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宏
(武漢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研工作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呈現出校本化特征,但是如何保證學校里每一個教師都能積極參與到教研工作中,在此基礎上,網絡教研應運而生,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受到了學校和教師的青睞,因此,對于區(qū)域內開展網絡教研的實踐進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論是教學自身的發(fā)展路徑還是教師的培養(yǎng)路徑都存在明顯的個性差異,據調查研究顯示,影響教師自身發(fā)展的因素主要有:實踐經驗、知識結構、課堂管理、教學理念、你教材把握等,但是傳統的教研活動都設在固定的時間內,活動的數量以及參與人數有限,再加上教研員和教育教學專家的數量也不匹配,沒有辦法為每一個參與教研教師提供個性化培訓,使得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獨特性,而網絡教研能夠滿足教師個性化成長的需求,培養(yǎng)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推動教師自身專業(yè)的成長和發(fā)展。
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師要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策略,才能夠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但是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需要專家或者其他教師的知識和建議。但是在實際的教研活動中,教研員的數量和能力有限,也很難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導致及時的教學指導成了一種理想,沒有辦法落到實處。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各種問題的情境性、教學指導方法總是滯后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許多教研活動沒有辦法及時解決教師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等到了開展教研活動的時候,許多教師可能已經將鮮活的數學問題遺忘了。而通過網絡教研活動就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發(fā)布在網絡平臺上,教研員和教育專家在看到教師發(fā)布的問題后,也能以評論、回復等形式給教師提供指導,使得教研指導緊隨教學進程已經成為可能,及時解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遇到的問題,幫助教師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傳統的教研活動投入的成本比較高,次數比較少,教師的參與度比較低,并不是每一個教師都有機會參與教研活動,導致教研活動的質量比較低,在區(qū)域內開展網絡教研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教師參與到教研活動中,讓他們能夠真正從中受益。
在區(qū)域內開展網絡教研的前提是有一個網絡平臺,首先學校一定要提升對于網絡教研的重視程度,為實現這一目的,相關部門應該召開網絡教研工作會,給各大學校展示區(qū)域內開展網絡教研平臺的內容以及操作方法,給學校提供一個網絡平臺,只需要一鍵注冊就能完成,為學校網絡教研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便捷。其次,在各個學校注冊了本校的網絡空間后,應該成立一個“學校網絡教研領導小組”,在校長的領導下,將個年級組長、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組織起來,制定網絡教研工作計劃,積極開展相關的網絡教研活動。最后安排學校的信息技術老師為網絡教研平臺提供技術指導,如果教師在注冊賬號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向信息技術老師尋求幫助,教會教師如何使用網絡教研平臺的方法。還有,為了避免給教師帶來新的負擔,在使用網絡教研平臺初期,可以讓教師將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課后反思等上傳到平臺上,教研者和教育教學專家看到教師所上傳的資料后,可以進行評價、指導,為教師提供指導,這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接下來,學校還可以組織教師個人空間展示交流活動,讓大家去觀看本校教師或者其他學校優(yōu)秀教師的網絡教研空間,借鑒別人優(yōu)秀的教學經驗,使得教師的個人空間逐漸成為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窗口。
網絡教研個人空間管理起來非常簡單,對于信息技術方面的要求并不算高,每一個教師都可以在個人空間中將自己對于教學的心得、經歷體會寫出來,這不僅僅是教學生活的記錄,更重要的是教師個人成長的足跡,當有一天教師回過頭來看這些東西的時候,會有更深的感悟和理解。除了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記下來,還可以在網絡教研個人空間中發(fā)表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問題,依靠教研員、教育教學專家、優(yōu)秀的教師的力量,為自己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比如有一位教師第二天就要開始教學技能的比賽,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如何實現質的提升,僅僅依靠自己的努力是完全不夠的,他可以將自己的問題發(fā)布到網絡教研空間上,短短兩個小時,他就收到了各地教室的精彩回帖,為自己第二天的教學技能比賽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后來這位教師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還有可以借助網絡教研平臺的優(yōu)勢,開展區(qū)域整體備課,引導教師將自己的備課成果分享在網絡教研平臺上,方便區(qū)域內教師一起瀏覽和探討,對于教師的備課成果提出相關的建議,從而設計出更高水平的教學設計。比如一某地區(qū)小學為例,這個地區(qū)有許多小學,很難實現集中管理,于是又把小學分成若干個片組,每個片組包含幾所小學,然后將這幾所小學的教師集中起來,大家民主選舉出一位教師,作為這一片組的負責人,然后有這個負責人向上和向下對接,分配具體的教研任務,各個學校組織教學積極完成相關的教研任務,然后將其發(fā)布在網絡教研平臺上,方便各個學校的教師進行探討和反思。
網絡教研對于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學校應該定期組織各種各樣的信息技術培訓活動,以此來不斷提升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使得教師能夠盡快掌握使用網絡教研平臺的方法,這是開展網絡教研活動的基本保障。其次,一定要充分發(fā)揮教研員專業(yè)引領作用,比如教研員可以在網絡教研平臺上發(fā)布“微型課學習研討活動”,可以給教師提供一些微型課資料,比如微型課內容、微型課形式,微型課課例視頻,學校教研組組長可以組織教師在網絡教研平臺上觀看相關的資料,在這一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困惑,也可以通過留言評論的方式提出來,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討論。最后,學??梢蚤_展“微型課”選拔賽,教師將自己制作的微型課發(fā)布在學校網絡教研平臺上,學校內其他教師觀看評議后,進行不斷的完善后去參加區(qū)域比賽。大量的實踐表明,這種網絡教研方法非常有效,在很短的時間內,大部分老師都能夠把握好微型課的特征和要求,設計出高水平的“微型課”,將優(yōu)質的微型課資源發(fā)布在網絡教研平臺中,能夠給其他學校的教師提供觀摩和學習的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將線下的中小學教師基本功大賽活動推進到線上進行展示,首先學校教研室制定《中小學教師基本功大賽實施方案》,方案詳細規(guī)定了大賽的內容、形式以及比賽的流程等,區(qū)域內開展網絡教研的研究與實踐,就拿比賽流程來說,先進行校本培訓,將校級大賽中產生的優(yōu)秀課例,上傳到網絡教研平臺,然后再由教研員隨機抽取三位教師進行組隊比賽,最終將評比成績優(yōu)異的微型課生成新的資源,供教師自評,也讓其他的教師可以觀摩學習。
(2)將線上的高效課堂建設評估活動推進到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為了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打造高效課堂是目前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因此學校一定要提升對于教研活動的重視程度,借助網絡教研平臺的優(yōu)勢,舉辦高效課堂開放日、高效課堂觀摩評比等活動,推動網絡評課和大賽展評、過程督導和教學管理線上線下同時進行,通過網絡評課生成了許多優(yōu)質的課程資源,將這些優(yōu)質的課程資源上傳到網絡教研平臺,供其他教師觀摩學習。借助網絡教研平臺能夠不斷拓寬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途徑,使得更多的教師能夠從中獲益,形成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教研格局。
綜上所述,網絡教研作為一種全新的教研形式,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網絡教研活動中,能夠滿足教師個性化成長的需要。因此,學校一定要提升對于網絡教研的重視程度,積極開展網絡教研實踐,充分發(fā)揮網絡教研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