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新課標指出“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逼渲行W一、二年學生應具備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習慣,且識字量要求達到1600個左右,其中會寫的字800個左右??梢?,識字是低年段的教學重點,但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度差,如何調(diào)動他們的興趣,煥發(fā)主動識字的愿望呢?單憑教師“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那是很難讓學生對識字產(chǎn)生興趣。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讓識字教學變得形象生動,不僅改變了學生學習方式,更是創(chuàng)新了課堂教學模式,讓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實現(xiàn)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識字教學煥發(fā)了生機。
一、“漢字故事”,探尋起源
漢字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讓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以及它的演變歷史,感知漢字背后的故事,可以激發(fā)學生熱愛漢字,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但漢字文化對于一個七八歲的學生來說是深奧的,若要理解并掌握,那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多媒體平臺給我們教師提供了一個直觀、感性的輔助教學手段。我們就可以借助網(wǎng)絡搜索一些漢字的故事動畫,通過多媒體播放聲文并茂、生動直觀的課件,讓學生感知漢字背后的故事。例如,在教“用”這個字的時候,利用希沃白板的演示功能,先出示“木桶”實物圖,然后再出示“用”的象形字,最后到出現(xiàn)“用”的現(xiàn)代簡化字,采用這種富有動感的演示,直觀、生動有趣,使簡單的筆畫結構和其背后的故事統(tǒng)一起來,激起學生探索文字奧秘的興趣,感受漢字的魅力。課后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搜集一些漢字的小故事,持之以恒,學生積累了一些漢字的小故事,與此同時,也將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植根孩子心靈。
二、“字形魔術”,生動展示
在教學識字時,老師們普遍會采用 “加一加”“減一減”等比較傳統(tǒng)的方法進行教學,與之對比,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讓識字教學像“變魔術”式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大大吸引學生眼球,點燃了學生的形象思維。例如,低年級在初學象形字“日、月、水、火”等字時,我們可通過PPT課件出示日、月、水、火的圖片,告訴學生它們可是魔術師,讓學生猜猜它們會變成什么?再將實物逐漸演變成漢字,學生印象就深刻多了。再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夜色》“晚、外、看、笑、色”這五個字時,我充分利用101PPT的動畫功能,把這些字設計成“字形魔術”。如在教學“笑”字時,通常的教法是告訴學生“笑”字上面是“竹”字頭,下面是個“天”。我根據(jù)漢字象形字構字的特點,利用PPT動畫功能進行設計“笑”字,讓它會變魔術:先在屏幕出示一個圓圓的娃娃臉蛋,然后將眼睛、眉毛演變成“竹”字頭,將鼻子變成“撇”,將嘴巴演變成“橫”,這娃娃笑的時候,兩個嘴角變成“撇”和“捺”,瞬間一個 “笑”字就出現(xiàn)了。顯而易見,利用課件展示生字,字就像變魔術一樣,讓識字變得有趣起來,學生的學習熱情得以激發(fā),寓學于樂,記憶更持久,收獲更是滿滿的。
三、“游戲識字”,興趣盎然
新教材的識字量比較大,剛教過的生字寶寶在課文里學生還能辯認出來,可一旦組成一個新的詞語或換個語言環(huán)境,學生認讀時就難以辨認了。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變換不同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去讀、認,但如果在課堂上一味地讓學生讀,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學習的愿望就會下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庇螒蚩梢詽M足孩子們好動好玩的心理,提高注意力持久性、穩(wěn)定性。鑒于此,我們可以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各種識字游戲,寓教于樂,使學生樂學、愛學,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識字,掌握詞語。例如,在初步教學生識生字后,為了鞏固識字的效果,我利用FLASH功能,設計“識字轉(zhuǎn)盤”的游戲。先用繪圖的圖形功能繪制一個大圓形做“轉(zhuǎn)盤”,再繪制一個箭頭做“指針”,然后將所學生字拖放排列到“轉(zhuǎn)盤”上,用旋轉(zhuǎn)動畫功能就能轉(zhuǎn)動圓盤,一個“快樂識字大轉(zhuǎn)盤” 就做成了。轉(zhuǎn)盤可以由學生進行操作,點擊鼠標,或者觸摸屏幕,轉(zhuǎn)盤就會轉(zhuǎn)起來,轉(zhuǎn)盤停,指針所指的字是什么就要讀出來,這一新鮮的“轉(zhuǎn)盤”游戲讓學生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記住了所有生字,既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又鞏固了識字效果,大大提高了識字效率。摘蘋果游戲也深受學生們喜歡,教師利用班級優(yōu)化大師制作生動、有趣的摘蘋果游戲,畫面上有紅通通的蘋果,學生點擊蘋果,蘋果上面就會閃現(xiàn)詞語,學生只要正確讀出字音,電腦里就會出現(xiàn)表揚的話:哇,你太厲害了,摘到蘋果了。然后又是“你真優(yōu)秀!”的表揚,夸得學生心里美滋滋的,如果有學生讀錯誤,屏幕上就會傳出鼓勵的話語:“要加油哦。”傳統(tǒng)教學下老師蒼白無力的語言,又怎么能和這多媒體營造的教學情境相比呢?
四、“擴展閱讀”,鞏固識字
語文新課標要求低年級學生識字 “多認少寫”,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教師就要引導他們進行大量的擴展閱讀,這種閱讀不是孤立的,目的就是為了鞏固識字效果和加深對字的理解。除了在課堂教學生識字外,我們可以巧用網(wǎng)絡資源,引導學生擴展閱讀。推薦學生感興趣的網(wǎng)頁和APP,如童話故事網(wǎng),謎語網(wǎng)、兒童詩歌網(wǎng)等有聲網(wǎng)站,洪恩識字、悟空識字等APP,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瀏覽、游戲過程中和漢字親密接觸,擴大了閱讀量,了解字詞運用的語言環(huán)境并且還鞏固已學過的漢字,可謂一舉多得。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帶動了語文教學新的改革。作為一線教師,要把信息技術與識字教學有機整合,創(chuàng)新運用,在促進學生實現(xiàn)盡早閱讀的同時,把我國歷史悠久的漢字文化薪火相傳,中華國粹得以弘揚。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農(nóng)村小學低年級創(chuàng)新識字教學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17YQJK24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