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思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梁豐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600)
可以說散步就是幼兒園午餐后的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雖然看似毫不起眼,卻不容忽視。幼兒園園本課程中沒有對散步活動做出目標指向,具體活動多由教師組織安排。為了使散步活動更加有秩序,有必要結合幼兒的興趣需要,對散步活動進行創(chuàng)新管理,引導幼兒提升觀察力,通過不同的散步形式使活動更具趣味性。
對當前幼兒園散步活動的開展現狀進行總結,主要問題如下:(1)幼兒在散步期間身心沒有得到放松。作為一日生活中最放松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幼兒在散步活動中應自主調配時間和節(jié)奏,雖然有時候教師會組織幼兒展開散步活動,但教師會控制活動形式和內容,幼兒只能跟在教師的背后慢慢的走著,對周圍的事物無法觀察,這樣的活動方式并不會讓幼兒感到放松。(2)散步缺乏明確的目的性。散步期間,教師帶著幼兒隨便走,四處看,認為散步活動就是為了讓幼兒散步,長此以往教師缺乏其中的教育融入意識,導致散步目的性不強,不利于對幼兒觀察能力的提升。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師認為幼兒園教育活動多為集體教學或區(qū)域活動,教師普遍忽略了散步類活動的重要價值,從而影響了幼兒對事物的探究與積累[1]。
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使散步活動更加靈活化。散步活動中,教師多是牽著孩子走,讓孩子跟隨自己的步伐。建議轉變這樣的思維,試著停下腳步觀察孩子的表現,尊重幼兒的喜好。比如剛剛下過雨,不平整的路面會有很多小水坑,幼兒踩入水坑會出現“啪”的聲音,聽到聲音后教師不宜阻止,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讓幼兒自主參與其中,幾個孩子瞬間熱鬧起來,與小水坑一起做游戲。
積極轉變活動觀念,使活動變得輕松化,以游戲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教育。比如“我們去散步吧!”教師提議,幼兒開心的跟著教師去散步,并在散步的途中探索與發(fā)現,“這是什么?”“這是飛機!”“這是飛機留下的煙!”整個過程中,教師不宜催促,也不能用指令性的語言讓幼兒排好隊伍行走,而是要以商量的語氣引導幼兒注意隊形,防止掉隊,試著在愉快的氣氛內參與散步活動[2]。
可以說大自然就是幼兒們天然的樂園,自然中的事物以獨特一面吸引著幼兒,不僅陶冶了幼兒的情操,也培養(yǎng)了其探索意識,為幼兒展示了動靜交替的世界。建議教師利用飯后散步的時間帶著幼兒走入小樹林、草叢或者種植園,一邊散步一邊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變化。散步期間幼兒停留在一片草地上,從樹上摘下一片樹葉,觀察樹葉的變化,感受季節(jié)的交替對樹葉的影響。有的幼兒會在路邊看到螞蟻搬家、蝸牛再爬,從中觀察螞蟻搬家的跡象,了解蝸牛的爬行速度,或者研究樹上的鳥窩是誰的家?幼兒在散步的過程中尋找自然界隱藏的事情,借此關注大自然,在散步期間不斷學習,在愉悅的氛圍感知自然??梢哉f飯后散步活動是幼兒園活動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充分利用該活動引領幼兒與自然接觸,不斷開拓幼兒視野,使其增長見識,從而培育幼兒對事物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潛移默化的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顒又薪處熞矔芮嘘P注幼兒的行為特征,重新認識每個孩子,及時對自身作出反思,更新教育理念,積極的轉變角色身份,讓自己從活動的組織者和知識的傳輸者變?yōu)橛變簩W習、活動的支持者,突出散步活動的“生活即教育”活動宗旨。
