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蘇東坡曾說過:“文章最忌隨人后”,陸游也說過:“文章最忌百家衣”。在高考中,千人一面的作文往往讓閱卷老師忍不住一眼多行,讀起來索然無味。在近年的高考改革中,往往在作文材料中明確地附上這樣一句話“說說你的感受和思考”,這就要求廣大考生在作文中不能大量地引用名人名言;不能人云亦云式的盲目跟風,而是要求他們有真切的感受,有獨立的思考。
那么如何寫出有“我”的作文呢,我認為要將個體的“小我”融入“大時代”中,兩者的雙向奔赴才能凸顯意義。
一.“小我”融入“大時代”
人民日報里有這樣一句話:“青年、國家、時代是形影相隨的鐵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濤”,在考生的作文里,必須要結合當今時代的背景,體現(xiàn)出作為個體的“我”對時代的擔當和責任。例如學生在八省大聯(lián)考《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的習作中開頭這樣寫道
示例1:“這個世界并不太平。隨著“貿易保護”的粉墨登場,逆全球化思潮的肆意濫觴,我們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臨世紀崛起之大挑戰(zhàn)。似乎一切都是新的。然而,拂去歷史的灰塵,七十年前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已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可靠的方法——銘記其團結精神”
示例2:“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眹栲诹?,英雄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以身許國。那是用血肉筑起的長城。是胸膛被槍彈貫穿,再難回望故土一眼;是身軀在烈火中永駐,拳拳之心遍遍淬煉;是戰(zhàn)斗姿態(tài)定格于一座座冰雕,赤誠熱血遍灑雪原。汩汩涌動的不再是鮮血,而是如利刃般的無畏精神,鍥出長城的骨架,烙在同胞心頭。不禁要問,區(qū)區(qū)凡人之軀,如何生長出笑對野心狼的無畏?我想,以家國作底色,你不敢不無畏,不敢不剛強。
這兩位考生結合時代的挑戰(zhàn),從而得出“我”的思考就是要銘記歷史中的團結精神和家國情懷。所以綜上所述,寫出有“我”的作文在內容上能夠基于基于材料,充分體現(xiàn)主題的內涵,并且最好能夠化大為小,選定角度。
那么形式上如何體現(xiàn)有“我”的作文呢?
還是結合學生的習作中的觀點句:“我想,這才是真正的銘記歷史。不必有盛大的排場,蒼白的言語。而是接過炙熱的火炬,道一聲:“我在”。所以在形式上要凸顯出“我認為”、“我想”這樣的觀點句,最好能單獨成段,作為全文的“金句”引起閱卷老師的關注,關注到考生獨特的思考。
二.突出“我”的主體地位
現(xiàn)在的高考作文經常要求說“結合青年的身份”“給當代青年什么啟示”或者給出具體情境“校團委要求寫一篇征文”“在高三升旗儀式下的講話”“在班會上發(fā)言”,這就要求我們考生在作文中能夠凸顯“我”的主體地位,而這主體地位在文末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例如在學生的習作中這樣寫道:
示例1“我想我們要認識到,我們不僅是一個高中生,更是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能發(fā)自心底吶喊:“為祖國而死,那是最美的命運?!蔽覀円苍S不能即刻踏至邊疆,保家衛(wèi)國,卻可以在日記本中寫下“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我們或許不能立刻摘下科學的明珠,卻可以背一句“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我們在此刻成長,終將走入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為新的長城添磚加瓦。 那不在多遙遠的未來,就在我們腳下?!?/p>
示例2“流光一瞬,華表千年??姑涝癫⑽词轿ⅲ嗄戤斢猩锨嗵鞌埫髟碌暮狼?,也應有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意氣,更應有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的毅力,以奉獻為帆,鐵肩擔責,無畏挑戰(zhàn)!【提出做法:結合青年的身份,呼應材料中校團委的情境】明日之我,胸中有丘壑,立馬振山河。惟愿他年回首,山河燦爛,星河滾燙,錦繡未央(美好的事物無窮無盡)!【表明心愿,暢想未來】”
在結尾處,這兩位學生從高中生青年的身份,結合當今時代一些優(yōu)秀青年的事例,分析了“我”之青年的做法,虛實結合,這種做法不是雷同式的“大口號”而是切合青年學生實際的做法,讀起來親切可感。
三.雙向奔赴凸顯意義
高考作文應該有“我”。這既是考生對自己表達自由的尊重,也是展現(xiàn)作文個性、亮點的最好方式。只有這樣,考生的作文才不會在評卷老師的審美疲勞中湮沒在卷海里。然而高考作文要注意“有我”,也要注意“無我”。具體來說,就是要跳出“小我”,和時代、家國來一個雙向奔赴,因為雙向奔赴的意義才是最長久的。從“小我”到“大我”最主要的體現(xiàn)是兩個意識:一是“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擔當”;二是“反哺家國實現(xiàn)人生價值”。這樣寫一方面不會顯得作文“小家子氣”,這樣的作文才會顯得“大氣、深刻”。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擔當就是要求我們學生在意識上能夠做到跨越國界,超越民族,心態(tài)上海納萬千、理性平和、自尊自愛、開放包容。
反哺家國實現(xiàn)人生價值考生們可以聯(lián)系到一篇材料作文:北京小伙的高學歷、穩(wěn)定的工作、有房有車的婚姻美滿的生活環(huán)境,這樣的標配人生本無可厚非,但時代和國家要求的青少年是能夠像很多時代的先進人物一樣在奉獻家國中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我們生活在時代的紅利中,時代給了我們青年如此闊大的圓夢舞臺,那我們也要回報社會,成為中國成就的參與者、推動者。
總之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大多立足于新時代中國的大背景,把個人、國家、社會有機聯(lián)系起來,檢閱考生的時代眼光和家國情懷。因此,考生作文時必須“放眼時代”,才能使文章眼界開闊、立意高遠,然而,僅止于此卻容易使行文流于空泛。于是,聰明的考生在“放眼時代”的同時,更懂得“立足自我”,抒寫真摯的情感,闡釋創(chuàng)造性的觀點,避免人云亦云,空泛淺薄。
要寫出“我”的思想觀點和情感體驗,考生要自覺融入時代、社會和生活,從所知所聞、所想所感出發(fā),將個人成長與時代、民族、國家緊密聯(lián)系,展現(xiàn)自我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時文精選新時代年度精華版》哈爾濱出版社
[2]《從此愛上作文課特級教師黃厚江中學作文教學》漓江出版社
[3]《作文課的味道·聽黃厚江講作文》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語文究竟怎么教》張正耀 ?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5]《蔡明老師教你寫作文》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
[6]《我的作文訓練系統(tǒng)》管建剛 福建教育出版社8A6ACEC4-7E22-4578-BC0E-BD3CCA1B8E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