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媒介素養(yǎng)的提升

    2022-03-17 14:28:33陳碧妹
    安順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媒介思政素養(yǎng)

    陳碧妹

    (安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安順561000)

    高校思政課教師作為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思想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其媒介素養(yǎng)作為思政課教師隊伍必備的素質之一,是信息社會對他們的必然要求。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媒介技術已成為思政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載體,媒介傳播內容越來越成為思政課重要的教學內容,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新媒體技術雖然給思政課教學帶來了機遇,但也帶來了新挑戰(zhàn)和新要求,不斷沖擊著思政課的課堂教學。這也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媒介傳播和資源共享趨勢下,高校思政課教師因其特殊地位及思政學科的特點,思政課教師在提升媒介素養(yǎng)方面應起帶頭作用,適應新媒體時代對教師專業(yè)技能的要求,接受新媒體所帶來的挑戰(zhàn),學會并善用新媒體工具,有效的利用多種媒介資源,使媒介信息切合教材內容,服務于課堂教學。思政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網絡媒介素養(yǎng),推動思政課傳統(tǒng)教學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將“大思政”與“小課堂”有效融合,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以適應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要求及學生主體的內在需求,增強思政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進而不斷提升思政課的育人效果。

    一、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媒介素養(yǎng)構成

    (一)認知新媒體信息的能力

    在主動或被動使用新媒體的過程中,思政課教師需要主動學習新媒體知識,對新媒體的整體狀況要有所了解,具備一定的媒介認知能力。思政課教師要對各種媒介的利弊、功能和具體操作方式,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以及新媒體如何與思政課教學內容相結合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知曉它們的運作模式并熟悉掌握它們的基本操作,發(fā)現(xiàn)新媒體的新亮點,善于利用新媒體來展現(xiàn)教學內容以及提升教學效果,并能將其融入到思政課教學中,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變化。思政課教師只有了解這些新媒體知識,提高媒介認知能力,才能夠根據(jù)課堂的教學內容來恰當使用媒介工具,才會運用新媒體為思政課教學服務,從而提升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性。

    (二)獲取新媒體信息的能力

    思政課教師要想及時獲取更多、更廣的課程信息與課程資源,就要具備一定的新聞敏感性,對新媒體傳播的信息與內容進行價值甄別,對新媒體上呈現(xiàn)的信息能做到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并篩選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信息。[1]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思政課教師要注意積累有關媒介素養(yǎng)的素材,通過網絡搜集、整理和歸納與思政課相關的教學資料,科學把握社會動態(tài)和熱點,在瀏覽網頁或閱讀書刊、報紙時要及時、有效篩選和處理相關的信息,自覺過濾不良信息,確保信息獲取的準確性,并把有用的信息隨手記錄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三)解讀新媒體信息的能力

    面對新媒體每天提供的海量信息,思政課教師要有敏銳的媒介感悟力,具備辨別信息真假的能力,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在錯綜紛繁的海量信息中搜索有效有用信息,能夠對這些信息進行辨析與解讀,選取積極健康的內容作為教學案例。在收集整理和解讀媒介信息時,思政課教師要避免為取悅一些大學生的趣味而偏離主流價值方向,在價值導向上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正確的政治方向,正確引導學生對大量信息進行剖析和解讀,排除無用信息,引導學生明辨是非,使學生能夠在魚龍混雜的新媒體信息中,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選擇,有效地抵制各類虛假信息的負面影響。

    (四)運用新媒體信息的能力

    思政課教師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將新媒體與思政課教學工作聯(lián)系起來,自覺學習新媒體操作方法,掌握一定的新媒介技能,熟練運用媒介資源進行課堂講授,實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思政課教學內容的緊密融合。思政課教師要掌握信息化教學方式,制作出貼近教學主題的授課PPT,或剪輯相關音頻視頻,或設計云端智慧課堂互動教學,從而提升思政課堂的吸引力和生動性。思政課教師要將新媒體的傳播、交互、教育、娛樂等功能和日常教學相融合,將媒介素養(yǎng)教育納入到教育體系之中,經常性的運用新媒體平臺與學生交流互動、分享信息,實現(xiàn)師生互動;還要及時做好輿論引導,積極引導學生在網絡上正確表達自己的意見或看法,引導大學生健康地參與網絡新媒體的應用,主動拓展新媒體空間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媒介素養(yǎng)提升面臨的問題

