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遠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也發(fā)生了明顯變化。馬鈴薯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品,具有口感鮮美、營養(yǎng)豐富的特點,受到了廣大人民的喜愛。脫毒馬鈴薯作為一種新的品種,食用品質較高,內部有害病菌較少,在我國廣泛種植,其栽培管理技術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脫毒馬鈴薯;種植技術;技術推廣
引言
馬鈴薯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蔬菜,不僅可當作蔬菜食用,也可當作豬、牛、馬等牲畜的喂養(yǎng)飼料。與普通的傳統(tǒng)馬鈴薯相比,脫毒馬鈴薯的種植效益更高,因此,在種植中推廣脫毒馬鈴薯栽培技術,對提高農戶收入和提高我國農業(yè)產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脫毒馬鈴薯的優(yōu)勢
脫毒馬鈴薯種植技術是對馬鈴薯薯塊進行科學培育,使其發(fā)芽后脫毒,并對脫毒馬鈴薯塊進行無菌化培育和篩選,最終將篩選出的無毒馬鈴薯薯塊進行培育的一種種植方法。在這種篩選方法下的馬鈴薯質量要遠遠優(yōu)于傳統(tǒng)馬鈴薯,脫毒馬鈴薯具有種植時間短、產量高的優(yōu)勢,能夠為種植戶提供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調查研究顯示,脫毒馬鈴薯的營養(yǎng)價值高,更有利于人們身體的健康。脫毒馬鈴薯的種植過程綠色環(huán)保,在注重綠色生活、生態(tài)化生活的背景下,脫毒馬鈴薯比普通馬鈴薯的市場競爭力更強,更容易受消費者喜愛。基于以上優(yōu)勢特征,我國一些地區(qū)已經開始應用無毒馬鈴薯的種植技術,但是受種植人員素質和種植區(qū)整體氣候和經濟狀況影響,無毒馬鈴薯的整體種植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相關人員結合實際情況處理,從而全面提升我國無毒馬鈴薯種植技術含量和種植效率,促進當?shù)胤N植產業(yè)改革,為廣大脫毒馬鈴薯種植戶帶來更大經濟效益[1]。
2脫毒馬鈴薯栽培關鍵技術
2.1選地方面
馬鈴薯的栽培土地要盡可能地選擇不重茬地段,而且3年內種植過茄科類植物的地段不適宜栽培馬鈴薯。從馬鈴薯作物特征來看,它是淺根系作物的一種,一般適合在地勢平整、土壤肥沃的地塊種植,和大豆、小麥等糧食作物輪作產量更高。種植地段確定后,還要對土地進行科學整理,利用翻耕機對土壤進行翻耕,翻耕深度為30cm,這樣可以提高土層通透性,加速土壤熟化,有利于馬鈴薯水分積累,必要時還要進行旋耕,徹底清除前茬作物的根系、雜草,翻耕的同時也要施加一定量的基肥,增加土壤養(yǎng)分,為馬鈴薯生長提供有利條件[2]。
2.2篩選適合的馬鈴薯品種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個馬鈴薯品種適合的地質條件和氣候條件都有所不同,在對馬鈴薯品種進行篩選時,要選取優(yōu)質的脫毒馬鈴薯進行種植,充分結合當?shù)氐臍夂蚝偷刭|條件,選取最適合的優(yōu)質品種。篩選后的馬鈴薯種塊,在種植前,要進行充足的光照殺菌處理,同時,在進行催芽處理時,要對薯塊的環(huán)境做好濕度和溫度保障,使催芽環(huán)境適合馬鈴薯薯塊,溫濕度適宜,干凈無菌。
2.2用足底肥
底肥即基肥,是深翻地、細整地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底肥要用足,以為馬鈴薯高產創(chuàng)造條件。底肥占總肥量60%以上,以腐熟有機肥為主,配施適量的磷肥、鉀肥。一般情況下,腐熟有機肥,用1000~1500kg/667m2;過磷酸鈣,用20~25kg/667m2;草木灰,用100~150kg/667m2。施肥期間,以作畦或穴施,深施10cm以下。
2.4播種前種薯處理
