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恭
(廈門市翔安區(qū)第二實驗小學,福建 廈門 361101)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語文學習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個人綜合成績的提升,所以語文教學要受到老師的高度關注。組塊教學法在認知心理學中有這樣的定義,就是有意識地將零散的知識信息進行整合,并且儲存在大腦中。薛法根老師所提出的組塊教學能夠調(diào)動學生對零散知識的記憶,這樣可以保證教學質(zhì)量。對于小學生而言,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所遇到的突出問題就是學習的知識內(nèi)容諸多,學生們沒有辦法將知識和內(nèi)容進行梳理,這樣給學習造成了影響。通過組塊教學模式。老師圍繞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情況,對基礎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慕M合、拆分、設計,讓教學內(nèi)容聯(lián)系更加密切,便于學生的理解,這樣減輕學生的壓力和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突出的效果。組塊教學法在進行落實的過程中,要圍繞著基本程序已見結構化結構和用結構來進行教學。
了解了組塊教學法的基本含義,又認識到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因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連貫,導致教學綜合成效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掌握組塊教學法應用的關鍵點,根據(jù)薛法根老師課堂所提出的組塊教學方法,在具體應用過程中要聯(lián)系實際,圍繞著現(xiàn)結構、化結構、用結構三個方面來進行落實[1]。
首先,現(xiàn)結構是需要老師對現(xiàn)有文本教材的深入解讀,從中發(fā)現(xiàn)有教學價值的語言文字。這樣幫助學生對整體文本的框架有一定了解。另外化結構主要是對于發(fā)現(xiàn)的結構性概括,轉化為文本中具體的語言訓練,讓學生自身的語言結構進行改變。用結構主要是讓學生利用語言表達和書面表達的方式來進行語文的學習,在這樣的情況中學生就掌握了學習方法,可以靈活地進行語文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之后,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的語文教學取得突出進步。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將組塊教學法應用其中,就需要圍繞教材進行挖掘。小學語文涉及閱讀、寫作、口語表達,這些都需要一定的知識作為基礎。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圍繞著教材資料,對這些知識進行系統(tǒng)性的總結,這樣學生們就能在同一知識學習中對此有深刻的記憶[2]。除此之外,通過對教材基礎上知識的擴展,讓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相關內(nèi)容。
例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六課《秋天的雨》,第七課《和聽聽秋的聲音》,這一單元以金秋時節(jié)為主題,安排了相關文章,除此之外,在第四課古詩三首中的三首古詩也都適合秋天,有密切的關系。此次的組塊教學就重點圍繞著除了古詩三首之外的三篇文章來進行分析?!朵仢M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作家張秋生所寫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寫一個孩子在秋雨后見到落葉鋪滿水泥道的場景。《秋天的雨》把秋雨作為線索,將秋天的諸多景物巧妙,融合勾勒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堵犅犌锾斓穆曇簟纷プ×饲锾炖锏囊恍┞曧?,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因此圍繞這一單元進行學習時。通過組塊教學法。圍繞著這些與秋天有關的文章。學生們就可以對其中的表達技巧來進行分析。例如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視覺層面的描述,還融入比喻修辭,秋天的雨有觸覺方面的描述,聽聽秋天的聲音有聽覺方面的描述,這些描述側重點不同帶給學生的感官也是不同的,學生對于描寫景物和描寫四季,就有了更清晰地感受,在描寫春天時,春雨春風、春光明媚的場景都可以學成為學生的寫作重點,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儲備。
在當前小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技藝水平非常有限,所以他們無法通過有限的課堂時間掌握老師所教給他們的知識模塊,在這樣的情況下就不得不借助復習鞏固來提升。但一個語文老師要面對一個班的學生是無法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有效指導。這個時候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時代下的微課,將課堂所學習到的知識傳遞給學生[3]。這樣的微課可以幫助學生反復觀察教學中的重點,加深理解。另外讓學生以單一的微課作為組塊,通過后期的教學,形成重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在復習鞏固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語文綜合學習能力。
例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整體教學設計。在這一單元它的人文主題是動物朋友。圍繞這樣的主題設置了三篇文章,分別是老舍先生的《貓》《母雞》,豐子愷先生的《白鵝》,這三篇文章非常的具有代表性學生透過學習,需要感受作者是如何表達自己對動物情感的。老舍的《貓》抓住了貓這種動物的復雜特點大量表達喜愛貓的語氣詞,都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貓的喜歡,在描寫貓的過程中,應用到了明貶實褒的方法。從字面上看好像是在貶低貓,但實際上是對貓的夸獎。老舍先生的《母雞》還應用了先抑后揚的寫法,為了表達他對母雞作為英雄母親角色時的欣賞,甚至花費了諸多筆墨來描寫了母雞呵護小雞的生動場面,整個語言十分靈動。豐子愷先生的語言就更加的幽默真摯,他的白鵝從不同角度描寫出了白鵝的高傲,字里行間都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通過對比這三篇文章寫作的特點。學生們便可以找到學習方法,利用微課視頻可以對其中的字句進行分析?!敦垺愤@篇文章寫了貓的性格,并寫出了剛滿月小貓的可愛描繪,十分生動,但是也有貓的古怪,第一貓是老實、貪玩、盡職、融于一體的,第二貓的高興和不高興,全憑自由,第三貓既膽小又勇猛。這樣的描寫,都是突出了作者對貓的喜愛,透過微課視頻中的分析,就可以幫助學生有更深刻的認知。
對學生而言,他們對于語文的組塊依賴于自身知識的積累和經(jīng)驗,經(jīng)驗越豐富,組塊包含的信息量就會越大[4]。所以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習到的內(nèi)容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這樣才能充分地發(fā)揮組塊教學的作用,來幫助學生實現(xiàn)進一步的發(fā)展和突破。
例如在小學語文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主題主要是圍繞著流淌在血液中的愛和溫暖,來感受父
親母親對孩子的愛。在生活中每個學生的父母都是不同的,父母愛自己的方式也不同。學習了這幾篇文章之后,就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來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在慈母情深中,主要是透過母親外貌、語言等細節(jié)描寫來感受母親的愛,在父愛之舟中,通過以小見大的寫法,利用小事來反映人物的情感。這些不同的表達方式,學生們透過組塊教學進行學習過后,就可以將它落實到日常生活中,融入情感,來深刻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利用組塊教學法,它是循序漸進的,無論老師通過哪種手段來展開課堂教學,都需要圍繞學生的主體作用,調(diào)動學生腦海中組塊的容量和質(zhì)量。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讓學生學會從教材中來,對組塊資料進行挖掘,在借助微課提高學生的組塊學習效率,再利用和生活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挖掘情感,讓組塊更加的有質(zhì)量,最終幫助組塊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發(fā)揮突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