積極轉變散步活動形式,從“順走”轉為“倒走”,再從“領走”轉向“跟走”。在散步活動中會發(fā)現,男孩女孩會提前排好隊形,老師一只手牽著排頭的孩子向前走,孩子看到的往往是老師的背影,而教師也不能關注到后面幼兒的行為。建議轉變散步活動形式,在散步時兩只手拉著排頭幼兒,面對著他們倒著走,從而更好的照顧所有幼兒,突出教師對幼兒的關注。不管是順著走,還是倒著走,教師在其中都會起到引領的作用,活動的掌握權往往在教師手中。因此,有必要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活動現狀,為幼兒搭建良好的橋梁,將活動的主動權歸還給幼兒,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散步的路線。教師走在隊伍旁邊,或者直接來到排末尾孩子的身邊,跟著隊伍走的同時與幼兒積極交流。
創(chuàng)新散步活動形式,發(fā)揮教師在其中的觀察者、支持者的角色,追隨幼兒的興趣和愛好。對此,以下建議可供參考:(1)互動式散步,幼兒園試著為幼兒創(chuàng)造寧靜且和諧的活動氛圍,采用“大帶小”的混齡形式開展散步活動,強調幼兒的責任感。午飯后,大班幼兒兩人為一組,從小班里選擇一個孩子帶著散步,一邊走一邊給他們講身邊發(fā)生的故事,這樣互動式的散步活動可以讓幼兒逐漸學會分享,關懷身邊人,從而提升幼兒的社會交際能力。(2)專題式散步。對每天的散步活動賦予一個主題,比如今天午后散步的主要任務就是找到可愛的蝸牛。幼兒在一塊潮濕的土地旁找到小蝸牛,他會拉著身邊的小伙伴一起看,此時孩子們心中就會產生很多疑問,蝸牛會在什么時候出來活動?蝸牛喜歡怎樣的生活環(huán)境?蝸牛喜歡吃什么?一系列的活動引領著幼兒去觀察和思考,而關于蝸牛的專題活動因此生成。(3)隨機式散步。有的幼兒飯后在花園中散步,發(fā)現樹叢里有一朵盛開的黃花,就會問身邊的人:“這是菊花嗎?”隨后孩子們開始討論,幼兒A說:“這是蒲公英的花?!庇變築:“原來蒲公英的花是黃色的啊。”接著,幼兒發(fā)現周圍還有很多小黃花,這時他們又找到了蒲公英的種子,發(fā)現它的絨毛種子可以被吹散開,“種子會飛”的秘密被幼兒發(fā)現,幼兒們開始興奮的自己吹種子,一邊吹一邊跟著跑。一系列的活動產生都源于一個幼兒飯后散步,真正意義上突出了在玩和學的相互融合[3]。
散步活動的開展應當與幼兒園課程活動相結合,引導幼兒帶著目標去散步。比如在幼兒園內開展《瓜果樂》主題活動,教師帶著幼兒前往周圍的菜園或農樂園觀察蔬菜,欣賞田園風光的同時帶著小工具一起翻泥土、挖野菜。比如在開展《交通工具大集合》主題活動時,中午帶著幼兒在馬路兩側人行道散步,根據散步活動的主題內容,觀察路上的小汽車、交通信號燈以及交通標識,了解如何過馬路以及各項常識。開展《動物朋友》主題活動時,帶著幼兒在周圍農村散步,觀察小雞小鴨,為它們投喂食物,了解公雞母雞的區(qū)別,觀察小雞的爪子和其他動物有什么不同,學一下公雞打鳴、鴨子走路的樣子。
在組織散步活動中培育幼兒的觀察力,試著利用偶發(fā)事件激發(fā)幼兒觀察性趣。散步期間幼兒會自然的排隊跟著教師走,這時有一名幼兒發(fā)現了小蜜蜂停在花朵上,將該現象告訴老師,老師叫來其他幼兒一同觀察,幼兒問道:“蜜蜂是用嘴巴采蜜的嗎?”另一個幼兒回答:“不是,我媽媽說蜜蜂需要用腿采蜜”其他幼兒觀察后,教師再更正說道:“蜜蜂的確是用嘴巴來采蜜,但是它們卻是用腿采花粉,由于蜜蜂嘴巴小,你們難以觀察到的?!苯又處熞龑в變河^察蜜蜂腿部是不是有毛茸茸的小花粉球,這里就是采集到的花粉,但是不要碰它,小心被蜜蜂蟄到。這類偶發(fā)事件能夠轉變幼兒的認知,使其對不同的發(fā)現產生興趣,從而更積極的探索生活。
試著在散步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觀察習慣,建議如下:(1)有計劃的去觀察。幼兒在散步期間對身邊的某個事物進行觀察,等他們回家后再觀察與之相關的事物,比如觀察到池塘里的魚之后,回到家中觀察家中魚缸里的金魚,或者觀察菜市場的魚,試著說出這些魚的名字。(2)拓寬觀察視角。不同的散步地點可以拓寬幼兒對事物的觀察視角,從周圍環(huán)境布置觀察地點的變化,通過道路兩旁景色的轉變調整散步速度,散步時保證自身安全,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幼兒對生活中的事物產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總而言之,飯后散步是幼兒園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利用好散步活動的機會,帶領幼兒與自然親密接觸,不斷開拓其視野,使幼兒在活動中增長見識?;顒又袘鹬赜變旱呐d趣愛好,積極轉變散步活動觀念,引領幼兒關注自然,通過轉變活動方式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