形。
第二,教學模式固化,推行任務完成制,忽略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作文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作文,也要讓學生能夠創(chuàng)新作文,如此,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得到發(fā)展,才能真正提高。而當前的作文教學普遍采取任務完成制模式,鼓勵學生按照要求完成寫作,對于學生獨特的思考和表達視而不見,久而久之就會壓抑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導致創(chuàng)新力的泯滅。
第三,作文教學形式單一、枯燥,不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激活學生的寫作靈感,使學生的作文水平難以提升。寫作是綜合運用各種能力的過程,靈動的作文教學能夠全面調動學生的思維,對寫作起到良性的推動作用。而當前的作文教學形式單一,教師更注重寫作手法和技巧的傳授,使得教學過程趨于形式化,枯燥無味,靈動性不強,使得學生寫作時過于注重表達手法,而忽略了情感的融入和思想的提升。
二、提升小學生作文水平的策略
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培養(yǎng)和積累,而作文教學中的問題也不是一天就能解決的,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對于小學生而言,作文是他們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提高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文學素養(yǎng)的有效手段,教師應立足學生的個性特點,以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為基點,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帶領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高情感表達能力,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穩(wěn)步提升。
1.科學引導,培養(yǎng)寫作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寫作亦如此。而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寫作,通常是以固定的主題、固定的模式,這樣會限制學生的思維,阻礙寫作靈感的迸發(f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與講解,教師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挖掘,要營造靈活的寫作情境,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激活寫作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認識到科學指導的重要性,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幫助學生獲得靈感,培養(yǎng)寫作能力。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避免使用固定的主題,如在描寫人物時,應避免運用“我的老師”“我的爸爸”等固定題目,可以采用靈活的、能引發(fā)學生思考的作文題目,比如“回想生活中,給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誰,把印象深刻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寫這樣的主題,學生能夠發(fā)揮思維的獨到性,在內心世界尋找和挖掘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可以是生活中的人物,也可以是歷史人物,還可以是自己想成為的人物,如宇航員、警察等,不限制主題,學生有充足的發(fā)揮空間,思想能夠自由馳騁,這才是激發(fā)寫作靈感、培養(yǎng)寫作思維能力的最有效方式。在這樣開放的環(huán)境中,學生可能寫出《我的記憶》《明日之星》《××奇遇記》等獨特的人物描寫類文章,標題就極具靈感元素,這就是教學過程不能僵化的原因。這樣的指導,教師不是機械化地出題目,學生也不是機械化地仿寫或者是改寫,而是真正在心靈深處尋找寫作靈感,每個個體都是不一樣的,角度也應當各不相同,也就不會千篇一律、毫無新意。
寫作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通過教師的科學引導,學生一方面能夠正確認識作文,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將靈感和創(chuàng)造力融入作文過程,這樣能使作文更加生動,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2.注重積累,為寫作提供充足的素材
文章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素材。一篇好作文,一定具有深邃的思想和優(yōu)美的表達,而優(yōu)美的表達是平時積累的結果。積累素材如同建房子添磚加瓦,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日積月累,久久為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注重日常積累,大量閱讀和品鑒,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豐富寫作素材,并使學生在積累過程中不斷深化認識和學習寫作知識,從而在寫作時能夠信手拈來,游刃有余。
積累素材決不是簡單地讀課文或者讀課外書,還應當包含閱讀后的感悟和交流,要進一步理解和內化閱讀內容。比如,進行四年級上冊的寫作訓練“我和______過一天”時,教師可以在學完《盤古開天辟地》《精衛(wèi)填?!返日n文后,讓學生寫讀后感,表達對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讀一些神話故事,了解更多人物以及當時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并進行小組交流,表達對不同神話人物的看法。有的學生會對神話故事的來源進行研究和思考,并產生一定的感想;有的學生則會對故事中人物的行為是否真實存在,抑或神話故事中的人物、神獸等是否真的有人看到過進行探索,并表達自己的看法,吸取別人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寫作,學生腦海中的素材會非常豐富,而不僅僅是局限于閱讀內容本身,由此,學生就能寫出與眾不同的作文。學生完成寫作,教師可以選取其中的優(yōu)秀作文,組織品鑒和交流活動,品評優(yōu)秀作文的精彩之處,從而幫助學生積累素材,學習寫作技巧,拓寬寫作思路和視野。
