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瓊
摘要:教學和寫作教學歷來被語文教學認為是“兩大難題”,也是眾多教育家所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然而,一些學者卻忽略了以讀促寫為主要手段的閱讀教學,特別是在“以讀促寫”的過程中,有些老師把閱讀和寫作相分離,使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變得模糊,從而使閱讀和寫作的結合變得不完整。因此,對這兩種教學必須遵循“以讀促寫”的基本原則,并在“以讀促寫”的理論支持下,探討如何在古詩詞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閱讀;寫作運用
前言
古詩詞是我們國家的瑰寶,它蘊涵著豐富的文化、藝術和民族情感,是我們民族語言的精髓。初中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時期,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教師要把閱讀和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使其逐步掌握古詩中的寫作技巧,從而使其寫作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1.根據(jù)古詩文寫讀后感
在寫古詩詞時,不僅要有特定的情境和氣氛,還要有特定的情緒。在初中語文課上,老師首先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讓他們對古代詩詞進行聯(lián)想、想象,在讀、學完之后,要敢于表達自己對古詩詞的感悟。老師要經常鼓勵、肯定學生,讓他們敢于表達自己的感情,整理自己的語言,逐步形成自己的觀點。同時,老師還應鼓勵學生在讀完之后完成讀后感,并給他們提供更多的話題,讓他們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覺來進行創(chuàng)作。比如,老師在教授李商隱《無題》時,首先要引導學生對古代詩詞進行解析,并使其能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該首詩的開頭部分,抒發(fā)了作者對愛情的思念,借著“春蠶吐絲”這個意象來抒發(fā)她對愛情的無限思念;該首詩的后半句表達了作者在相思中感受到的痛苦與煎熬。一些同學的情緒比較敏感,他們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產生不同的情緒經驗,所以老師要不斷肯定學生的意見,不要批判。
2.借鑒詩中寫法
閱讀古詩是以了解古代詩歌的內涵為前提,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其表現(xiàn)手法。在進行寫作訓練時,要使學生掌握寫作的立意和表達方式,明確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考慮怎樣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古代詩詞中包含了很多好的寫作手法,這對學生的作文廣度有很大的幫助。教師要不斷地指導初中生閱讀古詩詞,在閱讀的同時,也要學會作者的寫作技能,并能有效地分析其中的修辭和表達,特別是要注意掌握和使用古詩詞的各種寫作方法。比如,在教學《式微》的時候,老師要讓學生理解反問在古代詩歌中的作用,在讀到“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一句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答:“詩人為何有這種怨言?”同時,還可以參考《春夜洛城聞笛》中的“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一句,引導學生認真地思考這一問題的意義。如此,學生便可斷定《式微》的全部詩句意在反問中加強,在提問中升華,表達情感的暢快。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將反問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這樣才能提高作文的深度,讓自己的作文更好地傳達出自己的核心觀點。
3.根據(jù)古詩文進行仿寫訓練
在初中古詩詞中,有許多是對風景、事物的描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的理,進而讓學生在寫作中運用所學到的技巧,抒發(fā)自己的內心感受,從而更好地描述事物,抒發(fā)情感。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他們的思想,使他們與古詩詞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從而加深對古詩詞的認識和研究。比如,老師在教學《使至塞上》中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面,此時教師就需要讓學生發(fā)揮自己想象力,想象自己在沙漠中馳騁,看著太陽漸漸遠去,心中充滿了雄心壯志。老師在教學結束后,要求學生進行模仿練習,用自己的想象力描繪出美麗的風景,表達自己的心情。再例如,老師在講授《歸園田居》時,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這樣一種教學情景:一名躬耕者,背著一把鋤頭,沿著小路行走,路邊的青草和樹葉都沾滿了露珠。學生要用心體會作者在隱居方面的思想和感情,從而更好地體會到詩歌中所蘊涵的深厚感情,進而為有效進行仿寫做下鋪墊。
4.靈活運用詩歌
每一首古詩的背后,都站著一位詩人,這首詩是作者對時代背景、個人經歷和思想的真實寫照,而老師在指導初中生進行古詩詞閱讀時,也要注意到詩人的生平時代。這些資料不但能使同學們更好地了解所讀的古詩,而且還能為他們提供寫作的素材。比如杜甫的《登高》,在一次以“青春”為題的寫作課堂上,就提到過這句話。從小學到初中,同學們已經與杜甫的很多詩詞有過接觸,對于杜甫的人生歷程和寫作方式也有了一定的認識,認為“以詩寫史”是杜甫的主要創(chuàng)作方式,在他的詩文里,到處都可以看到他對當時的王公貴族的生活的批判,對在沉重的征役壓力下無法喘息的窮人的憐憫,對大唐由盛轉衰的原因進行反思。學生若能成功地學習和應用這些材料,將會對寫作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如杜甫借詩來記載歷史,其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對民族存亡的關注、對勞苦大眾的關注,對當代的學子都具有積極的啟發(fā)和借鑒作用。老師可以針對《登高》這一主題要求學生進行同題寫作的練習,使他們把“登高”與真實的生活相聯(lián)系,并把杜甫詩中的情景、情緒與意境相結合,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主題、不同的情緒層面進行寫作。比如,從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自然之巔的精神出發(fā),或從人生的艱辛攀爬與超越的角度,或從為民族興盛、人民幸福而努力“登高”的角度出發(fā),將詩文與寫作主題相結合,從多個視角出發(fā),不僅延伸了古人的意境,而且還能促使學生靈活地運用寫作技巧。經過長時間的反復實踐,學生的作文水平將會變得清晰、立意更深刻,而作文的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5.結語
閱讀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閱讀尤其是古詩詞閱讀的重要性,并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古詩詞閱讀,加深古詩詞的語言風格及寫作方法的理解,并將其轉化為自身的語言、技巧、思維方式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孔海霞.古詩詞閱讀提升初中生寫作素質的實踐研究[J].生活教育,2021(16):54-56,120.
[2]胡興明.初中古詩詞閱讀教學促進寫作訓練初探[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