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 弘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一部有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的優(yōu)秀舞臺作品。因其精湛的藝術和精良的制作,演出不久即成為現(xiàn)象級舞劇,到2022年演出已逾400場,全國巡演已走過13個城市。該劇的主創(chuàng)導演韓真、周莉亞,編劇羅懷臻,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以時代審美為標準,精心打造了這部集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精品,為觀眾奉獻了精神盛宴。在欣賞和贊美的同時,我們也應深入思考和探尋該舞劇的成功經(jīng)驗,總結舞劇的藝術特點和審美價值,應用于今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
多線并鋪的敘事結構。舞劇藝術中復雜的敘事結構不常見,但是《永不消逝的電波》為了展現(xiàn)復雜而危險的斗爭形勢及主人公在上海長達12年的潛伏生涯,設置了多條線索的敘事結構,條條線索交錯平鋪,形成了網(wǎng)狀敘事特點。劇中主要人物有九個,男女主人公“李俠”與“蘭芬”的愛情、生活與斗爭為明線,其他還有女特務秘書柳尼娜、攝影記者阿偉、老裁縫、小裁縫、黃包車夫、社長、賣花女等角色交叉形成的多條暗線,明線暗線相輔相成,各有其明顯的作用。明線體現(xiàn)了人物的成長過程,交代了李俠夫婦因任務假扮夫妻,在相處中互相信任相知,最后為大愛犧牲小愛、為祖國奉獻生命的過程。多條暗線既有與特務柳尼娜的斗爭,又有小裁縫和賣花女的羞澀愛戀,將黑暗與光明,冷酷與溫情并列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產生對比增強戲劇效果。網(wǎng)狀的敘事結構為推動故事情節(jié)、烘托戲劇氛圍、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極大的積極作用。同時借鑒了電影的敘事手法,倒帶、平行時空、回憶、閃回、蒙太奇等,突破性的敘事方式使本劇成為舞劇中優(yōu)秀的敘事典范。
真實精準的人物定位。本劇另一鮮明的藝術特色是在人物塑造上可圈可點。紅色題材劇目中的人物容易千人一面,或不食人間煙火?!队啦幌诺碾姴ā穭t為角色找到了精準的定位,每一個人物都兼具典型性和真實性,并在二者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使每一個英雄人物在具備光輝的同時,又真實可感、有血有肉。難分難舍的夫妻,情竇初開的少年,在舞臺上刻畫得惟妙惟肖。通過主創(chuàng)精心設計的細節(jié)將人物形象立體、全面、真實地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人物的典型性體現(xiàn)在成功地塑造了以李俠和蘭芬為代表的潛伏在戰(zhàn)斗一線的共產黨人形象,以主要人物詮釋他們的戰(zhàn)斗、工作、愛情和生活,以次要人物為輔助體現(xiàn)戰(zhàn)斗的殘酷性和嚴峻性,以反面人物襯托戰(zhàn)斗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人物的真實性體現(xiàn)在賦予角色生活氣息,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尤其著名橋段《晨光曲》(原名《漁光曲》),在緊張的戰(zhàn)斗中穿插了一幅徐徐拉開的生活畫卷:清晨在充滿煙火氣的上海弄堂里,女主人公蘭芬和一群穿著旗袍的阿姨嬸嬸們,伴著舒緩的韻律在晨光中裊裊走來,她們聊著天,吹著爐火,將最生活化的場景以舞蹈展現(xiàn)出來,將藝術和生活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觀眾在美的享受中感受戰(zhàn)斗中的溫馨。
高度克制的抒情風格。本劇在抒情風格上也有獨到之處,無論是李俠和蘭芬個人愛戀的“小愛”,還是熱愛祖國勇于犧牲自我的“大愛”,這些感情都是很濃烈的,很熾熱的,但是體現(xiàn)在舞蹈詮釋上并不是一味地灑狗血式的夸張表演。無論是多媒體的運用、舞臺燈光的選擇,還是舞臺布置和服飾色彩的設計,抑或舞蹈肢體的表演都是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xiàn)的。包括男女主人公雙人舞部分,演員的肢體伸展幅度都相對保持著克制,尤其是男主人公李俠的表演,即使是跳躍、托舉等幅度大的動作都不例外。這樣精心的設計與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人物的身份都有關系。主人公作為地下工作者,人物身份保密,因此喜怒哀樂都相對克制,以更好地隱藏自己的身份。作為舞劇來說肢體表演一旦被限制,情感表現(xiàn)勢必有所影響,但該劇很好地處理了這個矛盾。在雙人舞中蘭芬的情感得到了更好的釋放,使情感表達在收放中達到平衡,讓觀眾既能感受到熾烈情感的釋放,又能看出角色情感的克制,讓觀眾在情感的積累中有宣泄和釋放的出口。到劇目末尾李俠發(fā)出了最后一封電報:“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睂∏橥频礁叱?,情感也升華到頂點,主人公為了信仰犧牲小我、成全大愛的無私行為直擊人心,“長河無聲奔去,唯愛與信念永存”的主題銘刻在人們心里。