素材是寫作的基石,它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需要不斷積累和吸納。對于小學生而言,有目的的積累活動會使他們產生負擔,因此教師要化積累為潛移默化的行為,通過故事閱讀、思想交流等活動,幫助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累寫作素材,使得他們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加快素材的積累,助力寫作能力的提升。
3.融入生活,用真情實感寫作
生活就像萬花筒,豐富多彩又趣味無窮。寫作靈感和素材來源于生活,在寫作中融入生活元素,融入情感,才能讓作文更加真實、生動。生活素材來源于觀察,而情感則來源于真切體驗,因此,在開展作文教學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尋找各種寫作元素,體會生活中的豐富情感。如此,學生才能在寫作過程中表達真情實感,寫出來的作文才會更加真實和自然。
以四年級上冊“推薦一個好地方”的教學為例,無論是水鄉(xiāng)小鎮(zhèn),還是游樂場,都有吸引人的地方,而不同的學生會青睞不同的景色或游戲,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隨機觀察,觀察身邊的景物,品味不同的游樂場所,感受不同韻味的風景和人文歷史。在日常觀察中,教師可帶領學生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并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分析素材、篩選素材,抓住生活中的寫作元素,在不知不覺中積累寫作素材,這樣才能在寫作時做到文思如泉涌。比如,在游樂場玩耍時,學生可能僅關注不同的玩樂項目,而對于項目的獨特之處以及玩耍時的感受卻不會留意,此時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在玩耍結束進行思考和品味,并及時記錄所見所聞所感,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做到融入生活去感悟,深入生活去創(chuàng)作。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學生體驗生活時引導他們表達心中的情感,無論是歡快的還是沮喪的,都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出來,以幫助學生記錄不同時刻的情感體驗,為寫作時表達真情實感打下堅實的基礎。
生活是多彩的,充滿趣味和挑戰(zhàn)。經歷一事能收獲一份經驗,融入一種生活就能激發(fā)一種情感,真實的生活就是一篇充滿趣味的“文章”。因此,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不僅要引入生活元素,還要引導學生真正融入生活,在生活中體會和感悟,這樣才能將生活經歷變成情感體驗,將生活認知變成思想,從而寫出內容充實,情感飽滿的作文。
4.拓展閱讀,為寫作孕育創(chuàng)新的思想
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對于寫作來說,閱讀具有引導和輔助作用。通過閱讀,學生能拓展知識范圍,開闊視野,品味各種各樣的文化現(xiàn)象、情感元素等,補充思想能量。而且,廣泛的閱讀還能帶來思想的延伸,可以說閱讀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搖籃。學生在閱讀中能學到與自己的認知,甚至是課文知識完全不同的內容,從而使思路更加廣闊,為創(chuàng)新提供可能。創(chuàng)新是寫作過程中極其重要且極易缺乏的元素,它能使寫作內容更加靈動,使學生擁有更好的表達能力。
以四年級下冊《琥珀》的教學為例,琥珀是植物樹脂形成的一種化石,承載著千萬年來的遠古記憶,該篇課文以琥珀為立足點,進行了豐富的想象,將化石的形成過程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非常靈動。學生在寫作時需要的正是這樣由事物的基點開始的無限生動的想象力,這樣才能將作文寫得生動且韻味十足。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比如閱讀有關化石形成的故事,包括“活化石”銀杏的故事等,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有關生物進化過程的資料、文獻,讓他們了解進化的神奇,從現(xiàn)在的所見所聞入手,探索可能存在的趣味故事。這樣,學生在以“我的奇思妙想”為主題寫作時,就能很快找到寫作素材,并能進行想象和創(chuàng)新,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寫出內容新穎、富有創(chuàng)意的作文。
5.加強訓練,建立系統(tǒng)的寫作思維
寫作訓練貫穿作文教學的全過程,沒有訓練學生就無法熟練掌握寫作的技巧和方法,就不能真正實現(xiàn)作文水平的提升。因此,想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日常寫作訓練必不可少。訓練可以幫助學生熟練運用語言,靈活剪裁素材,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系統(tǒng)的寫作思維,打造個性化的寫作架構,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作文訓練不需要單獨的時間,可以在任何零碎時間進行。比如課前5分鐘,教師就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語言訓練題目,讓學生進行口頭表達。比如,教學四年級下冊《飛向藍天的恐龍》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口頭表達:“有沒有人喜歡恐龍?請說說喜歡什么樣的恐龍?”“為什么?”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會積極主動地表達,且表達很有條理性。經過日積月累的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會更加順暢,更加靈活。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在一定時期內開展專題訓練,針對某個主題開展多層次的練習,比如景物描寫專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景物的不同角度寫作,訓練學生的描寫能力。還可以運用“提綱式”和“全文式”的不同方法,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綜合性,幫助他們建立寫作思維。
在學習過程中,無論是何種理論和知識,都離不開夯實和鞏固,同樣,良好的表達能力、詞語運用能力以及信手拈來的華美辭藻與生動的比喻、擬人,都需要日積月累的訓練?!笆炷苌伞保簿褪钦f,通過訓練學生才能熟練掌握寫作技巧,才能在寫作時將掌握的知識與思考融為一體,表達內心的情感,將思維與寫作能力凝練成為獨特的表達能力,提升作文水平。
作文水平的提升需要循序漸進、日積月累,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激活學生的寫作靈感,引導學生體驗生活、體會情感,將真情實感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建立系統(tǒng)的寫作思維,從而使語文綜合能力獲得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