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菊芬
(蘇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通信與信息工程系,江蘇 蘇州 215200)
隨著計算機及相關的微電子、光電子技術的發(fā)展,LED電子顯示屏作為視覺傳播的重要載體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目前,常見的LED顯示屏大多都是采用全鋪方式,把LED進行逐行逐列地固定排列,每一個LED對應一個像素點,用以顯示文字和圖片。其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易于控制,但它硬件復雜、成本大、不易移動,只能用于平面展示、畫面顯示單調,容易形成視覺疲勞[1-3]。針對傳統(tǒng)點陣顯示屏宣傳展示效果普通、尺寸大、成本高的問題,設計了一套無線感應供電的旋轉LED動態(tài)顯示屏系統(tǒng),只要少量LED實現顯示,具有成本低、控制方便、展示效果好的優(yōu)點,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創(chuàng)意LED旋轉動態(tài)顯示屏是利用視覺暫留原理,通過發(fā)光體的運動,產生一系列運動軌跡的殘留影像,達到飄浮在空中似的神奇夢幻般顯示效果。整個系統(tǒng)包括無線供電系統(tǒng)、單片機控制系統(tǒng)、時鐘日歷芯片、LED燈列、傳感器、通信端口等,結構分為固定底座和旋轉部分,電機固定在底座帶動控制板及LED燈列旋轉,無線供電系統(tǒng)采用線圈耦合布局在軸心圓周處,不通過物理連接或接觸進行電能傳輸,系統(tǒng)組成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無線感應供電的創(chuàng)意LED旋轉動態(tài)顯示屏的系統(tǒng)結構圖
無線感應供電技術是借助電磁場或電磁波進行能量傳遞的一種技術,其基本原理為初級線圈即發(fā)射線圈與交流電源相連,基于電磁感應原理,發(fā)射線圈與接收線圈之間便會產生變化的磁場,然后變化的磁場在接收線圈內產生電動勢,當接收線圈連有負載時,負載便開始工作,此時,便實現了電能的無線傳遞,無線感應供電原理圖如圖2所示。
圖2 無線感應供電示意圖
為了實現裝置的便攜性,直接采用交流電源作為初級線圈的輸入是不合適的。因此采用直流電源供電,通過自激振蕩電路實現一定頻率的交流振蕩信號作為驅動信號。由于通過高頻功率放大電路模塊放大后的振蕩輸出是用于能量功率,而不是傳遞信號,因此對波形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波形的失真并不重要,需要的是輸出信號要有足夠的振幅。無線供電部分原理框圖如圖3所示。
圖3 無線感應供電系統(tǒng)的原理框圖
電磁感應式無線供電的初級線圈需要300kHz的交流信號,頻率太低不能達到較高的能量[4]。直流信號變高頻交流信號采用自激振蕩電路實現,可實現輸出高頻交流信號,以此作為初級線圈的輸入驅動信號,具體實現電路如圖4所示。該模塊由輸入、輸出兩部分組成,其輸入端為5V的直流電壓,通過中級功率三極管B772構成自激振蕩電路,將直流電壓轉化成交流電壓并連接到初級線圈。該電路包含互補的2個三極管8050和B772,同時工作在開關狀態(tài),B772為功率管。LC振蕩電路實現選頻,根據頻率要求選擇222pF的滌綸電容,初級線圈電感量大約為1.35mH。通過電容引入正反饋,將輸出的交流振蕩信號反饋至三極管8050的基極實現持續(xù)不斷的交流信號輸出。
圖4 三極管實現的自激振蕩電路
實測三極管8050基極信號、三極管B772集電極信號(即初級線圈驅動信號),輸出頻率在290kHz,跟期望值吻合,該頻率下信號可以高效實現無線電能的傳輸。
圖5 三極管8050基極信號
圖6 三極管B772集電極信號
