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軍 邱相富 都鳳春 楊淑菊
新聞班外出參觀采訪(楊淑菊/攝)
在老齡化日益加劇的今天,辦好老年大學已經成為實現(xiàn)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的有效途徑。少數(shù)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提升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老年人的整體素質和晚年生活質量,對于我國老年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非凡的意義。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老年大學立足實際、敢于創(chuàng)新,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養(yǎng)老之路。目前,學校校舍面積1.2萬平方米,開設26個專業(yè)、105個教學班,聘請教師41人,學員已達2800余人,成為老年人快樂的家園、文化養(yǎng)老的圣地,在全區(qū)、全國頻頻獲獎,收獲了無數(shù)贊譽。
堅持政治立校,筑牢事業(yè)根基。政治立校一直是呼倫貝爾市老年大學的辦學宗旨。隨著招生人數(shù)的增加,黨員人數(shù)也在增加。如何把這部分流動學員黨員組織起來,加強其對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guī)的認知,發(fā)揮他們的政治優(yōu)勢、經驗優(yōu)勢和威望優(yōu)勢,學校通過不斷探索,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六七”黨建思路,即:以政治建設為基礎,建立一所市老年大學業(yè)余黨校;以思想建設為首要任務,開設兩個大講堂;以提升組織建設為重點,建好三個基礎陣地;以多媒體宣傳教育為平臺,發(fā)揮四個網絡作用;以規(guī)范完善制度建設為保障,打造“五個文明”;以拓展服務社會為載體,成立六個志愿者服務大隊;以助力雙結隊共創(chuàng)建活動為抓手,組建七個“紅色輕騎兵”。組織201名離退休黨員成立12個臨時黨支部,做到“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充分發(fā)揮黨的政治核心作用、黨支部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通過“一二三四五六七”黨建品牌工作規(guī)程的實施,黨建整體工作不斷增強,拓寬了渠道,填補了流動黨員無組織管理的真空地帶;基礎工作更加規(guī)范有序,為弘揚優(yōu)秀的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增添了正能量;進一步發(fā)揮黨委政治核心作用、黨支部戰(zhàn)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各項工作上新臺階、爭創(chuàng)全國示范校提供了保障。
結合民族特色,辦好品牌專業(yè)。蒙古族是一個酷愛音樂、能歌善舞的民族,因此,呼倫貝爾市老年大學著力打造舞蹈、聲樂兩個品牌。經過多年探討、改革、創(chuàng)新,如今的老年大學內,歌手如云,舞者薈萃,在呼倫貝爾聞名遐邇。舞蹈走秀隊已成為老年大學知名團隊,近幾年在國內展演中,多次榮獲大獎。
幾年來,呼倫貝爾市老年大學工作團隊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參加各種迎慶活動和公益演出,成績卓著。如,慶祝內蒙古自治區(qū)成立70周年、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呼倫貝爾市老年大學成立20周年等活動和中、俄、蒙老年藝術展演以及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文藝演出等,并連續(xù)多年參加呼倫貝爾春晚、戲曲晚會。展現(xiàn)了草原老年人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精神風貌,傳播了健康、自信、陽光的生活態(tài)度,為進一步培育文明新風、維護和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
倡導智慧學習,助力長者智學。面對疫情常態(tài)化的實際,為確保老年人的學習不受影響,確保新學期學校各項工作安全有序進行,學校研究通過了《呼倫貝爾市老年大學網絡直播課程實施方案》,以“如何熟練使用網絡直播平臺”為主題對教師進行培訓,并對報名參加網絡直播課程的教師所提出的電子版教學計劃和教案進行把關和歸檔。
呼倫貝爾市老年大學網絡直播課程設置靈活多樣,注重個性化、多樣化。根據學校多年來提倡的“智慧學習”這一特色,制定與學校實際相匹配的工作方案,同時采取“一師一案”方式。目前,已開設書法、走秀、瑜伽、葫蘆絲、二胡等直播課程。其中,僅旗袍走秀一個專業(yè)的學員就達100人。參加網絡授課的教師占全體教師的88%。老年大學的網絡授課對象不僅限于老年學員,而是面向全社會長者,讓老年教育的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通過對學員滿意度調查得知,網絡直播課令人耳目一新,大家評價很高,認為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讓師生溝通簡便、快捷,也方便了行動不變的人群上課。同時,因為可以對學過的課程進行無數(shù)次回放,方便了接受能力差的老年人。更重要的是,通過接受網絡課程,老年人找到了融入科技時代的快樂和自信。
耕耘“老年天地”,結出累累碩果。2015年3月,在老年學員、呼倫貝爾日報社退休主任編輯胡萬軍的提議下,老年大學新聞專業(yè)誕生了,胡萬軍擔任主講教師。不久,呼倫貝爾日報社時任黨組書記、副總編輯祁穗峰帶隊到學校及新聞班調研。學員們如饑似渴的求學熱情令報社領導深受感動,為給市老年大學新聞班提供一個新聞實踐的平臺,他們經過研究,決定在《呼倫貝爾日報》開辟“老年天地”版面。2015年5月14日,“老年天地”專版正式在《呼倫貝爾日報》亮相,至今已開辦137期。
“老年天地”問世以后,學員們學習新聞知識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作熱情空前高漲,寫作人才不斷涌出,他們互相學習,傳播正能量,新聞班形成了“不斷拼搏奉獻,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良好風氣。
“老年天地”內容豐富多彩,圖文并茂。先后設立了《祖國在我心中》《夕陽頌》《往日時光》《學苑星光》《茶敘》《夕陽視角》《健康保健信息》等小欄目。新聞班學員們有了用武之地,他們筆耕不輟、辛勤耕耘,把新聞寫作視為愛好、追求和責任,為宣傳老年大學譜寫著華美篇章。呼倫貝爾市老年大學新聞班主辦的“老年天地”,就像一扇窗戶,讓全社會更加生動全面地了解到老年大學和呼倫貝爾市老年人的風采,學校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老年教育從這里真正走向春天、邁向輝煌。
老年學員表演達斡爾民族民俗筷子舞(楊淑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