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順儀 劉升紅
《中學(xué)語文教學(xué)參考》上旬刊2022 年第3期載趙長楓老師的《曾皙之“志”與孔子的為政理想》一文。趙老師從為政角度把《論語》侍坐篇涉及的學(xué)生之志聯(lián)系起來,從中透析孔子的為政理想,角度、觀點(diǎn)新穎,深化了侍坐篇的內(nèi)涵要義,豐富了侍坐篇的多元解讀。但該文從摘要、正文至參考文獻(xiàn),前前后后一共出現(xiàn)十二次“冉由”。這讓人納悶:侍坐篇中出現(xiàn)的“冉有”何時(shí)改名為“冉由”了?《論語》二十章有“冉由”這個(gè)人嗎?
打開作者行文提到的統(tǒng)編版人教社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必修下冊第1 課,課題白紙彩字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材注釋①對課題涉及的四人分別作了解釋,對“冉有”的說明是:“冉有(前522—?),即冉求,字子有?!睂ψ勇返慕忉屖牵骸白勇罚ㄇ?42-前480),即仲由,字子路?!币苍S“有”“由”二字讀音相近,侍坐又有“仲由”“冉有”二人,作者一時(shí)模糊不清,就想當(dāng)然地張冠李戴,給“冉有”改名了。
古人有名又有字。名,生三月而取,一般由父母及家人給取定,多寄寓父母、長輩的希望和祝愿,也有紀(jì)念之意。字,男子年二十行冠禮后取,女子年十五行笄禮后取。字,是對名的補(bǔ)充解釋,和名互為表里,所以又稱“表字”,因而字與名大多互有聯(lián)系,如冉耕,字伯牛,??衫缣铮豢柞?,字伯魚,鯉屬魚類。也有字與名相反的,如韓愈,字退之,愈與退相反;朱熹,字元晦,熹是光明,晦是黑暗。有的名與字皆取自古書某一句話,如錢謙益,字受之,取自《尚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痹僬f,仲由,字子路,名“由”與字“路”的關(guān)聯(lián),《論語》有“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之句,“由”與“道”緊密相關(guān),“道”又與“路”同義;冉求,字子有,名“求”與字“有”,也互有邏輯關(guān)系,所謂求之則有,要有必求,如讓“冉有”改名“冉由”,則無法找到名“求”與表字“由”的邏輯關(guān)聯(lián)。
古人取名又取字,是為了稱呼方便,一般不可隨意稱人之名,名一般用于父母、長輩所稱及自稱,外人及晚輩、同事、朋友直呼其名則僭越不恭,或表輕視??组T弟子在輯錄整理侍坐篇時(shí),皆不敢僭越稱“冉求”之名,而謙恭地稱其字“冉有”。
“冉有”其人,在《論語》中以政事見稱,他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cái),常與子路有交集?!墩撜Z》第十一章“先進(jìn)”第三則提到:政事:冉有、季路。就政事,冉有曾與子路共事過,《論語》第十六章“季氏”第一則“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時(shí)為季氏家臣,往見孔子,冉有一再推脫責(zé)任,遭老師一頓痛罵。盡管如此,孔子仍多次稱贊冉有的才華,向孟武伯推薦時(shí),說“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并常把他跟子路放在一起談?wù)摚缯劦健笆虃?cè)”時(shí),孔子說,“子路,行行如也”,“冉有,侃侃如也”,一個(gè)剛直不阿一個(gè)溫和快樂;就季康子問仲由與冉求“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評道“由也果,求也藝”,一個(gè)辦事果斷一個(gè)多才多藝;在回答“聞斯行諸”時(shí),孔子說“求也退,故進(jìn)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一個(gè)畏縮退讓一個(gè)好勇冒進(jìn);就季子然問及“仲由、冉求,可謂大臣也”,孔子評道“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
此外,上文還寫道:“特別是這種對話的氣氛和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理念廣受贊賞,被后人稱為是教育的典范?!逼渲?,“循循善誘”,善于引導(dǎo)他人進(jìn)行學(xué)習(xí),涉及教育態(tài)度,概以教育理念不妥,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就是理念;“稱為是”,“為是”連用為重復(fù)贅余,直接說“稱為”即可,或說“稱之為”。另,后文引用《論語》先進(jìn)篇“如用之,吾從先進(jìn)”,漏掉了與“如”搭配的“則”,“如用之,則吾從先進(jìn)”才通。