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現(xiàn)代漢語中兼類詞和詞類活用現(xiàn)象新探

    2022-03-18 02:36:53倫昕煜
    蘭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兼類詞類現(xiàn)代漢語

    倫昕煜

    (澳門科技大學 國際學院, 澳門 999078)

    一、引言

    語法功能、形態(tài)和意義是目前漢語劃分詞類的主要依據,但是由于缺乏形態(tài)的變化,漢語中產生了大量的兼類詞。實際上,對這一現(xiàn)象的研究,馬建忠在《馬氏文通》中就已經提出了“通名假借”的概念,并認為跨類現(xiàn)象都屬于詞類通假現(xiàn)象。楊伯峻的《文言文法》和朱德熙的《語法講義》,都探討過兼類詞特點的問題,認為這類詞的特點是一個字同時起兩個不同詞性的作用,兼類的詞只能是少數的。漢語中詞的兼類問題一直是學術界研究和爭論的焦點。其中,如何區(qū)別兼類詞和詞類活用現(xiàn)象是討論的重點。這是因為,現(xiàn)代漢語中,兼類詞和詞類活用現(xiàn)象有大量的交叉,二者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確?;诖艘颍斜匾獜男乱暯浅霭l(fā),去考察二者的特征,更好地探究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語言學中,語言和言語并不是等同的概念,但二者共同構成了言語行為。這一說法,出自上個世紀初著名語言學家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根據他的理論,為了更好地將言語機能現(xiàn)實化,社會成員制定了一個規(guī)則,這個規(guī)則就是語言,例如漢語、英語、法語、日語等。語言是社會的產物,隨著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它具有較為固定的模式,所有的社會成員必須通過學習,并遵照規(guī)則來進行言語活動,因此語言具有社會性[1]。而言語是同一集體中人們所說的話的總和,它即是動態(tài)說話行為和靜態(tài)的說話結果的總和,也是個人言語行為和社會言語行為的總和[2]。從這個意義來說,言語是經驗現(xiàn)象的東西,具有個性化和暫時性的特征。語言和言語的特征與兼類詞和詞類活用特征有極大相似性。因此,從言語和語言角度的出發(fā),解釋兼類詞和詞類活用的特征與區(qū)別,是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言規(guī)律的,這也為漢語中詞的兼類問題提供了新的觀察視角。

    二、語言層面下的兼類詞

    兼類詞是指在現(xiàn)代漢語共時平面上,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具有兩類(或以上)的語法功能,而其詞匯意義又有密切聯(lián)系的詞[3]。兼類詞產生的原因常被學界歸為兩種。一種是由于詞類引申而產生的兼類。例如“蔭”本為“樹蔭”,名詞?!盾髯印駥W》中提到:“樹成蔭而眾鳥息焉”。由于樹蔭有遮蔽和保護鳥兒的作用,因此在這里引申為“庇護”,從名詞變成了動詞。另一種是由臨時性的活用變成了經常性的使用,從而形成兼類詞。例如“目”本是名詞,《左傳》中出現(xiàn)了16次,只有一次可以理解為動詞“看”?!秴问洗呵铩贰俄n非子》等文獻中的“目”的動詞用法也相對較少,所以“目”作動詞的用法在先秦時視為名詞活用比較妥當。到了漢代,“目”的動詞用法多了起來,并以“注視”和“使眼色”為其常用義項,這時便作為詞的兼類而存在。

    現(xiàn)代漢語中,常見的兼類詞有“一詞兩性”和“一詞多性”。主要包含以下幾種類型:名動兼類,例如領導、通知、指揮、笑話等;名形兼類,例如精神、意外、光彩、理想等;形動兼類,例如抽象、冤枉、概括、麻煩等;形副兼類,例如臨時、定期、絕對、共同等;動副兼類,例如仿佛、肯定、勝利、瞎等;動介兼類,例如給、用、向、跟等;介連兼類,例如為、和、同、與等;名量兼類,例如口、尺、碗、勺等;動量兼類,例如回、封等;介量兼類,例如把;形動名兼類,例如方便、便宜等;名形副兼類,例如光、自然等;名動副兼類,例如保管、保險等。其中,以名動兼類、形動兼類和名形兼類最為常見。

    通過梳理兼類詞的類型和用法,可知兼類詞這種“語言規(guī)則”是相對靜止和穩(wěn)固的,具有經常性和穩(wěn)定性的特點,即同一個詞的每一類用法和意義都已被人們約定俗成,并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同時,作為一個正式的固定含義被收進辭書。這種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使得兼類詞的每一個詞性都是合法的,同時所有運用語言機能的社會成員都可以理解并使用。因此,可以將兼類詞看作是對詞類的歸納和認可,是漢語詞義系統(tǒng)性和詞匯規(guī)則性的體現(xiàn)。

    三、言語層面下的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指的是“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其基本功能,在句中充當其他詞類,這種靈活的運用稱為詞類活用”[4]。其突出的特點就是“臨時性”和“靈活性”,讀者必須聯(lián)系整個句義,聯(lián)系上下文才能明白詞語活用后的含義。而言語是以說話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個人的組合,其表現(xiàn)是個人的和暫時的,這與詞類活用的特點有很大的相似性。

    詞類活用現(xiàn)象在古代漢語和成語當中出現(xiàn)得最為頻繁,例如:

    (1)晉靈公不君(名詞用作動詞)