    (一)獲取媒介信息的主動性不足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不少思政課老師在獲取、識別、解讀和利用媒介信息的主動性不足,未將網絡資源運用于教學過程中,對媒介信息的使用不能給予足夠重視。在備課和授課中,部分教師對新媒體上的新聞熱點置之不理,認為理論的前沿成果和時事熱點不是必備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上未做到與時俱進,未能將媒介信息及時融入教學案例當中。部分教師獲取媒介信息的動力不足且自制力不強,認為依靠個人經驗和傳統(tǒng)教學方式也足以應付日常教學工作。部分教師雖然搜集了相關媒介信息,但是對這些信息卻不能正確解讀,或缺乏深層次的解讀,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無法引導學生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正確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媒介信息,導致學生在吸納相關信息時產生誤讀甚至曲解,造成不良的教學效果,影響學生科學的價值觀念的形成。[2]

    (二)媒介操作技能較差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部分思政課教師運用現(xiàn)代化的媒介技術與資源進行教學的技能較差,并未掌握學習強國、慕課、微課平臺、超星學習通等線上學習軟件的操作技術,使得這些學習平臺無法真正參與教學過程,無法發(fā)揮新媒體技術平臺的益處。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思政課教師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掌握不精、應用不熟,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較為單一,對新媒體設備的操作只會開關機,無法熟練使用新設備,且調試設備浪費太多的課堂時間,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對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形式體驗較少,媒介使用層面與功能也較淺,其媒介使用能力有待加強。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不少思政課教師認為制作課件的操作復雜、費時費力、增加了工作量,制作的課件大多是一堆文字的堆砌,沒有利用新媒體技術對文字、照片、視頻、動畫等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只是簡單將教材上的內容搬運到課件中,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引導學生提高網絡安全意識欠缺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由于新媒體發(fā)聲的匿名性和行為的自由性,極易出現(xiàn)造謠、傳謠、網絡暴力、傳播網絡病毒等道德行為失范的問題。面對新媒體時代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有些思政課教師,防范網絡風險的意識較薄弱、防范能力不強,在課堂教學中未能正確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網絡生活、規(guī)范其網絡行為、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法律觀,未能主動占領和掌控意識形態(tài)這一重要戰(zhàn)場。不少思政課教師對規(guī)范學生的網絡行為失范稍顯力不從心,對此只是簡單提及,沒有在教學中借助典型網絡犯罪行為的相關案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網絡道德意識和提升自己的防范意識,使其認識到網絡犯罪的危害性與不良影響,無法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也無法引導學生及時規(guī)避網絡帶來的消極影響,導致學生的媒介倫理法治素養(yǎng)也大打折扣。

