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柏安 譚文岳 郭震浪 向松濤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1],近年來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2]。目前Gleason評分是評估前列腺癌患者風險分層的重要手段[3]。但有研究指出前列腺穿刺活檢標本的Gleason評分與前列腺癌根治術(radical prostatectomy, RP)術后的Gleason評分不一致,約有40%的患者出現(xiàn)了病理升級[3]。有學者認為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ets)可能是引起Gleason評分病理升級的因素,但結果存在爭議[4-5]。因此為探討Mets與RP術后病理升級的相關性,我們進行了meta分析,以期為臨床研究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jù)。
由2名研究者對知網(wǎng)、萬方、CBM、維普、PubMed、Embase和Cochrane圖書館數(shù)據(jù)庫中搜索相關的研究進行同步檢索,檢索時限為從建庫至2021年9月。相關的中文檢索詞包括“前列腺癌根治術后”、“升級”等;相關的英文檢索關鍵詞包括“prostatectomy”、“metabolic syndrome X”等。
對以上7個電子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后,納入相關的觀察性研究文獻,排除無法獲取數(shù)據(jù)的文獻和動物研究文獻,最終確定了430項文獻。在去重、閱讀標題、摘要及全文后,共納入5篇文獻[4-8],共涉及22 295名參與者。對所納入的文獻使用紐卡斯爾-渥太華量表評分后,納入的5篇被認為是高質量的文獻。最終所得文獻使用Review Manager 5.4軟件進行meta分析并根據(jù)異質性選擇效應模型。
所納入的5篇文獻,有3篇文獻提示Mets會使RP術后病理升級[4,6-7],2篇文獻發(fā)現(xiàn)Mets與術后病理升級無關[5,8]。對納入的文獻進行合并后,異質性顯著(I2=53%,P=0.07),因此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合并分析。合并OR為1.33(95%CI:1.13~1.58),結果顯示與無Mets的患者相比,Mets患者有約33%的概率出現(xiàn)病理升級。同時使用留一法進行敏感性分析,結果表明meta分析結果穩(wěn)定。結果顯示,有Mets的患者比沒有Mets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病理升級風險。利用Begg漏斗圖評估文獻是否存在發(fā)表偏倚,結果顯示漏斗圖不對稱,表明存在發(fā)表偏倚。
2014年國際泌尿病理協(xié)會對Gleason評分系統(tǒng)進行了修正,使前列腺穿刺活檢標本與RP術后病理一致性有所提高,但仍有約25%的患者存在病理升級的情況[9]。De Nunzio等[4]認為Mets與RP術后Gleason評分病理升級相關,但Zheng等[5]認為Mets與病理升級無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Mets是促使前列腺癌患者的病理升級的獨立影響因素。前列腺穿刺活檢標本及RP術后病理標本評分不一致是前列腺癌中獨立且具有臨床意義的預后指標。病理升級與病理一致的腫瘤相比,病理升級的腫瘤更具侵襲性,且術后更容易出現(xiàn)生化復發(fā)[10]。這意味著對于術后出現(xiàn)病理升級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挽救性治療[11]。對于危險度較低的前列腺癌,RP是最佳的治療方式,但對于高危前列腺癌的治療,放療及內分泌治療仍是目前臨床使用最廣泛的方案[12]。因此臨床遇到Mets的前列腺癌患者,進行術前評估時即應警惕病理升級可能。
Mets與前列腺癌之間的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可能是通過影響前列腺周圍的微環(huán)境從而引起前列腺的改變[13]。也有研究表明Mets可能是通過 MeS/CTBP1/CYP19A1來調控腫瘤及血清周圍的雌二醇水平,從而直接影響腫瘤細胞的增殖[14]。通過了解Mets與前列腺癌的關系可以為合并Mets的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同時也可能對前列腺癌的進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對前列腺癌患者臨床診療的過程中,對Mets的管理是至關重要的[13]。
本研究的不足包括所納入的研究存在發(fā)表偏倚,其次也有研究指出Mets的成分累積會不斷增加國際泌尿病理協(xié)會分級中2~5級患者病理升級的風險[5],因此對于Mets與病理升級可能還存在其他的中介因素和混雜因素。再者,本研究總共納入5篇文獻,所納入的文獻研究均為回顧性研究,且不同研究的病理學家水平不同,可能存在選擇偏倚及信息偏倚。
綜上,本項研究結果顯示Mets是促使前列腺癌患者的病理升級的獨立影響因素,但因目前證據(jù)有限,這種關系仍需進一步確認。就目前而言,這項研究對于有Mets的前列腺癌患者,尤其是對 RP患者的預后有一定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