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我們都會升國旗,奏國歌。親愛的少先隊員們,我們的國歌是我們國家的象征和標(biāo)志。那么,你知道國歌是怎么誕生的嗎?它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
1935年,黃金搭檔的絕響
國歌的誕生要從1931年說起?!熬乓话耸伦儭焙?,中國東北被日本侵略者占領(lǐng),全國要求抗日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然而,此時的大上海卻仍然到處充斥著萎靡喪志的歌曲。
“照此下去,人們的意志會消弭在這靡靡之音中,我們必須想想辦法才是。”著名作家、共產(chǎn)黨員田漢,找到好友聶耳商量。
“是的,我們理應(yīng)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寫一首像《國際歌》那樣有氣勢的歌,來鼓舞人們的斗志。”作曲家聶耳立即響應(yīng)。
“好,我寫詞,你作曲!”這對黃金搭檔一拍即合。
在此之前,兩人已經(jīng)一同創(chuàng)作了十多首歌曲,但總覺得還缺一首能鼓舞全國人民抗日斗志的好歌。他們寫了一首又一首,總是不滿意。
1935年,田漢開始為抗日題材的電影《風(fēng)云兒女》寫主題歌的歌詞。在創(chuàng)作中,他的情緒一直處于亢奮狀態(tài),這種亢奮終于化成了日后聞名世界的歌詞:“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可以說,這歌詞田漢既是為電影而創(chuàng)作的,也是為全國人民抗日斗爭創(chuàng)作的。
不幸的是,他剛寫完初稿,就被捕入獄。聶耳知道后,主動接下了譜曲任務(wù)。當(dāng)聶耳看到田漢撰寫的歌詞時,仿佛聽到沉沉黑夜中的一聲閃亮驚雷,民族的呼喊、祖國的召喚、戰(zhàn)士的吼聲,澎湃的愛國激情頓時在他的胸中奔涌,匯成了一股雄壯、激昂的旋律。他只用了兩天,就寫出了樂譜的初稿。1935年4月,聶耳完成了曲譜的定稿,并定名《進行曲》。
隨后,電影的投資人——東北抗日義勇軍總司令朱慶瀾將軍,在“進行曲”前面加上“義勇軍”三個字,將歌曲正式命名為《義勇軍進行曲》。
不久,這首歌隨著電影在全國的播映,作為戰(zhàn)斗號角響徹大江南北。
1949年,開國大典的昂揚
1949年9月25日,新中國就要成立了。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主持召開了一次關(guān)于國旗、國徽、國歌的協(xié)商座談會。在座談會上,大家都主張暫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
當(dāng)時,有人提出:新中國成立了,還唱“最危險的時候”,這樣的詞句是否合適呢?有人建議將歌詞修改一下,也有人認(rèn)為這首歌曲是歷史的產(chǎn)物,為保持完整性,詞曲最好不做修改。
聽了大家的發(fā)言,周恩來總理說:“國歌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民族氣質(zhì)和精神面貌,《義勇軍進行曲》創(chuàng)作于中華民族危難關(guān)頭,正是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精神。”
毛澤東主席接著說:“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勝利,可是,我們還要居安思危。這首歌曲中的這一句,我看很好,意味深遠(yuǎn)?!?/p>
就這樣,在10月1日下午3時的開國大典上,伴隨著五星紅旗冉冉上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代國歌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響起。
知識小卡片
2004年,《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被正式寫入憲法。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也頒布并實施。根據(jù)《國歌法》,我們中小學(xué)生都要學(xué)唱國歌,遵守國歌奏唱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