    三、新媒體時代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媒介素養(yǎng)的重要性

    (一)豐富高校思政課教育資源

    新媒體時代各種媒介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不僅改變了信息傳播形式和接受方式,也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提供了開放的環(huán)境。新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影響面廣、內容生動形象等傳播特點,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種多樣的素材,克服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抽象、枯燥、陳舊等問題,打破了教學資源的空間限制和時間限制,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提供了多種途徑和手段,使教育內容更加豐富、生動和迅速。網絡上發(fā)布有思政課教學的拓展知識、教學案例、時事熱點等大量信息,充實了思政課教師的大腦,也活躍了思維,使其擺脫了固定思維的束縛,強大的數(shù)據(jù)庫能夠提供多方位的教學資源,盡可能地滿足上課需求,豐富生動了課堂教學內容,也為有效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當前,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思想活躍但不穩(wěn)定,面對網絡信息錯綜復雜、真假難辨的復雜情況,容易受網上各種錯誤思潮和各種社會丑惡現(xiàn)象的影響,容易道聽途說,視聽混淆,致使部分學生思想困惑、認知偏離、價值取向扭曲、甚至信仰缺失、理想迷茫。大學生如果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律修養(yǎng),即使掌握了較高的專業(yè)技能,也可能給社會帶來隱患和危害。而思政課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加強道德修養(yǎng)、規(guī)范道德行為和錘煉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想信念、職業(yè)道德、法治等方面的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健康上網,辨別是非,有效地解決大學生面對新的媒介環(huán)境所產生的困惑和問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政治素質和堅定的政治立場,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媒介觀念、健全的媒介心理和良好的網絡道德法律觀。

    (三)有利于促進思政課教師成長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新型教育教學方式紛紛來襲,并成為教師實施有效教學的得力助手,這使得傳統(tǒng)教育教學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戰(zhàn),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現(xiàn)代教育教學新模式的變革需求,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轉化角色,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擴展視野,通過了解新媒體的相關知識和操作方法,能夠運用新媒體技術在海量的網絡信息中篩選合適的圖片、視頻、文字等信息作為輔助性的教學內容,經過加工整合及創(chuàng)作,使教學不再局限于書本知識,更好地將抽象的思政課知識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思政課教師要充分利用新媒體互動性的特點,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構建師生和諧平等的交流分享對話關系,促進新媒體在思政課教學中最大化地發(fā)揮作用,從而提升思政課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

    四、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媒介素養(yǎng)提升的策略探析

    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媒介素養(yǎng)如何,將直接影響到思政課教學的實際效果。媒介素養(yǎng)是新媒體時代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必然要求,需要高校、政府、社會等外部條件的支持和教師的自身意愿等多方面因素的全力配合,采取多維度、多層次的舉措來共同提高思政課教師的媒介素養(yǎng)。

    (一)高校要重視媒介素養(yǎng)培訓,強化思政課教師掌握新媒體技術

    學校作為教師教學的主要場所,在教師的媒介素養(yǎng)提升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此,高校要重視思政課教師媒介素養(yǎng)的教育和培訓,要從政策、法規(guī)和資金上給予扶持,將運用新媒體的技能納入教師的基本技能,將媒介素養(yǎng)培訓納入部門績效考核、教師年度考核、職稱評審、評先評優(yōu)等工作中,進一步完善長效培訓機制,以此激發(fā)思政課教師不斷提升自身媒介素養(yǎng)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培訓內容選擇上,要將媒介制作、設備使用、教學課件制作等媒介技術添加到高校新教師崗前培訓和日常職業(yè)技能培訓當中,引入和開發(fā)實用的培訓項目,幫助廣大教師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的操作方法。在培訓方式上,通過開展線上線下專家講座、專題研討、現(xiàn)場參觀考察、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競賽、教學經驗交流會、現(xiàn)代教育技術成果交流展示會等,采取“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辦法,擴大培訓覆蓋面,增強教師提升自身媒介素養(yǎng)的熱情,營造出良好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氛圍。只有通過系統(tǒng)的教育培訓才能提高思政課教師媒介信息加工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提高思政課教師的網絡媒介運用能力,使思政課教師學會利用各種信息資源,能夠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育教學活動,將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思政課內容以圖片、視頻、音頻、文字等多種形式呈現(xiàn)給廣大學生,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模式。[3]