極具個性的舞蹈設計。本劇在舞蹈上也具備高度的藝術個性。通過不同的舞蹈動作,人物的個性特征鮮明體現(xiàn)。即使是同樣的動作,經(jīng)過微小的調整和細節(jié)的詮釋,不同人物也展現(xiàn)出不同的性格。比如雙人舞中,男主人公肢體的克制和女主人公的舒展使同步的舞蹈動作體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體味到他們不同的內心世界。李俠、柳尼娜和記者阿偉的電梯戲,在有限的空間里,三人各懷心思,表情上雖不動聲色,但是極具張力的肢體動作卻體現(xiàn)出細膩的人物心理和緊張的氛圍。通過舞蹈肢體語言的設計將三人的身份、立場、態(tài)度展現(xiàn)出來,舞蹈結束時一步步揭開潛藏的真相。一方小舞臺,通過精心的設計解讀出人生百態(tài),大千世界。
審美實踐價值。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為新時代舞臺劇樹立起了全新的藝術標桿,在創(chuàng)作時即體現(xiàn)了高度的真實性和藝術性。作品雖然是有電影版本珠玉在前,但是舞劇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創(chuàng)新高度。觀眾能夠借助原有的故事實現(xiàn)有效的情感關聯(lián),更好地受到情感的熏陶,激發(fā)愛國之情。《永不消逝的電波》舞臺設計也獨具匠心,借助演員的演繹以及燈光道具服飾的配合,為欣賞者展示地緣之美。以旗袍、長衫、蒲扇、短凳、陰雨、雨傘、弄堂等為標志的柔婉的地緣美,生成現(xiàn)代型傳統(tǒng)審美特色。同時,對于紅色舞劇來說,一方面要忠實于現(xiàn)實和歷史,另一方面需要給予觀眾感情觸動和靈魂引領。紅色主題看似宏大,在實際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需要落足于細節(jié)塑造,從而更好地帶動和影響觀眾,尤其是革命過程中最平凡的普通人,他們的事件更加具有感染力。表現(xiàn)上采用以小見大的方式,來講述宏大主題,以微小電波傳遞革命理想,將具體的故事落實于普通人身上,不僅能夠使內容表達更加生動形象,也能夠提升劇目情感的帶動力、感染力。
教育感染價值。當觀眾在欣賞紅色舞劇時,通過編導和表演者的共同努力,能夠使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諜報人員所處環(huán)境下的危機狀況和心理情感,感受到舞者肢體語言傳遞出的情緒,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起正確的世界觀。尤其對于普通觀眾而言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傳承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使更多的觀眾增加對革命歷史的了解,也能夠使欣賞者在感受美的同時接觸到革命歷史教育,了解在那個年代為了理想、為了祖國、為了自由在艱難困苦中奮斗、不為逆境所屈服的英雄,引導人們珍惜當前的和平生活,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不斷進取,熱愛祖國。
認知反思價值。通過紅色舞劇來認識或重現(xiàn)一段歷史,能夠使人們對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有更加深刻具體的認識。歷史對于當下社會的我們來說,有著重要價值。以史為鑒,以古觀今,借助紅色舞劇,能夠發(fā)揮出舞劇的認知作用。在舞臺呈現(xiàn)完成后,劇作將把對作品的詮釋空間留給觀眾,讓觀眾自己去品味,理解想象,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對人性的思索、對歷史的尊重以及對當前生活的反思?!队啦幌诺碾姴ā吠ㄟ^書寫以李俠夫婦為代表的、在上海隱蔽戰(zhàn)線上的英雄和他們的對敵斗爭,激勵人們反思自我,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