    (2)春華秋實(名詞用作動詞)

    (3)焉用亡鄭以陪鄰(動詞的使動用法)

    (4)君子正其衣冠(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5)齊桓公合諸侯而國異姓(名詞的使動用法)

    (6)以賢勇知(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7)友風而子雨(名詞的意動用法)

    (8)失期,法皆斬(名詞作狀語)

    (9)爭割地而賂秦(動詞作狀語)

    以上幾種用法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詞類活用。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一方面是為了追求語言的生動形象,講求句子的押韻和諧;另一方面,使使用者更加注重對意義的闡述,渴望用更少的語言表達出更深刻的感情。如此來看,詞類活用滿足了言語活動中個人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但是由于古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存在臨時性,即不同的詞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存在不同的活用現(xiàn)象,所以無法將一些詞的活用現(xiàn)象看成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

    在現(xiàn)代漢語中,詞類活用也常見于文學作品和網絡語言中,例如:

    (10)百度一下(名詞用作動詞)

    (11)但或者因為高等動物了的緣故罷,黃牛、水牛都欺生......(名詞用作不及物動詞)

    (12)你這個黨員還沒正式吧(名詞用作及物動詞)

    (13)很中國(名詞用作形容詞)

    (14)真是杯具了(名詞用作形容詞)

    (15)各種累各種忙(形容詞用作副詞)

    (16)云計算(名詞用作副詞)

    (17)我也很不爽這部劇(形容詞用作動詞)

    (18)我們孤獨著(形容詞用作動詞)

    (19)這件事也太贊了吧(動作用作形容詞)

    (20)明星搭檔素人(不及物動詞用作及物動詞)

    現(xiàn)代漢語中,語言的變化和發(fā)展很快,新詞語和詞語的新用法層出不窮。可以說,它們的出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彌補言語活動中個人生理和心理的空缺?!案鞣N+形容詞”的形式是為了滿足一個橫向的、數量多的情感體驗,它與“特別+形容詞”這一表示縱向的、程度深的情感體驗形式相呼應。但是,正是因為如今語言的流動性比較快,一些詞語的使用熱度并不持久,這就導致雖然使用的人很多,但是使用的時間卻很短,所以很難將新出現(xiàn)的用法確定為“經?;恕钡挠梅ā?/p>

    由此可見,無論是古代漢語還是現(xiàn)代漢語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都是一種新的用法。這種新用法,總是從一系列個體事實開始,屬于索緒爾所說的“只不過是一些利用已有系統(tǒng)的特殊的而又純屬偶然的方式”。這種語言使用方式,凸顯了漢語詞匯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為用這種語言使用方式造出的句子不一定是完全合乎語法的,但是同樣可以表達大眾都能理解的含義,這是基于交際雙方對已有“語言規(guī)則”的掌握。這種語言使用方式是言語活動的一種創(chuàng)新,只有當它被經常反復使用,銘刻在記憶中,并進入系統(tǒng)的時候,才能產生轉移價值平衡的效果。而語言也就根據事實本身而存在,并本能地變化著,其外化表現(xiàn)即為一種說法用的人多了,也可以變?yōu)椤罢Z言規(guī)則”。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語義的變化比較特殊,只是偶爾這樣用,沒有經常化,這算是臨時‘活用’,如果這種活用經常化了,就成了詞類轉變了”[5]。

    四、結語

    現(xiàn)代漢語中,兼類詞和詞類活用現(xiàn)象可以從語言和言語的關系出發(fā)進行討論。兼類詞具有經常性、穩(wěn)定性和社會性等特點,它是一種“語言規(guī)則”,是語言層面對詞類的歸納和認可,是漢語詞義系統(tǒng)性和詞匯規(guī)則性的體現(xiàn)。而詞類活用具有靈活性、臨時性等特點,是一種“語言習慣”,它體現(xiàn)著漢語詞匯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與語言和言語的關系相似,當某些詞類活用現(xiàn)象被經常反復使用,并進入到語言系統(tǒng)時,這種現(xiàn)象便轉化為語言規(guī)則,相應的詞便具有了兼類的功能。

    猜你喜歡
    兼類詞類現(xiàn)代漢語
    現(xiàn)代韓國語兼類詞表征研究
    ——以《新國語詞典》(第5版)為例
    外國語文(2021年4期)2021-09-16 07:17:50
    “楞”“愣”關系及“楞”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地位
    基于統(tǒng)計的《HSK詞匯等級大綱》動名兼類詞標注研究*
    用詞類活用法擴充詞匯量
    基于語料庫“隱秘”的詞類標注初步探究
    從成語中學習詞類活用
    評《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
    基于“字本位”理論再談漢語詞類問題
    現(xiàn)代漢語中詞匯性的性范疇
    北大版《現(xiàn)代漢語》增訂本)出版
    合阳县| 雷波县| 河西区| 大理市| 稻城县| 澄城县| 南通市| 邵东县| 盘锦市| 宣武区| 潜江市| 越西县| 昌乐县| 高密市| 玉田县| 通州市| 镇远县| 竹北市| 若羌县| 阳泉市| 什邡市| 大冶市| 安西县| 如皋市| 永宁县| 西昌市| 麦盖提县| 岳普湖县| 黄平县| 兴安县| 雷州市| 湛江市| 兰溪市| 沈阳市| 札达县| 漾濞| 甘洛县| 建昌县| 五河县| 保靖县|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