    (二)思政課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運用新媒介技術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是提高自身媒介素養(yǎng)能力的關鍵,作為思政課教師,要緊跟時代的脈搏,主動轉變教學觀念、擴充知識儲備和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來提高自身媒介素養(yǎng)。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了解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學習各式媒體終端和線上學習平臺的使用方法,同步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利用媒介資源來發(fā)展自我和完善自我,變被動參與為主動參與,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運用媒介的意識從消極轉化為積極,實現(xiàn)從“要我學”向“我要學”的真正轉變。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順應時代發(fā)展,積極探索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結合點,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專題門戶網站、“紅色”主題網站、微信公眾號、超星學習通、云課堂、易班、雨課堂等網絡平臺,借助慕課、微課、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方法,熟練掌握線上教學手段來豐富線下課堂教學的方法,將多媒體技術和其他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中,思政課教師要運用新媒介技術,根據(jù)授課模式的變化對教學內容加以整合,不斷地挖掘更多的教育資源,實現(xiàn)線上線下教學的優(yōu)勢互補,將教學場所由現(xiàn)實擴展到虛擬的空間,實現(xiàn)課內外、線上線下的全覆蓋,深層次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提升多媒體教學輔助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應有價值,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三)思政課教師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主導權,塑造良好媒介形象

    隨著經濟全球化及信息化的發(fā)展,各種社會思潮此起彼伏,海量信息魚龍混雜,思政課教學的話語權受到沖擊,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產生了影響。思政課的特殊性決定了思政課教師話語作為能動的話語表達,不僅是對教材話語簡單的復制和描述,還必須發(fā)揮話語“建構”功能,進行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的辯護與引導。[4]針對互聯(lián)網信息內容紛繁復雜,思政課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媒介素養(yǎng)對于自身和大學生的影響,對媒介信息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對各種各樣的媒介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甄別、選擇和辨析,加強對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教育,創(chuàng)新思政課的話語方式及途徑,及時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當前發(fā)生的社會熱點問題。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十分迅速,思政課教師要聚焦時代問題、關注社會熱點,增強掌控信息和引導輿情的意識,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及方法始終貫穿到思政課話語體系建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主動權。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要讓新媒體中的話語方式、信息內容能夠更好地融入思政課中,用大學生喜歡聽、容易懂、易于接受的語言來表達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將抽象性、學術性的理論話語轉化為具體性、實踐性的生活話語,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的話語體系中,講好中國故事,拉近與大學生的心理距離,加深大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對媒介運作的感性認識,使課堂“走心”,增強話語自覺和自信,使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保持鮮活的生命力,以適應新媒體時代教育工作的需要。

    (四)政府應當加強網絡法治建設,凈化網絡環(huán)境

    在新媒體時代,面對網絡方面的相關法律還不健全、新聞倫理與道德缺失的現(xiàn)象,政府要增強“把關人”的社會責任感,通過建立健全網絡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網絡道德、引領媒體輿論與信息監(jiān)控手段聯(lián)合,為大眾營造一個綠色、純凈的媒介環(huán)境,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首先,完善網絡法律法規(guī)體系。政府要加快對媒介的監(jiān)督和立法的進程,讓網絡行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規(guī)范與引導公眾的網絡言論行為;加強法律法規(guī)宣傳,讓網民懂法守法用法,讓網站知法守法畏法。加快推行網絡實名制,嚴格執(zhí)行實名登記準入制度,網絡實名認證能夠規(guī)范網民言行,做到不良信息的責任追究有根可循,對在網絡上進行惡意傳播不良文化的人進行嚴厲處罰,營造出一個健康安全的網絡環(huán)境,為培育公眾網絡媒介素養(yǎng)保駕護航。[5]第二,加強網絡監(jiān)管。完善網絡系統(tǒng)漏洞防控技術,監(jiān)管和規(guī)范媒介信息內容,對信息傳播活動進行層層把關和監(jiān)控,以遏制不良網絡信息。加大處罰力度,對發(fā)現(xiàn)的違法違規(guī)行為,依法進行處理,并追究當事人責任。第三,借助科技手段完善網絡輿情監(jiān)控系統(tǒng)。制定出相應輿情應急預案,落實好網上引導快速反應機制,對各類網絡信息進行嚴格審核,主動研判輿情,及時準確把握輿情動向,做到盡早、準確、持續(xù)、主動發(fā)布權威信息,表明態(tài)度和處理意見,提升輿情應對能力,及時規(guī)避媒介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

