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瑛
南社村位于渭南市合陽縣黑池鎮(zhèn),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村落,中國農(nóng)耕文明重德的傳統(tǒng)在南社接續(xù)相承。
在村子的中心廣場上,矗立著一座陽虎紀念碑,49年前,年僅22歲的村民鄒陽虎從供銷社下班,途經(jīng)村里的澇池時,發(fā)現(xiàn)有兩名村民溺水,奮不顧身跳下去救人,因體力不支不幸犧牲。為了紀念舍己救人的英雄,南社村民集資修建了這個碑,每逢清明節(jié),南社村人紛紛來到碑前緬懷這位身懷仁德品質(zhì)的好村民。
進入南社村,一眼就可以望見一尊古代人的雕像,這便是南社人祖祖輩輩引以為豪的先祖雷德驤的塑像,走進安逸平坦的村子,不遠處有一院青磚碧瓦、古樸寧靜的清代建筑,過去是雷氏祠堂,現(xiàn)在則作為雷德驤紀念館。雷德驤是宋朝開國重臣,曾任戶部侍郎,他不但勸諫皇帝勤政,彈劾貪相趙普,還處斬了“吃人”惡魔王國舅。南社人用這種方式表示對為人剛正清廉、秉公執(zhí)法,具有官德之人的崇敬。
讓南社人津津樂道的還有雷德驤的后代雷簡夫,歷史的巧合,讓簡夫與三蘇有了交集。在中國文學史上,三蘇光耀千秋,文章為世人稱道,與三蘇才情可比肩的雷簡夫卻少有人知。如果說是伯樂成就了千里馬,那么,雷簡夫就是三蘇的伯樂。簡夫在四川雅州(現(xiàn)在的雅安)做知州時,累試不第的蘇洵拜見了他。雷簡夫被蘇洵的曠世奇才所吸引,親自向自己的上級益州知州張方平和文壇泰斗翰林院學士兼史館修撰歐陽修舉薦蘇洵。從此,如彩云出岫,三蘇開始在文壇綻放。成人之美,起奇才出蓬蒿,亦是人間最高的德行之一。
走在村里,遠遠就可以看見南社村的一個街頭,墻上貼了三張大紅紙,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對剛結(jié)婚的新人的致謝信,紅底金字顯得富貴喜慶,上面工整地寫上了285個鄉(xiāng)黨的名字?;閱始奕⒌娜饲橥鶃淼碾S禮,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在農(nóng)村尤甚,但是厚德的南社村人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向全村發(fā)出了每個家庭紅白事不請客大吃大喝,鄉(xiāng)親們發(fā)出心意表達了就是最好的祝福和關心的倡議,一家不鋪張就是家家不鋪張,遇事多為鄉(xiāng)親們考慮的南社村民紛紛響應,并作為一項村規(guī)民約延續(xù)至今。
富潤屋,德潤身,南社人深知此理。在南社的街道上隨處可見精選的為人處世的生活箴言:“人悔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數(shù)說?!薄笆肿阗F相助,夫妻貴相從?!薄皻饬啃璐?,心境需寬?!薄靶⒐?,敬長輩,噓寒暖,多關愛。有摩擦,能包容,盡贍養(yǎng),人稱頌。”“少怨言,多笑語,耐得勞,多得苦。不怨天,不尤地;善待人,嚴對己?!薄懊渴聦捯环?,即積一分之福?!薄耙娙吮毓В婋y必及?!边@種無言的提醒,見者日日修身,即使文化再淺的人也可以讀懂;這種無處不在的德治文化氛圍,使每位南社人浸潤其中。
“華夏秋千數(shù)關中,關中秋千數(shù)南社”,被譽為華夏一絕的南社秋千開始于宋,完善于明,興盛于清,鼎盛于當代,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一,南社村都會舉行“秋千節(jié)暨呂祖古賽廟會”的活動??`秋千時,有智者出智,有力者出力,有材料者也毫不吝惜。精壯男人栽樁、爬高掛繩縛秋,老弱婦孺也不閑著,手巧的圍在一起做秋千頂子上的紙花,就是幫不上忙的也要端來茶水、送來雞蛋慰問大家。如果說南社人縛秋千縛出了仁義,那么蕩秋千更是蕩出了和氣、吉祥、健康。你看,“順板秋兒來回游,好事扎堆不用愁”。秋千中的極品“牌坊秋”,因形似古牌樓而得名,兩根立柱高8米以上,加上碌輳約高9米,橫梁6米,頂子叫步步高升。但從“牌坊秋”的命名看就是一種厚重的提醒,從寬和高及基座的數(shù)字看,就蘊含了六六大順、事事發(fā)、九九歸一的良好寓意,蕩這種秋千想來也是思緒萬千吧!“聚心秋”由五六個小秋千組成,圍成一個圓形,蕩時,同時向中間蕩動,凌空觀看似花朵開放,適合小孩子團體蕩,培養(yǎng)凝心聚力意識,還有那些鍛煉身體協(xié)調(diào)性的“攀爬秋”、驚險刺激的“旋跌秋”、考驗互相配合能力的“閨蜜秋”,增強抗眩暈能力的“滾筒秋”……
德者事業(yè)之基,弘德乃凝心之舉,如今的南社人合作建起了國家3A級景區(qū)—南社秋千谷,村里游人不絕,人們徜徉在古樸的村落中,緬懷見義勇為的鄒陽虎,聽著雷德驤、雷德修的故事,在村史館了解南社的前世今生,蕩秋千、吃當?shù)仵矫妗⒙牱沁z小曲。南社人創(chuàng)造了“尚德”的文化,“德”的光芒吸引著慕名而來的萬千大眾,使南社和前來南社的人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