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瑩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工程學院 北京 102249)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立體表征的方法越來越多,但是作為基礎的《機械制圖》仍是工科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門基礎課程。在現(xiàn)代工業(yè)中,從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到使用、維修、檢測,都需要閱讀工程圖來了解設備的結構及性能。本校非機類《機械制圖》作為工科生的大一或大二的必修課,主要學習:(1)工程圖樣的表達,即對點、線、面、體及組合體的投影特性的學習;(2)工程形體的表達,即在三視圖的基礎上,用不同的視圖進一步表達形體;(3)零部件及裝配體的表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規(guī)范繪制圖樣的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并提升工程素質。
(1)由于學時緊張,老師上課時多以PPT教學為主。對于繪圖過程,雖然PPT中也有動圖,一步步展示,但是老師很少在課堂上進行細致的實際繪圖演示。單純依靠PPT展示及老師講授,有些學生在最初接觸《機械制圖》時,仍不清楚基本的作圖思路及過程。
(2)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不均衡,對一些學生而言,在腦海中勾勒三維圖形是有困難的。更不要說對于立體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的構建。對于投影的分析,如有一個地方錯誤,將會導致整個結果的錯誤。但是由于學生想不清楚立體圖形,常常喪失耐心,草草了事,以致分析結果錯誤。
(3)學生缺乏工程實踐,對于工件樣式、使用位置、加工方式方法、工作原理等都沒有概念。
這些問題成為《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針對授課時存在的問題,進行如下方法的探討。
學生看PPT中的繪圖過程是動畫演示,但是在解題時,是親自動手繪圖。存在從眼到手的轉化過程,常常是“眼會而手不會”的狀態(tài)。因此,老師在教的時候,也親自動手演示繪圖過程,會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但是受學時所限,在課堂上不能進行全面的繪圖演示,只能選擇有代表性的一些內容進行講解。此時,若充分例用線上平臺作為線下課堂的延伸,線上線下有機結合。
2.1.1 課上繪圖演示
上課初期,選擇較有代表性的問題,用圓規(guī)、三角板、直尺、粉筆在黑板上進行繪圖全過程演示。特別強調以下三點:(1)45度線的確定及其對側面投影位置的影響;(2)用細實線而非虛線繪制投影連線;(3)取特定位置的點標記,明確投影關系及投影后對應位置,如圖1所示。例如圖1為課后作業(yè),題目為已知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補充側面投影;并補全點ABCDEF的三面投影。在學習初期,學生對于線的對應關系還不是很清楚,可以借助點來確定線,進而確定面,如圖1所示,這樣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三面投影上各點、線及面的對應位置。即便學生想象不出三維立體是什么樣子,也可以分析出答案。且從ab兩圖可直觀發(fā)現(xiàn),通過45線位置的變化,側面投影的位置也隨之變化。通過課上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演示,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和老師一起走,較比通過PPT,瀏覽式學習,更能加深印象。有助于學生在學習初期就能夠形成良好的作圖習慣,掌握投影規(guī)律及作圖方法,為后續(xù)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圖1:示范繪圖過程及標注
2.1.2 微課繪圖演示
由于學時的限制,在課堂上不可能一個知識點反復講,也不可能做到每個題目都詳細的畫一遍。此時,可以課堂外延,錄制微課,并投放于線上平臺。以學生的需要為導向制作微課,以學生的反饋為基礎改進微課。微課的內容可以包括各種類型的視頻,如實物展示視頻、三維動畫或動圖展示視頻、具體三視圖的求解過程視頻等,時長不宜過長,以不長于10分鐘為宜[1]。微課具有內容短小,播放終端豐富;主題明確,便于檢索;內容豐富,可重復觀看學習等特點,特別適合碎片化式隨時隨地學習。微課可以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形成線下課堂學習,線上微課補充,線上線下或點對點,或面對面答疑的教學形式。
在現(xiàn)有的《機械制圖》的教材及課件中,在三面投影圖以外,也會放置一個軸測圖,來幫助學生建立空間結構。但是這個軸測圖是靜止的,或者在PPT課件中,會旋轉一周,然后停止在某個角度。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可以幫助學生構建三維圖形,但是在細節(jié)部分仍然表述不清楚,如回轉體被平面切割后,得到的截交線的樣式,如圖2。圖2所示為一組合體被前后對稱的正平面P和Q各截去一部分,補全正面投影。此題即便給出軸測圖,仍有學生想不明白截交線的樣式。此時,就可以用Solidworks軟件構建立體模型,在軟件內部或者錄制動圖,通過不同位置的正平面去截組合體,從不同角度去展示(圖3),實現(xiàn)動態(tài)可視化教學,也便于學生觀察。
圖2:舉例:課上截交線問題
圖3:用SW軟件制圖的動圖截屏
隨著3D打印技術的成熟,可以利用3D打印機將立體模型變成實物。在授課過程中通過與視圖、動畫演示等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進行知識點的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課間可以傳閱模型教具,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直觀感受三維實物與二維圖形間的聯(lián)系,加深對所學物體的印象[2]。對于稍微復雜一些的組合體,可以將其拆分成基本體后打印,然后讓學生進行拼裝;同時,對于也可以將裝配圖中的各零部件打印后拼裝等??傊?,制作的實物是實體化的,方便學生直觀的、直接的觀察、分析,將新式的教學手段、方法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與時俱進。
學生在學習《機械制圖》時,常有一誤區(qū),認為空間能力弱,就學不好《機械制圖》,但實際上,學習《機械制圖》的過程,也是提升空間思維能力的過程。即便空間想象能力不足,只要具備基礎的知識,就可以通過分析,一步步得到答案。如圖4所示,為分析回轉體的截交線,并補全三面投影。其中正面投影為已知。對于初學者,如果一下要說出三面投影的樣式是有難度,但是可以拆解,一步步來分析。首先判斷未被處理前的基本體,為圓錐。然后結合上課講解的知識點——五種平面與圓錐面的交線。對應本題的情況,主視圖中從左至右分別為截平面與軸平行,截平面與軸垂直,截平面過錐頂,它們對應的真形分別為軸對稱的拋物線,圓,過錐頂?shù)膬芍本€。接著分析截平面的特殊位置,從左至右分別為側平面、水平面、正垂面,結合它們反應真形、積聚等特性,可以分析出答案應如圖4所示。
圖4:舉例:截交線問題
所以在授課時,要注意強調解題分析方法,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分析問題的思路,而不單純的是解每一道題。
由于學生缺乏工程實踐,零部件在學生眼中只是單純的立體。因此通過圖片、視頻、影像資料等[3],使學生了解零件的加工方法、實際的用途、工作環(huán)境等,將有助于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例如,在介紹回轉體時,可以引入車床及銑床的介紹(學生在學習機械制圖后,會進行金工實習),車床是用來加工回轉體的,而有平面的需要用銑床來加工。在介紹軸的尺寸標注時,可以結合其加工方法來介紹,對于軸長度方向的標注,主要是為了加工時方便測量。通過類似知識點的介紹,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從單純的畫圖中抽離出來,適當放松;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物體相關知識,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
十三五規(guī)劃中提出,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學科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培養(yǎng)一流人才。十四五規(guī)劃中提出,建設高質量本科教育等。作為高校的一名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認真教學,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內容。通過線上線下結合、三維模型構建、實體化構建、應用領域拓展等方法建立可視化、實物化教育平臺,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內容,并引導其應用。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