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年元
記得兒時每天上學前要把生產(chǎn)隊托養(yǎng)的耕牛放到牛臺里,下午放學后還要等牛回欄。放牛時最喜歡在牛臺看牛斗角,斗贏了的就成牛群的牛霸王,出牛臺和歸牧時它總是領(lǐng)頭在前,牛王若沒走,其他的牛根本不敢動身。
當時村里會請一位專業(yè)看牛人,付年薪,養(yǎng)牛戶輪流值日幫看牛人打下手。村子里有兩種牛,一種是黃牛,另一種是水牛。黃牛性格比較暴躁野蠻,生性好斗,一般人不好駕馭,只有它的主人才可把它訓導得服服帖帖。水牛比黃牛溫馴得多,但它吃得多又怕熱,所以村上黃牛多而水牛很少。
水牛的兩只角在遇險時能方便自如,像兩把匕首發(fā)揮威力。聽我媽說,有次互助組有頭水牛被丟落在大塘下過夜,半夜時分遇一只老虎,經(jīng)過兩個多時辰的惡斗,老虎最終死在兩只尖銳的牛角下。
牛是莊稼漢的命根子,也是生產(chǎn)隊的一筆巨大財富,當時公家對牛極為重視,如果有誰敢偷隊里的牛,抓到最少要判一年以上的刑,對退役的老牛要打殺也要經(jīng)社員大會討論同意,再交大隊和公社審批方可。
牛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是春耕和夏季雙搶,春季農(nóng)民要把長滿紅花草的農(nóng)田翻耕,兩犁兩耙全靠老牛的勞作。春天江南雨水多,社員們總是在毛毛雨中身披蓑衣,頭頂斗笠,趕著牛辛勤地翻耕,田野一片片青斗笠、棕蓑衣、老黃牛、斜風細雨的春耕畫景。然后栽上青青的禾苗,渴望夏收的喜悅。
老牛休養(yǎng)幾個月后,到了夏收雙搶更是陪著農(nóng)夫一道起早摸黑,披星戴月忘我工作,戰(zhàn)暑斗熱,磙耙磨打,爭分奪秒,趕時間,搶節(jié)氣??芍^是勤勤懇懇老牛牯,默默無聞數(shù)春秋,垅田稻香金谷壯,全憑老牛一步一點頭?!罢l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既有農(nóng)民的辛勞,也飽含著老牛對人類的無私貢獻。
雙搶完了,等到秋收后,老牛又要開始翻耕二季田種油菜,翻種的田比較干硬,更是要累一點,但所種油菜的面積要少得多,也耕不了幾天時間,種完油菜,馬上又要把沒有種紅花草,沒有種油菜的閑置冬田翻耕好,好讓冰雪將田里的害蟲凍死,以減少下年的病蟲害。
冬天,天氣寒冷,為了防備牛受凍,牛欄里要墊上厚厚的稻草,一日煮食三頓,大多是煮干紅薯藤、干豆殼、干花生秧,加點米糠、豆腐渣、食鹽補充營養(yǎng),食后喂溫水。
牛的精神還是可歌可泣的,歷史上有不少謳歌牛精神的詩章,贊頌牛的拓荒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和踏實堅韌的牛勁,我最喜愛的還是魯迅先生贊詠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以為人民服務(wù)為崇高志向的牛品質(zhì)。
(常朔摘自《井岡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