    (五)大眾媒體應加強行業(yè)自律,堅持正確的媒介導向

    作為公眾獲取信息和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大眾媒介在媒介素養(yǎng)教育上發(fā)揮著號召式和引領式的教育作用。對此,大眾媒介要加強業(yè)界自律,在經濟屬性和社會價值兩者間做好平衡,肩負起輿論引導責任。第一,堅守職業(yè)道德和責任倫理。大眾媒介在傳播網絡信息時,應堅持正確的職業(yè)操守,擔負起社會教育的責任義務,不應為博取網絡熱度而扭曲事實,不應傳播影響社會風氣的信息,應堅持正確的媒介導向,傳播充滿能量、有著正確價值觀的信息。在信息傳播層面,要從源頭上治理不良信息的傳播,做好信息的生產、篩選和傳播工作,傳播積極健康的信息,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的新聞倫理道德環(huán)境,引導群眾樹立健康的新聞倫理道德觀。第二,采取措施提高媒體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大眾媒介機構要嚴格審查媒體工作者的從業(yè)資格,在招聘媒體從業(yè)人員時不僅要充分考核他們的專業(yè)素質,還要考核他們是否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提高其就業(yè)門檻。在工作中,大眾媒介機構要對媒體從業(yè)者的思想政治素質、媒介素養(yǎng)、職業(yè)道德等進行定期培訓和定期考核,規(guī)范媒體工作者的生產及傳播行為,提升媒體人的媒介素養(yǎng)、職業(yè)自律性和社會責任感。第三,發(fā)揮技術在媒介信息監(jiān)控方面的積極作用。大眾媒介要采取必要的、先進的技術手段,完善網絡系統(tǒng)漏洞防控技術,構筑“防火墻”,對信息傳播活動進行層層把關和監(jiān)控,監(jiān)測和控制傳媒載體隱藏的暴力、色情等內容,以遏制不良網絡信息的傳播。這樣有利于大眾傳媒發(fā)揮其正面效應,減少不良信息對大眾的侵蝕,營造出一個健康安全的網絡環(huán)境,從而加快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社會化進程。

    結 語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學校教育教學越來越需要媒介技術與資源的支持,教師的媒介素養(yǎng)也將越來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當前,日益復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環(huán)境對思政課教師媒介素養(yǎng)提出了要求,也為思政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賦予了全新的內容。[6]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教師媒介素養(yǎng)作為一個長期性常態(tài)化的過程,需要學校、政府、大眾媒體和社會團體等各個層面廣泛參與和合作,共同促進教師媒介素養(yǎng)的提升。面對新媒體時代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對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模式的沖擊,思政課教師需要緊跟時代步伐,以積極的態(tài)度應對新媒體所帶來的挑戰(zhàn),積極主動學習媒介素養(yǎng)方面的知識,熟練掌握現(xiàn)代教育教學技術,提升自身的媒介操作技能,構建起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媒介素養(yǎng)。思政課教師只有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yǎng),才能“內化于心,外化于形”,促進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相融合,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進而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歡
    媒介思政素養(yǎng)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七測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傳媒評論(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思政課“需求側”
    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當代陜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書,最優(yōu)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襄樊市| 沁阳市| 苏尼特右旗| 正镶白旗| 德庆县| 山丹县| 昌都县| 财经| 内黄县| 大悟县| 买车| 富顺县| 封丘县| 靖边县| 彭山县| 晋中市| 伊宁市| 枝江市| 建宁县| 九江市| 钟山县| 莲花县| 遂昌县| 永靖县| 延吉市| 化州市| 固原市| 东光县| 澄城县| 安新县| 潞城市| 汉源县| 萍乡市| 邢台市| 江津市| 屏边| 榕江县| 乌兰浩特市| 柞水县| 木兰县| 盐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