選種薯,選適栽良種的基礎上,挑選薯形規(guī)整、品型較好、薯皮光滑、色澤鮮亮、大小適中的健康種薯。挑選種薯時,要剔除畸形、龜裂、芽眼壞死、有病斑的塊莖。切塊,切塊為打破休眠,促發(fā)芽、提苗勢。切刀消毒不嚴,有經切刀傳病的可能。由此,用切刀必須消毒,切塊20~30g??v切成塊,每塊要留有芽眼。為避免刀傳病的情況,當前有用小整薯播種,播后出苗齊、芽數(shù)多、主莖多,一般用50g以下健壯小薯作種。整薯播種,休眠期長、生長期短,后期常有早衰。由此,栽培應控好密度,注意催芽,增施鉀肥,配施磷肥、氮肥,以激發(fā)種薯生長潛力[3]。催芽,是馬鈴薯豐產的重要措施。通過催芽,可淘汰爛薯,避免出現(xiàn)斷苗、缺株的情況。催芽的方法,播種前1周,選赤霉素、1%硫脲混合液,浸種10min。之后,取出晾干,覆蓋砂層催芽。一般情況下,先平地鋪蓋層濕沙,耙平后蓋層種薯,加蓋一層細沙。這樣依次擺3~4層,最后覆蓋5~6cm濕沙。經1周催芽后,芽苗可長1cm左右。取出,放陰涼處煉芽,而后播種。
2.5加強種植管理
為保障脫毒馬鈴薯在整個種植期間能夠順利生長,需要在種植過程中加強種植管理工作。首先在種植之前,種植戶需要研究種植地區(qū)的氣候和土壤環(huán)境特征,確保該地區(qū)溫度和濕度及土壤肥力能夠滿足馬鈴薯的正常生長發(fā)育需求,同時種植戶需要了解種植地土壤中肥力含量,以方便后續(xù)施肥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為了方便馬鈴薯芽順利生長,播種之前相關人員需要合理控制馬鈴薯芽的密度,播種間隔過密會導致馬鈴薯芽之間發(fā)生光照、水分、土壤養(yǎng)分的爭搶問題,并最終影響馬鈴薯產品質量和產量,播種間隔過大會導致單位面積產量下降的情況發(fā)生。除此之外,在脫毒馬鈴薯的整體生長期間,為了確保馬鈴薯能夠順利生長發(fā)育,需要保障脫毒馬鈴薯的水分吸收量,具體做法是干旱時節(jié)人為地澆灌馬鈴薯田,雨季防止?jié)碁模瑢︸R鈴薯田進行排澇處理。
2.6病蟲害防治方面
脫毒馬鈴薯在栽培管理過程中,務必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這也是確保穩(wěn)產高產的基礎。首先,脫毒馬鈴薯生長中的主要病害有晚疫病、環(huán)腐病、青枯病等,會造成馬鈴薯生長緩慢,晚疫病集中發(fā)生在馬鈴薯的根部、頸部、葉部,在多雨天氣容易蔓延擴散,防治可以選擇瑞毒霉,也可以以多菌靈和甲基托布津混合液為主。環(huán)腐病的病害表現(xiàn)有兩種形式:一是枯斑型,二是萎蔫型。枯斑型會造成馬鈴薯葉片枯死,甚至整株死亡,萎蔫型會造成馬鈴薯植株頂端復葉萎蔫,具體防治可以選擇氟哌酸或殺毒礬可濕性粉劑為主。其次,脫毒馬鈴薯常見的蟲害有地老虎、蚜蟲,蟲害也會嚴重影響到馬鈴薯的產量。地老虎會對馬鈴薯幼莖進行啃食,導致出現(xiàn)缺苗問題,可以采取物理和化學防治手段,物理手段是以誘蟲燈進行捕殺,化學手段是使用專門的化學藥物進行防治;蚜蟲會對馬鈴薯葉片進行吸食,導致葉片營養(yǎng)缺失而卷曲,防治可以選擇使用聯(lián)苯菊酯乳油藥物,物理手段則是以黃色板進行誘殺。
2.7適期組織收獲
馬鈴薯收獲期標準,地上莖葉枯黃,塊莖臍部與塊莖脫落時,可組織收獲。但是,考慮到經濟用途不同,收獲期可略作調整。一般,食用或加工為主薯塊,進入成熟期可收獲。種薯為減少病蟲害侵擾,應酌情提早。個別為提早上市,通過扒薯的方法,先將大塊莖采收,而后追肥澆水施肥,以繼續(xù)催生地下小塊莖。此外,山區(qū)下霜早,應在枯霜期采收。平原下霜晚,可待到莖葉全枯黃時采收。個別地區(qū),低洼多雨,建議早收[4]。
3結語
綜上所述,脫毒馬鈴薯作為一種新的馬鈴薯品種,品質良好。在具體的栽培技術應用中,各地區(qū)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綜合把握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栽培要點,并加大栽培技術推廣力度,使其經濟價值持續(xù)增加,更好地推動地區(qū)農業(yè)經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龍鳳菊.淺談脫毒馬鈴薯種植技術及推廣措施[J].種子科技,2018(1):47-48.
[2]高永順.探析脫毒馬鈴薯種植技術及推廣[J].中國農業(yè)文摘-農業(yè)工程,2020(3):79-80.
[3]任玉珍.探析脫毒馬鈴薯種植技術及推廣[J].種子科技,2020(9):40,42.
[4]龍平.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家參謀,202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