另外初級線圈和次級線圈之間的距離也會影響次級電壓的大小,經過反復實驗,最終得出初次級線圈距離0.5mm最合適,輸出的交流電壓經過整流、穩(wěn)壓、濾波后得到的直流電壓完全能夠滿足旋轉屏上的單片機和LED的供電要求。
圖7 次級線圈整流濾波穩(wěn)壓電路
次級線圈通過電磁感應得到感應電流,之后采用全波整流后濾波穩(wěn)壓得到單片機的供電電壓,具體實現過程:次級線圈在直流電機的帶動下經過由VD3、VD4、VD5、VD6 組成的橋式整流電路,以及 C1組成的濾波電路后,再經穩(wěn)壓管穩(wěn)壓輸出5V的直流電壓,向主控電路供電。
主控電路主要通過控制代碼實現側面燈列和平面燈列運動成像,硬件資源主要包含位置同步信號、平面燈列和側面燈列、時鐘萬年歷芯片、紅外遙控通信電路,以上模塊電路采用常規(guī)電路實現,具體實現電路如圖8所示。
圖8 主控電路原理圖
帶動主控電路旋轉的電機轉速至少要能夠符合視覺暫留時間,因此電機轉速不能低于1500轉/分。這個速度下產生的離心力較大,主控電路板需要平衡配重,采用在側面燈列的另外一端增加兩個銅柱,以實現電機兩側的平衡配重。實現燈列視覺暫留效果的另一個重要保障是位置同步信號反饋電路,要使運動的發(fā)光體形成的顯示畫面顯示正常和穩(wěn)定,LED旋轉顯示系統(tǒng)需要通過傳感器來感知發(fā)光體的運動位置或狀態(tài),確定顯示的起始位置。通過多種方案比較,采用紅外發(fā)射和接收管實現信號同步,其中紅外發(fā)射管固定、紅外接收管參與旋轉,因而每旋轉一周可獲取一次信號。最終的旋轉動態(tài)顯示屏實物如圖9,紅色框部分為紅外發(fā)射和接收管安裝位置。
圖9 主控電路同步電路位置實物圖
旋轉視覺動態(tài)顯示屏控制系統(tǒng)待實現的控制功能分解如下:
(1)紅外遙控信號的解碼:對信號解碼需要占用一個定時器、信號入口對應的端口為P3.3,為了響應的實時性,開啟外部中斷1下降沿觸發(fā),配合定時器進行解碼。此為隨機低頻事件。
(2)紅外對管的同步信號:占用端口P3.2,開啟外部中斷0,此為固定周期的高頻事件。
(3)主程序完成對紅外遙控解碼后的命令進行狀態(tài)的跳轉,采用狀態(tài)機完成切換。不同狀態(tài)下的相應分別編寫相應的函數實現。
(4)其他功能分析。滴答時間片占用定時器0,作為系統(tǒng)時間調度的依據。同時利用滴答時間片進行延時,以提高系統(tǒng)響應實時性。
根據控制功能分析設計實時多任務調度器,將優(yōu)先級高的任務通過中斷實現,主程序和中斷程序之間通過全局變量傳遞參數,這樣既保證了實時性也保證了任務有序運轉[5-7]。實時多任務調度器流程如圖10所示,其中外部中斷0為紅外接收的同步信號,是一個高頻周期事件,完成實時性要求最高的燈列顯示刷新任務。紅外遙控信號的解碼作為一個隨機事件實時性要求也高,因此采用外部中斷1,解碼過程會占用定時器T1以實現正確的解碼。中斷服務程序編寫主要是獲取標志,獲取事件觸發(fā)標志、時間觸發(fā)標志,這些標志位采用全局變量,以方便在各個模塊之間傳遞信息。主程序為一個標準的散轉程序,通過解碼后的命令字實現各個狀態(tài)機實現。
圖10 實時多任務調度器流程圖
該實時多任務調度器在智能視覺旋轉視覺動態(tài)顯示屏上能夠穩(wěn)定地運行,實現不同優(yōu)先級的多任務調度,效率高且可靠。
無線供電的旋轉LED動態(tài)顯示屏利用視覺暫留原理可以實現側面和平面燈列的圖文顯示、時間顯示等,各種畫面的展示可以通過遙控器切換,運行時顯示平面時鐘和側面圖案效果如圖11所示。
圖11 平面和側面動態(tài)顯示屏成像效果
采用無線感應供電的創(chuàng)意LED旋轉動態(tài)顯示屏不通過物理連接或接觸進行電能傳輸,可以有效避免固定部分和旋轉部分電源線路的連接,避免了電源線路纏繞和磨損帶來的麻煩。利用人眼視覺暫留原理實現燈列的動態(tài)成像,仿佛神奇的空中幻影,相對于傳統(tǒng)LED顯示裝置只要少量LED實現顯示,具有成本低、控制方便、展示效果好的優(yōu)點,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